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水土不服?
之前有听说远走他乡水土不服,严重的丧命的都有。
儿子的年纪也不小了,或许还会在那边跟同学看对眼,找对象,成家,以后会不会就在那一边安家落叶了呢?
种种想法,让他们又喜又忧。
给他收拾行李的时候,常小荷恨不得让他把什么都带过去,最好是自己跟过去,这样子凡事有她,可以帮他打点得妥妥帖帖。
看她这样不舍,苏仲就劝她:“我们一起送他去上学吧。”
常小荷心动,但是:“两个人来回车费不少了,你以为火车票很便宜吗?”
苏仲:“没关系,没关系,难得去一回,更何况难道你不想看看儿子的大学长什么样吗?”
常小荷沉默了,她当然想,只不过这车票钱可不是一笔小数,值得吗?
看到常小荷这样,苏仲皱起了眉头,他也知道,问题出在钱身上,大儿子的年纪大了,差不多该成家了,他们做大人的该准备起来了,这要成家需要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年时间过去,他们的小儿子也到年纪了,这又是一笔开支。
也幸亏他们两个只生了这两个儿子,要是再多几个,日子没现在过的这么轻松,他暗下决心,还是跟妹妹之前说的一样,去外面看看吧,能挣些钱也是好的,现在时候跟之前不一样了,现在是合法的。
要是能够挣些钱,把两个儿子人生大事的钱都预备好,那就好了,不过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跟常小荷一起收拾了东西,送他去学校。
常小荷终究是被说动了,打着主意回来后更勤快下地干活,把钱慢慢挣回来。
苏半夏是要拒绝的,他都这么大了,虽然他是没有坐过火车,但他觉得自己不会有问题,他一个人也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到达目的地,但是他说不用,他爸妈不听。
他是拗不过他们的,而且他爷爷奶奶也是赞同,觉得他一个小孩子家,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太安全,有大人护送会更好一些。
还是小孩子吗?苏半夏哭笑不得。
他跟张保国同龄,还比他大上几个月,这个年纪,村里的同龄人有的连孩子都抱上了,他就是因为上学耽搁了而已,眼下考上了,还得继续耽搁下去,等到他毕业,到时候他同龄人的小孩,应该都能满山遍野的跑了。
张贵把家里的活计该干完的干完,也去外面闯荡了,他有一种迫切的心理,他想要给周小晴带来更好的生活,他要去外面闯荡,要是不好,他就回来继续种地,要是闯荡的好,就能给家里带来更好的生活,家里的地就拜托爸妈盯着,等到时候收获忙了,请他几个要好的兄弟帮忙把地里的庄稼收了。
他这情况,是不适合出去的那一个类型,因为他们家的人口简单,就夫妻两个大人,下面两个孩子都还小,张根李满芬都不同意。
但他执意要出去,别人也拧不过他,他就跟着两个谈的来的兄弟一起出发了。
他也走上了村里人的老路,先去工地上帮人建房子。
房子建好了,他也去干杂工,搬东西卸货,他一点一点的加深了对这里的了解,之后他就进了一间工厂,一个月的工资三十块,另外还有按件数的提成,一般来说新手是三十三,要是熟练的可以拿到四十多,而镇上的工资水平大多是二三十。
而且这里还包吃包住,虽然吃的菜没有油水,但也能混个肚饱,仔细说起来其实差不到哪里去。
这份工作比起建房子也要安全的多,风吹不到,雨淋不到。
第一个月的时候,他因为不熟练,只拿了三十二块,第二个月好了一些,三十五块,他来了这里半年,只有第一个月的工资寄了回去免得家里人担心,其余的都在他这里,现在看初步稳定下来了,他给自己爸妈买了一身衣服,这里的衣服真的便宜啊,去批发市场那里,经常能看到十块钱以下的衣服。
除了爸妈,就是自己媳妇、儿子女儿。
他还特意买了一只金戒指和一对金耳环,金戒指是给媳妇的,他以后能给她更多,金耳环是给李满芬的,让她帮忙好好照顾他的家小。
有了对耳环,想必她能炫耀好久了。
之前周小晴还是在村里面当老师,不用下地,她养的皮肤白了不少,不过现在又黑了回去,分了田地之后,她教书之余也要下地了,这就又黑了回去。
收到了张贵寄来的这一大包东西,张家上下都喜笑颜开。
同时还有别人的心动。
就比如赵来娣。
她可从来没有过金饰。
现在看着婆婆耳朵上的金耳环,妯娌手上的金戒指,直接酸上了。
让张全也出去找工作,她也想要金饰。
张全何尝不心动。
他不是一个人出去的,还有二叔的几个堂兄弟,一起坐上了火车,踏上了旅途。
周小晴确实很高兴。
虽然家里没了个壮劳力,很多事要自己来,不过有这些东西,她宁愿辛苦一些。
两个孩子也不小了,能帮着干活。
她看了张贵信上的描述,自己都有些蠢蠢欲动。
但是这一份老师的工作要是走了,就要不回来了。
她还没办法下定决心。
张贵跟苏茴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他没有遇到苏茴,因为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根本就不在一处。
所以他在这里辛苦的挣着钱的时候,他不知道,他的那个二嫂,在宽敞舒适的房子里,跟外国人、香港人谈笑风生,手底下管着那么多人,日子过得羡煞旁人。
他们的厂现在更大了。
潘佳业说他偶遇了他之前的老东家,对方的脸色真是太精彩了,想必他们也没有想到,卖给他们之后会把这个小厂子弄的这么有声有色。
工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机器新购了,厂房现在正在扩大,原先承租的地都不够用了,又跟当地的政府在旁边多承租了一块地。
里面的工人在生产线上热火朝天,旁边的空地也在热火朝天建设新的厂房,一副红红火火的模样。
之前因为家里的私事,把这个金母鸡卖掉的老东家,看到了潘佳业心里当然不好受,这时候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没有卖的话,他们一样可以做出这个成绩。
也不看看他们做了多少改革,服装设计这一方面是重中之重,除了周海之外还额外花高价请了人,有香港那边学了手艺回来的,比如周海,也有内地经验丰富的老裁缝,都是按照提成,只要销量超过一定的比例就可以按照梯度拿奖金,跟奖金比起来,他们每个月高额的工资那就是个添头。
有着一大笔钱在那里吊着,他们个个都十分尽心,这可是钱啊,一大笔的钱。
就跟那时候潘佳业想的一样,就算之后这行做不下去了,现在赚的足够他们买地建房子,留下一份家底了。
两个人买的那块地上的写字楼也建好了,普遍不高,不像后世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
他们建的是八层,占地六百多平方米,两两对望,分成不同的隔间,租赁信息一放出去就有人来问价格了,好租的很,一个个的公司进驻,很快就充实了起来。
看到这个态势,潘佳业和苏茴默默的又在旁边买了两块地,默契的再度起高楼。
他们想要创造一个服装城。
除了自己家的产品,也要邀请别的商家进驻。
苏茴之前建的厂子也建好了,这个她是个人独资的,她想要做机械,比如说机械自动化,她想要研究,然后看看能不能转换成自动炼丹炼器之类的,但是这种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二手的机器都没有门路买。
暂时只能作罢。
服装这一方面跟潘佳业合伙,颜料放到楚衣,单独拿一份抽成,自己建的厂子是不打算再跟服装搭上边的。
虽然有底子在,开头会容易一点点,但她没有兴趣,有一个就够了,她现在相当于红尘炼心,接触种种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获得不同的感悟,提升心境,这就是红尘炼心的作用。
这段时间,没有了束缚之后,她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如果她的伤好了的话,估计一下子就能跃到筑基后期。
开厂不是那么容易的,场地、生产线解决了之后,要找原材料供应商,要招聘员工,寻找销售对象,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销售渠道目前来说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只要找对了方向,在这个物资普遍不够充足的时代,基本上都能销售出去。
她这块地不小,分成了四个区间,自己用不上那么多,多余的三间厂房就租了出去,也很好租,尤其是在知道彼此是在做什么的时候。
苏茴这间厂做起了老本行,那就是酱。
她特意去买了国外受欢迎的果酱回来研究,除了之前的那些香菇酱之外,专门调配了一些符合西方口味的酱料,跟客户打交道,是外国的就请他们品尝,给予意见和评价,一点一点的调配。
这个对她来说是轻车熟路了,没办法,想要买生产线真的不容易,罐头的生产线简单,比较容易拿到,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