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天色渐渐昏沉,已经能够闻到肉汤的浓香,村子里也开始有人家点响了过年的鞭炮,李氏的眼睛里的焦急的忧心越来越明显,终于看到儿子过来给她摆饭桌,李氏立刻探过身子去,扶着小炕桌问:“昨日秋儿说老三今天回来,这咋还没见影儿啊?你去问问,可别是……路上耽搁了?”
话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不吉利,连忙又改了口。
王利群心里也正惦记着呢,这时候却不得不强撑起笑脸先宽慰住老太太,让妻子带着儿媳孙辈们先吃饭,他匆匆出门往小秋家去。
只是,他走后没几分钟,大门口一阵汽车马达声,正由儿媳妇喂饭的李氏突然侧耳听着窗外,道:“老三回来了!”
众人还疑惑呢,大门口有脚步声响,紧接着就是成岭的喊声传进来:“奶奶,爹,娘,我回来啦……”
这一声喊,屋里人都听了个真真儿的,大人孩子谁也顾不得吃饭了,纷纷放下碗筷,呼呼啦啦奔出去,当然,除了老太太和成岭娘两人。
不管如何,成岭算是没耽误回家过年。
初一,拜年,天还没亮,村里人就去给长辈们磕头贺岁,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吵吵嚷嚷地从村子这头一直能跑到村子那头,兜里揣的满满的压岁钱和糖块儿。
这样的日子,也是消息传递最快的,不到中午,整个村子就都传遍了,利群书记家的老三领回个大学生媳妇来,模样儿那叫一个水灵啊!
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利军和王利民两兄弟带着小子们拜完年回来,照例商量着在一起聚餐。
王利民道:“大哥,中午都去我那边儿……”
王利军则道:“今年也别去你那边了,都去我那边,连咱爹娘一起,咱们一家人再吃顿团圆饭。”
王利军是大哥,王利民这个做兄弟的一直很尊敬兄长,听大哥这么安排,他也不再反驳,只笑道:“我那边大概准备了不少菜了,你让我大嫂少做几个菜,我再把家里准备好的菜带上,足够了。”
两兄弟商议妥当,各自回家安排,中午都去大房吃饭。
这两家子加上王建国李秀英老两口,老少四代,齐聚一堂,小二十口人,热热闹闹坐了满满两桌子。
李秀英这几年一阵糊涂一阵明白的,早没了之前的骄横霸道,头发几乎全白了,瘦津津地坐在那儿,穿着王利民给她买的新袄子,脸上却木呆呆的,等人给她把菜送到碗里一口,她才知道吃一口,偶尔低着头自己嘟哝一句什么,谁也听不清,也没谁真的用心去听,仿佛已经完全隔绝在正常人的生活之外了。
王建设头发也白了大半,气色却还好,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孙子们给斟的酒,偶尔夹一筷子菜吃,看着满屋子的热闹,儿孙们的笑脸,不时回头跟身边的老伴儿说一句:“知足吧,人啊,得知足。”
李秀英默默地吃着东西,或者怔怔地看着某一处,隔半天才小声地嘀咕一句:“……知足!”
只不过,这声音太小,耳背的老爷子大概也听不见,或者,也并不在意老太太回应与否,照旧喝一口酒,吃一口菜,再给老太太夹一筷子:“这块鱼肉不差,你尝尝,小心点儿刺啊!”
正热闹着呢,屋外匆匆奔进来一个人,却是家住在村前头的一个半大小子,进门气还没喘匀乎,就着急道:“利群叔家的大爷爷回来啦!”
大爷爷回来啦?王召国?
离家几十年,这位回来的次数用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往年过年,也都是王利群和王利民两兄弟一起去给他拜年,今年怎么回来了?还是大年初一……他回来,他那一家子怎么安排?
一听王召国回来,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涌上来这么几个差不多的问题。
王利军和王利民两兄弟率先站起身来,王利军向老爷子道:“爹,您先吃着,我们哥俩过去看看情况,若是真是大爷回来了,您再过去也不迟。”
成海走出来一步:“我跟你们去吧。”
成江成河也笑嘻嘻道:“既然去,咱们三兄弟就一起去。”
于是,老少两辈人穿了大衣,一起出了门。
没等他们走到王利群家,就看见路上有人陆陆续续往那边走,隐约听到有人嘀咕:“……大老婆……小老婆……”
王利军和王利民交换了一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果然,进门就看见,王召国竟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把儿子王强,还有孙子王朋都带了回来。
成江成河比成海快,特别是成河,仗着身体灵活,三两下从人缝中钻进去,看清了情况立刻又挤了出来,然后,跟大哥二哥交待一声,就把脚往家跑:“大奶奶不好,我叫上秦戎去接郑爷爷。”
原本已经见起色的大奶奶李氏,因为‘丈夫’突然回归,急火攻心,病情急转直下,一阵猛咳之后,吐出几口血痰。
郑秋实赶了过来,却没再开方子,出来后,只交待,“准备准备吧!”
王强和儿子已经不见人影,只剩下苍老的王召国坐在堂屋,听到郑秋实这句交待,脸色灰白一片。
王利群将郑秋实送出门,还没回头,成峰成岭哥俩已经把王召国架出了家门:“你走吧!别再来了!”
王利群眼珠子通红,怒骂道:“混账!”
成峰成岭哥俩垂着头不回嘴,去也站在门口堵着,谁也不肯相让。
王召国嘴唇哆嗦着,看着王利群……他这次带着小儿子小孙子回来,也只是想着带这一支儿孙拜拜祖宗,认认门,将来死了也能埋进祖坟,落叶归根。谁成想,李氏竟……如此!唉!
王利群却不肯看他,垂着眼,好一会儿才几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我会给你养老送终。”言下之意是,其他的就不用提了!
“你,你也……”王召国想质问,可莫名地觉得心虚,竟是问不出口。
看看儿子,再看一眼孙子们身后的老宅……当年,他和李氏就在这个地方拜了花堂。
迎亲过门时的唢呐鞭炮声,恍在耳边;蒙头红下,新娘子娇羞的笑靥犹在眼前……
王召国木然地一步步走着,背向着老宅的方向,不知什么时候,脸上已经滚下两行浊泪。
王利民骑着摩托车带着王建国,一起追到村口,才追上王召国。
王建国看着大哥脸上的泪,也不知如何劝,只能装作不见,拉住王召国的手道:“大哥,去我那边坐坐吧?”
王召国木木地转身,抬头,看着王建国苍老的脸,好一会儿才道:“……是我对不住她啊!”
他对不住的是谁,其实都知道。为什么对不住,也是人尽皆知。却已经谁也不在乎,他这句话……一句轻飘飘的‘对不住’,怎能补偿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韶华?更何况,还有养老、抚幼,连弟弟都是李氏一手带大!
王建国无言,只能别开眼。
王利民上前,替自家老爹解了尴尬:“大爷你回去,我送您吧。”
说完,又回头看王建国,王建国连忙道:“我自己回去,你去送送……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王召国看着自己唯一的亲弟弟,嘴唇哆嗦着,道:“我……若是,给我个信儿,我一定赶回来见她一面。”
这话,谁也没有应声,王利民搀扶着他坐上摩托车,王建国干脆又撇开眼,不再看他。
王召国看看自己的亲弟弟,又看看自己的亲侄子……却最终只能叹息一样:“走吧!”
这一去,再不用回头!
第七百九十四章
李氏的身体本就接近油尽灯枯,被郑秋实和小秋师徒俩联手用药物挽救回来一点点,却不想被带着在外边生的孩子回来的王召国给气狠了,当场就不好了。急急忙忙又把郑秋实从县城请过来看诊,却也已经没了回天之力。
只道:“其他药不用吃了,只用那支老参炖汤,或能过了初五。”
旧俗,过年有老人过世不吉,连丧事都不能办,就立刻下葬。只有过了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称的‘破五日’,才能搭丧棚,按风俗办丧事。
还有个说法是正月十七之前丧事都不吉,可李氏的情况如此,实在是撑不到十七了,能撑过破五,又有小秋拿出来的野山参,郑秋实也只有七八成的把握,这才说了个‘或可’。
一听这话,成岭娘任世霞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哇地一声哭出来。李氏虽然自己受了一辈子苦,却仍旧是个宽容良善的婆婆,待任世霞真如闺女一般,任世霞嫁进门三十多年,婆媳俩从没红过脸,感情真是堪比亲娘。一说老太太不中用了,这儿媳妇哭得比儿子还痛的,大概也不常见。
王利群是李氏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拉拔大的儿子,对老母亲的感情更深,同样悲痛万分,却无法放任自己像女人一样嚎啕……况且,母亲的身后事还要安排,有的是事儿让他操心拿主意,他哪能只顾着悲伤?
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娶妻生子,也活得像个人样儿,那他就有义务有责任孝敬老人,并给老人一个完满。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