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返八零之娇宠小辣妻 完结+番外 (青苔有痕)


  天朝改革开放,举世瞩目,不少港商,台商或是外商想趁着这股东风大展拳脚。
  当然了,也有个别居心不良的人士,想趁着国内经济环境还不成熟,人们的防范意识还不强来SHI SHI ZHA PIAN。
  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别多,前世夏喜平初入生意场的时候,就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所以她不能不小心。
  孙雯琳在湾湾和米国都有朋友,在跟程青峰搭上线之后,她就听朋友大致讲了程青峰的情况,对程青峰已有所了解。
  当然了,如果夏喜平真打算跟程青峰合作的话,她还会托朋友进行详细了解的。
  夏喜平见孙雯琳点头,便笑着跟程青峰说道,“程先生一看就是个有诚信的人,我怎么会不信你?现在的情况是我这里需要扩大服装的生产规模,程先生这里是想要建服装厂,我们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我当然愿意与程先生合作。不过我有一个提议,想听听程先生的意见。”
  程青峰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程先生,开服装厂不光要有设备,还要有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国内的情况,想必你也有所了解,人们眼睛盯着的,都是国营单位的铁饭碗,几乎没人愿意到私营企业来上班,服装厂开起来了,招工就是一大难题,招立马就能上手的熟练工人,更难,这一点,雯琳姐和卫东想必深有体会。”
  韩卫东和孙雯琳都点了点头,他们百川当初招工,碰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要不是当初采纳了夏喜平的建议,去偏远农村招工,估计到现在公司都招不到人。
  程青峰看着夏喜平,“那依夏小姐的意思。。。。”
  夏喜平直接了当地说道,“对县制衣厂进行***。”
  这下不光是程青峰一脸惊讶,就是韩卫东和孙雯琳,也是一脸吃惊地看着她,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夏喜平会有这么大胆一个提议。
  县制衣厂可是正儿八经的**单位?
  “县制衣厂现有工人五十来人,基本上都是熟练工人,完全不用担心招不到熟练工人这种情况。而且厂子扩建后,这些熟练工人又可以以老带新,在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将新手带成熟手。”
  韩卫东插嘴道,“可**是不会同意制衣厂**的,就算是同意,厂里的工人愿意铁饭碗变成泥饭碗?”
  夏喜平微微一笑,“那就要看周**他们的眼光了,不过,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成了最好,如果实在不可行,再投资建新厂。”
  夏喜平有信心周全友会说服**其他成员同意这件事。
  现在的县制衣厂,可以说是靠着她才一直活着,如果她从制衣厂撤离,改投程青峰,跟县制衣厂就是竞争的关系。
  就制衣厂那**,能竞争得过她?
  当然了,县制衣厂是**单位,**是不会让它**的,可即使存活下来,也会是**,靠着各种补贴才能继续存活下去。
  那样的话,**得往里砸多少冤枉钱!
  周全友虽然有时候见风使舵了些,可不可否认,他有敏锐的经济头脑,也有高瞻远瞩的思维,两下一权衡,他肯定会采用对制衣厂最有利的那一条路。
  更何况,**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只不过,改制的步伐进展缓慢,直到九十年代初才迈开了大步。
  当然了,如果这条道走不通的话,程青峰可以再投资建新厂,以周全友发展经济的那股迫切劲,别说开一家服装厂了,就是开十家,他也是热烈欢迎。
  程青峰开始还是蹙眉听着,听到最后,眉眼一下子舒展开来,连连赞道,“夏小姐的眼界令人叹服,那我们就先这么说定了,先做**制衣厂的打算,实在不行,再建新厂。”
  程青峰说完,转向韩卫东和孙雯琳,“两位想必跟周县长很熟,能否给我做个引见?”


第二百七十章 不谋而合(五更)
  孙雯琳笑着拍了拍夏喜平,“程先生,喜平跟周县长可比我熟。”
  程青峰大喜,“这样最好了,夏喜平,麻烦你跟周县长联系一下,周县长什么时间有空了,我能不能去拜访一下。”
  “行,一会儿我就给周县长打个电话。”
  夏喜平说完又笑道,“程先生,既然大家以后要长期合作,那就跟自家人一样,以后程先生直接叫我名字吧。”
  程青峰也笑了,“那喜平以后也不要叫我程先生了,论年纪,我应该是你的父辈,我就托个大,往后你就唤我一声叔吧。”
  夏喜平从善如流,“行,程叔。”
  夏喜平和程青峰谈笑风生,程青峰看着夏喜平的目光里满是赞赏,这让韩卫东既自豪又有些郁闷:他的宝儿太耀眼了,这样觊觎她的人岂不是更多?
  唉,如果有可能,他真想把他的宝儿关起来,然后一辈子就给他一个人看,外人谁也别想看到她光彩夺目的那一面。
  程青峰父子两个又坐着说了会儿闲话,便被韩卫东送去招待所歇息了。
  夏喜平和孙雯琳兵分两路,孙雯琳回百川,尽快联系上她在弯弯地区和米国的朋友,让他们再详细查一下华美服装公司夏喜平呢,则给周全友打了个电话,把程青峰的情况以及他想要在国内投资的事情简单给周全友说了一下。
  当然了,想对制衣厂改制的事,夏喜平暂时没有提。
  周全友听了,自然高兴,说他下午就有空,夏喜平和程青峰随时都可以过去。
  夏喜平放下电话,孙慧慧一脸忧虑地看着她,“喜平,制衣厂是公家的,咋能说变成私人就变成私人的,你可别捅出什么篓子来。”
  “妈,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孙慧慧叹了一口气,“妈已经跟不上你的思想了,你自己多注意点吧,凡事多跟卫东商量一下,卫东见多识广,你多听听他的意见。”
  夏喜平心里腹诽道:他再见多识广,能多过我?我不光知道前三十年发生了啥事,后三十年会发生啥事,我都一清二楚,韩卫东他能知道?
  下午,夏喜平陪着程青峰父子去了周全友办公室。
  出乎夏喜平的预料,周全友在听到夏喜平的想法后,并没有夏喜平想象中那样震惊,更没有一口否决,而是略略沉思了一下。
  看周全友的样子,倒象是他以前也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然后跟夏喜平是不谋而合一样。
  周全友想了想,然后跟夏喜平和程青峰说道,“这事儿事关重大,别说我一个人不能决断,就是县里的整个领导班子也不敢立马答应,这样,我先跟其他领导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向上级领导汇报,听上级领导的指示。”
  周全友说完,象是怕打击到夏喜平和程青峰的积极性似的,又立马补充道,“我会尽量争取到上级领导的支持。”
  周全友的这句话,让夏喜平心里稍稍有了点底:周全友是个办实事的人,既然他没有当场否决,那就说明制衣厂改制的事,起码周全友本人是赞成的,那就有50%成功的可能,另外50%,就要看上级领导是不是有这个魅力和胆量了。
  其实夏喜平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在这个年代有点太惊世骇俗,所以她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反正即使她的想法不能实现,她还有退路,大不了和程青峰合伙开一家新的服装厂。
  新开的服装厂虽然一时不凑手,可慢慢的总会走上正规,这点时间,她还耗得起。
  跟夏喜平的轻松比起来,周全友的思虑就要重多了。
  周全友是一个学者型领导,读的书多,想的也多,眼光也比较长远,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力排众议,在县里建一个批发市场。
  夏喜平的想法,他听了之所以没有太过吃惊,是因为他以前也确实往这方面想过。
  国营单位管理思想落后,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没有竞争意识,人浮于事的多,干实事的少。
  反正不管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干好干坏也是一个样,就是做的再不好,也不愁卖,因为整个社会的物品都不丰富,供少于求,自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以前是划经济,国营厂子还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可现在改革开放了,国家慢慢的放开了市场,如果国营厂子还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老旧思想,迟早会是死路一条。
  县制衣厂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以前没有竞争,厂子还能维持下去,可现在呢,还得靠着夏喜平提供的设计才能活下去。
  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私营服装厂,再失去夏喜平的支持,县制衣厂虽说不会倒闭,可也得靠正府大量的补贴才能继续活下去。
  要是以后所有的国营厂子都要靠正府的财政补贴才能活下去,那国家的钱都去填补这些国营厂子的窟窿了,哪还有精力和金钱去搞发展?
  所以周全友觉着,国家肯定不会任由这些厂子这么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如果他同意对制衣厂进行改制,也只是先行了一步而已,反正他这么做,也是有政策可依的。
  想是这么想,可周全友心里到底没底,思来想去,给周平安打了个电话。
  周平安痴迷研究经济,有时候比他这个当爸的看的都长远和透彻。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