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洁云看来,沈华浓既然挤掉别人过来学习,不管她的关系和后台有多硬,但是她也是需要这次学习机会的,既然是有求于人,还敢如此的嚣张,怕不是蠢得没救了。
见沈华浓似乎被震住了,没有马上说话,她轻蔑的道:“本来是不想将事情闹大,看你现在还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回头我还真得去跟我们领导好好反应反应,让两边配合调查一下是不是有人借着学习班耍官僚主义,败坏社会风气。”
沈华浓闻言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对她来说,在食品厂的学习真的一点儿也不重要,别人求之不得想借此镀金,但是她却并不需要。
她不反对学习,多次经验也告诉她不要小瞧任何人。只不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冲李洁云这样素质的干部做派,想来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真正的技术就看他们那股小家子气也不可能外传,管理经验?他们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不过如此,他们能给她上什么课?
李洁云威胁的官僚主义和核查,对她来说就更无所谓了。
要不是秦存诣非要给她安排这样的学习当作掩护,沈华浓其实更想换个地方去,一来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办任务,二来也能远离王光磊这个被她认定为叛变了的联系人,她感觉跟王光磊待在一起才更加危险。
如果对方真能够将她开除学习资格那就更好了。
而且听李洁云的意思,她抢了属于别人的学习名额这件事,他们都知道了,就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没有王光磊的安排,大家都很反感她,就算她今天主动低头,恐怕他们还是会向上反应情况的。今天这桌上的这顿饭,恐怕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她吃,她就算硬挤上去坐了,大概也是咽不下去的。
已经是彻底撕破脸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沈华浓在大家的注视下,不慌不忙的问那个服务员:“请问,你们二楼还有空位置吗?”
服务员将李洁云的话都听在耳中,大致上也猜到了原委和沈华浓身份处境,见她如此,惊讶不已,还是点点头道:“有,怎么,你还要上去吃饭呢?”
沈华浓就道:“来个四喜烤麸,虾籽大乌参,送到二楼,到哪里结账?”
八宝鸭当着王光磊的面,她有所防备,并没有点。
服务员先是探究的看着她,而后一笑,道:“看你还提前做过功课啊,这都是我们店的特色,虾籽大乌参是我们特色中的特色,做起来最费功夫,前前后后得七八天呢,我可告诉你,这个价格可不便宜,要一块五一份,还得要一斤肉票。”
沈华浓嗯了声,十分大气的道:“就是不便宜才点的,好不容易来一趟肯定要吃特色,下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能再来呢,你们菜的分量可不比我们老家多,少得可怜,你看这两道够我吃吗?”
别说是出公差可以报销了,就是不能,沈华浓也不是个亏待自己的人。
一语将那一桌人给听得脸色格外好看。
沈华浓又无所谓的补充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今天不管怎么说,都得大气一回,总是要吃个满意的,让你们见笑了。”
那服务员只道早就料到了,不过这世道多的是人打肿脸充胖子死不承认自己穷酸的,像沈华浓这样坦然承认就是要强撑装面子的,倒是头一回。人家都当面承认了,她嘲笑起来也没个意思,只实事求是道:“一个人吃是够了,要是不够你可以加个米饭。”
沈华浓没有要米饭,道:“那就先这样吧。”
对方撇撇嘴:“跟我去前面交钱。”
说完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了眼李洁云那方。
除了这服务员,其他邻近的几桌也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边了,纷纷对着他们交头接耳,还时不时发笑。
李洁云实在忍不住了,也觉得此时下不来台,看着沈华浓的背影咬牙切齿的高声道:“吃完饭回去我就打个电话过去问问,这个姓沈的真的是好大的架子,借用职务之便换人不说,还在我们这里耍起威风来了!”
崔凤英一副忧国忧民姿态,附和道:“是得好好查查,看来鄂省的问题大得很,前几年就有群众公然围殴全国革命巡查工作组,将王书记都打成重伤,还以为经过这两年整顿得怎么也应该收敛了,没想到还是如此气焰嚣张,我也得给我们领导反馈。”
第412章 沈华浓的人脉
其余人或垂头不言,或兀自喝茶,只彭成广面上悻悻,他不也是鄂省人?
他倒是想辩解一二,但此时桌上两女显然在气头上,又怕捅了马蜂窝节外生枝,干脆闭嘴,看着别处。
沈华浓交了钱很快就过来了,楼梯口对着李洁云这一桌,她得从他们旁边绕过去。
她还跟王光磊招呼了一声:“我就自己上去吃了,你们慢点吃,一会我吃完就不等你了,你也不用等我。”
王光磊点点头。
沈华浓径自上楼去了。
在座的诸位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中,过了会儿,才有人硬着头皮重新提起了话头,说起他们本地的几件趣事,其他人纷纷跟着打趣,气氛才又渐渐的活跃了起来。
等第一道菜端上来,众人对着那一盘子并不够一人夹上两筷子的特色菜,气氛又有片刻迟滞,很快被人强带过去。
跟楼下的尬吃比起来,沈华浓就自在得多了,菜还没有端上来,她正在欣赏二楼墙上贴着的几张宣传画。
老饭店就是一家本地家的常菜馆,装修风格也是地道的中国家常风,大厅看着像是扩大的本地人家的厅堂,一楼、二楼的装修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一楼墙壁上挂的是玻璃相框,里面是领导人和几个外宾在这里拍的照片,二楼墙面上就贴着极具时代风格的宣传画了,跟整体风格搭配起来也不显得违和。
沈华浓在一楼就是吵架去了,顾不上去欣赏,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也赏起了画。
这种宣传画在全国各地都有,竟市当然也是有的,沈华浓一一扫过这几幅宣传画,发现画上的标语跟以前看到的都差不多,无非就是“人民军队所向无敌”、“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学习十六条、运用十六条”、“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就是图画可能各地不一样,她反正以前没有见过这几张,其他距离远些的都匆匆看过了,她盯着自己桌边的这幅时间最长。
也不知道那服务员是不是故意调侃她,明明接近楼梯口的地方还有其他的空桌,偏就将她安排在偏里面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管叫山河换新颜”这幅宣传画边上坐着。
现在可不跟后世一样能够自由选空桌,瞎换位置一会服务员没准还得甩脸子。
这幅宣传画上是一个红苹果脸蛋的年轻女同志,穿着红色工作服、梳着两条麻花辫,就是时下最有特色的工人形象,这女子应该是个采石工,一手拿着锥子微微倾斜顶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面上,一手拿着锤子,正在专心致志的凿山石。身后的背景是略模糊处理的热闹建设场面,能见到“农业学大寨”的标语。
正百无聊赖的看着,这时从她身侧走过去一行人,其中一个年轻人看见沈华浓,“咦”了一声,竟然主动招呼起来:“沈华浓!”
沈华浓狐疑抬头,很快也认出这人来,是沪市塑料花厂的一名技术员叫叶松青,前阵子才去竟市那边学习过,竟市地方虽然小,但是术业有专攻,在这时期塑料花工艺却是一绝,是当地首富张家一手创办的,在民国时候就很有名气,现如今更是远销海外,就连沪市这边也时不时的派人过去取经交流。
叶松青当时在三花宾馆住了一些时候,经常在那边吃饭,还领了沈华浓编写的那本书,还就书上的内容交换过一些想法,关系还算是不错的,因着二人年纪也相当,便都是以姓名相称呼。
其实像叶松青这样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沈华浓也认识了不少,深交的虽然没有,但是能够谈得来的还有几个,对叶松青这种身处外地他乡的外来客,这种只是“谈得来”的友谊,也比普通朋友要来得更加特别一些,毕竟这让他在异乡的不适感都降低了许多,而且本来以为再没有见面的机会却又意外重逢,又让这种友谊显得深厚了几分。
沈华浓自然也是高兴的,比刚才对着李洁云、王光磊等人要真挚多了:“叶松青,你好,没想到到这里碰见你了。”
叶松青更是激动热情,高声道:“你怎么来沪市了,也不给我打个电话,到了这里我也招待招待你啊,让你尝尝我们沪市的好东西,说不定给我们也写个书出来宣传宣传。”
又问:“你自己一个人来的吗?这是还没有吃饭吧,走走走,我请你吃饭,你们三花做鳝鱼,我们沪市也有鳝鱼,这家店就有道特色菜叫响油鳝糊,你尝尝跟你们能不能比!”
说着竟是催着沈华浓下楼要再去加菜。
及时被他身后的人给叫住了,“阿青,这是遇见朋友了?也不给大家介绍介绍?”
叶松青这才傻笑了一下,道:“我都差点给忘记了,实在是没想到在这里会碰见竟市的朋友,爸爸,陈叔叔,爷爷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在竟市认识的朋友,竟市三花宾馆的沈主任沈华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