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倒是跟以前在和光殿的时候差不多。
那时候桓羿的身体不太好,但整个和光殿也没别的事要操心,日子过得倒是悠然许多。
结果才让人在御花园里挑好地方,摆上了桌子,就听下头的人禀报,说是曹皇后进宫来了。
昨日那样的场合,她的身份并不适合出现,所以她这个时候来,自然是为了向两人道贺。甄凉连忙让人相请,好在茶水点心都是现成的。
见甄凉和桓羿都在,曹皇后诧异的同时,心情也有些复杂。
她以前就觉得甄凉跟自己有些地方相似。现在她成了桓羿的皇后,两人之间的相似点自然更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曹皇后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两个人又是截然不同的。
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命运。
她在甄凉对面坐下,看着这位本朝第一个风风光光从午门抬进宫来的皇后,不由想到,但愿她们也有不同的结局。
……
曹皇后也算是来得巧,甄凉本就打算让她见一见自己手底下的人,跟商队那边接触。现在她自己来了,也就不用特意带着人登门拜访,便直接为他们引见了。
事实上,曹皇后想做的那些事,扶助鳏寡孤独、贫病之人和一些单身女子,丽娘等人在江南,都尝试着做过了,也有了一点经验。
所以曹皇后对他们所说的东西,还是挺感兴趣的。
她本来以为,甄凉所谓的商队,就是在江南的时候收拢了一些世家投附,借他们的手做的。没想到她用的都是自己的人,而且还是女人。
这也让她再次意识到,当初甄凉进宫劝她,做过的那些保证,并不是虚词。
她给曹皇后指出来的那条路,并不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而是她真实看见过的。
如此一来,心里存着的那些疑虑,就尽数消失了。曹皇后干脆地将自己手里收拢到的资金都拿了出来,准备在这商队里入股赚钱。
甄凉也是这时候才知道,曹皇后比自己想的还要富有。
这倒是让她为难了起来。本金是有了,但是这么大的本金,要做什么生意,可就有些让人犯难。
大利经营的那个商队,虽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扩张了不少,但规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商队,一下子吃不下那么多的资金,铺不开这么大的摊子。
但是事到临头,当然也不能说放弃。
倒是桓羿在一旁听了半晌,这会儿见甄凉犯难,便主动开口道,“朕这里倒是有一桩生意,很适合你们。”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次周末日万啦。
大概120章左右完结,嘿嘿嘿!
第118章 编练水师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曹皇后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开口问,而是又转开视线,看向甄凉。
虽然本金是她的,但是既然说了要给甄凉拿去经营,自然不能又半路折到桓羿那边去。虽然他们是夫妻,但是曹皇后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夫妻一体”这种话,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放在甄凉身上,一定不会照单全收。
对上她的视线,甄凉领会了她的意思,不由笑着问道,“什么生意?”
“海运。”桓羿吐出两个字。
一时,在座众人心里都难免惊异。中原朝廷,大都要行海禁,并不全是因为朝廷短视,看不见海运的便利和利益,只是其中牵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本来中国就已经足够地大物博,对于四夷和边境小国没什么物资上的要求,再加上这年头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十分滞后,若是距离过远,朝廷就会失去对当地的掌控力。
就连民间也有俗语说,“山高皇帝远。”
既然管不了,那索性就直接放手,大部分时候都只保留一个羁縻的名义,表面上属于朝廷的一部分,实际上朝廷既不派官也不驻军,管理全都交给当地土人来做,有些地方甚至连税都不收,只求他们老实一点,不要闹出乱子就够了。
对于陆地上的边境是如此,就更不要提海面上了。
首先,想要掌控领海权,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而跟陆地上的军队相比,水师除了装备、粮饷之类的要求之外,还必须要有船。而且绝不是民间用的那种小舢板,而必须是大船、福船,这样才能经得住海上的风浪。
这样一来,经营一支水师,成本就要比陆军高得多。
而且还不是建好了就一劳永逸,毕竟海面上的风浪永远不会平息,船只会破损、沉没,而且海面上,一艘船沉了,那就不光是船的事,船上的货物和一船的人,也大都救补不来了。
因为历史原因,中原朝廷跟西北的草原部族,可谓是仇深似海。尽管在西边和北边肆虐的部族换了一个又一个,中原朝廷也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但是彼此之间的对立,却始终没有消失。
所以朝廷绝大多数的精力,都要放在对抗西北异族身上。譬如本朝,每年岁入不过四千万两,却至少有一半要用在西北军费上,如此便可见培养军队的耗费。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既没有钱也没有力去成立水师。偶尔有些朝廷行有余力,组建水师,也往往在几次损失之后,便选择及时止损。
偏偏这片陆地的海岸线又太长,从东北到南境延绵数千里,朝廷没有水师,就很难管控出海的百姓和渔民,导致海面上乱象频生。
而朝廷唯一能拿出来应付这种情况的政策,就是海禁。
既然管不到,那就不让我们的百姓出海,更不让商船出海,这样自然就安稳了。
可是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的百姓,自然就要从海面上讨生活。海禁一出,朝廷管理起来是很方便了,可是百姓的生计却会受到影响。
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谁还会去管朝廷的禁令?所以民间还是不断有人出海,甚至有些人既是渔民,又是商船,还是海盗,在朝廷管不到的地方搅风搅雨。
而海运的确是暴利的行业,这份利益,朝廷离得远,不想要,可是那些就住在海边的世家大族,却不会放过。久而久之,海运就彻底被他们掌控在了手中,甚至各自支持着一批海盗,操纵整个海面上的局势。
因为这其中巨大的利润,所以到后来,海禁不仅是朝廷的政策,也是这些沿海地方世族拼命想要维护的东西。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永远将海面掌控在自己手中。
对于这些,朝廷当然不可能一无所知。但既然自己无力去管,索性就当做不知道,或者意思一下在沿海开一两个港口,而世家也偶尔会在这里停泊一两条船,象征性地上交一些税收,就把自家的船队过了明路。
桓羿在江南赈灾时,才了解到其中的情形。他对海运的便利和利润,可是眼红了很久了。在他看来,若是朝廷能开海禁,将这些商船都管理起来,收取船税,那么这笔税收本身,就足以支持供养一支强大的水师了。
只不过当时的他,根本没有余力去做这件事。甚至就是被他们一锅端了的那几个世家,本身也应该是在海运里掺了一脚的,却没有搜出任何的证据,只得不了了之。
现在他登基了,自然能腾出手来筹备此事。
最近这段时间,他都在琢磨这件事,所以一听甄凉和曹皇后要做生意,立刻就想到了这上面。
不过大魏海禁的政策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其他人听他提起这两个字,一时不免有些愣怔。倒是甄凉反应得最快,因为在上一世,摄政王在掌控朝堂之后,也选择了解除海禁、成立水师,桓羿会这么想,也就很正常了。
“陛下是打算开海禁?”她问,“可是要训练水师,打造船只,只怕没有三五年不能成事。”
“未必要自己打造船只,训练水手。”桓羿道,“须知江南那些世家,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船队,若是能将这些船只和人手收拢,自然就是一支现成的水师。”
莫说是甄凉,就是半点不懂海运的人,听他这么说也忍不住摇头。
这也只是听着好听罢了,这样一支水师,只怕内里矛盾重重,根本无法掌控。那些世家大族的桀骜,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再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是与人争利的事,世族又怎肯坐以待毙?
曹皇后问出自己的疑惑,桓羿便笑道,“所以不能一上来就直说。”
他看向曹皇后和甄凉,“你们有这一笔本金,我还可以再给你们添一些,之后以两代皇后的名义,去找那些世族合作,你们觉得他们会拒绝吗?”
那当然不会。这些世族赚取了不少钱财,他们现在更多谋求的是朝中的关系。所以他们一面培养家族子孙,希望他们能够入仕,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在朝堂上运作,金钱开道,拉拢一些官员站在自己这一边。
若是曹皇后和甄凉主动找上门去,愿意给他们当这个靠山,他们自是求之不得。
皇帝能对别人狠得下心,新婚妻子和她的家族,总要优容几分的。
借着这个机会,自然就能顺利打入船队内部,摸清楚他们的情况。如此知己知彼,等桓羿要动手的时候,他们就算想抵抗,也毫无用处。届时也就只能转变思想,站在朝廷这边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