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国重工 (齐橙)


  既然如此,那么科研人员又有什么必要在乎什么专利不专利,赶紧把自己的成果发表出去,混几篇高级别的文章以便评个教授,这才是最实惠的事情。
  冯啸辰是懂得这些问题的,他从社科院毕业进入装备公司之后,便力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他有前一世的经验,能够指出科研的方向,让相关科研人员向这些方向努力,而所有的成果,又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经突破,就能很快形成生产力,转化为利润。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操作,装备工业公司这些年才能够不受资金的约束,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这一回,冯啸辰抓住仙户制钢所的把柄,逼迫仙户制钢所和池谷制作所向中国转让一部分核心技术,技术的受让方自然是由冯啸辰说了算的。他的考虑,就是由装备工业公司来受让这些技术,然后再二次转让给江城钢铁厂以及几家承担乙烯设备制造任务的企业,从中获得一笔利润。
  这几家企业向装备工业公司支付的技术转让费,其实也不是从它们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来的,而是国家用于建设大型乙烯装置的投资。这些钱由国家财政拨付给装备工业公司,装备工业公司再以设备分包费的名目支付给各家企业,随后,公司又要以专利使用费的名义再收回一部分。
  这样来来回回地倒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涉及到责权利方面的关系,总得弄得清清楚楚才行。如果像以往那样,大家觉得钱是国家的,放在谁的兜里也无所谓,最终就无法调动各家企业的积极性。所谓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亲兄弟、明算账”,国家承认国有企业的自主权,允许国有企业拥有利润,但这些利润必须由它们自己去挣,别指望从国家身上白拿好处。
  这样一种管理方法,像罗翔飞这样的老人是很不能适应的,即便是吴仕灿、王根基等年龄稍轻一些的干部,也觉得有些违和。不过,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方法的确比过去用行政命令要有效得多。以往用行政命令进行管理,下属单位干好干坏一个样,作为上级部门很难厚此薄彼。有些部门没有完成任务,便会向上级强调一大堆客观理由,让你无法对它们进行惩罚。
  而改用经济手段之后,上级与下级之间是单纯的合同关系,责权利都写在纸上,到时候拿着合同说事,该如何便是如何。装备公司手里拿着国家的装备订单,各家企业要想赚钱过好日子,就得乖乖地听从装备公司的吩咐,完成他们的要求。
  罗翔飞看到了这种转变,也就不再干涉冯啸辰的各种作为了。随着年岁的增长,罗翔飞已经逐渐感觉到精力不济,尤其是涉及到与下属企业斗智斗勇的事情,他已经应付不过来了,只是全部交给冯啸辰去处理。这一次冯啸辰敲诈两家日本企业,并打算把获得的技术转化为公司的利润,再投入到研发中去,罗翔飞对此也只是问问,并没有打算投反对票。
  “60万吨乙烯,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咱们装备公司是向中央打过包票的,保证要在世纪末之前完成这个项目的建设,所有核心技术要全部实现国产化。现在咱们虽然从仙户和池谷两家公司获得了一部分技术,但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向各家企业转让技术的事情,要抓紧落实,千万不要因为讨价还价而耽误了时间,明白吗?”罗翔飞向冯啸辰叮嘱道。
  冯啸辰应道:“罗主任,你就放心吧,我虽然贪财,可也知道分寸。江城钢铁厂那边,我已经和他们通过电话了,大致谈了一个合作意向。我这次从仙户制钢所拿到的技术,不光有低温钢材,还有另外几种钢材,都是目前国内无法自己冶炼,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的。江钢如果得到这些技术,就能够迅速填补空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他们不会不动心的。
  倒是乙烯三机的技术还有点麻烦,池谷制作所转让的是部分核心技术,要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设计,还要付出一些努力。这件事情,关键在石化设计院那边,只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用最快速度完成技术的吸收转化,拿出设计图,北化机、新阳二化等几家企业才能开始进行试制。”
  “你和石化设计院联系过没有?”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从去年开始,咱们就已经和他们进行联系了。吴处长和他们那边的关系比较好,所以有关工作一直都是由他来负责的。我刚刚和吴处长聊了一下,了解到那边的工作进展不太乐观。虽然吴处长没有明说,但我能够感觉到,似乎对方对于咱们委托的任务不太积极。
  原先我们没有从国外获得乙烯三机的核心技术,石化设计院的工作拖拖后腿也就罢了。现在我们已经从池谷那里得到了技术,如果因为石化设计院配合不上来而耽误了时间,就太可惜了。”
  罗翔飞知道冯啸辰说的吴处长是指公司的技术总监吴仕灿,这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但在协调利益关系方面,能力实在是有些欠缺。罗翔飞道:“小冯,老吴不太擅长于搞这样的协调工作,我想,还是你抽一些时间出来,到石化设计院去走一走,摸摸情况吧。”
  “没错,我正有此意。”冯啸辰应道。


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京城,石化设计院。
  “小冯,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设计院的康院长,是咱们国家第一代搞乙烯装置的专家,学术权威。可以这样说吧,现在国内搞乙烯装置研究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康院长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学生。康院长,这位是我们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冯啸辰同志,他是社科院沈荣儒教授的学生,经济学家。”
  在设计院的一间办公室里,吴仕灿热情地在给冯啸辰与一位50来岁、学者模样的人做着相互介绍。这位学者名叫康海东,是石化设计院的副院长,老牌乙烯专家。吴仕灿很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康海东了,不过打交道比较频繁还是最近这一年多的事情。对于康海东的学术地位,吴仕灿是非常尊重的,但对他的合作态度,吴仕灿就颇有一些腹诽了。
  两年前,国家启动了60万吨乙烯装置国产化的项目,提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60万吨乙烯装置,形成大型乙烯的建设能力,再在此基础上推进更多的乙烯建设项目。按照此前已经形成的模式,国家财政把资金直接拨付给装备工业公司,委托装备工业公司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对最终的结果负责。装备工业公司则要把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在国内寻找分包企业委托建造。
  吴仕灿原来就是做化工出身的,听说这项工作后,他主动请缨要求负责组织乙烯装置的设计任务。说是负责,并非指由他带领一干技术员亲自去画图计算,而是由他去联系国内设计机构完成装置的设计工作。
  国内乙烯装置设计能力最强的机构,就是这家京城石化设计院。他们曾在60年代设计过中国的第一套乙烯装置,虽然只是年产5000吨级的小型装置,但形成的技术积累是非常可观的。70年代,顺应全球乙烯装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由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了年产11万吨乙烯装置的技术攻关,其中装置设计方面的任务,也是由石化设计院承担的。
  那一次的技术攻关,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中国在化工设备方面的技术积累,主要来自于50年代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经过20年时间,这些技术已经显得陈旧。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国内科研机构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严重不足,技术人员们的工作几乎就是闭门造车,最终铩羽而归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这十几年,国家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一方面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则派出人员前往国外学习取经,各研究机构的技术水平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装备工业公司委托的大型乙烯装置设计任务,石化设计院还是有足够的底气来承接的。
  吴仕灿这些年一直在搞科研管理工作,对于国内各机构的技术水平都有所了解,他选定石化设计院来负责乙烯装置设计工作,也是看中了石化设计院的能力。在他最初与康海东联系的时候,康海东以一种胸有成竹的态度,扬言半年完成理论设计,一年拿出设计图纸,让吴仕灿大为感慨这位老朋友的气魄。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装备工业公司向设计院支付了第一期的设计费1000万元,设计院马上组织起了研究团队,开始了设计工作。
  设计的第一步是理论研究,主要是确定乙烯生产的工艺技术流程。吴仕灿应邀参加了几次讨论会,一开始,他被与会者嘴里的各种概念、理论等等唬了个够呛,好生惭愧自己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并对这次设计工作充满了希望。可再往后,他就觉得有些不妙了。理论研讨会开了好几次,大家依然停留在概念探讨上,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偏,有时候为一项并不重要的工艺都能够辩上一两个小时,而总体设计思路却迟迟未能确定下来,这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