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条件是金珠临时加上去的,她是怕康馨有什么顾虑不肯接下这件事。
果然,康馨一听金珠说付她一半的版权费便点头答应了,于是,金珠便把和李睿钟的谈判权交给了康馨。
谁知康馨回家和康学熙商量这件事时却遭到了康学熙的极力反对,理由是他不放心让康馨外出去采访,说是这份工作对女孩字来说太不安全了。
康馨磨了康学熙半天,甚至搬出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保证不一个人单独出行,保证带着李睿钊和她一起去,可康学熙就是不答应。
不光康学熙不答应,就连李睿钟也不答应,他是不忍心金珠的辛苦努力成全了别人,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傻丫头,竟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这么拱手让给别人?她知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个节目做火了,她很有可能一炮而红,带给她的不光是金钱,还有名气。
想到名气,李睿钟有些泄气了,金珠根本不需要他来捧红她,张导的电影很快就要上映了,如果这部电影在gn电影节上拿到了奖,金珠这个原著的作者也有可能会一炮而红,说不定还会有别的导演或者制片人来找她。
对了,他也可以找金珠去买她的著作版权啊,趁现在她还没有大红大紫,问问她都写了些什么小说,看看有没有可能买下来。
想到这,李睿钟坐不住了,他让秘书把杨金珠这几年的公开发表过的文章都收集起来送到他桌上。
而与此同时,康学熙也坐在了他的办公桌上看着他的下属搜集到的关于金珠和黎想的信息。(未完待续。)
ps:谢谢珍珠2880105和平淡是福666两位的礼物,也谢谢小小祭祀和书友100725235827888月票。
☆、第二百九十二章、生疑
那天夏可渝回去之后便跟康学熙汇报了她跟金珠谈话的内容,也说了金珠和黎想相处的一些细节,包括金珠向黎想解释说是因为看到博物馆里的陈设想到了某些历史事件所以才流泪的。
这个解释引起了康学熙的兴趣,也令他想起了一些被他忽略过的情节。
比如说三年前的那场汉字大赛康馨好像就是输给了一个从乡下来的小姑娘;再比如说两年前的新思路作文大赛康馨又输给了同样的一个女孩;再比如去年年底的成语大赛,康馨在学校是以第二名出线的,拉着他备战了小半个月,最后虽在电视决赛上拿了一个第一,回来却一点不开心,说是她的对手家里出事弃赛了。
想到这些,康学熙猜到了这杨金珠多半就是她妹妹口中的那位令她又爱又恨的对手,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恐怕就是金珠的才气引起了李睿钟的兴趣,也是因为金珠的才气才使她有了拒绝李睿钟的底气。
于是,康学熙当即调来了金珠和康馨的那几场汉字大赛的视频,他一眼认出了金珠,被金珠在赛场的表现惊到了,这才动了念头让人查一下这个女孩子。
不过康学熙的查并不是找人去金珠的老家调查,而是通过网络查到了些金珠的简历,以及她成名后写的文章和拿的奖项,通过这些文章,他对金珠的才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她的家庭生活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金珠的来历也有了丝丝的怀疑。
一个十三四岁的农村小女孩怎么可能写出那么大气磅礴的诗歌;一个十四五岁的农村小姑娘不仅可以用文言文写作,还可以应用自如地引经据典;这些还不是全部。后来的汉字听写大赛以及新思路作文大赛甚至成语大赛康馨都是输在了这个叫杨金珠的农村小姑娘手里。
这太不正常了。
要知道他这个妹妹是他按照过去的大家闺秀模板一手培养出来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几乎样样能拿出手,从七八岁开始就崭露头角,是帝都这些世家大族里有名的才女加美女。
可就是这样一个让父母和家人无数次引以为傲的康馨竟然输在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小丫头手里,怎么想怎么不合理。
他不否认这个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天才,可天才也需要培养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如果金珠是个城里人有着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或者说父母中至少有一位是资深知识分子。她表现出来的这些聪明才气倒还勉强说得过去。可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地地道道的农家小姑娘,这就有些太反常了。
当然,反常不代表不存在这样的个例。怀疑也不代表就是真相,事实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查证。
只是,这一切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有必要花精力去了解这个农家小姑娘吗?
杨金珠。苗族,一个从小在山沟里长大的小村姑。一个贫困家庭里的长姐,写作能力比较强,古文功底也很不错,别的呢?
别的。别的,康学熙忽然想起了那年他被李睿钟拉着去乾东市参加一个什么鬼文化艺术节,当时他们两个走在街上。忽然他听到了两声似曾相识的琴声,待他走进那个琴行琴声却停了。只有一个十来岁的初学者在试琴。
不对,当时琴行里至少有三四个小孩子,乾东,金珠的老家上善就是乾东市的,那会是杨金珠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挑琴吗?
乾东,上善,上善,乾东,康学熙看着手里的几张文稿,看着看着,突然又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件事。
好几年前康馨曾经拿过两首没有署名的诗给他看看,问他哪首诗写得好,他指了其中的一首带古风性质的《问月》,后来才知道,康馨是去参加了一个什么有奖征文,她的诗歌拿了第二,第一就是那首《问月》。
当时康馨颇不服气,把这两首诗又拿去给李睿钟,问他哪首诗适合改编成歌曲,李睿钟哪有兴趣看这个,便把这两首诗随手扔给了公司的创作总监,那位总监看过之后,为《问月》谱了一首曲子,试唱了一下,决定买下这首《问月》的版权。
事实证明这位总监确实有眼光,这首歌推出来之后很快便火了起来,以至于后来公司要拍一部古装戏,这位总监为了找一首合适的主题歌又从网上翻出了金珠的《祖国颂》。
总监把《祖国颂》的诗稿送到李睿钟的桌子上时可巧康学熙也在,他随手拿起了这首诗看了看,得知这首诗和《问月》是同一个作者,也就是赢了康馨的那位小姑娘,当时的康学熙闪过一个念头,想知道写这两首诗的人究竟是什么人,这人还写过别的什么东西没有。
于是他交代了总监一声,叮嘱总监帮他打听一下,总监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小演员杨金柳的姐姐,便把这件事交给这部古装戏的导演,导演又把这件事推给了自己的助理,为此,李助理再次登上了金珠的家门。
可惜,当时的金珠对李助理的再次登门已经有了戒心,便以要中考为由拒绝了李助理的要求,后来再也没有写过任何诗歌去发表。
于是,总监给康学熙反馈的信息是写诗的是一位农村小姑娘,家里很穷,小姑娘是家里的长姐,父母离异各自出去打工了,小姑娘就靠着喂猪喂鸡以及向游客卖点当地小吃把弟弟妹妹带大了,至于那两首诗歌,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的。
当时的他一听是农村小姑娘,且还会喂猪喂鸡以及做小生意,加上那两首诗并不是这个小姑娘独立完成的,他便放下了这件事。
这会看着这两首似曾相识的诗歌,串起了康学熙久远的记忆,倒是更把他搞糊涂了。
这杨金珠究竟是什么来历?
如果她真是他怀疑的那个人,她能这么快适应这个社会。能放下身段去喂猪喂鸡去做小生意?还能这么小就跟别人私相授受甚至私定终身?
可如果不是她,这世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天才少女?这位天才少女除了写作好到底还有没有别的什么特长?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这个小姑娘确实是从古代来的,只是未必就是他来的那个朝代。
康学熙略一思索了片刻,拿起了电话,不过他不是打给金珠。而是打给了黎想。
黎想接到这个电话时正和金珠在新房里参观。
这是金珠在装修后第一次来看房子。前段时间金珠倒是提过来看看这房子的装修进度,可黎想总说这里干活的都是男的,乱糟糟的也脏兮兮的。便没有让她过来。
这不看着房子的装修已经结束,该安装的都安装好了,剩下的就是买家具和窗帘等琐事了。
黎想正跟金珠介绍客厅背景墙上的绘画时,手机忽然响了。看着手机上这个久违的号码,黎想愣住了。
“怎么了?”金珠见他神色异常。关切地问道。
“是康总的电话。”
黎想说完,看了金珠一眼,按下心里的狐疑,接了这个电话。
金珠没有偷听别人电话的习惯。便一个人拐到了露台这边,露台已经用玻璃全封闭了,中间摆了一个大木架。边角处则摆了几个铁艺的架子,金珠站在木架下眺望远处时。黎想走了过来,揽住了她的肩,指着这木架说:“这里可以摆放一张小圆桌和几张藤椅,也可以放一张摇椅,这几个架子上可以摆放花盆,想种菜或者种花都随你,喜欢吗?”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