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干政此事在杜予等看来已经是路人皆知,连遮掩也不必遮掩一下了。
那杜予犹豫了下终于站了起来,微微的弯了腰,毕恭毕敬的说:“太后,先帝的遗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让内阁和摄政王辅政,一直到皇上亲政。忧国忧民是我们男人的事,太后您一介女流,只怕不大合适……”
终于大家把矛盾摆到了桌面上来说。
那陆采苹正在一旁充当文书在低头记录,听了大臣的话,心中有些恼意,但在太后和皇帝跟前却没她说话的地方,只是抬了头,向那说话的老者看去,要不是顾着太后的颜面,她真想此刻就怼了过去。
“母后为国为民,如何不合适?!母后自己主动缩减开销,节省下来的钱建惠医署,让百姓能有个看病的地方,有此等的胸襟难道还不能让男儿汗颜?又有哪里不合适?!”
李微正准备了一堆的话想要和这些老顽固们好好的说道说道,没曾想到伏光竟然开口帮了她。这样一番话竟然从一个七岁小儿口中说出让李微很是震惊。她惊诧的看了伏光一眼。
皇帝都开了口,杜予等也不敢直接和皇帝对吵,自然是认为太后教了伏光这样一番言辞。
但是杜予却第一个做出了自己的反映,却见他起身来,向上首的太后与皇帝略施了一礼便就主动退下了,其余的几位都是惟杜予马首是瞻,纷纷退场。
片刻间,南书房就只剩下了他们孤独的母子和一脸激愤的陆采苹。
李微准备了好一番话,也准备好了要与那些大臣商量的事项,可偏偏一个字都没说出口,就被这些大臣们给抗议了。
她想要挽救这个王朝,也有许多的想法,可就因为她是个女人,所以什么也做不了。
李微看着下面两排空荡荡的椅子,突然笑道:“是我太心急了,心里有事就想立刻去办,却没有考虑到旁人会不会接受。”
伏光轻轻的拽了一下李微的袖子,李微偏头看了伏光一眼,她担心这小家伙心里难受,还微笑着轻轻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皇儿,我没事。”
“母后,您别难过。朕一定会想办法让那些老家伙们听您的。”
“你虽然贵为皇帝,可实权都在那些人的手上,他们表面上虽然敬重着你,但却很难听你一个小娃娃的话。没事的皇儿。”李微再次安慰了伏光。
“朕一定会有办法的。”伏光知道内阁的那些老家伙靠不住,他还有向来对他严厉的皇叔。
皇叔似乎很敬重母后的样子,或许这事上皇叔能帮上忙。
李微有些悻悻然的回到了崇庆宫,对做什么事都没了兴趣。陆采苹在跟前服侍着,还劝说道:“太后您息怒,那些老臣可恶,个个都是食古不化。”
“我累了,想休息一下,你也下去歇着吧。”
她不过是开了个头,就把一切的理想给堵死了。女人就是她的原罪。
李微何曾不想做个太平时代的太后,每日只用享乐就成。但眼下面临这样的朝局,她享不了乐,不想交到伏光手里的只是一个空壳子。
后来赵骞又来鼓动她,鼓动她用自己的所学做点什么。李微首先想到的是强化医疗,这只是第一步,还没迈出第二步,那些所有的设想就被扼杀了。
李微召集内阁大臣议事后的第二天,便有数十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太后处置陆采苹。大臣们一直认为是陆采苹鼓动了太后,想要祸乱大齐,迷了太后的心智。
李微看见那些上书后,当时就气得脑袋疼。
幸好采芝还在这里,能够给李微提供做快的治疗。
采芝好不容易将太后安抚好躺下了,出来的时候遇见了她姐姐。
440章 逃避
采苹见了采芝,便给她使了个眼色,采芝跟着采苹去了后面的屋子。
刚刚站定,采苹便问:“采芝,太后的病怎样呢?”
采芝道:“肝郁气滞,需要好好的静养。”
采苹有些沮丧的说:“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才让太后遭受到这样大的非议。当初觉得太后把我从乡间找回来,对我有知遇之恩,还想要好好的报答,可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大的阻碍。太后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番抱负,但我不能成为太后的阻碍。”
采芝听闻忙问:“姐姐,你要离开皇宫吗?”
采苹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有些落寞的离开了。
采芝望着她的身影,作为妹妹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当晚采苹便谢了一篇长达四页的书信留给了太后,第二日一早便离开了皇宫,重回了乡间和那些文人雅客吟风弄月,继续过自己的潇洒日子,不想再受世俗的约束。
当采芝将姐姐写下的那封信拿给李微看时,李微通读了一番,接着又问采芝:“你姐姐还有什么话留下来没有?”
采芝道:“姐姐她说支持太后您的一切决定,也盼望着太后您的病早些好起来。”
李微平静的将信放下,她看着外面的树木树叶已经落尽,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枝,有一只麻雀停在那枝桠上唧唧的叫着,正在召唤它的同伴。
她不喜欢皇宫,这里禁锢着她的一切。
采芝下去看着熬药。刚到门口就遇见了前来探病的敬贵太妃等。
敬贵太妃走在最前面,一直到了李微的床前。
李微坐在那里没动,敬贵太妃和宁太妃俩上了脚踏,两人在床沿边坐了,敬贵太妃忧心道:“听说太后病了,臣妾们前来瞧瞧。”
李微看了来者一眼,道:“我还好,让你们几位费心了。”
那宁太妃说:“来请安是应当的,不费心。”
南书房的事后宫嫔妃都有耳闻,朝臣联名上书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敬贵太妃在这边屋里已经没有发现陆采苹的身影。心道太后果然还是抵挡不住前面的压力将陆采苹给处置呢?这样也好,宫中有这样一个女人出没,只怕公主都给带坏了。
李微看了一眼跟前的两人,她心情抑郁,也不想出来主持什么事务,便吩咐两人:“这宫中日常相关事务就暂时交给两位姐姐了。”
敬贵太妃诧异道:“太后您不亲自过问吗?”
“没那个心力了,所以只好请两位姐姐费心。我这里病着,想要好好的养一养。”李微松懈了下来,对任何事情都没了兴趣。
大家见李微这样说也不好再勉强,敬贵太妃和宁太妃都答应了下来。
李微想起了平王妃家的希哥儿便问了句:“前不久听说希哥儿病了,这里可好些呢?”
敬贵太妃道:“还在养着,转眼就到冬天了,先帝的周年也快要到了,所以……”说着就露出了很为难的样子。
李微道:“我知道了,让他们再留一段时间吧,初雪应该快来了吧,冬天了啊。”
敬贵太妃说:“是啊,这天说着说着就越发的冷起来了。小六又病了,钟太嫔也添了病。太后您要是觉得这宫里呆着闷,可以去骊山住一段时日,养养身体。”
天气越来越冷,伤风感冒的不少,宫里的这些人养得都很娇贵,经不起半点风吹。李微便和敬贵太妃说:“秋冬季节天气冷,容易犯病。让太医院多备些预防的引子水。”
“是,太医院每年都会备下的,太后您不必太担心了。”
即便没有李微,下面有十二衙门管着各处宫中的日常事务也能正常运转。李微也想得开,笑着和跟前人道:“有你们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了,趁此好好的养养身体,教养好九公主就行了。”
李微将宫里的事交给了敬贵太妃,前朝的事她连话也说不上,权柄依旧被那些老臣给牢牢的抓在手上。
她在崇庆宫养着病,有时一人闷坐就是一上午,到这个时候她就会非常想念家里曾经有过的那台收音机,要是收音机在身边,还有信号,她能听到天荒地老。
做好分派之后,李微便决定动身去骊山住一阵子。这次她没有带上淑嘉和李行,两人都有功课在身不能落下。
又嘱咐好伏光身边的张朝恩,让他看顾好皇帝。
交代好之后,她便坐上了马车出了宫,她免去了一切的仪仗。带了采芝和罗崇,并兰蕙和晴香,还有两个来往传话帮忙跑路的小太监。这完全算是轻装上路了。
到了骊山后,李微依旧会每天自己骑着马出去跑几圈,但罗崇会远远的跟着,并不敢上前去打扰李微。
信马由缰跑累了,她会大刺刺的躺在林间堆积的落叶上,一手放在额头上仰望碧蓝的天空。
她有时候会发半个时辰的呆才会起来,在这里不受束缚,可以和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
接连出去潇洒了几天,李微身上那边并不严重的病已经大好了,但她却没有立刻回宫去。上午时会跟着道观里的道姑练练剑,还不是这副身子的时候她也是有些武术底子的,只是这副身子有些僵硬,动作做起来也没那么流畅,她用了几天的时间来适应,在第五天的时候刺出去的剑嗖嗖几声,已经有模有样了。
太后练剑这事兰蕙和晴香要阻拦,采芝却说:“太后身体骨弱,适当的锻炼一下也挺好的,只要注意到别伤到筋骨就行。”
兰蕙和晴香才不敢多有阻拦。
这日到了午休的时候,李微却了无睡意。她束了道士髻,换上了藏蓝色的道袍,俨然一副道姑的打扮,走之前还顺手拿了剑。她去牵了马准备独自出去走走,刚到山门的时候就看见了已经在等候着的罗崇。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