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门外一阵吵杂声,许多人还在大声叫“好”。
  齐泰却愣在了那里,他立刻停止了读书,打开房门走了出去。不会儿他便循着歌声,来到了破旧木楼上的大堂上。
  只见一个老汉坐在墙边、熟练地弹奏着三弦琴;前面站着个穿碎花衣裙的年轻小娘,正一脸通红着唱着小曲。大堂上摆着好几张方木桌、许多条凳,喝茶的、吃饭的客官们都兴致勃勃地面向小娘,听着她唱歌。
  还有个汉子嚷嚷道:“今日这小娘又年轻又俊俏,咱们想解你的裤带儿,要几个钱呀?”
  大伙儿正有兴致,不料那小娘却停了下来。因为齐泰不知甚么时候已经走到她面前了,齐泰的眼睛盯着小娘,他的神情有点恍惚;连周围的粗俗的笑声也变得朦朦胧胧,各种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光阴深处穿梭而来。
  “像……”齐泰有点魂不守舍地说了一声。
  小娘屈膝道:“奴家是不是打搅先生读书了?”
  齐泰摇了摇头。
  这时有人嚷嚷道:“解裤带儿的怕是这老头了。瞧那身衣裳,便是手头活络的人。”
  齐泰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恍然道:“我老了么?”
  小娘红着脸羞涩道:“先生正当壮年,不算老。”
  齐泰终于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坐在墙角默不吭声的老头,他又回顾左右、发现有一张桌子旁坐的数人都没起哄,且气质与其他客人不同。
  “圣上大恩,臣何以为报?”齐泰马上动容道。
  吵着闹着的客人们稍稍安静了一点,不少人用异样的目光瞧着齐泰,有人小声说道:“这是个当官的?”
  “先生甚么意思?”小娘困惑道。
  齐泰左右看了一眼,对小娘道:“你随我进屋里说。”
  小娘顺从地跟着齐泰走了。人们都瞧着他们俩人,但此时没人再起哄。
  回到客房里,小娘看了一眼放在凳子上的书,轻声道:“您真是个读书人?”
  “你是谁?谁叫你来的?”齐泰反问道。
  小娘道:“奴家扬州府人,姓杨。不久前家里来了个媒人,见了奴家一面。媒人第二回来,便带着许多财物田契向爹娘下了重礼,说京师姓齐的大户人家、要纳奴家为妾。还说主人家虽已中年,却是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
  奴家到了京师,又有人教奴家唱那羞人的曲儿,带到这里来唱。说是主人自会到来见面……”
  “你家是不是有个排行第三的人,二十多年前被同乡带到了京师,从此便没再回过乡了?”齐泰问道。
  小娘点头道:“那是奴家的三姑。”
  齐泰恍然道:“难怪长得挺像。”
  小娘好奇地问道:“主人认识奴家的三姑吗?”
  “认识,说来话长。”齐泰点头道。他说罢便在一条木凳上坐下来,沉思着,不再言语。
  过了许久,小娘才怯生生地问道:“那些聘礼真的送给奴家爹娘了……先生还要奴家么?”
  “要,当然要!”齐泰抬起头毫不犹豫地说道,“圣上费那么大劲赏给我的人,我敢不要?”
  “圣上?”小娘一脸茫然。
  齐泰拿起自己的书,说道:“你有名字吗?先跟我回府,趁今日时辰尚早,我得进宫一趟。”
  “芸娘,娘亲生奴家的时候,晌午吃了油菜,就取了这个闺名。”小娘道,“外面那个弹琴的王师父,教过奴家唱曲,不叫他一起走么?”
  齐泰道:“别管他了,应该是教坊司的人,他自己会回衙门。”
  芸娘跟着齐泰走到门口,问道:“先生是做官的?”
  齐泰点了点头。
  芸娘又问:“多大的官?大人说能进皇宫,该比我们县的知县大罢?”
  齐泰道:“应该要大一点。”
  齐泰带着芸娘,坐马车回到府邸。芸娘看到偌大的院落、亭台楼阁,一时间她的神情都变了,一句话也不敢说。齐泰暂且顾不上她,只叫府上的奴婢安顿她。他自己则急急忙忙换了红色圆领袍服,带上随从赶去皇城。
  圣上下午在柔仪殿。
  本来平日里进宫,武将走西华门、文官走东华门。但齐泰被带着走西华门进了宫,因为这边去柔仪殿很近。
  齐泰等二人进殿之前,里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帝朱高煦,另一个是安南国王后陈氏。
  “齐部堂来了。”朱高煦倒先招呼起来。
  “臣叩见圣上,圣上万岁!”齐泰跪拜道。
  朱高煦道:“免了。到桌子这边来坐。”
  “臣谢圣上赐坐。”齐泰说罢爬了起来,走到了大桌子对面,在一条红木腰圆凳上入座。他心里琢磨着怎么开口,一时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的声音道:“朕也不是非得用张信。不过那天陈谔弹劾张信,齐部堂也听见了淇国公说的话;淇国公的意思是张信‘靖难’有功,要朕念及功劳。
  如今靖难功臣也是朕的大臣,朕不能不全然不顾。再说奴儿干那些地方,寻常大将真不愿意去。让张信去奴儿干都司做都指挥使,也算是一种不轻的惩罚了。朕以为暂时不能动他;将来怎么办,得看他在奴儿干的表现。”
  齐泰点头道:“圣上所虑周全,臣岂能因私怨而不顾大局?陈谔弹劾张信,臣绝未参与,请圣上明察!”
  “齐部堂说没有,那便一定没有。朕信你,不需要再查。”朱高煦的声音道。
  齐泰叹了一口气道:“臣并不想报仇,只是多年习惯,偶尔会怀念过去罢了。”
  “齐部堂所言当真?”朱高煦带着笑容,故作轻松的口气问道。
  齐泰点了点头:“昔日已逝,再怎么也找不回那些光阴与人。无用之事,臣何必因私废公?臣让圣上分心,实在有罪!”
  朱高煦道:“望齐部堂能早日解开心结。朕教了王后一首小曲……请王后清唱一曲如何?”
  陈氏作礼道:“臣妾遵旨。”
  她清了一下嗓子,说了一声“嫌丑”,便开始唱起来。
  “孤灯夜下,我独自一人坐船舱。船舱里有我杜十娘,在等着我的郎。忽听窗外,有人叫杜十娘。手扶着窗栏四处望,怎不见我的郎……”
  这小曲调子稀奇,齐泰也不知曲牌名,便只听歌词。在这宏伟的宫殿之中,一曲俗曲在陈氏的动听的声音中娓娓唱来,齐泰和朱高煦都转身聚精会神地欣赏着。
  虽然有点不上台面,但齐泰记得朱高煦说过的话:大明朝不是蛮夷之邦,咱们不仅要有雄图霸业,还要文化昌盛,叫四海番邦倾慕向往。
  大概圣上觉得,俗曲也是文化罢。
  齐泰听明白了歌词,暗自叹了一气,心道:圣上实在用心良苦,用这首曲子示意他懂得我的心;圣上极其看重我,我哪能只顾自己?


第六百四十九章 争斗
  永乐七年四月初,北征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朱高煦御驾亲征,大将平安、瞿能、王斌、吴高、张辅、柳升等随军北征;朝廷准备出动的总兵力、大概有二十五万步骑(实数);兵部尚书齐泰负责督运沿途粮饷。
  先前已发诏令,从北平赵王府调护卫军一万三千人,山东兖州鲁王府、洛阳周王府、西安秦王府、太原晋王府、大同代王府各调护卫军一万人;再从西北的肃王府、庆王府各调集骑兵五千。北方藩王护卫军将聚集七万三千人!
  再从九边及诸省调卫所精兵七万余众;以及从京师出动的京营精兵十万步骑。北征的明军总兵力将达到二十五万大军!
  北方诸王的护卫军最少的也有一万七八千之众,多者超过两万。朱高煦并没有一次性调走他们的所有军队,不过也让藩王们的护卫军整体少了一半。
  朝中大臣,对此事几乎是一片缄默。
  除了即将离京的齐泰,既没有人反对,也无人上书替藩王们说话。齐泰出发前写了一份奏章,走通政司送入宫中。奏章称太祖皇帝建诸藩国于各地,本意是守卫疆土、屏蔽边疆;今朝廷主动出击北击胡虏,藩王理应遣军随行。
  朱高煦坐在乾清宫东暖阁里,翻遍了最近几日的奏章,也没再找到别人上书言及此事。蒙古各地的地图还挂在东暖阁,最近两天他批阅奏章、又回到了这里。
  人或难免受他人影响,偶尔朱高煦也会暗自质疑自己:会不会太急了?
  这种心情在战场上经常遇到,每当战局变得扑簌迷离,主帅便难免会时不时产生动摇。而国事比战役更加抽象、复杂,朱高煦觉得自己的稍许动摇、只是正常表现而已。
  天色早就黑了,朱高煦的晚饭也是在东暖阁里吃的。
  屋子里已经点亮了多盏油灯。朱高煦登基后还没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无须连夜办公;于是在橙黄灯火下的东暖阁景象,他还是第一回见到。
  火光的亮光自然是比不上点灯,即便点了许多盏灯,东暖阁里也只有比较鲜明的颜色、能被人看清,而颜色较深的墙壁、桌椅、书架都变得朦朦胧胧了。
  就在这时,朱高煦感觉到有人绕过隔扇。他抬起头看时,便见妙锦身着大衫霞帔、头戴凤冠走了进来。她抱手在腹前屈膝,款款执礼道:“臣妾拜见圣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