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诸葛不要太亮)
- 历史军事
-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 更新入库:04.13
“今我军张军师与文远公行孟起等战曹孟德与汉中,燕王三将军联手进军兖州,前番徐晃将军之龙骧军又兵出徐州,当年北平之会大王与众人商讨定下大战方略与今而言却是颇有出入。顺观之,三处战局皆为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单论兖州之处燕王命我等停攻乐平却难有他处得利,可若非有利全局大王又岂会有此将令?故私度之王之用心实在汉中徐州其一,不知三将军意下如何?”赵云平素待一众将领官员都颇为和善,尤其是军中大将,高顺微微颔首示意之后便又在言道,此一番言语才是他方才一番冥思苦想之后真正的所得。
放掉一个可以振奋己方士气打击对方军心的良机,燕王有所图那是一定的,自从起兵讨伐黄巾之日起,大小数百战,战场内外刘毅都不是吃亏的主,大便宜小便宜只要是便宜他是来者不拒。单以高顺自身对兖州战场的见解却看不出此举对于战局有任何的好处,仅仅从这个局部出发,这条停止攻击的军令绝对有贻误战机之嫌。既然如此他的眼光就要放的再宽阔一些,燕王的利益是否会在汉中与徐州呢?
大战其时对于实时战况刘毅向来对情报部门天耳与通信部门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第一手的战况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传至他处,而在多线作战之时各路主帅也享有这个权利,当然军情与消息的知情权也是有着职级划分的,以眼下战事为例,张虎、贾诩、甘宁、赵云都有着与刘毅一般的权限,而对于统领一级的大将很少会有不能让其得知的信息,但也只是很少,因此在信息的掌握上辽东军统领高顺和三将军之间还是有着一些的不对称,所有局势的分析判断必须建立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高顺在最后才会对三将军有此一问。
“敬方之言是也,其利不在兖州当必在汉中徐州之一,曹孟德之所以突袭汉中便在避实就虚,想要围魏救赵,因此对张军师的攻势定是猛烈之际,他麾下士卒虽众,战力亦是坚强,可此两年来其下荆州夺益州所部一直未能得到完善的整补,战事打上一两月其害恐尚且不显,但一旦拉长必会逐渐显露,因故汉中之战对曹军而言利在速决,我军则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其牢牢拖住!由此可见倘若兖州之战速速有所突破对曹操而言当是沉重打击,大哥亲率铁骑营由西路杀入兵锋所指定当是那夏侯妙才与曹子和麾下的虎豹骑军,唯有如此,你我方可尽全力与攻坚之中,亦不失为此战之上策,就此而言,缓攻对我军并未有利,除非张军师之处已然有所进展……”赵云缓缓而言,对整个战局亦是有了自己的详细分析,一方之帅对他的历练极有好处。
“虎豹骑确是难得劲旅,兖州地利又在曹军一方,若其在我攻城之时猝然而至当是威胁巨大,亦唯有我军铁骑营方可敌之,燕王所见不可谓不深,只要将之歼灭,以眼下攻击乐平之战况,兖州坚城并不在话下!按三将军之言,汉中之处与曹操,兖州之处与我军都是利于速战速决,和燕王此令又是颇为相悖,似此难道还在徐州之处?”一旦论及战事赵云高顺二人都是极为严谨,对汉中兖州二处战局敬方与三将军的看法亦是相同,倘若不是为汉中之事,那么剩下的答案就只能是徐州,可与此处燕军有何巨大的利益,徐南三郡不过口中之物。
“敬方心中疑惑亦是云之所想,当年大哥与刘玄德共分徐州之地而不是将其尽数收入囊中除了对其尚要示好之外此处的易攻难守怕也便是主因,倘若那刘备贪恋此处不舍,以重兵守之,我军全力出击就是泰山压顶之势,只要将其军中精锐尽数歼灭在此,扬州岂能不唾手可得?徐南三郡与我而言便是随时可取!又有何利益所在?”赵云言语之中也在向高顺表明他并无此时徐州第一线的信息,单从之前的形势而言,徐晃龙骧军对此处发次的攻势似乎也谈不上重大所得。
“哦,三将军也是如此作想?那燕王的用意究竟何在?”两年冀州刺史的经历与不断的学习赵云在大局观上的成长是颇为明显的,桩桩件件抽丝剥茧分析的极为精到,听得高顺心中也暗暗佩服,但如今二人商议这个疑惑却并未解开,不由再度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不将其弄个水落石出心中终究难耐,是否还有忽略之处?
“呵呵,敬方也不必思虑太过,你我二人都觉兄长此举必有深意便已是足够,眼下定要好生安抚士卒,且亦要保持对乐平的骚扰牵制,可不能让那乐文谦安乐!其实要知此事详细恐也不难,我等这便往郭军师帐中一行,以军师之智定知兄长用意所在!”赵云见状轻笑道,凡事认真是好事,但太过拘泥说不得便会适得其反,终究二人都对燕王有着充足的信心,眼下他们要做的就是依令而行!郭军师乃是燕王最为看重的谋臣之一,二人又性情相投,想必其定有所得。
“三将军说的是,顺这便随将军前往,来啊,传我将令,各军虽暂缓攻击乐平却依旧要有头几天的冲劲士气,倘若攻势再展我军力度有所下降,高某断不容情,众将给我各安其分做好眼前事便可!”高顺闻言一拍案几长身而起,先是下达军令其后才随赵云前往。
等二人到了军师营中,郭嘉却已然准备好了饭菜,看来对他们此来是早在预料之中,颇有神奇之处!不过对于军师的料事如神二将并无太多的惊诧,落座之后便将自己所见和对战局做出的分析尽数说出,这三人在营帐之中一番商讨足有两个时辰之久,待军师送三将军与高统领出帐之时面上都不乏欣然之色!
第九百四十一章 无心插柳
大汉建安二年(公元二零二年)一月二十,徐晃兵进徐南之后的第六天,龙骧军兵锋已然抵达重镇广陵之下,当年陶谦为徐州刺史之时,治下便是世家林立,有些势力极大的甚至能够独占县郡,似燕王爱妃糜贞出身的糜家以及东海之处的张家都是这样的大家,。这在汉末却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乱世之中大世家蓄养私兵以求自保司空见惯,亦无人对此有所作为,久而久之便成尾大不掉之势,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要求和支持的诸侯,成了其实力之中的重要支撑。徐州如此,荆州当年也是如是,曹操的兖州亦不例外,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流。
可能此时的大汉诸州之中也唯有刘毅治下的燕地颇为与众不同,那些出名的士家虽亦是有名有利,家中不乏身居高位之人但惟独在人口这一块燕王是卡的极其严格的,尤其是他们蓄养的私兵,这种武力的存在虽然未必可以动摇燕地稳定的统治根基但长此以往终究是很大的隐患,既如此就要防患于未然!燕地律法户律之中对于士家家丁的人数有着明确的规定,与之地位声名相对应,执行起来亦是严厉,当然为了防止矛盾的激化这个律法此时还并不彻底,刘毅的第一步只是消弱潜在的威胁,然后再以逐步蚕食之法再加以缓缓图之!
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对于燕王而言亦是至关重要,乱世之中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汉末士族的实力可是极为庞大的,自从执掌幽州开始刘毅与他们之间便是合作与斗争并存,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另外一片战场,其关键之处也未必输之。有着对历史的了解,士族之害刘毅心中深知,他是绝对不允许再度出现那种“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情况再度出现的,只不过天下未定就不便以铁腕对之。
广陵陈家乃是徐州声名最盛实力最大的士族之一,此时的家主便是曾为此处太守的陈圭,观此人在史书之中的表现也是个老狐狸级别的人物,其子则正是在扬州刺史刘玄德帐下现为扬州治中的陈登陈元龙,亦是汉末名流,便连曹操也将之称为“五湖四海之士”,投效刘备之后为其出谋划策功勋卓著。当年甘宁庞统奉燕王之命相助玄德夺取扬州,与这陈元龙便有过颇深的接触,二人对他都有深刻的印象。
陈登是广陵陈家的长男,但他投效刘备也未必代表整个家族就为其效力,汉末这些大世家的家主都不乏投资眼光,乱世之中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诸侯与之连接以此作为家族的保障,有时候并不会只选择一家,便似刘毅当年横空出世,甄家、糜家、卫家都曾对其给予支持,但眼下真正将所有家族的命运与他联系一处的也唯有甄家而已,似这般的大世家动辄数万人丁,对于选择他们是极为慎重的,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倘若立场表达的太过明显一旦全力支持的诸侯失势就有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左右逢源晦暗不明乃保身之道。
刘备的徐州刺史之位担当了足有四年的时间,广陵当然也属于他的治下,可陈圭一直就没有明确表示出对他的全力支持,各方面的援助并未全力以赴,其原因就在他可以看出刘备虽有刺史之名却难有保全徐州之利,当年若非刘毅出兵牵制,怕他早就要败在袁绍二人的联手之下,如今袁氏已亡,刘曹双雄争胜,对徐州威胁最大的就是燕王刘毅,此时徐北包括治所下邳已归属燕地,陈圭就更不会贸然而行了,在此朗生的正统身份便是极大的优势,对士族很有号召力!
不单单只是陈家持此态度,便是对刘备支持力度最大的天下六大商家之一糜家也是有所保留的,家中大小姐乃是燕王爱妃,二刘表面上虽还维持着和睦但眼光深远之辈岂能看不出此中端倪?倘若比较二者之间的强弱不言而喻,当然刘备对这些情况也是心中有数,但要让他以此为名对付糜家陈家这样的大世家却是不能,这些家族盘根错节牵连广泛,没有过硬的根基对其下手只会造成治下动荡不安而使得渔翁得利,如何用之又如何限之当是摆在每一个诸侯面前的问题。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