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人别听慢歌”,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这首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让人心中一股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华夏走过了百年征程。
一步步探索,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从落后开始追赶,到现在可以在世界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这就很爽文模板。
主角始于微末,一步步证道成神。
代入感极强。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下,没有靠得住的老爹,也没有靠得住的谁谁谁。
听众不自觉就把自己的奋斗征程和祖国的繁荣复兴相互比较。
从歌曲中窥探到了自己一步步变强的步伐。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歌曲很快进入到了绕口令环节。
卓萱仪和苏小夕主唱。
天后舒婉辅助和声。
绕口的“歌词”,极快的语速,一瞬间就把观众听兴奋了。
“脑速跟不上语速了。”
“字幕已被自动忽略……”
“舌头真的不会打结吗?”
“太炫了!这歌词我都背不下来。”
“小夕也太厉害了吧?感觉比卓萱仪的绕口令还要牛。”
“汉语十级考证!歪果仁已当场阵亡。”
而在大和,《国风大典》的播送是有延迟的,因为字幕需要翻译。
虽然节目组早就拿到了《中国话》的原曲歌词,但翻译成大和文以字幕的方式呈现,却少了一种原汁原味,而且看起来很奇怪。
“这歌词什么鬼?写得太烂了吧?”
“狗屁不通!听起来怪怪的。”
“但歌的旋律和节奏好像很好。”
“额……你们都没学汉语吗?科普一下,这是华夏的绕口令。不是歌词不好,是翻译太渣了……我把汉语字幕打出来,你们自己看看。”
“扁担宽扁凳长……扁凳偏偏不让偏旦绑在扁……板凳上!!!这什么歌词啊?我都汉语四级了!根本读不通!太绕口了。”
“我汉语六级舌头也打不直。”
“这是汉语十级考题?”
“我以为我已经可以自如和华夏人交流了……现在才发现!我的汉语水平差得远。”
绕口令对于正在学汉语的大和人来说,难度系数简直如登天。
别说唱歌了。
让他们把舌头捋直一口气念对都难。
所以这就给大和人造成了一种印象:“华夏歌曲这么难学吗?”
梧桐已经好多年不在华夏,听到这段绕口令,他也是有些懵。
每个字都听得清,每个字都认识。
但连在一起舌头就开始打架。
李宗胜感叹:“这首歌演唱是地狱级难度啊。”
“苏晨,”罗群转向旁边的苏晨,竖起了大拇指,“绕口令说唱!!你已经开了太多山了!移民火星去当造物主好吗?”
“绕口令,很稀松平常啊。”苏晨说道。
“绕口令稀松平常没错,但把它编成歌,就是你不对了!目测这绕口令一下要火遍全国啊。”罗群不吝啬赞美之词。
节目开始前罗群本来还觉得自己准备的几首作品足够王炸。
但听了《中国话》,他依然认为自己的作品不赖。
只是和《中国话》绕口令说唱比起来,缺乏新意啊。
作品质量很重要。
但如果在质量的基础上还能写出新意,就绝对是王炸神曲!
绕口令入曲。
就连罗群自己都感觉文化膨胀了。
苏晨这家伙,对华夏文化的挖掘如此之深,让他望尘莫及啊。
我真的老了吗?罗群不由怀疑。
毕竟年轻的时候,他的创意也是如泉涌。
但这些年明显不如从前了。
被苏晨刺激了一下,感觉创作能力和水平开始渐渐回到巅峰水平。但他忽然发现,即使是巅峰水平,和苏晨也不在一个维度上。
人家根本不和你玩套路。
只玩创新!
不断的创新!
不断给到听众新的刺激。
根本不给听众审美疲劳的机会。
这家伙太可怕了。
一段绕口令之后,歌曲回归流行唱法。
传统与流行结合,这是苏晨的拿手好戏。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这几句歌词就很贴合蓝星目前的时代背景了。
蓝星村文化交流计划推行。
华夏作为一个地大物博,唯一延续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底蕴深厚,受到很多国外友人的喜爱。
于是蓝星村文化交流计划的焦点也在华夏。
在蓝星。
人们称之为新世纪华夏文化复兴。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这几句直接引发粉丝们的共鸣。
因为很多华夏人曾经都有过这么一个疑惑: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
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一个梦想:哪一天全世界都说汉语,那样我们就不用学英语了。
而现在梦想成真了。
汉语逐渐在成为一种文化潮流。
“听得我热泪盈眶!”
“我是赶不上不学英语的好时代了,不过我的儿子很可能赶上。儿子刚出生,两个月大。”
“哈哈哈,楼上的兄弟,是时候开始绕口令早教了。”
“以后的孩子不在亲戚面前飙几段绕口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好好读书。”
“文化膨胀到不能再膨胀了。”
强烈的自豪感升腾起来。
让人心中激荡万分。
想吼一句:此生不悔入华夏!
《中国话》的歌曲布局其实很简单。
绕口令、说唱、流行唱法,三者规律性的交替进行。
“纽约苏珊娜开了间禅风lounge bar
柏林来的沃夫冈拿胡琴配着电吉他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华夏,这个大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国家和民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前来。
他们入了这片土地,受着这片土地的文化熏陶,说着优美的中国话。
然后他们再回到他们的家乡,把属于华夏的优良文化传播开去。
多么美好啊。
这盛世!
如每一个华夏人所愿。
“有个小孩叫小杜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
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
洒了醋湿了布
嘴说腿腿说嘴
嘴说腿爱跑腿
腿说嘴爱卖嘴
光动嘴不动腿
光动腿不动嘴
不如不长腿和嘴
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
歌曲迎来了第二段绕口令。
这些绕口令都很有一些年头了,听众耳熟能详。
但真要一口气一字不错的念下来,还是稍微有点难度。
这段的演唱完全由苏小夕完成。
一方面苏小夕本来就是小孩,充当一下“打醋小杜”再合适不过。
另一方面这段绕口令比之前的“扁担宽板凳长”要更难更绕口一些。练习这首歌的时候,卓萱仪经常翻车。念快了出错,念对了,语速又显得太慢。
尝试好几次无果。
最终苏小夕亮剑。
又快又好念了出来。
让卓萱仪都直呼自己的舌头不行,老打结。
舒婉也做了几次挑战,结果很不理想。最后她得出结论:“小夕遗传我老公多一点。”
这一段绕口令更快更难。
一下子粉丝们就疯了。
“这还兴提升难度的?”
“之前是汉语十级!现在怎么着也十二级了吧?”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布又买醋……呸!!!我要这舌头有何用?”
“念了好几次,我直接躺平。”
“小夕厉害啊!!唱得又快又好。”
传唱人席位上,一群顶流歌手面部肌肉也微微抽搐。
“这首歌拿给我唱……我只敢在录音棚玩玩!现场唱很容易翻车啊。指不定舌头什么时候就不听使唤了。”天后孔溪有被这首歌的演绎难度给震撼道。
这是一首绕口令快歌!
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唱得下来的。
喻学友张开嘴活动活动舌头,“人麻了,听得舌头打结。”
虽然称不上地狱级难度。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