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爱少夫人:霸道首席追妻108计/霸道BOSS,别乱来 (寂夜风吟)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果爱情不包括怜悯的话。
读了《荆棘鸟》以后,想着它带血的啼叫,禁不住联系自己的人生。我曾深深的为这样一句话所感动:“只要世上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为我哭泣,便值得我为生命受苦。”是啊,为生命,为生存,为理想,为爱,甚至为个人喜欢的一些些微,我们就明明白白地,把荆棘刺进胸膛。
在这个连婚姻都成为速食的年代,我们开始怀疑世间是否有真的爱情存在?《荆棘鸟》是我在夜深无人,孤单的不能入睡的时候读的。考琳麦卡洛真是大手笔,书中祖孙三代的爱情,就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凄美的令人心痛。
对于荆棘鸟的传说,我早有耳闻,知道有那么一只鸟,一生只唱一次,可那一次,却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它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那歌声会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它歌唱着,歌唱着,直到呕出了血淋淋的心。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单纯美丽的梅吉爱上了神父拉尔夫,拉尔夫也深爱着梅吉。可是在宗教信仰下,拉尔夫一心向往着罗马教廷的权利,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他是不能有爱的,他的一生只能献给上帝。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拉尔夫懂得取舍,他选择了权利而非爱情。我为女主人公而流泪,权利权利,在男人的眼中,向上慢的爬,永远都比身边的女人要重要,哪怕他爱的要死去。等到要死的时候或许会明白过来,原来失去的才是熊掌而并非鱼。
梅吉是聪明的,女人永远都是如此,总在扮演着荆棘鸟的角色。为了深爱的人可以不顾一切,包括生命。梅吉终于得达了拉尔夫,得到了他的孩子。我很可怜梅吉,与拉尔夫生了一个多好的孩子啊,完美的不象是人,到象是神。可这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她偷来的东西,终究还是要还给上帝的。上帝就这样,也嫉妒那个完美的孩子,从梅吉手中把他拿走了。戴恩死了的时候,我偷偷的擦拭着眼角的泪,戴恩很安祥的走了,许是寻找他的梦去了吧?
这令我想起了梅吉的母亲菲安娜,母女两人的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同样都是为了爱情,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却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那个所负于自己的人。
或许爱情便是如此,让人心痛的无法呼吸?妈妈跟不爱的人结了婚,生了女儿,不关心她的成长,把她搁于一边,有点让她自生自灭的感觉。而对于那个和所爱的人偷的儿子,却是爱的不能自已,许是把儿子当成了爱人的影子了吧?幻想着有朝一日和他再次重逢?
幸亏梅吉的女儿朱丝婷不象她的妈妈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爱情也象妈妈和外祖母那样,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又不得不割舍掉那份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叫爱了不该爱的人。若命运就这么不停地轮回着转,从起点到终点,再由终点到起点,我或许会疯掉的。还好,尽管朱丝婷的爱情经历的时间漫长,可还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是一场凄美绝伦又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我想世间不是没有爱情,而是没有遇到,或许不久的某一天,我也会成为一荆棘鸟,泣血而歌,曲终而命竭。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带给我心灵震撼的书有很多,震服我的不仅是作者那精妙的语言、巧妙的结构、精致的故事,更是作者对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像前几月阅读英国女作家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那种深刻的感觉在看到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这本被誉称为澳大利亚的《飘》的小说时,这种深刻的震撼感觉又一次袭了上来,而这种感觉,仅仅还是短短的作者题记带给我的。
有些爱情,永远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永久的痛楚,例如菲奥娜和帕迪;他们的结合是利益与遮羞的产物,未婚先孕与遭人遗弃让贵族身份的菲奥娜屈身下嫁给了贫穷的剪羊毛工帕迪,帕迪受宠若惊,迎回了天仙一般的妻子。可从结婚后,帕迪就陷入了冷漠的深渊,菲奥娜可以跟他过艰难而繁重的生活,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她却永远不爱帕迪,对于帕迪,菲奥娜就是几乎一具“行尸走肉”,对初恋男友的迷恋与狂热的思念毁灭了菲奥娜的一生,也毁灭了帕迪的一生和未婚先孕子弗兰克的一生;菲奥娜那种病态的几乎伴随一生的迷恋与冷漠彻底毁灭了她一生的爱情;直到帕迪不幸在夏季雷电引起的大火中丧生,生命中巨大痛楚的刺激才激起了她那冷漠的冰山,奥菲娜漠然中惊醒,痛苦地喊出:我竟然是那么深爱着帕迪!我竟然傻到因为漠然和对过去的狂热迷恋忽视了帕迪一生,竟然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我爱你。帕迪在大火中丧生的姿态,鲍勃在发现父亲的尸体时说:“那简直是一个活人的姿态。”深爱着菲奥娜的帕迪,还着永久的痛楚去了;菲奥娜因为愚蠢的迷恋,毁灭与痛楚伴随自己、也带给了他人。
有些爱情,就那么让人莫明其妙、摸不着头脑,可它来时却是那么妥贴、自然,结束时却也那样利索与果敢,就像梅吉和卢克的所谓爱情。梅吉是想要一个丈夫、一个家和几个孩子,卢克的梦想是一片肥沃的牧场,虽然这个愿望后来一度成为一个靠卖或者叫炫耀力量而谋生的流浪汉似的割甘蔗工或是制糖工,但他与梅吉结合的最初梦想则是一片富沃的牧场,而与梅吉的结合则可以让这个梦想提早儿几年实现。梅吉与卢克的爱与婚姻,充满了痛苦、分离与苦涩,与当初那喜悦的浪漫永别了,这期间还夹杂着羞涩与迟滞。于是,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这个孩子的到来,是梅吉费苦心苦力而得来的),痛苦像飓风一样把梅吉击垮了,甚至在梅吉难产而濒临死亡的时候,卢克也未曾问过一句,卢克的冷淡与麻木让人心惊。这时候,神父,应该说是大主教拉尔夫,这个加上太阳光辉的“卢克”,“拯救”了梅吉,给了她活下去、把孩子努力生出来的无穷定力。精疲力竭的梅吉在产后几月后到麦特劳克岛度假,离开那潮湿的北昆士兰,梅吉的身体迅速恢复了健康;而大主教拉尔夫的到来,让这对久远就相爱的人的恋情猛地以****的形式爆发了。于是梅吉在拉尔夫走后,毅然决然要决定离开卢克,回到她来的地方--德罗海达去;为他们的爱画上一个句号。当然,梅吉不忘记为她的贞节而补上了一次演戏似的疯狂的****。
有一种爱,让我们在精神与****相互战胜中徘徊,却又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乡僻壤地的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这种爱是灵魂驯服后**的贴切;梅吉的姑姑、老太波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可对梅吉的爱却让他回来,最终在麦特劳克岛完成了灵肉的合一。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后来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有一种爱,经历了多少孤独、怀疑、试探与不信任后才走到了一起,例如:朱丝婷和雷恩,疏远与逃避是他们惯常的,怀疑与生硬是他们生而惧来的,他们几乎分别是一个冷漠而独立的自我,一个不可能接受任何外加的个体,可这两个个体竟擦出了火花,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爱一旦诞生,就没有什么能阻碍它发展下去了,包括上帝和死亡。
“为什么在他回到德罗海达的时候,玫瑰花总是盛开?现在是10月,正当仲春,它们当然是一片怒放了。时令正对头。”上帝收回了戴恩,虽然是以一种壮烈而牺牲的方式,可这件事却带走了太多的爱,从拉尔夫那里、从梅吉那里、从克里利家人那里、从朱丝婷那里、从雷恩那里、从天主教那里,从这个世界那里……也许,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也许,我们是活着遭受地狱之苦。
木蔷总是喜欢这本书的荡气回肠,又很感叹自己的笔记做得很精辟!每次晚睡前都会趴到大床上匍匐的看够了再去睡。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