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门窗和楼梯全部是橡木和柚木,室内布置典雅舒适。
家具颇具英国的贵族气派,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就连床和衣橱都放在储藏室里,丢的都是一些精细小巧的摆设。
迪迪兴奋的跑上跑下,报告他发现的各种新奇,热的小脸通红,头上都冒汗了。
“姥娘,荷叶下有金鱼。”
“爸爸,这里有一大片好多的中药。”
“妈妈,地下室里还种着花。”
“姐姐,三楼有个游泳池。”
“你们快过来啊,三楼还有个花园,全部用玻璃封着。
他每次汇报完了,就会问一遍:“爸爸,这真是咱家啊?”
爸爸每次都肯定的回答他:“是,爸爸小时候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第439章 讲旧事
除了姥姥和爸妈,其他人的眼睛都不够用的,就连悠悠也是越看越惊奇。
智慧姐跟着悠悠姐弟俩,跑上跑下,惊讶的说:“我以为姑姑的别墅就是最好的洋房了,看了这里,才知道原来这样的才算是洋房。”
舅姥娘感叹的说:“这得多大的家业,才能盖起这么好的院子。妹妹,卫华家里以前干什么的,能挣下这份家产。”
姥姥告诉她说:“嫂子,这处园子,只是卫华的爷爷送给儿子的结婚礼物,你没见他家的祖宅,比这大多了。”
舅姥娘想起来了,“对,昨天还听他们说,里面住了几十户人家,那得多大的院子啊。”
爸爸回答:“妗子,老宅就是面积大,有一百多亩,里面的房子也多,几十家人住也宽敞的很,他们肯定不乐意搬。
不搬就不办吧,我也不想回哪里。让房产所想法打发他们吧。”
舅姥娘看爸爸神情不好,也没再问。倒是姥姥劝爸爸:“卫华,都过去十几年了,你也该看开了。
不想去咱就不去,在韩屯咱两间房子不也住开了,现在咱这么多的院子,那里不能住。
那出老宅就先那样,等联系上你姑再说。听说,今年有回来的了,也不知你姑在外是啥情况?
不过,总算是有盼头了,早晚能联系上。她也不小了,快五十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幸亏当年馨丫头没听你爸的话,留在了英国。要是回来了,就她那脾气,肯定熬不过来。”
悠悠这才知道,原来爸爸还有个姑姑,在英国定居。
以前,姥姥她们可是从没提过,那时国外关系可是大忌。估计怕孩子知道了乱说,才守口如瓶的。
用了一个上午,大家才把园子逛了一遍,中午,悠悠开车带着大家去了那处三进的四合院,去看望刘老他们。
刘老他们都在家,姥爷已经过来了,正在和刘老他们谈论着什么,大家都挺激动。原来刘老他们的事情都有了音信,估计也快平反了。
妈妈和智慧姐去厨房准备午饭,悠悠也跟过去,找妈妈打听爸爸姑妈的事情。
妈妈做着饭,向悠悠讲述着姑奶奶吴馨儿的事情。
悠悠的这位姑奶奶是含着金勺出生的,她比悠悠的爷爷小了10岁,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这姑奶奶从出生起,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主,一家人都拿她当眼珠子宝贝着,并没有因为是姑娘而受委屈。哥哥比她大十岁,更是处处让着她。
她也可人疼,从小才智过人,落落大方,从不恃宠而骄。就是有一样,性格执拗,眼里容不下沙子,得理不饶人。
因此,轻易没人敢惹这位姑奶奶,她平时好说话的很,不过恼起来,也够人缠的。
这姑奶奶受西方医学的影响,刚满十六岁就独自去了英国,学习西医知识。
在那里她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却因为是个英国人而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这也是她不回国的主要原因。
悠悠爸去英国学习时,她已经有了二个儿子,在英国开了个中医诊所,中药加理疗,并收了十多个学生,已经创出了名堂。
爸爸就是受姑姑的影响,才走上了中西医结合,针灸理疗配合的道路。
悠悠爸爸学成后,她多次劝说侄子留在英国,可是作为长子长孙,又是悠悠爷奶唯一的孩子,爸爸还是选择回国。
那里想到,回国不到二年,动乱年代开始,遭受了家庭巨变。悠悠奶奶和姥姥是好朋友,她临终拜托姥姥,才让爸爸脱离出来。
从动乱开始,家里就和姑奶奶断绝了音信,至今也没联系上。
妈妈叹了口气:“你爷奶可是真冤枉,倒在了自家人的陷害下。要是让你姑奶奶知道了,保证饶不了你二爷一家。”
妈妈口里的二爷家,并不是悠悠爸爸的亲二叔,是悠悠曾祖父哥哥的二儿子。
悠悠的曾祖父有个庶出的哥哥,是同房丫鬟生的。他虽然是长子,可是由于是庶出,从小不受重视。
自己也不争气,一点小聪明都用在了争夺谋划家产上。被老人早早的分了出去,排除在家庭重心之外。
也该他倒霉,人缘不旺。连着生了几个儿子,都没能活过周岁。
为了孩子,他们是什么办法都想了。悠悠爸的这个二叔,是得到了高僧指点,必须跟在悠悠爷后面排行做老二,还别说真的活了下来。
为此,悠悠的这位二爷从懂事就抱怨,说他才是长房长孙,下人胆敢称呼他二爷,立马乱棍打出去。
他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却一肚子坏水。妻妾成群,生了一大堆孩子,解放后生活都成了问题。
妾全部走了,可是孩子都给他留了下来。看到哥哥家因为主动捐献家产,依然风光依旧,心里更加的不平衡。
六六年动乱开始,他总算是找到了机会,亲自揭发悠悠爷爷在抗日期间,给日本人当汉奸。
抗日期间,悠悠爷爷确实和日本人有联系,主要是医术上的沟通,也利用日本人的渠道,给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紧缺药物。
解放后,国家对这些都有定论的。可是动乱期间,一切都乱了套,革命小将热血沸腾,造成了多少冤假错案。
悠悠的爷奶由于是被亲人揭发的,当天就被殴打昏迷,等悠悠爸爸托人找到他们的时候,已经回天无力,两位老人没能熬过来,含恨离开人间。
据说,是被悠悠二爷的孩子,重击致命的。不过,当时的情况比较混乱,无人指证也没法追究。即使有人指证,公检法都受到了冲击,也没人管这种事情。
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动乱期间,悠悠二爷家跟着闹腾得厉害的孩子,在动乱期间,一死一伤,伤的那个被打成高位截瘫。
从七七年开始,随着冤假错案的大量平反,一些在动乱期间有人命的残暴人员,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悠悠二爷家又进去了一个,据说被判了个无期。
第440章 维修
“这哪是亲人啊,简直是仇家。还是新中国好,婚姻法规定了一夫一妻制,避免了多少家庭恩怨。
人人都追求妻妾成群,殊不知这也是家庭祸根,多少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相残,都是因为妻妾相争引起的。
你爷奶就是不乐意看到你二爷一家子吵闹,才搬出来住的,他们轻易不回老宅,就这也没躲过去。唉,那一家子就是个祸害。
你姑奶奶那暴脾气,要是在这里,估计也躲不过去。她老人家要是回来,指不定怎么闹腾。
都说悠悠你随姥娘,其实你爸说的对,你还是随你老吴家的根,特别是你这性子,简直和你姑奶奶一模一样。
好的时候怎么都行,要是恼了,就不管不顾的。作为一个女孩子,你这性格,早晚得吃亏。
这么多年没音信,也不知你姑奶在外面过的怎样?你爸在这世上,就剩下这一个亲人了,但愿能早日联系上。”
妈妈边说边叹气,悠悠头一次听人说自己随姑奶奶。长这么大,悠悠听的最多的是自己随妈妈,模样和妈妈小时候一样。
和自己家熟悉的人,都说悠悠随姥姥,主要是性格随姥姥,妈妈是头一个说自己随姑奶奶的。
悠悠姥爷的工资高,十五年共补发了42000多元的工资。姥爷的退休手续也办好了,退休工资比原来的还低,每月刚二百元。
现在这个年代二百元的月工资,就算是高收入了。
吃过午饭,一家人重新回到了怡园,刘老他们也跟着来了。爸爸委托御和园管理处的同志,找了个施工队,帮着收拾怡园。
毕竟,怡园作为办公场所,做了好些改动,作为家用,还是得改回来。
御和园的施工队,经常从事园林和景区的维修,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楼房的内部也进行了整修,虽然没有大的改动,以前好多的娱乐设施都废弃了,爸爸还是决定都利用起来。
看到迪迪兴奋的模样,爸爸更加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能给孩子们提供的,就得让孩子们享受到。”
幸亏以前的各种娱乐设施都存放在储藏室里,搬出来都能用。这些全是欧式进口设备,在悠悠眼里,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藏品。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