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接完电话了,她坐在沙发上,准备看电视转移一下注意力。
“小红,你确定考余杭的大学,不考虑一下京城那边的名校?”卫老在一边关心地问。
对这个女孩子的想法,他有时候也捉摸不定。
说她有野心,现在却把公司交给下面的人去管,自己在农场这边隐居下来,一付与世无争的模样。
说她没野心吧!却非常重视人脉,似乎在为将来做打算。
想站得高,走得远,进京城的名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光是那边的校友,就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小红没理由不明白这一点。
“我不想离家太远。”叶纤红想了想,回答道。“余杭是省会城市,离家又近,我觉得比较合适。如果有什么事,也照应得到。”
她的一切行为,说到底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只要手里有足够多的筹码,她才懒得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
有钱有权了,却没时间享受,又有什么意义?
“哦。”见叶纤红说得这么明白,卫老没有再劝。
接下来几天,天气继续闷热,考场热得像火炉,放了冰块,也没多大改善。
不过对叶纤红来说,倒不是太难事。
毕竟她的体质跟普通人不同,筋脉里几乎没有杂质,自然不会发生中暑之类的现象。
三天考试结束,她的心才彻底放松下来。
所有关心她的人,听说考得很顺利,也不再骚扰她了。
倒是温俊找了个借口,要来农场为她庆贺。
叶纤红找不到理由拒绝,只好答应下来。
虽然他们是夫妻俩最好的朋友,却不能带他们去内院,影响到卫老,于是到诗诗姐的农家乐那边。
至于吃的水果和其它食材,全是叶纤红从自家拿出来的。
当然大多数产自空间,反正里面养的鸡鸭鹅和羊,已经多到几百只了,天天吃,也吃不完。
沈德宗这是第一次参加活动,见圈里的朋友,大多是京城来的二代,非常吃惊。
像肖东灿、赵大成他们,平时在单位上班时不显山露水。
现在听了介绍,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深厚的背景。
至少对他而言,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只是这些人都对叶纤红马首是瞻,又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吃了一顿美食后,大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开始商量投资的事。
上次聚会,大家就计划在叶纤红考完试后,商量投资的项目。
现在是时候讨论这件事了。
“我这边写了一些计划,你们先看看——”叶纤红拿出一叠纸,放在桌上。“上次去余杭时,跟大表哥讨论过,准备尽快执行,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提出来。”
关于在肖山建小商品市场的事,当初面对肖东胜,她说得非常有把握。
但是真的要实行起来,却是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所以需要大家合力,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这也是考虑肥水不流外人田,才这样安排。
如果纯粹为了帮肖东胜,不管是戴老还是卫老,相信都会对这个计划感兴趣。
就算是给自己面子,也会参与进来。
毕竟这个项目做成了,赚钱是肯定的,这样一举两得的事,会反对才傻了。
“这个项目太大了,我们几个人能不能吃下来——”温俊抢过来看了看,惊叫一声。
这个可不是柏厦的伞城市场可以比的,伞城听着吓人,毕竟只有伞这个系列产品。
而小商品市场,涵盖的范围就太了,可以说把生活中的日常品,一大半包括在内了。
这么大一块蛋糕,如果吃下来的话,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亿万富翁了。
其它人一听,也抢过来看。
没过一会,大家都看完了,只是坐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有话就直说。”叶纤红大概能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所以催促了一句。
这种项目,如果成功了,肯定每个人获利巨大。
但是失败的话,也会亏得再也爬不起来。
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从自己嘴里获得一个承诺,万一失败,也有后手可以翻身。
“我来说一句吧!”沈德宗望了大家一眼,见没有人开口,于是不紧不慢地说道。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看到这么吓人的一个计划,对他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
传说中那些大院子弟,随便一个投资项目,就能赚到普通人几辈子赚不到的钱,他算是见识到了。
现在自己有机会参与,可是家里没多少钱,所以投资不会很大,只能依靠自己的见识,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了。
“请说。”叶纤红鼓励地朝他点点头,“大家都是朋友,不管对错,都不用太在意。”
胡向阳和温俊跟他有过接触,也认可了他的能力。
其它人第一次见到他,未必会从内心里接受他。
特别是赵大成性格直率,万一说出不中听的话,也会影响大家的团结。
所以让他证明一下自己,这一步必不可少。
第一百十四章沈德宗的首秀
“我觉得这个项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赚钱上,其实有些本末倒置了。”沈德宗冷静地说道。“所以应该上报地方政府,让他们来主导。毕竟这个项目弄好了,对他们有巨大的好处,我们的第一步,要换个角度来写这个计划——”
说到这里,他怕自己说得不够清楚,又补充道:“一个大市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大到无法想象,光是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就能把下岗职工全部解决了,说不定还能造福周边区县——”
做为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知道上面的领导需要什么,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而叶纤红这个计划,除了投资巨大之外,其它几乎看不到坏处,只有实打实的好处。
如果自己是肖山的一把手,看到这个计划,肯定会主动帮忙联系银行,把这个项目定下来。
所以让他们比大家更着急,这个项目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有道理。”肖东灿第一个反应过来。“这个计划可不是普通的商业项目,还是一项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所以必须这样写,才能交到上级手里,让他们由被动变主动,到主动帮我们想办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把小商品市场建起来,除了资金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相关手续要办。
一个大市场,肯定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涉及到村子,还需要拆迁安置他们。
这些工作如果让他们去协调,难度会非常大。
由政府出面,就容易解决。
自从哥哥调来虞城后,升职速度快到惊人。
父亲现在经常把哥哥的升迁过程,当成现实案例分析给他听,让他明白一个从政人员,应该用怎么样的态度,处理好工作和个人的关系。
很多理论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现实碰到了,却不知道怎么用。
沈德宗一番话,让他一下子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父亲说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沈德宗能从这个计划里,看出这一点,说明他的眼力,比其它人强了不止一点?
难怪小红要把他介绍进圈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有人能看破这一点,就比他们瞎琢磨强多了。
“确实如此。”赵大成和姜皓想明白后,也先后点头。
这只是小商品市场的好处,加上后面大量的加工企业,能解决的就业人员,估计还要增加几倍。
对于这个不起眼的本地人,两人由最初的不以为然,开始佩服起来。
以前觉得小红厉害,总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投资项目。
既让大家赚到钱,又能让地方政府获得政绩,所以才会皆大欢喜,轻松赚到钱。
没想到沈德宗也有这样的眼光,了不起!
“那这份计划,交给你重新起草,这个没问题吧!”叶纤红没想到他看问题,比自己深入得多,暗暗欣喜。
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强项在于眼界,毕竟比他们多活了几十年。
因为前世没机会进入官场,所以对机关里的弯弯道道,了解得并不多。
像沈德宗能想到的事,自己或许隐隐有想法,却做不到他表达得这么清晰和明确。
以后让他在圈子里把关,自己可以轻松不少,毕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从而出错了。
“没问题。”有这样的表现机会,沈德宗肯定不会放过。“我回去之后,一定尽快完成,然后给大家一人发一份。”
这样说,也能看出他跟叶纤红的不同。
他说给每人发一份,是把大家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
不像叶纤红说话做事相对随意,更多的时候,是把大家当成朋友。
这当然也是因为大家认识久了,说话做事比较随意。
而沈德宗跟大家第一次见面,所以处理起来更加滴水不漏。
“好,辛苦你了。”叶纤红笑着向他道谢。
说完这个,叶纤红谈起自己公司以后的打算。
比如在肖山建房地产公司和铝合金门窗,以此来支持肖东胜。
大家听了她的打算,也开始考虑起怎么样在余杭这边,投资一些项目,既帮了肖东胜,自己又能获利。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