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士族,主要就是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
比如说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可以说,关陇集团其实入隋后就开始解体,在杨家父子两代的努力打击下,已经不复西魏北周时的那般强盛,虽然也有杨玄感叛乱反隋,但最终还是被镇压。
杨广也因为打击关陇贵族太急,导致几乎跟关陇贵族同归于尽。
而江左与代北士族,到眼下大秦立国,几乎是已经没落。
唯有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这五姓七门代表的山东士族集团,虽经北齐灭国,以及隋末战乱的接连打击,势力衰弱不小,但依然根深蒂固,到了此时,也依然有一定势力。
尤其是山东士族因为喜欢搞联姻,清河崔荥阳郑都早早与罗成联姻,因此算是在隋末战争中站对了队伍,眼下依然还保持着他们的社会地位。
甚至连房玄龄、魏征等宰相,也都争相与这些山东士族联姻。
这种情况,让皇帝很不爽。
因为士族的强大,必然会影响到皇家的权威。
这些士族尤其是掌握着学术,甚至在地方上有很大的经济势力,若是不加以控制,便可左右舆论,甚至影响到朝廷以后的取仕,威及到统治根基。
这是不允许的。
特意选高士廉带头来修这个氏族志,一来因为他是皇帝亲戚,是长孙氏的舅舅,属于外戚,二来高士廉是北齐王族出身,他并不属于山东士族集团,本以为这位皇家外戚能领会到他的意思,谁知道这氏族志一送上来,结果却还是捧了山东士族的臭脚。
“大秦开国立朝,氏族谱系当重新定立,其排序等级的依据,应当是对朝廷建立的功勋。因此,这第一等,自然是大秦皇家罗氏!”
大秦皇家罗氏,这个才起家三代的家族,根本称不上氏族,但现在皇帝明确表态,皇家罗氏就要列在第一等,为天下第一姓。
“臣,领命!”
第937章 贵族志
罗成直接点明,并列出了新氏族志的第一等级。
高士廉恍然大悟,若是按他们之前的思路,这罗家怎么也不可能荣登榜首的,甚至他们之前评定的等级,皇族罗氏,是以襄阳罗氏列在了最后一个等级榜上的,因为罗成的祖父罗荣,是贫民出身,再往上数十几代,都找不到一个名人。
而皇帝罗成又不屑于搞攀附名人,乱认祖宗这样的事,他不是李渊,当了皇帝后,非让大臣们给他七拐八连的认到了老子李耳的门下。
甚至就是西凉皇帝那个祖宗,都未必是真的。
本来李家是赵郡破落户出身,也就是说他们家以前是在河北赵郡,注意,这个赵郡破落户并不是说他家是赵郡李氏,只是跟赵郡李同在赵郡而已,并不是那一支的。
后来李家随宇文泰出头了,于是便也开始樊附名人,为了自抬身价,便说自己是陇西李氏。
硬生生的把自己挤进五姓七家之列,但实际上,关东士族们根本不承认这事。
罗成当皇帝前没有攀附过名人,当皇帝后也不曾有这样的打算,他就是襄阳罗氏出身,祖上十八代那都是平民百姓。
甚至多追几代,都已经查不到谱序了,毕竟普通小民,不可能跟大族一样修谱。
但是现在皇帝说了,所有的士族都是先辈们开创,后世子孙经营积累起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有了后来的士族。
现在,旧士族们成为过去式了,他罗成要率领大秦的勋戚们,开创新的氏族时代。
因此,他皇族罗氏,便自然而然要成为这个新氏族志排行榜的第一位。
皇族罗氏占据第一等第一家。
然后第二等便是以外戚次之,外戚首当其冲是谁?自然是皇太后家秦氏家族,因此齐郡历城秦氏便排在第二等第一家,然后二等第二家便是皇后家族济阴单氏家族。
再接着是四妃的家族,分别是李贵妃家的陇西李氏,阎妃家的榆林阎氏、崔妃家的荥阳崔氏、郑妃家的荥阳郑氏。
接着是太上皇的诸女婿家,如齐郡的周氏、王氏、赵氏、杜氏等。
第三等,则是诸宰相之家,以当今的十一位宰相家族列入其中。
第四等,为诸功勋大将之家,以受封为公侯的那些武将排列其中。
第五等,以本朝任三品及以上的职官大臣排列其中。
第六等,以伯子男等贵族排列在上。
第七等,以郡太守等四五品职事官等排列其中。
第八等,以获五品散官者列其中。
第九等,以获五品军功勋官者列其中。
高士廉仔细的听完,发现按皇帝的这个旨意,那么他们之前修的那一百卷的氏族志完全可以扔掉了。
新的氏族志,是完全不管以前的士族名望家声这些的,只以本朝的官爵职位高低为依据。
皇族第一等,然后是皇亲国戚第二等。
第三等是宰相,第四等是公侯,第五等是三品以上大臣,第六等是伯子男封侯,第七等,郡太守等四五品的职事官员,第八等是获得五品散官,而第九等,就是连没有官职,但有五品以上军功勋官的士卒都能列入其中。
原来的那些旧士族,管你是山东士族还是关陇士族,只要你不是外戚家族,不是有爵位者,不是五品以上的实职、散阶、勋官获得者,便全都无资格进入。
且进入氏族志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只录本身以及昆弟子孙。
如崔氏郑氏这样庞大的家族,就算是外戚,但也只录妃子的父亲、叔伯和兄弟,至于其它的支系,都无资格进入。
原本第一等第一名的崔民干,在新朝既非外戚,又不是功勋封侯,仅有一个侍郎之职,不过是正四品下,因此他的家族博陵崔氏,也仅仅只能排到第七等。
按新标准修,姓氏榜估计能增到三百多姓,而家族榜能增加到三千多家,崔氏得排到姓氏榜百名开外,家族榜千名开外去了。
之前高士廉的氏族志,上面的一千多家,那都是魏晋以来的士族门弟,真正的累世冠冕之家。
是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
这也是最传统的排行法。
之前的标准就是尚姓,以郡姓为基础,可现在皇帝却要尚官尚爵,以爵位官职为依据。大量根本称不上士族的家族姓氏,也上榜了。
完全否定了魏晋以来的门阀观念,全力扶持大秦的功勋官员统治集团。
说到底,其实就是新门阀与世封制,就是为皇帝即将开始的实封诸侯做准备依据的。
大量军功起家的寒门庶族,甚至是地主、平民,也终于能够跃然登上这个新氏族志,在皇帝的帮助下,开创一个新的士族。
高士廉得了这道明确旨意,返回衙门后,立即召集一众同僚,口传皇帝旨意,全面重修氏族志。
众人震惊之余,但还是如实奉旨修订。
结过日夜加班的努力,终于,高士廉等很快又新修订出一本氏族志呈到御前。
新修订的氏族志,收录三百三十五姓,五千六百八十七家,分列九等。
在这份谱序中,最低标准就是五品,或勋官或散阶或实职。低于五品的,全都无资格进入。
大量的旧士族,哪怕是百年士族,甚至几百年士族,可就因为没能跟崔郑等家族一样及时的站队,没赶上趟,未能授官获爵,于是榜上无名。
高士廉捧着新修订好的氏族志,与一众同僚们面面相觑,都有些唏嘘不语,甚至有点心里没底。
连范阳卢氏这样的士族领袖,都没有能进入五千六百八十七家的榜内,是否会有些太过,这样的氏族志颁布之后,天下能够认可吗?
五千六百八十七家,倒有近半人的家族谱氏空荡荡的,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出身的军校,往上数八辈,都找不到一个当官的,甚至是读过书的。可现在,也全都名列氏族志上了。
岑文本翻看着他们费尽心神的心血,苦笑着道,“我觉得这应当叫贵族志。”
温大雅等人听了,也都是一笑。
第938章 除爵夺封
被温大雅等人称为贵族志的开元氏族志新版送呈皇帝之后,果然令皇帝十分满意,仅仅只是略做修改几处之后,便下令秘书省刊印雕板,然后印刷万份颁发。
除氏族志上五千余家,每家赐一份外,还令天下二十三道二百余郡一千余县皆颁赐,令宣扬通告。
此志一出,天下哗然。
尤其是许多旧士族,震惊的发现,他们这些数百年的老士族居然榜上无名。
而新氏族志上大半的家族,他们以前根本闻所未闻。
天下二百余郡,每郡都冒出来许多新的郡望贵姓,细一打听,好多人十年前甚至都还只是个贩夫走卒,甚至曾经还是个奴隶,如今也凭军功勋爵,赫然列于榜上。
随着氏族志一起颁布的,还有朝廷最新公布的爵位调整。
朝廷正式推出了实封爵位和封虚爵位。
这次的调整,除了实封虚封的调整外,最大的变化还是许多旧贵族忽然间除爵了。
这里面包含了大量关陇贵族们,许多贵族是从北魏时起就爵位传承,到现在都是历经数个王朝,也有更多的是起家武川的关陇贵族们,他们历经西魏北周隋,然后入秦,原本大秦开国之初,他们的爵位是被承认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