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目的来看,扩大唱片销售数据在排行榜中的重要影响权重,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素。
毕竟这个因子最客观,让未来两岸三地的歌手对此都没有多少疑问。
第147章 修改争议
所以站在内地乐坛排行榜良性发展的高度来看问题的话,像欢哥、周天王这些人,更加在意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性不要受到破坏,柳若依这个方法正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
可以说柳若依的意见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音乐人的想法,对于那些有能力创作或者演唱很有实力歌手来说,这个规则更加显得简单有利得多。
我能大卖,就能获得排行榜支持和加持,那么反过来再次促进唱片的销售,这是一种双赢的场景。
但是这样一来,创作能力弱的人就有点难受了,写出来的歌水准一般,市场销售大概率情况下就是一般,汇总后的总成绩自然不会好。
换做以前评委说了算的情况下,变相做工作买通评委来操控,付出一些金钱代价轻轻松松也能拿上一个不错的奖项,适合暗箱操作规则的人。
如果按柳若依修改过的新规则,严格了市场销售数据统计权重,这种做工作的难度就非常大了,甚至几乎不存在什么机会了。
对于那种靠一俩首个爆红吃老本的所谓知名歌手,这大概就断了他们未来上榜的路。
没什么好作品,没有销量,按照柳若依的评选规则,基本上就已经断了他们的获奖希望。
理论上说,这当然是好事情,通过良币驱逐劣币,形成正向循环有利于更多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不过在场的音乐人中,依靠一两首歌爆红的远远多于创作型歌手,柳若依这个建议要是提出来,恐怕没人力挺的话,很快就会被人拍死。
没办法,柳若依这个方法可能得罪的人有点多,能进入这个讨论会的,智商都不会太差,对照规则自我检查一下,大多数人都能够想明白,在各种评估规则情形下自己的可能得分。
如果按照评委会高权重的做法,人脉广,办法多的艺人自然能有办法得到评委会高分,在这种情况下销售数据差点都不会影响他们进入排行榜,拿到各种奖项,在宣传上就更有卖点了,对于卖自己的唱片和炒作自己知名度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柳若依这么一改,某些人就发现新规则同老规则比,自己可能的得分可能会大幅度下降,没法,销售数据差了就算做通评委工作,这个巨大差距也没法弥补啊。
果然,柳若依的这条意见反馈出来,经过欢哥、英姐及周天王联合推荐,都受到了在场艺人中某些脑袋灵光,害怕自己利益受损的艺人的激烈反对。
看着面红耳赤的艺人为每一条的权重侃侃而谈,力图推销进去自己的观点。
柳若依说完自己的理由后,就开始冷眼旁观,继续对规则草案查漏补缺。
今天反正都已经有意无意中得罪一些内地乐坛艺人,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东西,自然尽量提出来探讨探讨。
这不,等柳若依看到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销售数据只是由唱片公司自己上报数据,柳若依觉得这一条漏洞也比较多,如果是让厂家自己报,怎么保证厂家报告的数据就是真实的销售数据?
不是柳若依多疑,作为一个曾经的职场精英,基于对职场人性和节操的洞察,如果用人性本恶来看待,相对是比较合理准确些,面对各种排行榜背后的利益争夺,几乎每一个唱片公司都有虚报的动机,所以这个自行申报规则是肯定不太行。
在柳若依看来,统计的口径,最好是第三方销售渠道。
比如内地市场,当前销售渠道最广的文华书店系统销售量数据,作为统计的销售基准权重最合理,因为这个是内地最重要的一个第三方唱片销售渠道,相对来说也是销量最大的渠道,得到的销售数据有据可查,这就是最值得信赖可靠数据。
但是...
考虑到不是每一张唱片都有资格进入文华书店渠道,对于那些没有通过文华书店发售的唱片排行榜也不能忽略不计,这样才能得到全面的评比数据,确保整个榜单的参加评选作品的广泛性。
思前想后,各家公司申报还是要的,不过柳若依对于这种数据,建议再加上各家公司唱片发行发货签收单复印件,以备查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通过市场终端销售签收实体的抽样调查来确定这个数据实际销售率,按照这个调查的实际销售率*厂家自己报告的数据折算。
毕竟发货单这只是投放到销售渠道的数据,中间存在的压货折算,按照这个抽样调查的销售率作为折算因子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如果大家觉得需要折算有点吃亏,可以走文华书店啊。
或者走形成连锁的大型唱片销售渠道也可以,评选委员会能拿到实际一手数据作为权重折算依据就可以,这可以促使大家尽量去做文华书店这类型销售主渠道,未来让统计出货数据准确。
当然,这个意见形成后,柳若依也抛出来让大家讨论。
看着柳若依一个接一个的提出修改意见。
那些想法不多艺人倒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感觉自己牛叉而企图主导会议的某些人就相当不爽了。
你一个小字辈跳出来这么折腾,我们在这里就是摆设了?真的上了春晚就了不起得了?
想当初老娘老子也是春晚的贵宾,曾经风靡大江南北。
这里不是你柳若依香江的主场,很多事情不是你柳若依说了就要算的。
几个依靠一两首红歌吃饭的“著名歌手”开始有目的的针对柳若依提案进行攻击。
“我觉得这个建议不科学,发货签收单这些是内部销售机密,怎么可能拿出复印件来备查呢?完全没有可操作性嘛。”90年代红极一时,进入2000年后人很活跃,作品很沉寂的黄原生跳出来说道。
“某些人呢,刚刚有了点小成就就有点忘乎所以了,提意见无可非议,但是麻烦能不能思考成熟一些,有一些可行性后再说?公司上报销售数据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方法,我看没有特殊理由根本没有改变的必要。”
黄原生活跃在一线有些年头,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好作品跌落一线,但是身边也不乏有一些朋友,见黄原生开炮,也纷纷发言附和。
这些墙头草,无关对错,只站立场。
第148章 扩大影响
柳若依一边继续看草案,一边听他们扯淡却毫不理会。
反正自己建言就好,出马同这些老油条撕逼,柳若依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好的口才。
看到专家评委组成方面,原来方案中,不知道是太多考虑到内地评委的感受,恨不得每一个评选都来自内地呢,还是因为曲高和寡怕香江和宝岛乐坛没有人愿意参与,没有多少香江和宝岛乐坛人士比例,而且考虑大部分来自音乐人。
这就有点偏颇了。
如果真这样搞,柳若依觉得那就是内地乐坛自弹自唱了,这种做法别说得到香江和宝岛乐坛认可,就是在内地要在众多排行榜中突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后每一届评选极有可能是演变成音乐人之间各种撕逼。
这个原则性问题,柳若依还是有自己的考虑,认真写下了自己的建议:评委会由俩岸三地知名音乐人、传媒(包括新媒体)娱乐版代表、知名乐评人、音乐制作人组成,其中音乐人比例占最少,不超过10%-15%,本身不得有作品参评,每俩年为一届,通过在职评委推荐邀请,评委会三分之二多少同意的方式更新评委组,按电影奖评选方式,每年按3到5倍入围作品中,选择出最优秀作品综合评价计算来得出。
对于销售数据统计时间,原来建议是按自然年度,上一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这个时间相对来说简单粗暴好理解。
不过柳若依觉得不是很合理,认真思考后,觉得修改成上一年度4月1日到到本年度3月31日更合适。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很多歌手习惯下半年发专辑,冲着国庆、元旦和新年这个热销时段,这样的话如果按自然年度统计,正好将一张专辑销量拦腰截断,有失公平原则;
二来颁奖时间放在4月份,正好数据统计时间也合得上,而且能同香江和宝岛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形成时间差,大家错位竞争,交相辉映,让华语乐坛更加充满活力。
一个接着一个把建议抛出去,柳若依汇总自己的建议,开始同身边周天王、英姐、欢哥、皮裤王等人讨论这些建议。
“Annie,说真的,我真不相信这些是一个在校大学生能够想出来的措施,相互制衡而又最大限度堵塞漏洞,一般只有在大企业做过人事管理的人才有这么深刻的理解。”欢哥拿过柳若依的修改建议看完后感叹道。
“咱们这些人,做音乐或许还可以,不过要做点音乐之外的事情,感觉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之前这个草案也征求了我的意见,但是我硬是没看出来有这么多问题。”
“欢哥谬赞了,我在大学学经济,管理方面多多少少接触了一些,经济人的思维就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而不是依靠个别人自觉,既然是一个制度,方方面面先考虑丑恶一些,堵塞掉漏洞我个人认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推进这件事。”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