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娇权臣队友/奸臣改造计 强推完结+番外 (尔仙)
顾莘莘谢栩心下不由惋惜,好不容易有个案件当事人,除开家族关系,关键案情仍是一概不知。
末了谢栩道:“那您就讲讲别的事吧,讲讲您知道的事,尤其是关于昌华的。”从别的方面问问,兴许能理出些线索。
老婆婆便叨叨道:“好啊,那你们别嫌我啰嗦。老婆子我八十有二了,我是六十年前进的何府,那会儿老夫人,昌华的母亲还在世,她身体不好,不能奶孩子,才找了我。别看昌华在你们眼里已经五六十的老人了,可在我老婆眼里,永远都是个孩子。”
“他儿时长得虎头虎脑,又很聪明,谁见了他都喜欢,他读书也乖,只是没什么天赋,考了几次,名落孙山,不过他没气馁,读书不成就去跑生意,那会何家的生意没有后来这么好,我们只在本地经营皮革,之后有起色都是因为昌华,他脑子灵活,又踏实肯干,人缘也好,跑生意的路上还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结拜为了兄弟。”
“结拜?”谢栩想起何卓死前的供词,说他早年跟孟云义结拜为异性兄弟,“是不是跟一个姓孟的?”
“是。”老婆婆道:“但是不止,还有一个人,三个人结拜的。”
“三个人?”何卓明明只说了两个人,难道这里面暗藏玄机?谢栩道:“还有一个人是谁?”
“这个人说来也巧了,他跟昌华同名,我们昌华正名叫何卓,字昌华,那个人很巧,正名不同,但小字也是昌华,他们觉得极有缘分,才结拜的。”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
老婆子摇头,“那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们三兄弟后来发展不同,昌华做生意,而姓孟的小伙去了军营,另外一个叫昌华的年纪最大,他们喊他大哥,他发展最好,据说,在朝中可是大官!”
“哪个大官?”
老婆子摇头:“嘘,这是秘密,昌华不告诉我们。”
“不过那个大哥没白做官,也帮衬过昌华,加上我们昌华自身有能力,生意越做越大,让原本只是一个小县城的铺子渐渐开到了全国,而我们昌华也讲义气,那大哥几次需要钱打点重要的路子,都是找昌华开的口。”
老婆说到这不说了,谢栩问:“还有呢?”
“没了。”老婆婆摇头:“老婆子年纪大了,脑子糊涂,别的记不起来了……”她是真记不起来,八十多了,神智不如常人,最后只剩摇头,一个劲道:“但昌华不会做那些事……没有必要啊……”
见再问不出来什么,谢栩只能起身,招来那些官兵,叫他们给老婆子安排个住处,别真让人寻了短见。
一群官兵便将老婆子扶走,而谢栩则跟顾莘莘继续往驿馆走。
回去路上,两人皆心有所思。
总以为何卓被抓,是主犯伏法,可现在来来,未必。
从老婆婆嘴里得知,原来竟有两个昌华,何卓不仅有两个结义兄弟,还跟其中一个人重名,事情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驶去。
顾莘莘亦是同感,她想起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书中男主乔峰在追查身世的路上,一路被人各种陷阱与栽赃,而幕后主使,被称为带头大哥的人隐藏深远,势力极大,乔峰几次想接近却被甩开……
如今这局面,隐藏在贩盐案中的大佬可不就像小说里的带头大哥?身份神秘,手段狠辣,每次想接近,偏被他用各种手段甩开。
良久,顾莘莘问谢栩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
谢栩道:“明天回京城,这里留给廷尉其他同僚,王大人招我回去,协助追查兵器案。”
“哦。”顾莘莘点头。
何卓案一家老小被杀性质严重,但兵器走私更为紧要,蕲县目前没有更多的线索,谢栩便先回京城,这里留给廷尉其他人继续追查。
翌日,谢栩便回了京城,顾莘莘跟着一路。
想起顾莘莘跟他来时,一路策马风餐雨宿,谢栩便弄了辆马车,让顾莘莘可以舒适的回去。
马车极为宽绰,坐三四个人都绰绰有余,顾莘莘便拉着谢栩共乘,最近他忙着案子不曾好好休息,回去路上可在马车上歇一歇。
起初谢栩碍着男女之防不同意,后来顾莘莘死乞白赖软硬兼施,总算上了车。
果然一上车,马车微微颠簸中,谢栩不多时会了周公。睡梦中的谢栩依旧五官英挺,眼睫浓密,但眼睑下一圈淡淡乌青,显是疲惫至极。顾莘莘想,蕲县一行是她存在感最弱的一次协助,跟了一路竟然没帮到什么忙,虽然与谢栩不愿她造成阴影,不许她出驿站有关,可什么忙都没帮到,仍让她感到愧疚。
她决定,军火走私案,她要好好出力。
而且,这个力应该是比较好出的,因为她知道关键物品,不用大海中捞针,多是一问一个问!
一夜后抵达京城,出力的时候到了。
卜镜招来,直接问:“走私的那批武器在哪里?”
等了片刻,卜镜出现了画面,黑洞洞的……
因着过于黑暗,顾莘莘险些以为自己没卜出来,怀疑线索是错的,直到乌黑的画面里微闪出银光,似是武器刃上的光,顾莘莘才确定,卜出了东西。
可到底是哪啊,黑成这样,比以前任何画面都黑啊!
直到画面缓缓拉大,退后,顾莘莘才在逐渐明朗中见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棺材!!摞得满满的棺材!
靠!谁这么变态把武器藏在那啊!难怪朝廷找不到,谁会想着翻死人的棺材啊!
顾莘莘抱着叹服的心理,将消息传到廷尉。
这次她依旧不直接出面,也不通过谢栩,径直来个最粗暴高效的招,她雇了几个人,让他们告诉廷尉,城郊某米仓有异常,请官家前去查探。
为了引起官家重视,另编造一个桥段,说夜半时不时有人过去,像在藏什么东西,甚至听得到铁器晃荡的声音……
如此果然引起官府警觉,再一想近来大力追查的军火案,廷尉不敢耽搁,立刻调派大量人手前往,谢栩是领头人之一。
大队人马很快来到城郊米仓。此地是官署设置的米仓,去年因为流民大批入京,为了安抚他们,官家设置了几个点,专门用来屯粮,救济灾民,这是其中一个。
一群人正要进去搜查,忽然路对面来了一行人,前面侍卫开道,中间是个官轿,后面浩浩荡荡跟着一行人,气派十足。
原本查案过程中,俱是冷脸冷面的廷尉众人难得地露出敬畏,齐齐行礼,“丞相大人。”
那官轿落地,帘子掀开,一张面孔露出来,里面的人年过五旬,虽着一身常服,但一双眸光精干十足,官威逼人,当朝丞相齐景深。
他扫扫廷尉众人,“你们这是?”
廷尉司的某个官员回:“回丞相,我们奉王大人之命前来查案。”
“王大人?”齐丞相瞅瞅众人身后的米仓,“这就是个米仓,你们来这能查什么?”
众人面有难色,同样疑惑地瞧着齐相爷,这大晚上的,丞相从郊外回来……
齐相爷身边的随从道:“我们丞相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赈灾大营巡视,天黑了才回来。”
流民的事的确是齐丞相主管,自从去年姬郡发大水,导致几十万流民涌入京城,城内无法安置众多人,便在城郊搭了许多帐营,齐相爷亲去营地巡视,可真是表现了对百姓的拳拳爱护之心。
廷尉众人便道:“丞相辛苦。”
丞相自谦:“诶,各司其职嘛!你们也辛苦!”又打量那些米仓,状似无意道:“你们是不是弄错了,这米仓里能有什么,都是给营里的流民填肚子的,不如去别处再看看?”
当朝一品大臣,百官之长,丞相的话一落,谁敢说个不字,廷尉几个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倒是一个声音不卑不亢回,“谢丞相体恤,但案情紧急,下官等不敢怠慢。”
说话的正是谢栩。
见对方一个属官这般回话,齐丞相的随从拧眉喝道:“大胆!你一个小小曹掾竟对丞相……”
“齐力,退下……”齐丞相出声阻拦,他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笑道:“这不是谢大人么?难怪说谢大人是王大人的亲传弟子,风骨类似啊!”
他说完挥手道:“得,既如此,那你们忙吧。”
再不理这些人,坐回轿里继续赶路。
廷尉众人目送齐丞相一干人离开,面面相觑,但想起今天来的使命,说:“相爷走了也好,大家搜吧。”
一群人对着米仓进行全方位搜查,米缸、米袋、还有些玉米,黍米等别的粮食,一群人用棍子、筛子、各种工具,几乎寸寸摸遍,一无所获。
众人不甘心,更过细的再次搜索了一遍,仍一无所获。
这米仓所有地方,全是粮食。
难道情报是错的?
几个为首的官员面面相觑。鉴于在过去,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经常会接到半真半假的情报,然后集体扑个空。
想着已经仔细搜索两遍,几个领头官员道:“不然我们先回去,向王大人禀告了再说。”
另外几人称是。
唯有谢栩拧着眉,不发话。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