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事件。记得。这是一个重要主题,“格式塔”的重心几乎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在运作。格式塔创始人波尔斯发现,人之所以卡在某个难题中,往往是在过往的生活中有许多悬而未决、压抑的感觉未被释放出来。大多数这类“未完成的事件”都与愤怒的情绪有关。而一般人都不愿承认,也不肯面对这类被归于“负面”的情绪。殊不知“愤怒”这个“黑面杀手”一旦被唤醒转化成为正面特质——勇气与界限。将对自己成长有极为正向的作用。
夸张动作。身体上小小的一个动作或姿势,极可能和学员内心的感受有极其微妙的关系。
突然的屏住气息很可能是学员在压抑某些情绪,不自觉的拍打椅垫也许是内心沸腾汹涌。
此时,治疗师会让学员继续这个动作、强化它、夸大它;最后,内心的感受会透过肢体的动作而清楚的表达出来。
与感觉同在。在“格式塔工作坊”里,你几乎无法预期自己会遭遇到什么样的经历。而格式塔三要素中,有一个近乎打趣的要素——“拭泪水的面巾纸”这是格式塔工作坊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之一。
因为你得经验自己与别人的痛苦。治疗师尊重你的感觉,你可以放声大哭,也可以悄悄拭去泪水,没有人会执意要求你来听从任何指挥。
在工作坊里,你可以和各种情感、情绪作深入的接触、交流、实验、冒险;只要你一直跟自己的感觉做连结,你自然会有某种程度的觉察和顿悟。
你是“生活在‘今天’”。不要懊悔“昨天”的事,也不要总惦着“明天”的事。因为你生活在今天,对昨天的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昨天”;忧虑“明天”也无益于“明天”,而且这两种情绪都有害于“今天”。
你是“生活在这里”。杞人忧天,徒劳无益。不要为与你无关的。离你很远的事无端忧愁、苦恼。
“停止猜想,面向实际”。猜疑是引发不良情绪的祸根之一。生活中如果凭猜测处理问题,这无异于庸人自扰。
“暂停思考,多去感受”。格式塔疗法强调感受,认为感受比思考更重要。因为人们整天为如何考出成绩,如何学习好和做好工作及处理好人际关系绞尽脑汁;很多青少年没有欢乐,没有心思去观赏大自然和丰富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人变成了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
“也要输进不愉快的情绪”。这是说,愉快与不愉快是相对而言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但不能没有不愉快的思想准备。
“不要先判断,而要先发表意见。”当你认为别人有差错时,你应该怎样对待?有些青少年朋友会立刻说人家“笨蛋”、“无能”,这样做就是“先判断”了。这种作法是不对的。因为,很多时候,实际情况与你感受到的并不一致。应该先说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情感。否则很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使“运转机制”受阻。
“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
“我就是我”。不要把自己幻想成“某某”,“我要有他那条件早就成功了”。应该从自己脚下做起。排除干扰,自强不息,最终必获成功。
“要对自己负责”。青少年朋友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到家庭、学校,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归因。因为归因关系着你以后的行为。影响着你再干下去的情绪,所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处理好自己周围的一切问题。
不要说,我已经替他着想了,可是他怎么那么难以理解!仔细去分辨你们的对话,你会发现,你只是把“你自己”换成了“他”而已,话还是你说的,是你的思维方式。在物理现实上,换一个位置试试,你会听到什么不一样的语言呢?
“倾述宣泄式”。让你的内心趋于平和。操作时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你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你把自己想要对他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1 恋人、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去世。你因为他们的离去感到特别悲伤、痛苦,甚至悲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
2、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你,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结于心的情感,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指责。甚至漫骂,从而使你获得内心的平衡。
3、椅子代表的人是你非常亲密或者值得你信赖的人,你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其倾述。
“自我对话式”,使你的内心达到整合。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你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操作时放两张空椅子在你面前,坐在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
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由于种种原因,你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负罪感和自责心理。此时,利用空椅子技术,让你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
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你会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或者其它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你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当你感觉到身体某个部位疼痛时,可以想象与体内的那个器官连接、对话。倾听他的语言,看看他发生了什么!
“他人对话式”,让你真正的理解别人。用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操作时可放两张椅子在你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面时,就扮演自己;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你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你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
2、你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你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空椅子技术平时是用在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内在投射的一种方式。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当你熟悉一些内观的技巧时,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自己去做,看到自己内在的语言,与你困扰的那一部分对话。
正文 第七卷 第十九章 摆脱受害者身份
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学员分享:
有一些时候,会突然失控般地对至亲的人说出不可思议的话,我们无法理清这种循环往复的模式是缘何至此?我们也知道,要去理解对方的苦衷,只要理解了,冲突就不复存在,但模式依然在继续,无形的力量是什么?从哪里来?而我,有真的宽恕了对方并原谅自己了吗?
看到那个因为父母吵架,忽视了自己的感受,积压了愤怒和委屈的自己。沟通中的我拼命地喊着:“我在这里!你们也看看我!我也是人,我也有感受!我的心会痛!你们太过分了!”这些都是小时候的我想表达而没表达的。
而老师引导我看到我现在已经长大,不是从前的那个小孩,我是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时,其他学员在溶入我们父母后,也表达出了他们的心声,例如:其实并不想伤害我,以及他们吵架的原因也是没有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只是用愤怒、攻击去让对方感受自己,但却只有冲突没有理解。这一天的感受是: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体会对方行为背后的那颗真实的心很重要。
而我与妈妈之间一直有冲突,是因为我一直都忍耐着,最后会遇到一些事情爆发出来,伤害到她,所以,我的功课是找到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我真实的感受,让妈妈理解到我,其次,理解妈妈发脾气的背后是怎样的原因,不被理解,想被认可,想得到肯定和家人的爱,但她又没有好的方式,只是一直不停地做,但却一直未被理解。那是苦闷而孤独的,就如同我的感受,在与妈妈的互动中,我也体验了妈妈不被理解的苦。渴望被认可的心。
跟老师说,我还是停留在受伤小孩的角色里,不能完全理解妈妈,后来,我经历了2岁时,妈妈想跳楼的事件,看到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被爸爸理解,怎么说都没有用,真的都想死了。而爸爸把她拉回来,听她说,自己不讲话,之后,妈妈就没事了。从中看到妈妈一直很辛苦为了家。但却不被爸爸理解,也不被我理解,我还说了很多伤害她的话,我从心里感到懊悔,深深的抱歉和内疚。在光中,我和妈妈道歉了。她觉得很吃惊,但是很谢谢我能这样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理解。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