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去年夏秋两季的收成都不佳,有些地方因为水患几乎绝收,今年到了这个时候才完全爆发出粮食危机,其实已经算是控制得很不错了。
这里面肯定是有红星公社的功劳的,但是因为当初牛皮吹得太大,现在功劳带来的喜悦他们完全没有感受到,只感觉到了更大的压力,按照霍国安的话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将村里分出来一部分人农忙,在以粮为纲的大政策下,这个是绝对不能丢的,剩下的一部分人,一直就在红星作坊里连轴转,忙得脚不沾地,竭尽所能的想要扩大生产,发挥最佳水平。
霍国安正打算再添置几台设备加大产量的时候,市委张海山书记来了趟红星公社进行慰问和考察,同时他还带来了四台大型食品加工机器和一块写着“省属代食品开发生产示范基地”的金色牌子。
“红星作坊经过了半年的努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你们已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了,这辛苦也是有价值的!省里也对你们进行了表彰,这几台机器就是省里和市里出资奖励给你们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霍国安闻言松了一口气。
有了这个就说明他们这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起码得到了省里的认可,在省内是数得上名号的了,再加上四台机器的奖励,以后红星产品的发展在短时间内都不用发愁了,未来可期,预期目标也算是完成了。
只是还差三个月,只要这最后的三个月能够顺利解决饥荒问题,他们红星公社的名声绝对会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全市,不,全省,甚至是全国之最,创造出的成就足以跟大寨一样轰动全国,想想凭借一个公社之力,帮助全市度过饥荒,听起来就让人振奋不已。
不过现在,霍国安也明白这个梦想肯定是无法完成的了,从今天开始代食品就不再属于红星公社独一份的了,肯定是要交出去了。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摆在面前。
不光是红星公社的生产力不足,还有很大一方面是群众能够拿出来的兑换代食品的原食材很有限,越来越少的趋势,原料越来越少,代食品这个循环产业就维持不下去,开年之后代食品的配方已经是一改再改了。
而且,最严重的是,有些公社和村子秋收彻底绝收,这部分人在代食品的支撑下,还是到了要面临食不果腹和无米下锅窘境的时候,就算拿五斤原材料可以换十斤代食品,但是他们凑不出这五斤来,饥荒最严重的他们已经丧失了再来兑换代食品的能力。
刚开始想象得很美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知道困难重重,沈华浓、霍庭也跟霍国安商量过,现在的确是到了最后的时候,再拖下去就可能会运转不过来要出问题了,该放手由别人接手了,他们没办法只靠自己完成那一伟大创举,但是代食品的配方是他们提供的,功劳也不可抹杀,也算是换了种方式吧。
可以说,现在张海山来的正是时候。
霍国安所料不错,张海山的确是要举全市之力,将这个代食品度过饥荒的神话变成现实,红星公社在这半年的成就已经让他看到了希望,霍国安有野心,张海山当然也有野心,他的野心就是要让竟市在灾后的这一年无人再死于饥饿。
梦想嘛,当然就得往大了想。
因此他特意召集了市粮站、食品厂,饼干厂、肉联、糖厂等几个跟食品相关的单位领导,还有几家医院的领导一起过来了,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怎么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怎么营养搭配,怎么将代食品的生产扩大化,怎么给灾民分配等重要的问题。
霍国安以红星公社主任这一最低职务参加了这一会议,那块闪闪发光的牌匾给了他莫大的力量,让他在面对这些平时很难接触到的领导的时候,竟然一点儿也没有预想中的紧张,将那些在脑子里过了几十上百遍的话,当众侃侃而谈。
开完会,在公社里吃过饭,张海山也没有马上离开,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在村子里走访一下,下基层嘛,肯定还是要关心一下基层群众的。
只不过,刚从作坊出来,还没有找到目标群众,他倒是先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他问秘书小丁:“你看那个像不像是小红?”
小丁是见过张小红的,闻言点了点头。
“那我们就跟过去看看。”张海山笑着道,“沈华浓家是不是就在那边?我记得她是认识小红的。小红前阵子一直在准备考试,现在成绩出来了,放松放松,看看朋友也是正常的,我这个人是很随和也很开明的,她结交朋友,我从不看对方的出身,只要是积极进取的,我都没有意见,也不会干涉。”
第351章 张小红的入学成绩
跟随着张海山的众人纷纷附和道:“那是,那是”
“我们都知道张书记是随和的,容易亲近,一点也没有门第之间,从不摆架子。”
“是啊,以前还看成分,现在成分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就算家庭不好,只要个人肯上进,个人足够优秀,我们还是能够包容的。”
“我们都向您学习。”
“”
霍国安也跟在人群里,他脑子里飞快的回想着。
小红?
名字很随便啊,村里叫小红的都不少,随便一喊都有不少咧。
等等,张小红?!
难道就是那个每天给沈明泽一张明信片的张小红?!看她刚才过去的方向,好像确实是卫生所的方向。
呃,张海山?
不是吧!
来头这么大,怎么沈华浓也不给他说说啊,早知道这样上次张小红过来,他就该好好接待一下人家,而不是跟村民一样围着看人家的笑话了。
霍国安摇了摇头,兜着手跟在人群里,看着张海山的后脑勺,摸着下巴咂了下嘴巴。
碍于沈华浓的关系,他特意多思考了一下,本打算找个人过去提醒一下沈明泽,转念还是决定放任不管,静观其变吧。
这么多人呢,能发生什么事?
还是先看看热闹吧。
这时候张小红正蹲在卫生所后院的井台边跟沈明泽说话:“我的考试成绩出来了。”
沈明泽正在清点着他的药包和药箱。
他有一阵子没回来,之前有个慢性病病人就一直是他在看的,现在他回来了,病人家属一大早就又来请他出诊了,他上半天都在忙着给配药,既然病人反应说之前的中药是有用的,他这次就沿用了那个药方,只是略微调整了一下其中几味药材的分量,一次性给配了快半个月的中药包,应该是能够用到下次回来了。
沈明泽接受的是西医药学,但是这还是沈明泽第一次在中药方面得到病人的认同,虽然都是根据爷爷留下的笔记整理出来的,自己只做了一点儿调整,但是这还是让他很有成就感的。
这种实践也让他对中药和中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不像有些人鼓吹的那么神奇充满玄幻色彩,但也绝对不像有些学者贬斥得那么无用,总的来说,中医中药虽然没有具体的病理药理研究,但这也是一门有千年历史的经验学,经验自然是可以借鉴的。
他一心两用,听到张小红的话,也没有抬头,只顿了顿,然后道:“恭喜你啊。”
张小红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考上了?”
沈明泽只嗯了声,没有回答。
他自然是知道的,要是没有考上,张小红大概也不会过来特意跟他说这个事了,在他的印象中张小红就是这样的姑娘,如果没考上,她肯定会在明信片里面说的。
“那你能够猜得到我考了多少分吗?”张小红又问。
“不知道。”这次沈明泽实话实说。
张小红蹲在地上由下往上的看他,而后有些羞愧的道:“其实很低。你帮我答疑,我还是考得分数不高,感觉都对不起你帮我解答的问题。”
沈明泽哦了声,并未发表意见。
根据张小红考试之前请教他的那些问题,沈明泽就大概知道她的水平,按照他的估算,她的实力并不算是很高,只能说马马虎虎?
虽然知道对方很努力,但是对于她能够考上,沈明泽还是觉得有些惊讶,毕竟她的基础还是摆在那里。
他冷冷淡淡,张小红也不在意,歪着脑袋盯着他问道:“你就不问问我为什么那么低,还能考上吗?你一点也不好奇吗?”
沈明泽就看了她一眼,问道:“别人更低?”
他看过来了,张小红面上就有了一丝笑意,脸上有些发烫,很快又变成心虚,摇了摇头道:“也不是的。还是有人考了高分,只不过”
她抿抿唇,小声的道:“我说了你别笑话我,也别生气。”
沈明泽觉得张小红的这个说法有些好笑,其实这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管怎么样他也不至于会生气,不过那姑娘一脸慎重的看着他,他就“嗯”了声。
“我们这一批考试的人中间有个人,他很多题目都不会回答,就在试卷背后给领导写了封信,我听人说的,他就说他因为复习的时候没有放弃工作,工作特别辛苦,准备的时间不足,所以才很多题不会做领导看到了他的信,很重视,虽然他分数不高,还是体恤他,将他给录取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