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之后,赵祯忽然沉默不语盯着大梁发起呆来。
晏殊和杜衍面面相觑,最准晏殊耐不住,轻声问道:“皇上是否有事要和臣等商议呢?”
赵祯回过眼来看着杜衍和晏殊道:“朕登基有二十年了吧。”
晏殊和杜衍互相看了看,不明白赵祯何出此言,晏殊点头道:“二十二年了,皇上是乾兴元年登基,明道二年亲政,迄今正好二十二年。”
赵祯微微点头道:“好快啊,一晃便二十二年了,朕登基的时候还只有十三岁,当时是吕相和太后帮着朕,现如今吕相和太后都已作古,当真是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啊。”
赵祯无端感慨,晏殊和杜衍也接不上话茬,只得点头称是。
“你们是跟着朕最久的老臣,你们说,这二十二年来,朕这皇帝当得如何?可有辱没祖宗之处?”
晏殊悚然一惊,起身跪倒道:“皇上乃天纵明君,仁恕慈怀古今帝王中屈指可数,我大宋在这二十二年间渐趋强盛,乃是盛世之国,皇上岂会有辱没祖宗之处,便是太祖太宗爷在世,也绝不会对皇上有所指谪。”
杜衍也道:“晏相说的对,我大宋前所未有的强盛,这一切都是皇上治国有方,皇上是古今中外第一圣君。”
赵祯微微一笑道:“古今中外第一圣君朕可不敢当,便是比起太祖太宗皇帝,朕也自认没他们雄才大略。”
晏殊道:“皇上是守成之君,太祖太宗是开国之君,这两者毫无可比之处,太祖太宗开疆辟土开创基业自然是古今无双,但说到治国强盛还是皇上您胜出一筹。”
赵祯无声的笑了,两道浓眉挑了挑摆手道:“起来坐下,朕跟你们随便聊聊,又何须这般的郑重其事。”
晏殊和杜衍谢恩起身,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下,可是屁股刚刚落到椅子上,便被赵祯的下一句话惊得再次跪伏在地。
“可是,有人说朕不合格呢,还要密谋要朕让位,说朕不适合当这个皇帝呢。”
“这……这……谁敢如此胡言乱语,皇上可不要听信了道听途说之语,这等话岂是能听的。”晏殊磕头急道。
赵祯冷笑道:“道听途说么?朕若是道听途说倒好了,这里有一封信,是昨日有人送给朕看的,两位都看一看吧。”
晏殊一惊,杜衍一喜,晏殊惊得是居然有人敢私下里写下这样的信,杜衍喜得是,那封信终于顺利的到达赵祯的手中了,自己想来想去不便出面,于是请黄培胜帮忙将此信转交进宫,果然顺利交给了赵祯。
“看看吧,都看看,昨日黄培胜的居所里多了一封信,黄培胜看了此信吓得要命,连夜交给了朕,朕才知道,原来在众人眼中朕居然是这样的,朕彻夜未眠,今日才召见你们两位给你们看看这封信上说的是什么。”
晏殊战战兢兢的拉起信笺,抽出里边的信纸展开,只看抬头第一句,晏殊便赶紧磕头了:“皇上恕罪,皇上恕罪。老臣不知此事,富弼虽是老臣小婿,但臣委实不知其心中所想……”
赵祯摆手道:“看下去,他是他你是你,你不用害怕。”
晏殊揉揉眼睛,展开信看去:“彦国吾弟,送来诗稿已拜读,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胸有经国纬世之学,老夫自愧不如,今次韵和一首相赠,老弟莫要见笑。”
“……今弟与范公韩公共推新政之举,令朝中奸邪逃遁,万民拥戴,实乃万世不朽之功,老夫老矣,又才学鄙陋,手无缚鸡之力但却有摇旗呐喊之心,自当为君等鼓吹呐喊,加油鼓劲;……弟上回信中有沮丧之意,言及京师屡有奸人作祟,妄图扼杀新政,又言因滕子京之事,皇上对你等似有疑窦之心,恐新政难成;老夫在此劝慰老弟一句,行大事者必有大难,易行之事天下人皆可行的,又岂能让老弟挑此重担?皇上见疑乃是受小人蒙蔽,而三位之行乃为我大宋万古基业着想,当此横流沧海之时,岂能不为中流砥柱乎?”
“……圣贤之君当为天下社稷为先,尧舜之君亦有舍高位禅让贤者先例,当今圣上可称明君,但若于祖宗社稷不利,何妨效仿古之贤君择明而立,但与我大宋有利之事,三位君子都因挺身而出为之,此乃不负帝王之恩,不负百姓之举……”
洋洋洒洒数百字的信,除了为范仲淹、韩琦、富弼歌功颂德之外,信中隐晦的表达了对赵祯的不满,且有暗含鼓励怂恿富弼联合范仲淹韩琦等人废掉赵祯,另择明君拥立之意,这是一封不折不扣的密谋造反之信。
晏殊腿脚发软,整个人瘫在地上,喃喃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彦国虽愚钝,但决不至于蠢到如此地步,这其中定然有隐情。”
赵祯叹息一声道:“你看看字迹是谁的,此人最近诗作颇多,多是关乎朝政的诗句,朕知道他和富弼走的很近,却没想到私下里竟然已经谈及此事,朕很是心痛。”
杜衍缓缓道:“皇上,这信后面有国子监直讲石介的署名,这字体嘛……确实是石介的字体,他的字独树一帜,迥异他人,真没想到,石介老儿胆敢如此大逆不道,这富弼也是胆大包天,竟然与人密谋谋逆,皇上请下旨,臣即刻缉拿两人询问,挖出同党,严加惩办。”
晏殊双目发直,心中已经毫无主意,满脑子都在想这事不可能,又想,若富弼倒霉,自己这个老丈人怕是也没好日子过了;谋逆之罪诛连九族,富弼一家自然不保,自己也逃不了牵连,这下天要塌下来了,这种事无论有无,都是皇家大忌,有嘴也说不清了。
(PS:夏竦为反对新政让家中丫鬟临摹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给富弼的信,信中暗示废除赵祯;这件事是史实,有兴趣的可以去查证,为防有考据党刨根问底,特做此解释,当然信的内容是小弟胡诌的。)
第八四八章 反击(八)
(感谢三星显示器、乡下的风筝两位书友的月票!)
西北诸路经历数年的战火之后,就像重生的凤凰涅槃一般,焕发新的神采。
去岁渭州之战过后,苏锦便下令各州府将重心转移到恢复生产上来,虽然渭州之战后农时已过,稻米无法成熟,但麦子还是可以种植的,在垦田免租的鼓励之下,三司支援的大批麦种都于秋季播撒在经战火洗礼的西北大地上 。
李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苏锦授命其全权管理泾原秦风两路的农桑事,在他的带领下,挖渠垦田播种进行的井井有条。
战时坚壁清野的政策也相应的做了改变,聚集在城寨中的百姓也纷纷选择回归土地,除了一小部分已经适应了城镇的生活之外,绝大部分的百姓的选择还是回归村庄田地,过他们熟悉的耕作的日子,在这些人看来,城里的这段日子就是一段噩梦。
苏锦也积极的创造就业的机会,让数万没了生计的城市居民有自食其力的机会,除了朝廷拨款的边境防御体系的构建需要大批的民夫之外,苏锦还利用去京城的机会,广邀京城客商来西北开店做生意。
西北的特产也很多,中药材皮毛肉食之类也因何西夏接壤而盛产,虽经战乱骚扰,但后方的秦州、陇州、珉州等地的部分产业并未全部毁掉,而和议之后禁止和西夏互市的政令一处,这些东西自然成了抢手货;加之苏锦许诺的免税政策所吸引,陆陆续续也有不少的内地商家前来西北设立分号,大大的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而苏记的马场、矿山以及银庄和新进开立分号的成衣铺、布庄和粮铺也吸收了五六千的当地百姓就业。
到庆历四年新年前后,数月时间的经营,百姓的生计基本上得到保证,民心趋稳,战争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也渐渐的在消退。
庆历四年的新年对于西北各路百姓而言,这是难得的一个舒心的新年,以至于直到上元之夜的十几天时间里,节日的氛围依旧浓烈。
在新年到上元这段时间就是要有这股热闹劲头,苏记希望百姓们在欢乐中暂时忘掉曾经的苦难记忆,全心投入新的生活中去,为此他不惜大肆花费大笔钱银在所属各州府张灯结彩舞狮游龙,搏百姓们一乐。
这十几天的节日里,苏锦也抛却一切杂念,和家中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过了这个年,到十月生日过后自己就二十岁了,这已经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三个新年,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自己从庐州一名商贾之子熬到今日成为西北大员,其中的酸甜苦辣且不必说,总算是有所成就,没有浪费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和超出这时代一千多年的精艳和知识。
上元之夜,一家大小十余口在园中猜灯谜,看焰火,尽情玩乐,小虎儿已经过了百日,越发的活泼可爱,在众女群星拱月的照看下,露着小牙笑的尿了好几回裤子。
气氛正热烈之时,大门却不合时宜的哐哐被人砸响,看门人开了小门喝问,来着居然是个女眷,年约三十许人,看上去满面愁容风尘仆仆,但衣着甚是华贵,身边还带着丫鬟和小厮。
看门人拿了名帖递进内宅交给主母晏碧云,晏碧云看了一眼,惊讶的道:“怎地是姐姐来了,她怎么会来秦州?”
众人察觉有异,都静了下来,晏碧云将名帖递给坐在大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的苏锦道:“夫君请看,我家堂姐来了呢,奇怪了,堂姐在京城,怎地在这时候来到秦州来寻我们,有事写封信不就行了么?”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