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两年的时间那也比寻常工匠的成才快多了。”张海不由的叹道。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地方戏剧和传统杂剧的表演功底。戏剧同我们的新戏新歌之间虽然在形式上有着天壤之别,几乎就同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别一样。但是如果论技巧和难度,前这者并不亚于后者,除了那些天赋很强的少数应募者,新戏当中表现突出的人往往也是传统剧目中的优秀者。”李峰解释说。
关于新朝政权中央旗下的艺团体,张海也从李峰那里了解了个大概。仅仅是新成立的话剧团就有十六个院四十八个剧团两千四百余人的规模,除此之外体制内还有两千名左右的说书艺人,一千一百余名书刊报纸编写人员及多达几百人的美术建艺等方面的人才。如果加上体育系统,那整个体系统内的总人数已经多达近万人。而在两年以前队伍刚刚在南京一带立足的时候,这些系统内的总人数也不过二千余人而已。经过两年以来的“新化”乃至实践中的不断磨练,都已有了相当水平,至少在这些人当中再也难以看到旧艺术与旧艺人的痕迹。
第537章 新式剧院
大战之后的全军受勋晚会后的第二天,柳香就已开始独自接手宫城内的财务乃至兵工系统内的事儿,忙碌的不可开交。而张海则同亲卫连的几个战士乃至李峰一出了宫城来到南京城内城西南一带的城区去看看新式剧院的情况。
唐宋元以来的旧时的演艺场所俗称勾栏,算是下九流的行当之一。到了明时中期的时候地位稍微有所提升,专门的勾栏之地没落,也不过是酒楼中用于增加收益的助兴之技艺而已。说书艺人也是依托茶馆的增加收益之技。
不过这两年的时间以来新朝的一系列举措,再加上东南一带的大城还算比较开化的城镇风气,至少新朝政府体系内逐渐发展起来的演艺人员的地位及声望有了根本性的扭转。至少在利益得到翻天覆地般改善的城镇中下层,已没有多少人把这些行当视为贱业。
自从新朝三年夏季队伍在外征战以来的这大半年的时间里,除了整个南京城原有的十六家比较著名的酒楼之外,又在这酒楼的附近不远的地方兴建起十六座新式的封闭式剧场。李峰最初的时候打算模仿宫城内的万人会场的模式来建立大型的剧院,不过在调研之后才发现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市上的市民组织纪律性不能同新军主力部队这样的军队相提并论。
如果人太多,纵深空间又太大,那很难保证整个话剧的效果。此时代的西方为了能在剧场中把声音传的更远,已经开始出现歌剧及美声唱法这类艺术形式,而在张海的看法里:中国传统的戏剧并不缺乏以唱为主的形式,所需要的,是以写实主义和理性思维为基础的新化来带动不适合科学哲学进步的整个社会化的演变。
这样,剧场的观众席大小被总计百平米左右的范围。为了防止重特大意外事故,总计曾数也被限制在了上下两层左右;上下两层合计也过二百平米左右的观众席。军队内的官兵开会,可以不太注意是否过于拥挤一类的因素,面向市场的剧场就不能不考虑这类问题。因此一个剧场的满座座为被控制在了四百左右,平均每平米约两人,给人们比较方便的过道进出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这样的十六个剧场总座位数一共六千四百个左右,按照每天早到晚大概八个时辰总计五场次计平均每天的座次潜力大概三万两千左右。全年总潜力一千一百万座次左右。即便排除必然会受到很大程度影响的雨天也在九百万座次左右的潜力。
最初制定票价的时候,李峰颇花了一番心思,因为对于这种新的娱乐场所外加新的艺术形式,谁也难以预料其市场反应如何。最终还是在队伍归来之后请示了张海,张海最终决定将这类新式娱乐场所的门票价格定在一百左右。从后世的一些情况看,话剧在21世纪初票价大概在城市普通在岗人员月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是比较合理的。民国时期的电影或戏剧入场券也大致是这个水平。这样就能保证中上收入水平的人能够接受常来。套在现时的南京城大概就是100左右的水平。平均每月三两左右的收入是这城里多数在岗或领饷普通人的主要收入水平。这样算下来,理论上的纯收入潜力空间就达到九十到百万两左右的规模。100的概念对现在南京城内的人来说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城镇中的一百元,再加上场地形式或艺术形式过新,张海在之前对新话剧剧场的上座率没有完全的把握。后世著名的话剧团虽然也曾经有过一年数百万元的收入印象,但那是建立在拥有现代化的场地和足够的人口基数,即便上座率只有一两成也能有小几百观众的前提下的。
可当张海跟随李峰来到新建的体新区内的话剧场群不远的时候,就看到从很早开始排队等着买票的人。最初的时候人群队伍的秩序并不好,李峰不得不从各单位抽出一些保卫人员甚至是公安军士兵来负责各场点的秩序,以防止插队,偷抢等现象。
即便如此,百钱一张的入场券往往还是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就销售一空,这是张海在后世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
人群中的气质并不完全是以年轻人为主,也有不少老人,中年,甚至妇女。而且这些人那种自然的急切而又兴奋的神色证明了这些人不是在有组织或有强迫压力之下才来剧场消费的。
“若是在两年以前,即便是那时水准同现在的一般话剧团相仿的中央剧团,也根本获得不了这样的上座率。有句俗话说‘万乐淫为首’,没有专门的女色服务之类,又对纪律又这么高的要求。京城里有些钱的人都不愿意来这样的地方,主要是觉得这种剧场在形式上有些**份。而这两年以来我们每年数百万两的社会保障开销并没有白费,整个南京城的行业产出能力和居民收入大为加强的情况下,很多拥有空闲时间的普通市民都完全能接受这种票价而且还能成为常客了。”李峰回答到。
话剧剧场开始除了最初并不算成功的尝试后,直到一个月以前战事基本结束,各队伍内的工坊也开始正常修建放假的时候才开始正式的全面开业运营。最初的时候上座率也并不怎么样,但从最近十天的排队的状况来看全年保持一半以上的全场上座率,五十万两左右的纯收入看样子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了。
“剧团成本大概如何?”张海忽然间问道。
“收入成本不计小费暂定为平均每人五十千,毕竟他们都是我们体系内的工作人员,享有一些特权性的福利待遇。在加上奖励等管理投入还有道具以及剧场估算的维护折旧,大概二十四万千每年的总成本。如果这个势头能够长期保持下去,每年三十万两左右的官营收入怕是没有问题的。”李峰回答道。
第538章 新式剧院(二)
张海随着李峰走进了剧场的内部后才发现,这剧场的装修要比自己想象中的好了很多。从卓椅的设计到舞台的规划,完全不逊色于西洋的一些教堂。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灯火燃料,剧场多半场次安排在白天,最大限度的利用天窗外的光线。可也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差的效果,舞台上同台下明显的光线对比使得前台要显得更为明亮一些。
这时代还没有靠谱的通风设备,好在剧场内的人数潜力没有后来的电影院那样多,从顶层到四周的自然通风设施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厅内比较舒适的温度。在有限的条件下已经最大限度的接近后世的影剧院了。张海也没有想到自己很久以前的时候只是曾经粗略的描述过,李峰就能凭此做到这种程度。
“师傅将都城选在这南方看来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虽然这里制冰不如北地方便,但夏天建筑四周只要有足够的树木和水源,厅内合适的通风与遮阳,温度就不会太高。而在隆冬时节时候相比京城等地恐怕能省下不少碳火钱.。”李峰说道。
张海以前的时候为定都北京还是南京犹豫过,不过现在看来:顶都南京的好处是多方面的,远不仅仅是这一项。
张海与李峰等人没有以领导的身份入场,所以入场已经算是很晚的了,也只能做在第二层的后座,进场后没有多少戏剧就已经开始。
为了检验人们对话剧接受度的真实水平,前几部接连演出的话剧没有选**间比较有知名度的那些传统题材,也没有选择队伍内的一些优秀剧目,而是选择了剧团内部自编的在队伍内的不少老战士们看来有些“俗套”“没意思”的普通水准新剧。
普通水准的新剧大多数的特点就是创作简单,故事情节少,后世二流网站上架都为能保证的公众写手水平,更多的是套路性的宣传。
四月初五到四月初六张海所来到的二号剧场上映的新剧就是这个剧场的剧团组组长依据从张海弟子那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乃至在新军主力部队中一些观看艺演出的经验编排的时常大概为一个时辰左右的话剧:《战士小李》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