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是十五世纪才发明的,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抓饭吃,象现如今生活在森林中的那些猴子一样。
“但相比之下,我们筷子的文明史长得多了。
“对于筷子的称呼也是有讲究的,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我们在大城市的那些餐厅里听见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的人,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就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那些西方人是不懂的。
“我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当然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除了主要用于吃饭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妙用,如点穴、按摩和刮痧等。旧时人们行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从筷子和刀叉的用餐工具上,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虽然都是从神话发源。但西方后来的人与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
“但我们中国没有。中国把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其实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
“今天,我们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讥讽自己的同胞没有信仰,其实是有所不知。我们今天社会的症结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的智慧。”
罗思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会,田理麦和蒋雯雯没有插话,仿佛在认真地听着,但罗思思明显地感觉到:田理麦和蒋雯雯很疑惑,不知道她讲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
第四五六章 罗思思回归(二)
罗思思没有理睬田理麦和蒋雯雯的那份疑惑,而是继续说道:
“现在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美国原来有一位总统叫尼克松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了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这本书很出名。他在书中的最后部分说了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时,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这一双筷子,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许多前人智慧。作为每个中国人,这项传统不可废止,也将继续弘扬下去。”
罗思思说完了,田理麦和蒋雯雯仍然如坠云雾之中,两人相互对看了一眼,不知罗思思要表达什么意思?
见田理麦和蒋雯雯没有说话,罗思思笑了笑说道:“哥,雯雯姐,我留哥下来说说话,哥不说,我一个人说,哥你就成听众了。这样吧,下面我们一个人讲一个笑话,然后我们再说别的。”
田理麦和蒋雯雯都点了点头。
见田理麦和蒋雯雯点了头,罗思思笑着说道:“哥,雯雯姐,我先讲一个,抛砖引玉。”
罗思思也不容田理麦和蒋雯雯答应,便讲了起来:
有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罗思思讲完后,田理麦和蒋雯雯都没有怎么笑,罗思思自己却笑了,然后她说道:“哥,雯雯姐,轮到你们了,你们谁先讲?”
田理麦看了看蒋雯雯说道:“雯雯,我先讲。”
蒋雯雯点了点头。田理麦讲道: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田理麦讲述完毕后,蒋雯雯笑了笑说道:“我这个也许不算笑话。”
“雯雯姐,你讲出来听听就知道了。”罗思思说道。
蒋雯雯看了看田理麦讲道: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蒋雯雯讲完之后,田理麦和罗思思却没有笑。
此时,罗叔叔送师傅覃老三和师娘已经回来了。见三人在说话,便问道:“你们在说些什么呢?”
“爸爸,你回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聊,前面已经聊了‘秤文化’和‘筷子文化’,下面请你来给我们聊聊‘酒文化’。”罗思思说道。
“思思,你这个话题算是找对人了,我不仅时常小酌一杯,对我们火龙坪的土家酒文化也略知一二。说吧,要我聊酒文化的哪个方面?”罗叔叔坐下说道。
“爸爸,随便你聊吧!”罗思思说道。
罗叔叔笑了笑说道:“这酒文化,在我们火龙坪,可是有很久的历史了,我们火龙坪人一般是这样喝酒:一碗一碗的喝。喝一碗酒摔碎一个碗,几十人、几百人一起喝,一起摔碎碗。当然,有的时候也这样喝:一坛一坛的喝,几根小竹管插入酒坛,几人用小竹管一起‘叭’,叭就是吸吮。人们一轮一轮的排队'叭'。有的时候还这样喝:一排排的火锅,在热气腾腾的飘香中,手持酒杯,一口口的抿酒。火龙坪人也许是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山里,喝酒的方式神秘怪异,别有一番韵味。
“如果哪个山寨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热闹情境: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一起,手捧土陶碗,一饮而尽,在一遍‘摔’的呼喊声中,一只只的土碗落地,随着‘啪啪’声,喝彩声,碎片满地,欢呼如潮。这就是我们火龙坪有名的喝土家摔碗酒的热闹场境。那么,火龙坪的土家人为何这样喝酒?
“说起来,话就长了。”罗叔叔停顿下来。
田理麦和蒋雯雯听得兴趣渐浓,在以往,他们两人虽然见过那些场境,但却从来没有去想过思考过,这火龙坪人喝酒为什么要这样!
“罗叔叔,你讲讲看!”田理麦说道。
“哥,你不是要去与你师傅学唱山民歌吗?等会怕就晚了!”罗思思笑着说道。
“山民歌,随时可以去学,我听听罗叔叔讲火龙坪的酒文化。”田理麦笑着说道。
罗叔叔笑了笑便继续讲述:
火龙坪在历史上曾隶属古代巴国,土家人都自称是巴人的后裔。据晋朝的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那日巴蔓子将军设宴款待楚国使者,宴席开始,巴蔓子将军脱掉上衣,赤膊抱起一坛米酒,倒入三个大碗中,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摔碎了三个酒碗,入席者被巴蔓子将军的举动惊呆了,不知他怎样应答楚国使者,这时蔓子慷慨以答:“许诺,为大丈夫之言。然而,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请楚国的使者把我的人头带回楚国,告诉你们的国君:吾用我的头换城池。”言毕,他举起利剑割颈自尽,头颅落地。满座大惊,全场哑然,肃然敬仰。
“土家人视自己的先贤巴蔓子为大义凛然、笃诚笃信、救国救民的民族楷模。为追忆缅怀巴蔓子以身护国,摔碗自刎,就用喝摔碗酒来纪念土家人的民族英雄蔓子将军。千百年来,土家人就这样用土碗喝酒,喝毕摔碎土碗,在喝酒中缅怀土家先祖,传承土家人的精神,演绎土家人的性格。”
罗叔叔讲完这段历史,说道:“这就是摔碗酒的来历。当然,现如今已经在我们武陵这一块传开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