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艺生活 (薪越)



这是因为在《文化访谈》的第一期里,披露了慕姗姗和《京城人在纽约》的剧组在一起生活,这里面就有故事可写了,读者肯定感兴趣。

《京城人在纽约》刮起的风潮虽说已经平息,可幕后的故事还是很具有吸引力。

尤其是牵涉到姜闻和王箕这样的大明星,他们拍戏的时候什么样,有什么兴趣爱好,还有真实的美国生活,都会成为这本书的噱头。

而且,在纽约的那段时间慕姗姗不是主持人,不会牵涉到电视台,不需要担心受到限制。

为了吸引慕姗姗,出版社给出了百分之十的版税。

自从林子轩打破了出版社的垄断后,现在的出版社都要谈版税了。

这时候华国的法律规定,作家的版税只能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这是硬性规定,版税制度还没有放开,让市场调节。

如果这本书的定价是十块钱,卖出去一本慕姗姗能拿到一块钱,卖出去100万本就是100万人民币,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销量。

按照出版社的预计,有了《京城人在纽约》的铺垫,至少能销售20万册,否则出版社也不会极力怂恿慕姗姗出书了。

也就是说,慕姗姗能拿到20万元的版税。

“真要写啊?我的文笔不好,也写不出内涵来,感觉是在欺骗读者

。”慕姗姗犹豫道。

在慕姗姗眼里,那些写世界名著的人物才算是作家。

“写啊,为什么不写?现在都市场经济了,大众需要娱乐,姜闻和王箕那边不用担心,我和他们打招呼,你又不是写八卦,就是写一些生活趣事。”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我就是没有名气,要不然也写本自传赚钱。”

他对名人出书没什么看法,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百姓需要娱乐消遣,所以这类书籍才会畅销,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会进入一个平民写作的时代,只要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就可能会被出版。

“那你可要帮我把关,别闹出笑话来。”慕姗姗要求道。

慕姗姗有点心动,那可是几十万块钱,不是一两千。

有了这笔钱家里的经济会更宽裕,林子轩的新公司不用担心会赔本,将来的孩子也能过上好日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写呢?

“放心吧,我会帮你看着的,你别太在意遣词造句,要用朴实点的语句来写,你面向的读者是大众,不是文学评论家。”林子轩提醒道。

“知道了,我要好好构思一下。”慕姗姗认真道。

就这样,慕姗姗动笔写起了《我在美国的180天》。

她从国内开始写起,为什么要去美国,林子轩怎么想着要拍摄《京城人在纽约》,这都是他们自个的事,写起来很顺畅,就像是把记忆重新梳理了一遍。

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在心底流淌。

这个书名是林子轩起的,简单明白,很能吸引大众读者,如果起一个太文艺的名字,读者还以为是本严肃文学呢。

除了书名,林子轩还为慕姗姗的新书写了一篇序言。

他的序言写的倒是很文艺,名字叫做《那时青春,时光正好》,开篇是这样的。

“1990年的那个夏天,京城广播学院,我站在树荫下,准备向一个女孩表白……”

整个序言他写了两万字,更像是一封超长的情书,或者是一个青春期的爱情故事。

既然要出书,自然少不了公开他们的关系,借着这个机会写出来没什么不好。

当然,他不是什么都写,而是挑一些无伤大雅的生活片段来写,是经过美化之后的生活。

就算是自传,作者也不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

“你这个写的太好了,衬托的我写的很差,这怎么行。”慕姗姗抱怨道。

慕姗姗只是抱怨而已,心里却很满意,里面的点点滴滴都是俩人共同的回忆,这算是他们俩合写的一本书,很有纪念意义。

很多年后回头再翻阅这本书,就像翻阅他们曾经的生活。

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有幸遇见了你。


------------

第一百八十二章 遇见

七月份,林晓玲结束了高考。

她填报的志愿就是京城电影学院,这样电影学院才能把她的学籍档案给调过来,在走了一番程序后,晓玲同学正式成为了电影学院的一名旁听生。

她不会收到录取通知书,而是要到电影学院的教务处拿一份录取证明。

有了这份证明她能够在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到电影学院报道,登记入学,安排宿舍,办理旁听用的学生证和图书馆的证件等等。

其实和正常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在电影学院的教务处,林晓玲看到了贾章柯,他同样是来拿旁听生的录取证明。

这次高考,贾章柯依旧没能通过艺术类院校招生的最低分数线。

他在老家高考完就知道没戏,便赶到了京城,要把这个旁听生的名额争取下来,好在文学系不是热门专业,没人和他竞争。

在教务学生办公室主任赵风玺的推荐下,贾章柯获得了这个名额。

今年是电影学院第一次弄这种旁听生制度,大家都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旁听生,最终只有林晓玲和贾章柯两人成了学院的第一批旁听生。

学校通知他们今天过来拿证明,两人这才在教务处见了面。

贾章柯一大早就来了,在外边等着,看到林晓玲过来,认出了这女孩,赶忙表示感谢。

他原本想请这女孩吃顿饭,可想着自己身上没有多少钱,一般的小饭馆不行,显示不出诚意,高档点的餐厅他又消费不起,于是张张嘴又闭上了。

林晓玲倒是没多想,助人为乐嘛,能帮着贾章柯进入电影学院,她也很有成就感。

他们来的有点早,现在是放暑假期间,电影学院的工作人员不会那么早过来上班,管的不严就会偷会懒,两人只好站在外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林晓玲性子活泼,贾章柯有点拘束,主要是两人还不熟悉。

贾章柯从老家赶过来,暂时没打算回去,他想在京城找点活干,就是到酒吧里唱歌跳舞也行,以前他跟着县文工团四处走穴,表演不是问题。

他今年23岁,有混社会的经验,不怕在京城活不下去。

“那你打算找什么活?”林晓玲好奇道。

“还没想好,我会唱歌,弹吉他,还会跳霹雳舞,能到酒吧给人表演。”贾章柯回应道。

林晓玲皱起眉头,她虽然还没进电影学院,却感觉以后咱们都是拍电影的,到酒吧表演和电影没什么关系啊。

“你愿不愿意到剧组里干剧务,就是跑腿打杂那种?”林晓玲询问道。

“你有门路?”贾章柯疑惑道。

他不知道林晓玲的家庭背景,只是猜测应该还不错,要是能到剧组里看看怎么拍片子,要比在酒吧里表演有意思。

“等会我带你去看看,剧务挺辛苦的,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就算了。”林晓玲决定道。

林晓玲高考结束后,在家里闲不住,就又开始跑剧组。

林子轩把妹妹安排进《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剧组里,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属于短期工,义务劳动,不拿工资,就是见识一下电影的筹备和拍摄过程。

到了七月,剧组找到了男主角,是一个来自青岛,喜欢玩滑板的少年。

这是熟人推荐过来的,把照片拿过来一看,姜闻的母亲觉得这小孩和姜闻少年时脸面有点像,尤其是那双眼睛。

姜闻觉得有意思,就把人从青岛找了来,谈了谈,事情就定下了,这少年叫夏宇。

只是女主角还没找到,面试了不少女孩,还有自己跑来的,都觉得不合适,不过已经有了两个备选,一个叫王澜,一个叫蒋文丽。

姜闻让她们穿上七十年代的衣服,给她们拍各种造型的照片,然后自己盯着照片发愣。

他在脑海里幻想着这样的女孩在七十年代的大院里,一笑一颦的模样,会不会让他心动。

每个男人在少年时大都会对某个女孩有这样的幻想,那是初恋的感觉,纯洁而朦胧。

这段时间闻隽回香江了,他要去向投资商汇报情况,解释这部片子为什么过了三个月还没有开机,他算是看出来了,在这个剧组里就是不能着急。

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姜闻仔细挑选女主角的时间。

姜闻清楚等闻隽回来的时候,无论准备的怎么样,他都要开机了,再拖下去投资就危险了,香江的投资商不会这么一直惯着他。

林晓玲和贾章柯领取了录取书,来到电影学院的车棚里,取了自行车。

晓玲同学不想林子轩开车送她,出来跑剧组都是自己骑自行车,贾章柯也是骑车子来的,七月的天气虽然热,有风吹着倒也舒爽。

他们来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是一间租来的大院,也是以后拍摄的主要场地。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