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辛苦了。”
“说什么辛苦,不都是为朝廷做事。肩膀上担着责任,不敢松懈啊。”
两人就赋税的事又商议了一番,直到有人来请赵骞。赵骞方出去了,当他刚迈过门槛时,他突然扭过身来,问了一句:“首辅大人也觉得太后干政是扰乱朝纲的事么?”
杜予道:“先帝将军政大事托付给了内阁,又让王爷摄政,没有太后说话的地方。再说太后年轻,她懂得什么朝政,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酒。”
杜予说得义正言辞,赵骞听后却笑了:“小孩子过家家酒?首辅大人看来太后提出的这些建议只是过家家酒吗?她把自己的尊享奉献出来救济苍生也是过家家酒吗?说到底,你们不过是瞧不起她一个女人吧,因为她是女人,所以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杜予万没想到摄政王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神情凛然道:“王爷,老臣绝没有这样对太后不恭的想法。”
赵骞只是淡淡一笑,随即便大步流星的离去了。
杜予呆立在此处,心道这个摄政王也越发的让人看不懂了,早些年不是听说这个亲王体弱多病优柔寡断么,如今看来也是个独断专行的角色。内有太后,外有摄政王,内阁的日子只怕会越发的艰难了。
李微和内阁通了气,接着又把太医院的院使、院判、同知等请了来一并商议此事。当她说出要广建惠医署,要广泛培养有专业素养的大夫时,几位太医两眼放光,大夫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春天。
李微又道:“我知道你们这些医术高明的大夫好多都握有自己的秘方,除了徒弟是不会将秘方传与他人,但治病不是做菜,不是做其他的,所以我希望你们每人能贡献出一到两个方子出来将来惠及全国,也是你们的一件功德了。”
李微道:“如何办培养大夫的学堂,如何考察现有的大夫,这些事都落到你们头上了。”
这些话让几位太医们兴趣又不是那么高了,能够重视大夫是件好事,但他们本来就是治病的,让去做别的,又不是那么情愿的样子。
李微又说:“方院使,给你三天时间,给我写个详细的规划方案出来,怎么搞好此事,也得有个可行的方案才行。”
“规划方案?!”这个词语有些陌生,方院使听得一头雾水。
李微赶紧解释道:“就是拟个怎么施行这些事的议案出来,明白了没有?”
“大……大约清楚了。”
“那我就不用多言了,你们回自己的岗位上做事去吧。”
接连见了两批人,李微也有些乏了。茶碗里的茶水已经喝完了,兰蕙提出要再续水时,李微拒绝了:“算了,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了。”
她绕过了屏风打算出去走走。
院子里栽种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这个季节挂了满满一树翠绿的叶子,阳光就从缝隙中倾洒下来,投在地上映出斑驳的影子。远处有鸟儿的鸣叫声。在阳光的照耀下,金色的琉璃瓦有些刺眼。李微揉了揉眼睛。
兰蕙陪在跟前,与李微说:“太后您真是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李微道:“这算是大好事吗?”
“为国为民,如何不算,应该称得上巾帼英雄了。”
这四个字让李微由衷的笑了。
420章 叔侄
赵骞处理好手上的事便打算出一趟远门,他要往山东走一走,要是合适的话,还打算去一趟南边,中秋的时候只怕都不见得能回来。朝中的那些事有内阁的老臣们掌管,他倒没什么好担心的,王府里有凌总管和长史,也无需他多费心,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李微。
他想去崇庆宫辞一辞李微,毕竟会分开一些时日,留她在宫中,心里难免放心不下。
赵骞对跟前办事的人说:“我走后的这些天,要办事批复的,去找郑光亮大人,郑光亮做不了主的,就问杜首辅。”
交代完后,他拿起了案上放着的那顶天青色的凉帽戴好后便出去了。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火辣辣的毒日无情的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嘶声力竭的叫着。刚在太阳底下走了一会儿,额上已经是一层薄薄的汗意。
宝福已经招呼好了一顶凉轿在西门上恭候着。
赵骞上了轿,帘子放下后,他便闭目养神。眼睛虽然是闭着的,可并没有潜心休息,脑子里正在一遍又一遍的过最近要交办的事,有哪些是要急需解决的,有哪些要亲自出面,哪些要交给下面的人,哪些人要交给内阁去办理。
赵骞在永定门就下了轿,这时候小皇帝正在上驷院那边的校场练习骑射。
他想过去看看伏光这些日子有多少的长进了。
刚踏进宫门时便看见伏光骑着一匹枣红马,他的骑射师傅正牵着马,带着他在校场里绕圈子,北面一带设了不少的箭靶子,靶子的位置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原是方便人射击练习的。
伏光左手握弓,右手从马背上挂着的箭筒里抽出来一枝箭,正向一个靶子瞄去,瞄准之后有有些犹豫了,他的师父在旁边鼓励他。
“皇上,不用犹豫,要敢于射击,哪怕是不中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有发出去的绝心。”
在师父的鼓励下,箭终于射出去了,但因为伏光年纪小的关系,力量远远不够,所以箭刚到中途就落下来了。
又不中!伏光脸上瞬间就拉了下来,嘴巴一瞥,看上去十分的沮丧。
赵骞走了过去道:“皇上请下马。”
伏光这才看见叔父摄政王过来了,忙下马来恭恭敬敬的唤了一声:“皇叔。”
赵骞一眼就看出了伏光的不高兴,伏光自幼就惧怕这位皇叔,特别是皇叔做了摄政王之后更甚。如今表现不好,他生怕皇叔会严厉的呵斥于他。
伏光已经做好了挨训的准备,赵骞却什么也没说,反而还温柔的抚摸了几下伏光的脑袋,接着道:“走,去看望你母后。”
不大声的批评他吗?伏光心里越发的忐忑了,赵骞正准备走,却瞄到了吗背上的那支箭筒,他对皮襄道:“重新拿一张弓来。”
皮襄知道摄政王要亲自射箭有些吃惊,据说这位摄政王身体很病弱,从没听说他会骑射啊,但他还是照理去办了,取了一张石数较轻的拿了来呈给了赵骞。
赵骞握在手中,抽了箭,搭好弓瞄准之后,略顿了顿,弦上的那支箭就迅速的飞了出去,嗖的一声,正中一个靶子的红心。
在场的人都看傻了眼,皮襄忙称贺道:“王爷英武!”
赵骞只是淡淡一笑,丝毫不曾在意,接着和伏光道:“走吧,去给你母后请安。”
叔侄俩一道走出了校场,后面跟着一群帮忙打伞、捧巾帕等物的太监。在去崇庆宫的路上,赵骞温和的询问伏光:“因为没有射好那一箭,皇帝心里很沮丧吧?”
“是,我惶恐不安。”
“这么一点小事就惶恐不安了,那更大的事呢?皇帝可是自称朕的,怎么又‘我’呀,‘你’呀的,做皇帝就得有个做皇帝的样子,你得让底下站着的那些人敬畏你,尊崇你,要有皇帝的威严。”
伏光答不上来,他毕竟也只是个还没满七岁的孩子。
赵骞又道:“你是帝王,就要学会帝王之术,除了学好那些翰林里的师父教的,更要学会帝王心术。你还是年纪太小,有诸多的不懂得。之前我就教过你要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你还是给忘了。总让人轻易的看出你内心的世界,这怎么行呢?”
伏光只敢喃喃道:“皇叔您训得是。”
“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练成的,你需要好好的沉淀。近些日子我忙得没时间考你功课,但昨天遇见了彭老先生,我问他你最近如何。彭老先生可夸赞了你,说你长进不小。”
叔侄俩一路走一路说,气氛还算融洽。一直到了崇庆宫,宫人忙去通禀。
李微听说他们叔侄俩一并来了,也不怎么惊异,伏光先与李微恭恭敬敬的行了礼。李微招手将伏光叫了过去。
“皇儿有两天没有过来了,可还好?”
伏光有些腼腆的说:“回母后,儿臣很好。”
李微又道:“你在跟着练习骑射了吧,可得当心别颠着了什么地方。”她又见伏光满脸都是汗,便叫了外面的太监的吩咐:“将新来的蜜瓜切了请皇帝吃,天气太热,别让他立马吃冰碗。”
随即让太监将伏光带下去了。
赵骞站在下面含笑道:“什么蜜瓜?不知有没有微臣的份?”
李微便吩咐身旁的宫女道:“再去切一些过来请王爷享用。”
不多时,果然有个宫女捧着个半透明的水晶葵花盘过来了,盘中盛放着新切好的杏黄蜜瓜块,瓜块上插着一把银质刻花果叉。
这里又忙着给赵骞上了他喜欢的大红袍,配着福饼。
赵骞也大方的坐了下来,喝着香茶,吃着今年西域进贡的新鲜蜜瓜。过得好不惬意。
李微坐在炕上,手里拿着一把象牙编制的缂丝嵌珐琅的扇子慢慢的摇着。这把扇子十分精贵,她生怕给摇坏了,动作十分的轻柔。
“这瓜真不错。”
“王爷喜欢回头便差人送两个到王爷府上。”
赵骞忙道:“只怕没福消受了,太后留着自己吃吧。微臣后日一早就得出发去山东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