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个弯思考,如果不是有钱了也不会买电脑上网,不会认识网友,更加不会有花钱往外国寄信的事。
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有因有果啦。
后来再次放假回租住的房子那里,上原说了是几号收到的信,算了算时间也就不到两周。
两周啊,她觉得还行。
从日国寄到她这里花的时间也差不太多。
而花费则是25克以下90日元,挂号费500日元,换算成华国币值就是近四十元钱。
呃,日国本来物价就高啦,工资水平也高,这个价钱也不算贵。
因为地址是某学校某年级某班某某,所以两国的邮递员都是直接送到了学校的收发室里,然后再由收发室另行通知。
因着需要去拿信,容心虽没有主动说的意思,但同行的魏雨凝肯定知道这是封来自外国的信。
再问一问,交笔友的事情也就告诉她了。
容心是不想主动说,但关系近的朋友来询问,当然会坦白说明啦,又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收到样书时是四月底,两人已经各寄出了两封信,第三封信容心还尚未写完。
因此便把即将上市的消息写在了里面。
…虽然通过网络聊天也会告诉对方,但和信上添一笔没矛盾。
说不定能变成双份的喜悦喔。
在网上她非常诚实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销量的忧虑,不过上原安慰得也很有道理——
在这个年龄能出版的人本来就少,即便最后销量不理想,那也比很多人要优秀了,起码比他厉害。
容心感谢了对方的宽慰。
而尽管私底下也会为市场反应发愁,担心万一卖不出去自己会不会很丢脸,总算像个十几岁孩子的样子。
平日里却仍安然自若,被魏雨凝问到时还表情无赖(划掉)平和地一摊手:“没人买也没办法,反正我的水平就是那样咯。”
其实在她拿到样书前,各个书店便已经上新了。
第164章
从作文大赛开办第一届后,人们的目光便投注到了每一年的赛事活动上来,看看中学生究竟能写出多么令人称奇的文章。
当然,最后有多少名应届高三生取得了名牌高校的保送名额也是一大亮点。
至于文学的功利性什么什么的就不是大部分人在意的地方了。
因为人们关注,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选就卖的很不错。
而作者全都是首届一等奖获得者的丛书自然也被全国各地的书商们认为是一系列还算优质的品种。
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或多或少地摆上了这套丛书。
简洁内敛的封面设计看起来文学气息十足,放在店内教辅书籍的作文类位置的比比皆是。
而位于学校附近,以教辅和学生读物为主的书店里,这套丛书竟然放在了主要推荐处。见有家长带着中学生样的孩子来了,店主还会介绍上一句。
这种待遇已经是被寄予厚望的新书才能有的了。
你说那些卖不出去的滞销品?打折促销看一看啦。
-
岳兰秀是一个十六岁孩子的母亲,休息日的时候应诺带孩子去书店买书。作为月考成绩在班里前十名的奖励,答应在教辅书之外还能任选一本课外书。
不过看自家女儿兴奋的模样,她有一点担心。
不知道孩子到底会挑中什么样的书,会不会影响学习。
但既然已经答应了,就得言而有信,出尔反尔不是父母该在子女面前做的。
进书店后,孩子一溜烟就进去看课外书了,岳兰秀走在后面随意地问了问店主最近有什么新书。
店主指了指显眼处摆着的一套丛书,笑着说:“那是新到的,作者们都是第一届作文大赛的一等奖选手,应该都保送进名牌大学了。”
她看着那些颜色浅淡素雅的书,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是个散文和短篇集,作者已经是B大的学生了。
正要把书放回去时,听见店主“哎呀”一声说道,“也不是都上大学了,有一个获奖的时候才初二,现在正上着高一…”
高一?她想,那不是和自己女儿一样。
原本对年轻孩子的作品还不太感兴趣,毕竟年龄差比较大,口味应该也不同。
可现在心下却有了些好奇,想要知道那个和女儿一般大的小作者写出来的书究竟是什么样子。
岳兰秀抬起头在店里扫了扫,孩子正站在书架前认真挑选,她便重新低下头看向自己手中的这本书。
像蒙了层雾气般的柔和蓝色封皮,标题很有文艺范,《沉眠与星星》…
只看标题倒是猜不出来里面写的什么。
莫非也和刚才看的那本一样是散文随笔之类的?
翻到目录那一页她才明白这是本长篇,长篇啊,十六岁的孩子能写好吗?
既怀疑又夹了丝本人并未察觉到的期待,她开始了。
故事的一开始是在行驶的大巴车上。
两边的窗外都是渐渐茂密的树林与灌木丛,间或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
车上的乘客只有几个叽叽喳喳的年轻人,看多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现在见了乡下风光却是有些新奇。
他们向唯一一个比较沉稳的男生阿青问来问去,快到了没有,山上有什么好玩的,会不会有大型的野生动物之类的。
男生似乎因为回家心情不错,颇有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但发现这群人不知收敛,问题还越加千奇百怪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把揽着自己脖子的家伙挥开,说到了就知道了。
说着挑眉笑道,到时候你们要是叫苦也是活该!
虽然看起来挺嫌弃的样子,但他给人的感觉却很爽快,性格也相当亲和,只看故事里其他同学的反应也能明白这个男生和大家的关系不错。
才看了开头,岳兰秀便发现作者的年龄似乎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对人物的塑造,都没有丝毫幼稚气,或者说如果事先不知道作者年龄的话一定
会认为这是哪个成年人写的。
其中一个女生对阿青若有若无的关注,阿青望着窗外飞逝的景物流露出的温柔眼神及些微笑意,令人嗅到了一丝八卦的气味。
长得好性格好的男生当然容易讨女孩喜欢,她想,可是看这样子,村里不会还有一个阿青喜欢的人吧?
而阿青在进村前反复告诫众人不要对山里的神庙无礼之事,则隐隐透出了抹怪诞色彩。
昭显了这本并非单纯的言情故事。
“妈妈,妈妈。”
女儿的声音把她从故事里唤醒出来,扭头看去,只见孩子拿着两本书,一本教辅,一本年轻小姑娘喜欢的言情。
她无奈地盯着女儿,女儿装傻似的笑,然后撒娇道,“你说我自己任选的,放心吧,我就在家看看,不会影响学习的。”
答应都答应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结账时她把手里的《沉眠与星星》也递了过去,“一起算。”
店主看了眼腰封,“这就是十六岁学生写的那本啊,看着怎么样?”
等在一旁的女儿听到了也歪头看了一下,似乎对和自己同岁的作者起了点儿兴趣,岳兰秀笑了笑说:“还行吧。”
回到家里后把顺便买的蔬菜水果安置好,看看墙上时钟,离做晚饭的时间倒早。
女儿已经回屋看新买的了,她想了想,便把自己买的书拿过来坐在了沙发上。
这些城市大学生们第一次来非旅游景点的山村,见什么都有点新鲜。
而村里的人们对他们也很友善,路上碰见就塞给些新摘的果子和蔬菜,等几个人走到阿青家手里都快抱不下了。
阿青打开水龙头把水果洗了,一男生奇道原来你们这儿有水管啊。
然后就被给了一下子,阿青没好气笑着看同学们,都什么年代了还能连水管都用不上,你们对我家究竟有什么奇怪的猜测。
同学们眼神飘忽心里发虚。
接着大家发现水果都特别甜,不禁大声夸赞这里的水土好,连阿青都说自己几年没吃过这么甜的了。
阿青妈妈被问到是不是有什么秘诀时,表情有一点不自然,不过转瞬即逝。
第165章 :书中故事
问话的人随即被其余人打趣,说他是不是商业间谍来打探机密,那人叫屈说来之前也不知道水果这么好吃啊,众人笑闹成一团。
第二天阿青带同学们在村里村外游玩。
还去山坡上的果树园亲手感受了下采摘的辛苦(划掉)乐趣。
树上的果子们都长得又大又好,光闻着香味都知道会有多好吃,他们又想起来村里后吃的几顿饭,发现不仅是水果,连蔬菜都清甜得很。
村里人还挺乐意这些年轻人进自家园子里参观,还放话说随便吃。
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每个村民都叮嘱说进山别乱走,免得冲撞了神庙,询问有关神庙的事却三缄其口,次数多了总觉得有点怪异。
晚上吃过饭后,年轻人凑到一块儿看电视打牌。
就笑着提到了这件事,说阿青,想不到你们这里还挺迷信的。
阿青一直去外面上学,没有村里人那么敬畏神庙,只是将其视作一种风俗和惯例,他笑了笑,对同学们说不信也得保持礼貌。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