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王侯 (九孔)


  这一天小雨绵绵,正是祥符国天定一年的八月初三,在西北,这个时候下雨天已经能感到一丝冷意。一个身形挺拔,面有沧桑之色的年轻人,蓑衣斗笠之下身着青色长袍,腰佩一柄长剑,骑着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正缓缓在这条水泥道上行走。
  从这里前去不多远,便是闻名祥符国,名声已经传到宋国、辽国,乃至大理、高丽的祥符学院了。在洛阳太乙书院读书的时候,青袍青年听说这条大道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同窗们说起此处,虽然讽刺居多,但也有少部分人悠色神往。
  青袍青年出身于一个家学渊源,默默传承数百年的武学世家,从小练武,但自十五岁离开家乡楚州,游历天下,十九岁的时候,突然对读书研究学问充满了兴趣。打听到洛阳有太乙书院为天下书院之,就到了洛阳,就在太乙书院读了整整七年书,考上举人后,运气就开始变坏,或者就是考不上,如去年,则干脆修炼的功法出了岔子,导致一场大病,连赴京的机会都没有。虽然一身武艺,却终不甘心去考武举,此时离下一次省试还早,正好到祥符学院来长长学问。只是他听说夏京物价太贵,但愿祥符学院这个地方可不要像开封城里一样贵才好,否则自己终究是不可能长住的。
  说起这太乙学院并非是作者编纂,而是确实存在的。早在北魏时,在嵩岳南麓创建嵩阳寺,至唐高宗时改名太乙观。五代后唐清泰年间,进士庞式曾在太乙观讲学。迄后周世宗时,在此设太乙书院。在原本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还会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一部。宋仁宗时,诏令西京洛阳修葺扩建,赐名“嵩阳书院”,并赐学田一顷,以供办学经费。司马光、程氏兄弟、范仲淹等均曾讲学其中,该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
  如今历史被叶尘所改变,赵光义也已经生死,太乙学院的历史也随之改变,最主要的是,有祥符学院的横冲出世,相信书院之定然不会再是其它书院或者学院了。
  青袍青年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按照之前打听到的路线前行。突然听到身后有声音传来,转身看去。
  跃入眼帘的是一辆马车和十名身穿黑色披风的骑士,从马车和骑士的位置来看,这十名骑士是那辆马车中人的护卫。青袍青年刚来到夏京,所以看不出什么,但若有夏京本地的人,便会认出身穿黑色披风骑士的身份————大内暗卫。
  祥符国内直接负责皇族防卫的有两股力量,除了四千黑骑之外,便是连继城统领的暗卫司两千暗卫。这马车里面的主人既然有暗卫充当护卫,即使不是皇族中人,也定然与皇族有着某种非同小可的关系。
  看着马车在十名神色默然骑士的护卫下朝自己急驰过来,青袍青年感受到这十名护卫冷厉的气息,特别是齐刷刷看向他的冰冷警惕目光,不由心中一凛,拉了一下缰绳,把自己的马让到一边。那驾马车却在他身边停了下来,马车内有人掀开车帘,温声问道:“这位兄台,请问你可知道祥符学院还有多远吗?”
  问话的人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蓝色长袍,年纪轻轻但却透着一股沉稳和自信,以及一种让人信服的神色气质。
  青袍青年面对十名护卫狼视眈眈的目光,神色不变,朗声笑道:“这位公子请了,在下也是第一次去祥符学院。”
  “哦?如此下雨天,兄台何不下马上车,一同前往?”蓝袍少年温言相邀。
  “多谢公子美意,不过在下习惯了这种天气。更何况在下看公子这些护卫不也是在雨下行走。”青袍青年抱拳谢道。
  蓝袍少年怔了怔,看了看自己的护卫,说道:“如此祥符学院再见。兄台,请了。”
  “那在下就先行一步了。”青袍青年挥鞭驱马,冒雨而去。
  一两柱香的功夫,就可以看到前面有几个果林茂密的土丘,因下着细雨,雨雾茫茫,颇有清幽之意。于林丘之间,依稀可以看到一个犹如翠玉的一般的小湖,绵绵细雨落入湖面,不减绿色,清澈得能够看得见湖边水下白色小鱼。就在果林与小湖之间,有几条水泥小路蜿蜓而入,不知道通向什么所在。举目眺去,在林木之后,可以看到一层层建筑的屋顶。
  “多半到了吧。”青袍青年暗自忖道,“真是世外桃源呀。”为了表示尊敬之意,他连忙翻身下了马,牵着马缓缓而行。一路欣赏着这沿途的景致。绕过几个丘林之后,读书的声音隐约传来,他侧耳听去,却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那是里的句子,只是这声音稚嫩,却让青袍青年有些疑惑不解。
  循声而往,祥符学院的全景渐渐跃入眼帘。声音是从一排红色砖房中传出,此时走得近了,越清楚,这明明是十二三岁的稚童读书的声音。青袍青年心里越加纳闷:莫非我走错地方了?
  小心的牵着马走了过去,却见红色砖房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祥符学院附属中学”几个大字,皱眉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之后,青袍青年这才恍然大悟。
  两更深夜送上,求捧场和月票的支持——————————
  
第七百五十八章 校训上的剑意
  
  从这排砖房顺着祥符学院边转过一个弯,才看到第一道横门,横门之上,是当今祥符国皇帝亲笔手书:“祥符学院”,瞻仰了一会儿,才去看左边一块高四丈,宽两丈的天然巨石。神奇的是这巨石好似被人切豆腐一般被人从中间切开,一半继续稳稳的竖着,只是被切的这一面变成了光洁的平面。此时这光面上竖刻着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同样是叶尘的书法。并且是叶尘以鱼肠剑劈巨石,以肉指刻石写字所成。这件事情早已随着祥符学院的名声在祥符国,乃至整个天下广为流传。可以想见的是,即使很多年后,每当人们站在大门前看这巨石时,都会想到劈石刻字的传奇故事。说不定还会慢慢变成一个神化故事,或者多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寓言或者成语。
  青袍青年站在巨石面前,默读良久,暗观良久,细悟良久。
  这句话并非是叶尘所创,而是出自十九章。这一点只要是读书人都是知道的。这句话说的是为学习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这句话很经典,也极为适合作为祥符学院的校训,但真正让青袍青年暗观良久,细悟良久的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被剑削平的巨石光面和光面上所刻之字上残留的剑意。
  不知过了多久,青袍青年自言自语的叹道:“好一个祥符国皇帝!不愧是当今天下第一传奇人物。单是见识到这些剑意便不虚此行。”
  若是有叶尘或者剑道高手见此,定会由青袍青年这一句话话便可看出其剑道修为已经登堂入室,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否则寻常剑客是根本感受不到叶尘所劈巨石和所刻字迹上残留剑意的。
  青袍青年有心想盘坐于此,细细感悟参详一下剑意,但左右看了一下,知道目前做这事好像不太合适。便有些遗憾的牵着马顺着水泥小路继续前进,这路两旁都种了西北的一些珍惜树木,慢慢离开祥符学院,渐行渐远,往更深处去了。那树林之下,不多远就有一个石椅,显然是给学子们平时小憩所用。有时可以看到分出一两条小路通往林中,路之尽头,依约是一些亭子。
  他也不能一一观赏,只顺着水泥道一路前行,走不多久,终于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学子在小雨中走来走去,有些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吟诗唱和,也不怎么太在乎毛毛细雨,反而当成一种意境。有些人则在屋檐下倚栏唱着小曲儿,也有人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凡是老师走过时,学生们都会自觉的让到一边,躬身问好。
  见他牵着马进来,便有几个打杂的人过来,帮他把马牵到马厩,有人便问他:“这位公子,是来求学还是访友,亦或是游玩?”
  青袍青年犹豫了一下,笑道:“在下是来游玩的,但也有求学之意。”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