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大猛士 [全本校对] (木子蓝色)


  汤室里,内侍都在门外。
  汤池中,只有皇后陪着皇帝。
  为皇帝揉捏着肩膀的单氏只是静静的听着,并不回话,虽然前段时间皇帝病重时,她曾垂帘听政,可她对于朝政并不是很感兴趣。
  她所看重的,也只是丈夫的关爱和儿女们的成长。
  “彬彬,你说,这是为什么?”罗成转身,握住她的手问。
  “陛下,臣妾也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想来,也许是变化太快,富贵也来的轻松,再也许是与他们期望不合吧。”
  “富贵太快,期望不合?”听起来似乎很矛盾的一句话,可想想又好像很有道理,王君廓等谋反之人,以前确实身份卑微,如今短短十余年间,就封为公侯,他们每个人又那么年轻,本身都是跟着罗成一起征战打天下,最后又是成功造了隋朝反才有今天这一切的。
  或许他们觉得,造反似乎并不难。又或者觉得,皇帝给他们的,还远远不够。
  “心态没有摆正啊。”
  王君廓、刘武周、辅公祏、张亮,这些都曾是自己的铁杆心腹,如今却一个接一个的造反。更别说,如窦轨、长孙安业、李孝常等人的谋反了。
  窦轨等人谋反,罗成不觉得稀奇,也不畏惧担忧,他们本来就不是罗成这个集团的核心。可是王君廓、张亮等人的谋反,才让罗成睡不着。
  打天下时,他们与自己是铁板一块,他们凝聚成的剑,所向无敌,攻无不破。可如今坐天下才几年,自己这个核心,却已经开始有分崩的可能,这可是罗成统治的根基啊。
  “陛下,臣妾以为,其实陛下不是对这些功臣们不好,而是待他们太好了。臣妾也知道陛下念旧情,可有的时候,得讲规矩。”
  “臣妾近年也开始读书,学了不少道理。曾经,子路问孔子道,‘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以何事为先?’孔子答道,‘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功臣们有功自当赏,但有罪也当罚,如王君廓谋反,陛下却以其旧日功臣而不诛,这就是开了个极不好的头。”
  单彬彬想了想又道,“臣妾以为陛下对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已经好的有些过了,如今天下旧贵族旧士族已经被清洗打压的差不多了,朝中新贵们已经十分强大,可以说朝野上下,皆是这些陛下的老兄弟们,尽是军功新贵,这其实已经是另一个关陇贵族了。”
  “陛下如今还春秋鼎盛,可已经有王君廓、张亮、辅公祏等功臣做乱谋反,试问,若是陛下百年之后,由嘉文来继承大秦基业,他还能驾驭的了这些军功贵族集团们吗?”
  皇帝大惊,沉默不言。
  大秦朝廷真的要为军功新贵们垄断吗?


第1051章 科举取士求国贤
  十月洛阳。
  丰收过后的洛阳城,一片繁忙热闹。
  战争对于中原的百姓,感觉已经远去。各地的官府,正在忙着秋粮的入仓。百姓们把地里收下的粮食,交完地税粮后,剩下的便也卖给了上门收粮的官仓,没有打白条,不用自己费力运到郡县去,上面直接过来收购,称量过后,直接如数发放钱帛。
  钱都是开元通宝,没有旧钱,绢帛也都是质量很好的,没有那种劣绢土帛,甚至连一点火耗都没算到百姓头上。
  百姓们卖粮热情很高涨,除了留下家里的种粮和口粮,其余的便都排队卖了去。大家的粮食也很干净,晒的干,吹的净,没有什么土灰碎叶。
  各乡的亭长们亲自下乡,带着联防队员们维持秩序。
  粮食一村村收过去,收完后,官仓会直接雇佣当地百姓,再把粮运到乡里,在那里再统一运到县里,一部份粮食归入县里的社仓以及县官仓后,其余的再转运往郡中,那里有更大的义仓以及官仓还有大转运仓。
  这个时候,也是郡兵乡勇们出去的时候,道路上,乡村里,城池中,到处都是值岗巡逻的郡兵乡勇,这种时节,谁要是不开眼想要拦路打劫或者是偷盗,那绝对是难逃法网。一经抓捕,必定判长流边地屯田。
  洛阳城,紫微宫。
  皇帝自从长安回宫之后,一直在酝酿着一件大事,频频召见朝中重臣元老宰辅们,日夜都在商议着这一件大事。
  亿岁殿中。
  府院宰辅,以及三省六九寺五监一台一院,只要是五品以上实职官员,今天都听诏前来议事。
  “只要是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怀牒自投,向所在地的郡县官府报考,无须像两汉一样经过地方官察举,也不必和魏晋以来那样经九品中正评定。”
  殿上,皇帝提道。
  门下侍郎陈叔达立即出言反对。
  “臣反对开放给任何人,还是应当加以限制,科举当只让士人参与。”
  军功起家的中书侍郎侯莫陈乂马上反对,“陛下要兴科举,是要为国取士,难道陈侍郎以为只有士人才有资格?”
  皇帝从长安回到洛阳后,所酝酿的大事,便是要开科举考试,以科举考试来录取士人。但皇帝的科举考试与隋朝时的又不一样,隋朝时是不定期举行科举考试,虽说科目多,但是录取数量却极少,隋朝的科举,其实对于国家取士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几年取那么一二十人,对朝廷能有何影响?
  罗成决定开科举考试,根本原因还是感受到了现在朝堂上的力量已经有些偏。虽然他成功的利用自己的军功集团们,把旧士族旧贵族们给打压下去了。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军功贵族们一家独大,朝野上下遍是他们,这已经是一种危险的苗头。
  为了能够平稳,皇帝决定引入科举制度,但又不是隋朝的科举,而是要能带来真正改变的科举。
  三两年录那么一二十个士子有何用,要录就一年录他三五百甚至是上千,这才能由下而下全方面的改变,为大秦创造一个新的官僚阶层,以此来平稳军功贵族集团们。
  只不过当皇帝提出这一想法后,这事情就变的不简单起来。
  这几乎牵扯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尤其是对于军功贵族们,他们身为贵族,享受有许多特权,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门荫权,他们的子弟是可以凭他们的官爵,直接出仕的。虽然说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官员的品级、爵位等,还有这些贵族子弟也得先从国子监读书,然后到十七八岁后,国子监毕业再选入内衙亲军中,按各自父祖兄等的品阶,或进入亲卫府或进入勋卫府或进入翊卫府等。
  进入亲军后,虽也直接就有品阶,亲卫一般直授七品,勋卫八品,翊卫九品,但也得在亲军中熬上多年资历,表现好,才能经过铨选授放外职,这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仕途。
  可不管怎么说,对于贵族们来说,这种门荫制度都是对他们极为有利的,除非子弟愚痴,否则哪怕平庸普通,这样熬资历,都也能熬出来的。
  西魏以来的关陇集团为何厉害?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这些关陇贵族们,自己为贵族,将来又把爵位传袭给子孙,同时,又可能通过门荫制度,让家族子弟都能入仕。这样就保证了,家族世世传承爵位,代代入朝为官。
  这就是垄断政治,让当年的关东士族们都羡慕万分的。
  而如今皇帝要全面推行科举制度,意思是以后要通过考试来取士,选拔国家官员,这岂不就是在动贵族们的奶酪?
  国家的官职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让科举出身的人占了,那贵族们能占的坑就少了。
  而不仅是贵族们反对,那些士族官员也一样反对,官员们反对的理由其实也差不多,因为按原有制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也是有门荫权的。
  而士族呢,他们就算不是贵族不是官员,但他们掌握学术之权,朝廷再怎么样,也终究得用到他们这些读书人来治理天下。
  正是因此,一个科举考试的提议,其实已经触动的是整个贵族官僚阶层,再加上士族集团的利益。
  本来说,士族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但他们也跟着反对,缘由就是皇帝决定士族考试不论出身,不管你是士族还是寒门,只要有才学都可能参加考试,考过了都可能录取。
  士族不肯干了,以前不管哪朝哪代,寒门就是寒门,是始终被士族压制着的,学术一直就是垄断在士族手里,谁当皇帝,你都得用他们士族治理天下。
  但现在皇帝要开科举,不论出身,这意味着,过去被他们死死压制着的寒门,可能要跳起来了,他们不但是只能当当低层小吏或做做抄书人,或给士族当门客当幕僚当管事了,他们也能成为国家官员。
  一颗石子,打破了一塘死水。
  一个科举制度,朝廷已经讨论了两个多月,还没出结果。


第1052章 秀才举人争进士
  “士农工商,科举考试当是士人的考试!”门下侍郎陈叔达依然坚持,陈家过去是帝王家,如今也是士族名门,这位宰相自然在殿上极力为士族代言。
  侯莫陈乂这位出身于关陇贵族的鲜卑族宰相,则认为只要是良籍之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良籍对应的便是贱籍奴,贱籍为从事娼优行业者,还有比如东南沿海一带的疍户,这些人以船为家,从事渔业、采珠、水运等,历朝历代,这群人都被官府歧视,禁止登陆,也不允许他们在陆上建房买屋,一辈子只能呆在水上船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