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全民大学霸 (神经有病)


  毕竟他们不是那些因为好处就不在意孩子想法的父母,相比较自己,他们更愿意孩子有更加健康的生活。那些生活跟一些年长的人不可能得到,而王宁则完全不同。
  两人年纪差不多,就代表着拥有共同话题,有机会一直走下去。就代表着背后有感情的存在,不只是简单的交易,感情才是维系一切的基础。
  听到这句话,莫小贝看了王宁一眼,这才说道:“也不是我不想多说,实在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们说。”
  她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跟父母说王宁的事情,如果只是朋友的话,她或许会跟父母说一下,让父母高兴高兴。毕竟认识了一位超级明星,也能显摆一下。
  实际上呢?她也不清楚自己跟王宁之间算什么情况。朋友吧?关系好像稍微亲密一点,对方也愿意自己进入到对方的生活。情侣呢?
  这个想法刚刚出现就被她直接清除,更加不像是情侣,关系还没有到那一步。
  他们之间,就像是关系稍微好一些的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再进一步。
  王宁主动说道:“其实也我是的不对,这两年我一直比较忙,跟小贝见面的机会很少,所以小贝才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吧!”
  莫妈妈想要说些什么,莫爸爸抢先说道:“确实,王先生是咱们国家的骄傲,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尤其是在科研方面,获得那么多成就,也肯定付出了很多时间。作为华国人,叔叔很敬佩你做出的一切。”
  王宁轻轻一笑:“叔叔客气了,我挺喜欢科研的,将自己的理论一点点证实,研究未被探索的领域,确实是一件让人心动的事情,至于所谓的成果,不过是我的运气好,获得了一些还算优秀的果实!”
  科研就跟摘果子一样,谁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那棵树上有什么果实,运气好一点的话碰到可以吃的。运气差一点的话,爬到一半才会发现,树上不但没有果实,反而全都是蟒蛇。想要往下跑都没有机会,而超脑的存在,会让王宁避免许许多多的危险。
  科研没有危险?根本就不可能,科研上的危险无处不在,甚至要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作为第一次见面,包厢中的气氛还算不错,有莫小贝跟莫妈妈在中间缓和,几个人的谈话还是很愉快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商业见面需要带一位女士,或者比较能活跃气氛人的最主要原因。
  不管是商业谈判也好,相亲也罢,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良好的氛围。气氛和谐了,大家才有继续谈下去的可能,如果气氛干巴巴的,整个酒桌都很尴尬,别说谈事情,可能连吃饭都吃不下去。
  尤其是商业谈判,大家都有各自的底线,都有各自的骄傲,怎么可能轻易妥协。别说商业上的事情,就算是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都不愿意妥协。
  就拿坐下吃饭这么简单一句话来说,如果是对方说的话,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攻击欲,心中难免会有点不舒服。
  我凭什么听你的,你凭什么命令我,你是来跟我谈判的或者是想要找我办事情,你竟然敢命令我?抱着这种心态,不管对方说的天花乱坠,他也不太可能同意。
  不要小看细节,有的时候,细节就是可以决定成败。一句话,或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能让人记一辈子。
  相反,要是说这句话的是个女孩,并且带着撒娇的语气说出来。对方肯定不会反感,会觉得很有趣,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头,才有后面的机会。
  为什么饭桌上一定要有女人或者有一些能开得起玩笑的人,他们才是气氛的催化剂,在整个饭桌上,他们才是最重要的道具。


第1001章 换菜
  不说王宁跟莫小贝一家的气氛如何,京城大酒店热火朝天的后厨,酒店大堂经理突然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正在查看厨师的厨师长喊道:“老李,老李,你过来一下!”
  李经理四十岁上下,有着跟其他厨师差不多的形象,膀大腰圆,再加上总是笑盈盈的,看着像是庙里的弥勒佛。
  有些熟悉的客人喜欢跟他开玩笑,对着拜拜,说是在拜弥勒佛在世。他也不着闹,只是笑一下,打趣几句。作为京城大酒店的厨师长,他在酒店的地位同样不低。
  能够在名厨云集的京城大酒店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厨艺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是厨艺世家,尤其拿手京城菜。
  京城菜又称京帮菜,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各地风味后形成的。京城以都城的特殊地位,集全国烹饪技术之大成,不断地吸收各地饮**华。
  明清两代,在京城经营饭店的主要是牡丹人,故牡丹菜在市面上居于主导地位。吸收了汉满等民族饮**华的宫廷风味以及在广东菜基础上兼采各地风味之长形成的谭家菜,也为京帮菜带来了光彩。
  京城菜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算是烤鸭和涮羊肉。烤鸭是京城的名菜,最早的烤鸭店老便宜坊是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614年)从古都迁来的,说明它源出江南;但京城鸭是人工饲养的优良品种,烤制上又有明炉、焖炉之别,故京城烤鸭已远非南京烤鸭所能比。涮羊肉、烤牛肉、烤羊肉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法,辽代墓壁画中就有众人围火锅吃涮羊肉的画面。现在,涮羊肉所用的配料丰富多样,味道鲜美,其制法几乎家喻户晓。
  另外,京城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名食,如:原为清宫小吃的千层糕(88层),随着清王朝建都京城而出现的美食萨其马,“致美斋”的名点萝卜丝饼,谭家菜中的名点麻茸包,“正明斋”的糕点,“月盛斋”的酱牛肉,“天福号”的酱肘子,“六必居”和“天源酱园”的酱菜,“通三益”的秋梨膏,“信远斋”的酸梅汤等。这些食品,虽不是每个市民都能吃到,更不会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但它毕竟为京城人的饮食生活增添了光彩。
  过去,京城的饭馆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南有北,有中有西。中餐馆大约分五种:一是切面铺、包子铺、饺子铺、馄饨铺等,单卖面食。二是二荤铺子,《旧京琐记》云:“二荤铺者,率为平民果腹之地。”所谓“二荤”,即只卖猪羊肉炒菜,主食卖馒头、花卷、烙饼、拉面(抻面)。
  三是规模较小的馆子,有特色菜肴者,店名往往称某某轩、某某春,如“三义轩”、“四海春”等。
  四是中等馆子,也叫饭庄子,有许多雅座,可以摆十桌、八桌宴席,一般叫某某楼、某某春、某某居等。五是大饭庄子,专门做红白喜事、寿辰、接官等各种大型宴会的生意。常有几个大院子,有大罩棚,有戏台可以唱堂会戏。
  酒席一摆就是几十桌、上百桌。名字一律叫某某堂,如福寿堂、同兴堂等。
  过去卖西餐的饭馆,京城叫“番菜馆”,卖面包、汤、菜等。东瀛人开的饭馆,卖西餐的叫“西洋料理”,卖中餐的叫“支·那判理”。
  宫廷饮食是华国饮食文化中最特殊的一部分。虽然它与平民饮食有着天壤之别,但也并非空中楼阁。一般认为,清代皇室饮食是以牡丹菜、苏杭饮馔和满族的固有饮食为主,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御膳房是为皇帝设的饮食机构。在清宫内有两处,一是景运门外的膳房,又叫外膳房、御茶膳房。它平日并不为皇帝备膳,只在大宴群臣时制作“满汉全席”,也为值班大臣备膳。
  另一处才是专为皇帝服务的“大内御膳房”,位于养心殿侧。此外圆明园、颐和园等御园内也有“园庭房”。皇帝出行要带一个御膳班子。慈禧一次巡行奉天,置备一列16节的专车,其中有4节就充当临时御膳房,车厢内单是灶就备有50座,厨师杂役一二百御膳房下设五个局: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
  御膳房的菜点都有严格要求:第一,配料有严格规定,不得任意增减更换。第二,主次关系有严格区分,不能影响主料的原味。例如**,无论使用哪种调料,都不能影响鸡的原味。第三,不准任意使用调料。例如**汤,不许添加别的肉料。后妃们另设膳房,并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地位高的,常例饭费达50两白银,低的“贵人”、“常在”也有十两白银。
  妃子一级的可享受如下的待遇:“每月小牲口(指鸡鸭等)10只,羊肉15盘,六安茶叶14两(旧制16两为1斤,约合公制500克。以下皆同),天池茶叶8两,每月猪肉9斤,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晒干枣1两6钱,香油6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黄瓜)8条。”
  清代宫廷里,皇帝每日有两顿正餐,即早膳与晚膳,早膳在清晨6点到8点,晚膳在中午12点到2点。正餐之间,还有小吃,随时伺候。
  一般正餐要用100碗菜,小吃每次也要20碗到50碗。皇帝的日常饮食,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段回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的吃饭,另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