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侯府也是有府卫的。
一等侯爵的手下养一两队的暗卫死士也很寻常,她就不信临安侯藏了那么多的私房钱只是为了攒着好玩。
这府邸必定也埋着不少暗处的防哨。
可李渡却如同一只滑不溜秋的猫,身姿优美又狡猾如狐,在这夜色的掩盖下,悄无声息地从那么多府兵和暗卫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大侄子好厉害!
“小姐,还要加热水吗?”
如锦回过神,连忙说道,“不必了,我已经洗好,你进来将东西收了吧。”
蜀素和苕溪推门而入,动作利索地收拾了一阵,“时辰不早了,小姐早些休息吧,明日您还要进宫去呢!”
对于干国的百姓来说,陛下登基三十年,励精图治,将干国治理成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是个圣君。
圣明之君,自然得百姓拥戴。
干国的百姓,对李冉的爱戴,已经到了十分盲目的地步。
若有什么明政,必定是陛下英明神武,可若是遇到了不公之处,那就一定是奸臣当道,惑乱陛下。
就像柳宿,明明整个柳家都断送在了李冉的手里,可是他却从来都没有恨过李冉,只认定这一切都是晋王的阴谋。
柳宿如此,蜀素自然也更不会想到要将家族的倾覆这笔帐算到陛下的头上。
相反,她还一心指望着查清楚了当年的事,求陛下开恩,为柳家平反正名。
如锦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无奈笑笑,“好,你们也早些歇息!”
她心里想着明日不仅要见到李冉,还可能会遇见萧璃,心中百转千回,一时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许久这才睡下。
那边厢,李渡深夜入宫觐见陛下,将玄羽卫已完全控制了燕人设在京都城的几个联络处一一回禀。
陛下很是满意。
他紧皱的眉头赫然松弛一些,“努尔深那里怎么样了?”
李渡回答,“他们都说燕国密语,我们的人很难混进去。还好,努尔深手下有一个哑巴,正负责点火的任务,已被我们生擒。”
他顿了顿,“我的手下余旭易容成了哑巴的模样,此刻已经混进了努尔深的队伍。”
陛下皱眉,“让一个哑巴点火?”
李渡道,“那哑巴并不是天生的哑巴,他的舌头是被努尔深因为一点小事割掉的。”
他摇摇头,“满山洞的硝石粉和桐油,一旦点燃,点火之人必死无疑。所以,那群燕国人谁也不肯当这个点火之人,哑巴也是被努尔深硬推出来的。”
哑巴不想死,又恨死了努尔深。
所以,玄羽卫的人都没有怎么用刑,他就要招供,将所有他知道的事情一一都写在了纸上。
陛下得知原委,冷笑一声,“多行不义必自毙,轩辕迟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努尔深这个蠢货,也算是天要亡他。”
李渡点点头,“努尔深虽愚蠢,但我听说燕太子却是个精明人,他不惜隐藏身份来到京都城,定不会只将希望寄托在隐秀峰。”
“你是怕他们还有别的埋伏?”
李渡目光忧虑,“是。”
他接着说道,“我听说太子并不信任努尔深,比起来,他最信任的应该是石奎。并不信任的努尔深尚有如此要任,我想石奎定然也深担重任。”
陛下眉头又皱了起来,“石奎?他是使节团的副使,明日他也会赴宴。”
他连忙说道,“渡儿,你的意思是……”
李渡点点头,“虽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但我想应该八九不离十。”
他顿了顿,“努尔深负责在约定的时间点燃山洞里的硝石和桐油,将隐秀峰炸开。而石奎则负责保证……”
陛下冷笑起来,“负责保证我死?”
李渡忙道,“陛下还请放心,我的人会时刻盯着石奎。他的座位前后左右,都是我早已经安排好了的。必定不能叫他们的奸计得逞!”
他抬头看了陛下一眼,“只是我听说,陛下好似又往宴客的名单上加了人?”
陛下脸色微变,“我正要告诉你,你已经知道了啊……”
他垂落眼眸,“这是我的一点私心。
原本以为山洞里的事你都已经解决了,不会有什么危险,不曾想过还要防着这个石奎……
如今请柬已经发出去了,也来不及收回,若是明日请她们折返,反而要打草惊蛇,引起石奎的注意就不好了。
唉,倒是让那些孩子无缘无故陷入了危险之中……”
燕国人要炸隐秀峰的事做得隐秘,除了李渡和临安侯,也只有太子和靖宁侯知道,总不能大张旗鼓地宣扬明日有危险,叫这些女孩子们多注意吧?
真是失策了!
李渡忙道,“陛下还请放心,明日也未必一定有危险。”
陛下来了精神,“哦?怎么说?”
李渡说道,“整个燕国使节团,明面上一共来了四百多位,能有资格参加陛下御宴的,除了正使,还有两位副使。
除此之外,大约有四五十位护卫会进入离宫,在副殿赐宴。
一旦隐秀峰被炸塌,那么这五十个燕国人,必定也凶多吉少。
倘若连一个必死无疑的点火人都没有人愿意自告奋勇……陛下,您觉得这五十来名会被牺牲掉的燕国人,是否会知情呢?”
他抿了抿唇,“燕国人来势汹汹,以为给干国做了一个必杀之局,其实,这局只是看起来坚硬罢了。陛下,我们不从外面攻,我们攻心即可!”
陛下刚想抚掌,忽听外头一阵嘈杂。
小太监匆匆忙忙进来回禀,“陛下,万泰殿走水了!”
陛下与李渡对视一眼,“终于来了!”
第143章 英明神武
永平三十年腊月十六,乃是干国皇帝陛下李冉的五十大寿。
早在一个月之前,相邻的燕魏齐都派出了使节团前来恭贺大干皇帝的寿辰。前几日,从不出南疆的蓝氏少族长也到了京都城。
陛下心中畅意,特下旨让京兆府尹在他生辰那日取消宵禁,让京都城的百姓们也与他同乐。
一大早,京都城的老百姓就都按捺不住兴奋和激动起了床,目光都望向了干宫的方向,三五成群叽叽喳喳议论着今日宫里头该是何等风光。
有消息灵通的人士鄙视地瞧了瞧那些望错了方向的人,“你们是在看万泰殿?”
虽说从视野望去,根本就看不见干宫的影子,就更别提什么万泰殿了,但淳朴的老百姓们却还是固执地点了点头。
“是啊,今日陛下生辰,万泰殿里一定很热闹呢!”
“切!一看你们就都是土包子,落伍了吧?万泰殿昨夜走水,陛下的寿宴改到东山离宫了!”
“真的?”
“真的!我大姨的小姑子的侄女婿的堂兄在禁卫军当差,昨夜还去救火了呢!这还能有假?”
“可惜了!万泰殿那边准备了那么久,竟被一场火给耽误了。那火是怎么起的?”
“听说是守夜的宫女睡着了,不小心碰着了烛台,烛台掉落烧到了旁边的锦帘和彩带,一下子就都燃了起来。”
“天!那宫女呢?”
“宫女?身在火海,早就被烧成灰烬了,哪里还能活下来?不过这样也好,犯了这么大的祸事,就算从火海中逃过,也免不了要被杖毙……”
“唉!对了,万泰殿走水了,还有交泰殿和景和宫可用,怎么就突然换到了东山离宫?”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吧?咱们陛下英明神武,早就已经将离宫立为备选了,万泰殿在准备的时候,东山离宫这里也没少周理。这不!昨夜交泰殿走水,今晨就已经将请柬发送到各位赴宴的大人手上了!”
“天佑大干!陛下圣明!万幸万幸!”
交头接耳的老百姓立刻将目光投射到了东山的方向,一脸崇敬与向往,“要不是东山太远了,真想去东山脚下听一听隐秀峰上的离宫今日有多么热闹啊!”
那位消息灵通人士立刻又嗤笑起来,“想什么呢!陛下出宫,多大的事儿!那东山能让你闲杂人等随意靠近?东山以外十里地,一大早就有五城兵马司的将士们守着了,除了手持请柬的贵客,谁也不让靠近!”
被嘲笑的人却一点也不恼,反而认真地赞叹,“还是陛下想得周到!若是因为我们小老百姓想看热闹而出了什么乱子,那就不好了!陛下英明!英明啊!”
如锦坐在马车里,一路上已经听到好几处“陛下英明”了。
看得出来,这些老百姓笑容满足,眼神坚定,这赞叹完全是发自内心,他们是真心实意地觉得陛下英明神武,而不是流于形式,嘴上说说的。
说实话,她很有些惊讶。
从前皇帝舅舅已经算得上是位明君,在他治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的日子过得很是富足。
可是,也难免还会有人私底下埋怨朝廷政令严格,各种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何尝得到过普通百姓这样真诚的赞颂?
李冉……竟然做到了。
临安侯见女儿眼中带着困惑,笑着说道,“锦儿刚从宿州来,想必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景象吧?”
他目光里带着几分崇敬,“陛下自从登基以来,为了改善民生励精图治,称得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