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 (作者:白鹤凌)
- 都市言情
- 作者:作者:白鹤凌
- 更新入库:04.11
把赵民生和刘桂珍乐得,觉得这个未过门的媳妇还真不错。
“电梯是什么样的?人进去它就自动升上去了?会不会掉下来呀?”
赵兰听着赵菲讲着侨兴酒店的富丽堂皇,不禁一脸神往,尤其是没有见过电梯的她,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来,电梯是怎么工作的,又是怎么方便舒服地把下一个楼层的人往上带的。
“等有机会姐带你到市里玩,找邓南姐,你就能知道电梯是怎么回事了。”
赵菲摸摸赵兰的小脑袋,她乖得就象一只可爱的小猫,让赵菲产生了强烈地想要保护她的欲望。
赵国智乐了:
“姐,我知道长大我想做什么了。”
“哦?”
“我要当一名电梯工程师,专门设计生产电梯,到时候,给家里也装上一个,咱们家要盖高高的大楼,装上电梯,你们到哪一层串门就方便了。”
每一个家庭,在孩子年幼之时都是最具凝聚力的。因为有家长努力地拼博奋斗、有孩子想要为家的美好添砖加瓦。
虽然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幻象,孩子会成长,会离开家,各自开花结果,家长会变衰老,象成熟过度的果实一样最终从枝头坠落,但是这种关于建设美好家庭憧憬的美梦,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支撑人们向前迈过难关的一部份动力。
第二天便是周一,赵菲中午下课回到家,意外地发现,家里居然做了四菜一汤:
一大盆油亮的红烧肉,一只白斩鸡,一盆炒卷心菜,一个炸土豆丝,一碗酸辣肉丸汤。
人刚进厨房,香味便扑鼻而来,一人一碗的白米饭也在桌上盛好放着,摆出来让大家大吃一顿的感觉。
厨房里的赵民生刚刚解下腰上做饭用的围裙,看到孩子们都下课,刘桂珍也从拣茶厂回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今天这桌子菜全是我做的,大家不要嫌弃啊,尝尝如何?”
“老赵,今天怎么这么大手大脚,又不是逢年过节,怎么能这么浪费呢?要加菜,红烧肉就够了。”
刘桂珍一看到桌上的菜,不由疼地一抽,这得多少钱啊?三天的菜钱没了吧?
“今天加菜是为了庆祝一件大喜事!”赵民生因为太开心了,所以也不会介意被妻子打压,他高兴地宣布,“省侨办批复的文件用快件寄到农场了,我转正报告正式批复下来。农场人事处通知我去办理转正手续了!”
“啊?真的,爸,太好了,恭喜你!”
赵菲第一个反应过来,不过心里有小小的疑问,这批复也来得太快了吧?往常这种转正批复,据说送到省里至少也得两三个月的,这次怎么这么快?
赵菲当然没有想到,这是司马瑨的功劳。
“老赵,真的?太好了,太好了,咱们家终于出了一个正式干部!”
刘桂珍也是喜笑颜花,顿觉一阵扬眉吐气。
☆、153.第153章 家庭“大”事
“爸,这是好事啊,是不是以后我们的户口都可以转居民了?”
赵兰的小脸上,露出了喜悦和向往的表情。
别看赵兰这么现实,赵菲充分理解妹妹的心情,她这是被吕秀凤为主的“居民”户口的班级势力打压自卑极了,所以第一反应就是父亲转正后,自已是不是也能沾点光。
赵民生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他转正但并不意味着家里人也可以跟着由此受到太多的益处。
他的工资收入肯定翻番,以后老了也有退休金的保障,而且户口他也随之转为居民,但是儿女和妻子就不能和他享有同等的好处。
“阿兰,户口转居民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也要看有没有名额。现在关键是爸能先转居民了。
而且,转户口对我们来说可能要多交一笔钱,我们接下来都要面临中考高考,如果能考上大学,户口自然转正,咱们都要靠自已,爸妈操心了半辈子,不要让他们烦这些事了。”
赵菲的话,听得赵兰和赵国智连连点头,道:
“是这个理!”
“哟,阿菲,什么时候这么明事理了?咱家每个孩子都象你,我和你爸就轻松了。”
刘桂珍此时心态完全放松下来,整个脸上都洋溢着笑意,倒也不吝惜所赵菲夸奖了一通。
赵民生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讪讪一笑,道:
“这天热的,这样吧,为了庆祝一下,爸拿第一个月转正工资,咱们就买台电扇好不?”
“太好了,我看钱向东家的骆驼牌台扇就挺好用的,风又大又凉快,听说质量也很好,上次他不小心把台扇砸到地上,搬起来一样用!”
赵国智十分羡慕地道,想到自已家也能拥有一件好用的电器,心里很高兴。
“要买也得买落地扇,吃饭挪到厨房,晚上看正剧可以挪到客厅里,多方便?台扇还得搬来搬去,多弄个台子搁着,多麻烦啊!”
刘桂珍提出不同意见。
“好,那就买落地扇吧!”
赵民生再次在这种家庭大事上依从了刘桂珍的意思。一台品牌落地扇大约得120元左右,这对他们的家庭也是一项重大的开支。但凡有这种开支,都是要经刘桂珍点头同意的。
刘桂珍这也是借着丈夫转正的高兴劲才能有这么大方,不然平时她也是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主。
“对了,我做的鸭毛扇,你姨说在城里销得还不错,一只能卖一元钱呢,以后晚上有空,你们就帮我洗鸭毛,我来做扇子。”
刘桂珍话一落音,赵国智就苦巴着脸。做一把扇子是好玩,大量做来卖,就是一个负担了。
洗鸭毛虽然不是什么累活,但鸭毛多了,就一股膻味,借着水汽冲上来,冲得人头晕眼花。而且,洗鸭毛在拿到农场公共用水场地去洗,那里才够宽敞。
洗一次半次没关系,洗多了,在公共用水场地就难免被别人家说,什么鸭毛满地飞啊、味道臭死了之类的。
更让赵国智难堪的是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同班的女同学,大家看他洗鸭毛的样子,就象看傻子似的。
“妈,再过半个月我就考试了,考完试我再帮你做鸭毛扇吧!不过咱们在公共用水地洗鸭毛,要记得收拾干净,不然弄得到处都是,别人也会有意见的。”
赵菲可是知道农场这些归侨,经常拥有的一种莫名优越感,除了海外家人的钱物支援让他们生活得比较富裕之外,还有就是自认为卫生习惯比本地人要好。
在他们看来,本地人不天天洗澡,家里鸡鸭横走,苍蝇蚊子乱飞,都是一种低层生活的表现。
虽然赵菲不认可他们的观点,但她也觉得,自家在做这件事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它公共用户的感受。否则,这件事就做不长久。
“阿菲说得对,我前些天还听办公室有人提了句,说公共用水场地那好多鸭毛,影响卫生。既然人家有意见了,咱们就注意点。”
赵民生一想也是这么回事,不能只光顾着自家赚钱,影响了环境卫生和别人的观感。
“知道啦,不就是几根鸭毛吗?我估计啊,说不定是那些人看咱们做扇子赚了钱眼红。”
刘桂珍有点不服,但她也知道农场的人爱干净,不过嘴上当然不肯服软。
赵民生一听刘桂珍这么说,就知道他的话已经对她有所触动,便笑笑不再继续穷追猛打。这个话题再继续下去,肯定会物极必反,引起刘桂珍的反弹。
不管怎么样,刘桂珍这么辛苦地做小手工赚钱,也是为了这个家。
“我转正了,以后工资能翻一倍,咱们的伙食也要改善一些。以后每星期吃一次肉,怎么样?你们仨可都是在生长发育的阶段。”
赵民生擅做主张。
刘桂珍翻了个白眼,但看看瘦猴似的三个子女,尤其是赵国智和赵兰,头发还黄黄的,胳膊细得和芦柴棒似的,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也就没说什么,表示默认了。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完一顿午餐。
赵菲掐指一算,离中考也不到半个月了,父亲转正了,就算自已偷偷报了高中,母亲知道后,有了父亲转正做个基础,她的反弹应该不会太强烈,只要接受了这个消息,一段时间她就消化适应了。
对赵菲来说,父亲转正,也解决了父母生活的后顾之忧,至少父亲以后有退休金,对他和母亲来说,也是一个晚年生活的资本,心理一旦踏实,母亲的情绪就不会变化起伏得这么厉害。
现在当务之急,让赵菲有点没着落的倒是和邱良伙合资的那个旭日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合同里签了,赵菲需要投资三万元。本来她手头是有三万元的,只不过借着中奖的名义给了赵国强一万五,现在她手头也只剩下一万多元,还得再筹集两万元投入。
这两万元,合同里也注明了,必须在三个月内注资,否则,赵菲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赵菲的打算,是等中考后,再带着邱智巍一伙人,另想商机。放暑假不用上学,她想放开手脚大干,才有宽裕的时间。
到了晚上,外公刘裕至抓了只小母鸡过来,他嘴上自然是说赵民生转正的消息赶来庆祝的,其实,是为了那天晚上抢水的事,来向女婿表示谢意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