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没想到的是,当时她买这个房子,却带动了这一片的房价,许多人蠢蠢欲动,想把老房子卖了去其他地方盖新房子。
那个时候的一千多块钱不得了,那是一笔巨款了,拿着这么一笔钱,可以到其他地方盖一栋又大又好的房子了。
可是除了赵小玲,其他人都或者没有钱或者没有这个购买的愿望,那个时候的人都没有做生意的想法,就是买卖一点东西,也就是在街上随便摆着就卖了,谁也不会想专门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街面上的房子做生意。
也有人看得远,觉得买下一间临街的店铺,以后做生意方便,但是一千多块钱,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拿得出来的。
后来有房主干脆直接找到了赵小玲,问她是不是还愿意再买一个房子。
这时候姑姑和奶奶坚决反对,她们觉得赵小玲和赵玉兰都各有了自己的房子,这刚买的房子都还在空着,没有必要花钱再买一个房子没有人住,没有人住的老房子坏得快,那就是白花钱糟践。
赵小玲想买这个房子,但是她还是拒绝了,不是因为姑姑和奶奶反对的理由,而是她想扩大生意,她用手里的钱去买一台榨米线的机器,不仅自己可以用,而且还可以批发给别人。
大众食堂现在的生意都没有赵小玲家的好,他们知道赵小玲每天从他们那里拿去多少米线,就可以大致猜测出她家每天的收入是多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知道了赵小玲家收入多少,有些人心理就不平衡了,反正他们在大众食堂上班,卖出多少都和他们没有关系,所以赵小玲这个业务不接或者少接,对他们的工资都没有影响,但是对赵小玲的影响就大了。
弄了几次不愉快,直接就影响到了赵小玲的生意,比如说本来预定要十筐米线,而且常常多要,如果没有了,现榨就是了,但是人家找各种理由搪塞,说什么机器出故障,或者说开机器的师傅请假弄不了等等,就是不给你再加。
再说了,赵小玲她们刚刚才买了一个房子,而且这个价格惊到了许多人,如果再接着买,恐怕财露得太多,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王博礼家听说房子在短短的几个月就涨到一千多,心里后悔不已,后来听说其他人家的要价高卖不出去,他心里才好受一些。
后来的这家房主则感觉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个出手大方的买主,大赚了一笔。
第110章 110.机器
110.机器
新买的房子记在姑姑的名下。
赵小玲可不想让房子空着。
她把想买榨米线机器的事情和姑姑奶奶商量了,她们也赞同。
大众食堂的米线供应最近常常出状况,这可是直接影响到她们的生意的。自己买机器来榨,想要多少榨多少,现在街上的米线店也多了起来,还可以批发给别人,也可以零卖。
说干就干,赵小玲之前就联系了王元,他帮忙打听到了省城有卖这种机器的地方。
赵小玲让唐春把家里的田地租给别人种,他来帮忙专门榨米线。
唐春当然欣然接受,他早就想结束和赵玉兰两处分居的局面,而且现在他发现赵玉兰在城里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魅力,悦愉的心情比任何高级化妆品有用,自信更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所以唐春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他怎么可能不想时时刻刻守在她的身边呢!
而且现在他们在县城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是理所应当。
赵小玲叫上姑父,随王元到了省城,把榨米线的机器买了回来。
这个机器比大众食堂的榨米线机先进,大众食堂的机器榨出来的米线只有一种规格,中粗米线,而赵小玲他们买的这台,可以榨三种,粗的,细的,中粗的。要什么样的米线,调换一个出口就可以了。
卖家是一个头脑灵活的胖子,四十多岁,他亲自派车把机器送了回来,教唐春组装,教他怎么用,怎么保养维护和维修。
赵小玲道:“姑父,我对机器这种东西一窍不通,这么大一个家伙买回去,如果不会用,就是一堆废铁,所以你可要好好学,以后这个机器就交给你负责了。”
唐春也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他学得很认真,不厌其烦的问,还用一个小本记着,那态度比一个小学生都认真,跟着操作了几次,姑父已经很熟练了。
机器买回来,就放在姑姑家里面的一个屋子里。
旁边那间,堆着买回来的米,姑姑和姑父就住在楼上的一间阁楼里。三个孩子继续在赵小玲这边住。
现在赵小玲他们有了自己的榨米线机器,方便多了,特别是赶集日,不需要一趟又一趟的往大众食堂跑。
赵小玲他们榨的米线有细中粗三种,所以人们很好奇,都喜欢买他家的米线。
那些开米线店的,当然也依照顾客的喜好来,都到他们家批发,还有那些在菜市场零售的到赵小玲批发,可以说,县城大多数卖米线的,都到赵小玲家拿米线,所以赵小玲他们的收入来源无形中多了起来。
那天中午,因为是冷街天,米线店里没有客人,赵玉兰一个人坐在店里,看见赵树芬在店门口外探头探脑,便走出去问她。
“树芬,几个月前你爹你妈来找你,听说你和张卫民结婚了?”
赵树芬点点头,“是啊!我们只是扯了结婚证,没有办酒席,张卫民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所以我们就一切从简了。”
第111章 111.借钱(加更)
111.借钱
赵玉兰宽厚的道:“办不办酒席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以后的日子过好了。”
赵树芬之前还在心里鄙视过赵玉兰性格软弱被公公婆婆和小姑欺负成那样,所以她和张卫民好上以后,心里还沾沾自喜,觉得她至少不会像赵玉兰那样受公公婆婆的气。
可是现在一对比她才发现,原来赵玉兰比她幸运多了。
赵玉兰的公公婆婆虽然厉害,但是他们又不陪她过一辈子,不好处,分开就是了,但是赵玉兰的丈夫对她好,而且人也老实本分,憨厚中透着一股灵气。这样的人,才是搭伙过日子最好的搭档。
而张卫民却是看似精明中透着傻气,或者说是愚蠢,靠坑蒙拐骗和赌博来过日子,不是蠢是什么。
赵树芬心里直叹息,人和人之间的命运差别咋就是这么大呢?她怎么就没有赵玉兰这样的好命,遇到一个对自己好又实在的男人。
赵树芬想着,眼圈红了。
“树芬,怎么啦?是不是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了?”
“姑,你能不能借我点钱?”赵树芬故意避着赵小玲不在店里的时候来,就是为了借钱。
“怎么啦?有什么难事吗?”
赵树芬明白,赵小玲应该知道张卫民所有的事情,所以她也没有必要再在赵玉兰面前装模作样了。
“姑,我怀孕了,但是家里没有吃的,我已经一天都没有吃的东西了。”
赵玉兰惊讶的道:“怎么会这样?张卫民每个月怎么说也有十块钱的工资,还有粮票,应该不会过到饿肚子的地步吧?”
赵树芬低着头绞着衣角,“张卫民早在两个月前就被厂里开除了,现在没有工作,我也没有工作,我们没有生活来源。”
赵玉兰摇摇头,她听小玲说张卫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坑蒙拐骗,赌博,跟着这样的男人就是跳进了火坑。
赵玉兰道:“你等一下。”
她进了店里拿了五块钱,十斤粮票,还拿了一些米线。
“树芬,这些钱和粮票,你去买一点米回去做吃,就不用还了,你怀孕了不能干什么,但是张卫民身强力壮的,让他赶快想办法赚钱,别的不说,去上山砍一些柴来卖了也多少能够换点钱回来啊。”
赵玉兰在县城待久了,发现只要不是太懒或者是太笨,是不可能饿肚子的,张卫民家过成这样,也太说不过去了。
赵树芬叹息,“他怎么可能会去砍柴卖!好好的工作都不去上给弄丢了。”
赵玉兰也跟着叹气,遇到这样的男人,对女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赵树芬无精打采的和赵玉米聊了几句就和赵玉兰告辞,她直接去粮店买米回家下锅。
在去粮店的路上却遇到了她最讨厌的唐莉。
“赵树芬,好久不见了。”唐莉热情的打招呼。
赵树芬却不想理睬这个女人,她讨厌她的虚荣势利和自以为是,还有说话的尖酸刻薄。
听说赵玉兰的婆媳矛盾,大多数都是这个小姑在里面搅和导致的,在她最困难的时候,赵玉兰给了她钱和粮票还有米线,就冲这个,她也不想搭理这个唐莉。
第112章 112.拉仇
112.拉仇
赵树芬冲唐莉懒懒的看了一眼,哼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她便继续往前走。
“赵树芬,你现在变成了城里人,就高傲了哈!都不理人了。”
“我有什么可高傲的?你不是说我嫁给一个骗子吗?”
唐莉没有看出赵树芬对她的冷淡,继续没心没肺的道:“怎么样?现在知道真相了,当初我没有说错吧?”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