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铁血宏图 (无语的命运)



左宗棠、胡林翼两人听了目瞪口呆,想不到他们奉行的以为可以留芳百世的忠君敬上,竟然被这朱宜锋讥为“小节”,难道说当真如此?

不!不是的,这朱宜锋是逆贼,所以,所以……可,可是……在内心深处却又有一个声音提醒着左宗棠,其言之有理,也就是在这种思绪的碰撞中,左宗棠才显得有些茫然不解。

倒是胡林翼于一旁摇头苦笑道:

“大都督所论,实在高明极了,未曾想,大都督非但长于用兵,更长于蛊惑人心。”

“人心焉能蛊惑?”

人心非但能蛊惑,更能愚弄,当然朱宜锋绝不会这般说,而是正色说道。

“一家一姓,国家兆民,两者相比,孰重孰轻,孰大孰小,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个不难回答的问题。然而许多读书明理的大人君子却常常愚昧得很。他们之所以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愚昧,并非识见不够,乃由于私心所充塞也。两位仁兄数十载,孜孜矻矻苦读诗书,克己复礼砥砺品行,或是潜心乡间以为苦读,或是夙夜匪懈以勤政事,无不是被“忠君敬上”所匡限。若在我汉人之盛世之朝,此诚可以附骥尾而行千里,伴丽日而照后世,可是两位生不逢时。今者,爱新觉罗氏置我汉家江山于不顾,令亿兆汉民惨遭涂炭,满清之统治正可谓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保夕,行将就木,两位欲剿平天下后而使满清中兴,岂不是缘木求鱼,又好比南辕北辙。况且吊民伐罪,征讨寇仇,有何不可?有何不能?”

话锋陡然一转,朱宜锋又厉声说道。

“若两位仁兄固执于于一家一姓之小节,遗忘了拯救国家百姓之大义。他日千秋史册,恐亦不会说两位仁兄是爱新觉罗氏的忠臣,只会言道两位皆是数典忘宗之汉奸!非但不能名垂青史,反倒会遗臭万年!”

这般厉声之斥,只说得胡林翼、左宗棠两人后背顿时涌起一阵冷汗,两人无不是被说得面色苍白,亦似有大梦方觉之感,对于年过四十的两人来说,这这种醒悟或许并不算晚,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这一场大梦方觉的冲击,却远非一时所能接受。

虽是一时无法接受,但却又不得不承认其所说的是事实!

“两位仁兄,其它的话,朱某便不再说了,朱某之路已定,唯效仿我太祖洪武皇帝之义举,驱逐满鞑,恢复中华,复我汉唐旧邦,救我百姓于水火,挽我民族于将倾。至于两位仁兄,如若愿意,朱某自当倒履相迎,并委以重任,以共挽我汉家之危难,如若不愿……”

话声微微一顿,朱宜锋的神情中露出些许无奈之状。

“两位皆是我汉家难得之贤才,虽与朱甘道不同,然朱某亦不忍加害尔等,若两位愿允诺绝不助纣为虐,为满清所用,朱某自当放还两位归乡……”

在道出这番话后,朱宜锋又特意说道。

“当然,若是两位一时难择,不防暂且于此住下,先看一看这武昌之变化,再做选择,亦无不可!朱某告辞!”

说罢,不顾两人的诧异,朱宜锋便径直走出了房间,在走出院子的时候,便对一直候在门外的张森轻声吩咐道。

“这几日放松监管,他们愿意出去,就让他们出去!”

大都督的吩咐让张森不由一愣,然后轻声询问道。

“大都督,这街上鱼龙混杂,臣担心他们会不会趁机逃走!”

“逃走?”

看一眼张森,朱宜锋冷笑道。

“若是你连这两个人都看不住,那本都督又要你何用?”

确实如此,你可以堂堂情报主管,连两个人都看不住,要你又有何意义?实际上这也是在敲打着张森,毕竟他的这个位子太过敏感,搁后世,他的这个位置,甚至都有可能有威胁到自己,不加以敲打,又如何能放心使用,

“请大都督放心,若是他们逃出了武昌,不用大都督砍臣的脑袋,臣自己便把脑袋摘了!”

虽说算是个读书人,但张森却知道立军令状时更应该说什么,往往一些话语说的尽量直白些,反倒更易取信于人。

“你这脑袋,本都督留着还有大用!”

适当的打压之后,朱宜锋随口安抚道。

“大都督,若是他们不愿为我义军所用,到时候您真准备放了他们?”

张森试探性的问题,让朱宜锋的脸色微变,然后冷笑道。

“本都督只说过放其归乡!”

是的,只是放其归乡罢了,至于是“以尸还乡”亦或是“安然还乡”那可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了。(未完待续。)

第167章辫子(第一更)

(提前求一下月票吧。8月15应该是双倍月票,若是您的手里有月票,不妨给《铁血宏图》留着,到时候再投,一张顶两张啊!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任尔归乡!

在这一声许诺之后,胡林翼与左宗棠发现守在院外的卫兵撤下了,只留下几名仆佣,换句话来说,现在,他们从阶下囚,变成了客人。

成了大都督的客人。

这种身份上的变化,却让两人似乎有些不甚适应,当他们尝试着第一次走出院子时,便发现其并非只是嘴上说说,非但院外没有了看守,就连同他们出去时,亦无人跟随,只要愿意,他们随时都可以离开。

直到这时,他们才算相信了朱宜锋先前之言。

不过他们显然并不了解朱宜锋,或者说并不了解张森,或许这院外没有了看守,甚至他们两人出门时,亦无人跟随,但实际上,从离开院子开始,便潜伏有监视两人的探子,就像此时时,他们两人虽说已经在武昌街头逛了近一个时辰,但身后却始终跟着两名看似与其一般逛荡着的探子,只不过因为这探子不时为路边的“路人”接替,使得精明若是两人亦未曾发现有人跟踪他们。

“季高,你这这武昌,似乎一日比一日更热闹了!”

行走在武昌的街头,胡林翼对身边的左宗棠笑说道。

“确实如此,朱宜锋虽起于草莽,可却也是心怀一番赤子之心,当初其夺下武昌后,那时武昌全城尽为赤地,其夺城立即设以粥棚,又行以工赈,活武昌、汉口、汉阳百姓岂止十数万,正因如此,此人……”

原本左宗棠欲说其为“朝廷之心腹大患”,但话到嘴边,他却又是一阵苦笑,自从那日为其一番抢白之后,其一言一语便烙在了他的心底,以至于非但不能将其之言清出脑海,甚至就连心底之念亦早已动摇,

若是说先前被关于牢中,对牢外之事大都无处得知,那么现在被放出在牢狱之后,左宗棠却突然发现他眼中的这曾经的“十恶之徒”却远非他想象的那般“不赦”,甚至其虽是“贼逆”却做到了官府当初未做之事,比如这赈济三地百姓的义举,便是当初官府所未曾做之事。

活民十数万,尽收湖北民心,这才是“义军”与“粤匪”之大不同。

“心志颇高啊!”

“当初粤匪入城前,曾言道与民无扰,言必称为民,可数日后,尽掳城中之民,而反观其入城后,先以安民告示定以民心,再设粥棚、行工赈,如此武昌方才大定,由此可见,其所图谋远非粤匪所能相比!”

相比于左宗棠语间的感叹,胡林翼的言语中却又带着些许赞赏。

“毕竟,这安天下者,首在治民!今日其虽未见做到与民无扰,可能于此之时做到这些,已经实属不易了。”

“确实如此,不过那粤匪焚孔庙、毁诗书、信邪教,但是朱大都督却是用洋人,习洋术,传洋教,长久以往,这国必将不国。”

虽说左宗棠现在对义军的敌意已经全然淡去,但是随着对武昌的了解,可却又生出了新的疑惑,比如说像这武昌现今兴办的“文山义熟”,虽为义熟,所教所授却是洋学,甚至教授者亦为“洋僧”。对于出身书香门第的他来说,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研读程朱理学的左宗棠来说,自然有些难以接受。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恰在左宗棠反对之余,胡林翼的到是道出了这么一句话来,这是引用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中《原叙》中的一言。因为两人都曾得林则徐指点的关系,亦曾获赠该书,自然对此亦有所了解,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今日义军之强、朱督之凭者,亦不外江中之纵横之洋舰、兵丁手中之火器,再者便是其尽行养兵练兵之法,这文山义熟所习者,既是夷之长技尔!”

因为有过为其所败的经历,胡林翼反倒是更能接受武昌的这一切。

“其今日所用夷人,不外是为习得夷人之长技,至于传洋教,不过只是偶尔为之,季高,相经于粤匪,其既不焚孔庙,亦不毁诗书,更不信邪教,如此,已经实属难得了!”

不经意,胡林翼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不由自主的站到了朱宜锋的一边,站到了义军的一方,而不似过去那般,尽数站于朝廷的立场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