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娥千叮咛万嘱咐,她的闺女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没个人给她依靠,万一被张昌盛那狗东西给欺负了都不知道。
张昌盛时不时地被“丈母娘”狠狠瞪上一眼,他如坐针毡的同时又不免庆幸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徐家人果真是不可能放任徐小菲不管的,得亏他脑子灵光,不然的话,这徐家上下的男丁呼啦啦冲出来狠狠揍他,他会被打死的啊。
张昌盛的脑子里在跑火车,他垂着头不吱声,生怕说多说错,惹来徐家人对他的厌恶。
反正,他们待会儿就要走了,等到了地方,他找个借口甩掉徐小菲,天大地大,谅徐家人也不会打上门去。
林月娥和徐小菲依依惜别,得了消息的徐铁柱坐在那里发呆,他不是不好意思去跟徐小菲道别,而是担心他看到徐小菲跟张昌盛站在那里,会控制不住怒火将张昌盛那鳖孙给揍成猪头。
前头说过了,徐铁柱跟胡宗玉开了口,求他帮徐小菲找个能养活她和肚子里孩子的工作。
胡宗玉本事大,人脉广,就在张昌盛所在的那座城市给徐小菲找到了个好工作,所以徐铁柱是不担心徐小菲的生活。
如果说张昌盛那混账东西盘算着到了地方就撇掉徐小菲,那么徐小菲有工作在手,她只要不头脑发昏地将工作给了张昌盛,那她压根就不会活不下去。
徐小菲跟林月娥和弟妹们道了别,她看了看生活了十五年的家,狠狠地咬了下舌尖,让她动摇的意志回笼。
她一定要过上城里人的好生活,吃供应粮,捧着铁饭碗,她不想一辈子蹉跎在小山村里。
盛夏是中午的时候,徐广田来家里时得知徐小菲和张昌盛走了的消息。
徐广田长吁短叹道:“小菲这孩子不知咋想的,明知道张昌盛不是个好东西,她咋还想不开非要跟着去呢?”
盛夏没吭声,她不清楚徐小菲的想法,不好多做评论。
她岔开话题问道:“广田爷,以铁柱叔的性子,应该是给小菲安排好了吧?”
“你咋知道?”徐广田疑惑不解地看着盛夏,这事儿他没跟盛利那两口子说啊。
“我猜的。”盛夏笑了笑,“以铁柱叔的性子,要不是做了安排,咋样也不会放小菲跟个渣男走。”
“你倒是通透。”
徐广田咧开嘴笑道,他情不自禁地想到徐小菲说的那些话,怪他疼盛夏多过于他那些孙子孙女。
盛夏这么善良这么通透的小姑娘,徐广田哪里能不偏疼她呢?
况且,徐小菲只看到了他对盛夏的疼爱,并没注意到盛夏这孩子对他有多孝顺。
“广田爷,那铁柱叔给小菲安排了什么呀?”盛夏难得冒出点八卦的心思。
徐广田点了点小姑娘的额头,笑她:“你这小丫头啥时候这么爱打听这些事儿了?铁柱叔给小菲找了份旱涝保收的工作,只要她不缺心眼地把工作让给张昌盛,那她的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盛夏毫不迟疑地摆摆手说道:“广田爷,小菲肯定不会那么傻的,我觉得她主意挺正的。不是那种被男人哄两句就把工作拱手让出去的人。”
徐广田想到徐小菲干的那些事儿,呵呵笑了:“这倒是。”
第465章 知青闹起来了
伴随着徐小菲和张昌盛的离开,向阳村的知青们看到了回城的希望,组织起来跟徐铁柱提要求,他们比张昌盛优秀得多,平常干什么都能把张昌盛甩得远远的。
没道理张昌盛能回城,而他们不能啊。
这么一鼓动,那些个一心想回城的知青们放着地里的活计不干,跑去找徐铁柱,非要他批条子,不然就要去公社举报他行事不公。
徐小菲跟张昌盛闹出来的那点破事儿,闹得人尽皆知,不管是向阳村的村民亦或者是知青们,没人不晓得。
自打徐小菲跟张昌盛闹开之后,一心想回城的知青们俱是蠢蠢欲动,只等着张昌盛带着徐小菲回城,他们就朝徐铁柱发难。
谁人不知道张昌盛是徐铁柱的女婿呀?
前来找徐铁柱的知青们个个都比他优秀,被个不如他们的家伙抢走了回城的名单,他们打从心底里不服气。
“徐队长,张昌盛来到向阳村后,他的表现如何,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咱们公社有回城的指标,怎么也不该是张昌盛啊。”
“对啊对啊,张昌盛自打来到向阳村,天天都是磨洋工,像他这种落后分子,凭什么能获得回城指标?”
“徐队长,你不能因为张昌盛是你的女婿,你就给他找关系!你这么做不公平!”
……
面对知青们的威胁和指责,徐铁柱临风不动,笑眯眯地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忘了,你们来下乡的目的?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张昌盛是通过我给他找关系,占用了你们回城的指标呢?”
这话一出口,吵吵囔囔的知青们面面相觑,顿时不说话了。
当初自告奋勇来下乡的那些知青更是羞红了脸,只觉得徐铁柱这话太扎心了。
最早的那一批知青跟最近几年下来的知青不一样,他们当初怀抱着憧憬和远大的抱负到支援农村建设的。
他们是****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响应号召下乡当知青。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特别骨感。
当这些娇生惯养的城里娃娃来到了条件艰苦的乡下,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当初的理想早被现实给消磨了。
吃够了在乡下的苦头,这些个知青谁不想回城啊?
问题是,他们想回城也没办法。
这些年来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单单一个公社就有那么多个知青,可每年下来回城的指标就几个,狼多肉少。
可想而知,知青回城指标的竞争有多么激烈了。
事实上,前来闹腾的这些知青是最近一两年才过来的,那些来了三年以上以及离家比较近的知青是不参与这次闹事的。
或许这些刚下乡的知青还会幻想着,回城之后能过上多么舒适的生活。
但现实是真的如此吗?
向阳村的蔬菜和粮食产量高,质量好,再加上有几个大的养殖场,养鸡场、养猪场、养鸭场,村里就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每年都能产出不少食品。
这些知青们通过辛勤的劳作,获得了不少回报。
那些在向阳村待了三年的知青,不分男女,只要他们好好干活,不搞事儿。
徐铁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和过年期间都会想法子给知青们回城的机会,让他们回家探亲去。
那些离得比较近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每年回家两趟,如果表现的好,干活很卖力的话。
那么他们还能跟徐铁柱领一份回家的礼物,再加上时不时地进山扫山货,每次回家去都能捎上东西。
自家人的事自个儿知晓,不少知青觉得他们在向阳村的日子过得比在家是好过多了。
是,他们在家的确不用做那么多体力劳动,但他们在城里没工作啊。
那点子口粮勉强饿不死而已,哪里能跟现在似的,天天能吃饱?
知青们不单是吃饱饭,时不时地还能吃到肉,这日子比在家里好过不少呢。
好些住在城里,家庭不富裕、人口数多的知青,他们每年能给家里捎上那么多东西,还不用抢家里弟弟妹妹的口粮,时不时地还能给家里一些东西,补贴家里人。
此时闹事的知青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年少轻狂,总觉得他们不该在农村生活,而是应该回到城里大干一场。
不少人为了争夺回城指标,私底下不知道做出了多少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向阳村的大队长徐铁柱是个正直的人,他是不会像附近几个村的村干部那样,接着职权诱拐女知青什么的。
他这人素来公正,你想回城?成啊,一切走程序,你有本事干掉同期竞争者,那你就能回城。
徐铁柱是不管这些事情的,他只管在他管辖范围的事情,知青们怎么闹腾,随便闹腾,只要你们好好做事。
在张昌盛回城之前,徐铁柱的名声是顶顶好的,别村的知青没少跟向阳村的知青们表示羡慕妒忌恨,他们也想要这么公平公正的大队长啊。
或许是这样的原因,徐铁柱的大闺女跟那个张昌盛搅和在一起之后,知青们的眼睛就死死盯着徐铁柱,想看看他是否能始终保持他的公正。
最后的结果是张昌盛夺取了他们的回城指标,徐铁柱从前的那些好因着这件事被那些年轻的知青们给忘掉了,他们对徐铁柱失望透顶,认为徐铁柱背叛了他们。
为首的那男知青咄咄逼人地质问道:“徐队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张昌盛不是抢走了我们回城的指标?难道他不是按照正规渠道回的城?”
虽说回城的指标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这些来闹腾的知青们都认为他们比张昌盛优秀,给他们之中的谁,他们都不会生气。
给谁都成,就是不能给张昌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