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乔把七皇子送来的信给太子看了,太子却没有多大的惊讶,倒是让沈锦乔意外:“殿下莫非早就知道了?”
太子摇头:“不知道,不过也有所察觉,只是没想到他打的竟然是这样的主意。”
说着将信点燃丢到火盆里烧掉:“陛下这事儿做得严谨,我有心查探都查不出来,没想到老七的手倒是伸得挺长的,竟然知道得这么清楚。”
沈锦乔:“既然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七皇子这诚意倒是十足,不过他这图什么?”
“谁知道呢?总归不会是无私奉献。”皇族兄弟能有多少兄弟情?做什么都是有算计的,不过每个人图谋的东西不尽相同罢了。
自从知道夏帝埋下这么个隐患之后,沈锦乔这心里就有些慌,知道有这么个隐患却不铲除,总会让人忍不住忧心。
第二天,禹王遇刺中毒昏迷不醒,太医去了六七个,好歹算是把禹王的命保住了。
禹王躺下了,至于怎么遇刺中毒的,禹王封了口,外面想知道也难。
沈锦乔听了也没深究,却不知道这里面竟然大有文章。
禹王遇刺后三日,西北战报,西北金国突然开战,二十万大军压境,来势汹汹。
偌大的夏国自然是不怕区区金国,而西北还有镇国将军齐家镇守,无需恐慌。
战事刚起,禹王拖着病体进宫,要求回边关,他在边关多年,有常年驻守的地方,那里地势险要,若是被人攻破不堪设想。
然而就算禹王无比急切的想要回边关,夏帝和大臣看到他那虚弱的样子能答应吗?
禹王的请求被驳回,激动得闹了起来,最后是被两个禁军架出去的。
听说禹王回去之后还想偷偷离开去边关,却因为身体虚弱被发现拦了下来。
众人感慨禹王一片为国为民的忠心,就在第三天,禹王的话应验了,他驻守的那一处要塞被攻陷了,那里易守难攻,可却是兵家必争的天险要塞,那里只驻守了一万将士,可金国用了足足四万人攻击,人数差距悬殊,兵将苦苦死守,却终究抵不过大势。
禹王知道之后再也不挣扎了,也不闹着去边关,只是躺在床上不言不语。
经过此事,这边关的战事也终于让人越来越让人重视了,尤其是金国人穷凶恶极,见人就杀,无数百姓惨遭毒手,更是让人愤怒。
禹王不能去边关,立刻有人提议太子亲征。
之前太子去西南,不管是赈灾还是打仗,太子的能力毋庸置疑,且太子出身佛门,有佛门神子的美称,最能安抚人心,是绝佳的人选。
夏帝听了也颇为赞同:“太子很有佛性,能凝聚人心,安抚百姓恐慌,且太子文武双全,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明王一听太子被推出来了,顿时就乐了,瞥了眼没什么表情的太子:“看四皇兄这表情,似乎不太乐意啊?”
明王别的不会,风凉话说得最是顺口。
太子表情淡淡:“不过就攻破了一个要塞而已,何至于如此惊慌,动不动就要孤亲征,你们当齐家镇守西北二十多年是在跑马玩乐?禹王的人镇守不住一个要塞,只能证明他们功夫不到家,但不代表齐家人也不可以,六弟......你说是吗?”
明王:“......”瞬间就被噎住了,谁不知道冷忆嫁给齐少羽,这齐家是明王的人,而今太子这么抬高齐家,明王自己能踩下去吗?
“齐家......确实厉害,老将军镇守西北多年,战功赫赫......不过这金国来势汹汹,足足二十万大军......”
太子抬手:“韩尚书,西北军一共多少人?”
兵部尚书韩征上前:“回殿下,西北军编制五十三万有余,其中齐家军占十五万。”
太子睨着明王:“六弟觉得二十万大军多吗?”
明王一张脸涨红成猪肝色,说不出话来。
太子对夏帝拱手:“父皇,之前六弟一直说仰慕镇国将军,儿臣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让六弟随同齐家军一起去西北,见一见战场,看一看我大夏国的风采,我夏国的皇子,没去过边关,没见过战场厮杀,岂不如同井底之蛙一般?六弟年纪也不小了,也到了该涨涨见识的时候。”
说道这里话锋一转:“儿臣知道六弟身手一般,又没见过战争的残酷,不过他跟着齐少将军就是,齐少将军武功高强,定能护明王周全。”
“你......我......”明王一听说自己要去战场,急得不行,找不到反驳的,最后气得一挥手:“我才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明王恼羞成怒,太子却笑了,明王越是不愿去,太子说的话就越有理,没有见过战场的皇子就是井底之蛙,连战场都不敢去,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被拥护为君?
禹王想要把太子送去西北,太子便祸水东引,他们非要逼着太子亲征,那明王一定得比太子先去。
第336章 哪儿都能是地狱(1)
齐家传来捷报,太子亲征这事儿自然也不必再提,倒是明王却有些想法。
他是不想去西北的,他从未去过战场,那可是真刀真枪会死人的,他这种金玉里养出来皇子自然惜命,不能拿小命开玩笑。
但是看着齐家捷报连连,明王突然有些后悔,之前他确实看低了齐家了,若知道齐家这实力,他二话不说去了西北,这齐家捷报里的军功定然也有他一份,到时候他也是有军功在身的皇子,威望一定能把太子和禹王压下去。
明王的忧心,他那些谋士也看出来了,出言建议明王去西北。
而今齐家完全能把西北镇住,他前去绝对没什么危险,正好还能以此收取一波民心,也能加固一下他跟齐家军的感情,更牢的把齐家军抓在手中。、
明王听了也觉得是这个理,之前他因为害怕拒绝,确实有欠考虑,让自己凭白损失了这么一个机会。
谋士觉得明王此时去也不晚,反正明王也不是去争军功的,他打着去长见识、历练的名头去,若是能有所作为自然最好,若是没有,那也没什么损失,正好去熟悉一下齐家军,混熟了,日后若有差遣也更方便。
明王越听越觉得有理,于是第二天就跟夏朝上奏,说自己要去西北,理由就是气不过之前太子说的,他想去看看,涨涨见识,不想被太子看低。
夏帝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但明王坚持,夏帝也就答应了。
明王从御书房出来,看到太子,立刻脸色一变,没好气的冷哼一声,看到一旁的禹王,又是一变,很是客气:“二皇兄,听说你也要去西北,正好,我们可以一起啊。”
太子轻笑一声,抬步走远,禹王看着兴致盎然的明王:“......”
明王这脑子,最近是被猪啃了吗?
明王自己主动要求去西北的,谁也拦不住,那就去呗,不过禹王却没有跟明王一起的兴趣,明王出行,仪仗、行礼一大堆,冷贵妃更是把粮食都给他塞了一车,觉得西北苦寒之地,生怕明王去了吃不饱。
这是去打仗?郊游都没准备这么齐全,禹王根本没眼看,怎么会跟明王一起?
等明王和禹王走后,夏帝突然旧疾复发吐血昏迷,醒来之后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朝政的事情自然没办法处理,只能传令太子监国,襄王和七皇子辅政。
夏帝交代了之后却没怎么理了,一副把权力全部给太子的姿态,可就算他把这些事情都交给太子,太子终究只是太子,夏帝才是这个天下的主宰。
帝王非死不换,太子要换却太容易,君和半君,一半的差别,却宛如天堑鸿沟。
夏帝明明忌惮太子,却把权力放给太子,为的不过是营造出太子手掌大权野心勃勃的形象,把太子捧到了那个位置,才能狠狠的摔下来,一切不过是为了捧杀而已。
夏帝算计得清楚,却不知太子是专门踩着他的算计踏进去的,他搭了台,太子愿意上去,但愿不愿意下来,这他可就做不了主了。
以前霍老爷子总是跟沈锦乔说皇权之下步步杀机,沈锦乔有所了解,但是这一年,她算是切身体会到了。
步步杀机,只要站不稳,哪儿都能是地狱。
太子监国,而今西北连连胜仗,沈锦乔终于拿出自己写了两年的东西。
太子虽然还不是夏帝,但他已经有了能力去实施这些政令,法令革新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涉及到全天下的事情,两三年都是短的,十年能成就一个盛世,那就已经非常的不错了,所以越早越好,他日太子若是登基,这一定会成为他帝王青史上最隆重的一笔。
沈锦乔在写这些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人独立完成,没有确定能实施,她连霍长风都没说,更没有告诉那些被有意无意聚拢的商人。
她写了计划,铺了路,就差一道公示天下的政令。
足足三本册子,添添改改又重新编排,所有细腻之处都考虑到了,太子看完之后都忍不住惊叹,抬头看着沈锦乔,久久无言。
沈锦乔抬手在他面前晃:“你说话啊?这么盯着我干嘛?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容君执伸手抓住沈锦乔的手,轻叹口气:“我不是觉得不合适,而是有些太震惊了,之前你处理文案信手拈来,看折子也毫不费力,见解独到,思考的方式更是不同,我已经很惊叹了,很多时候都觉得你身为女儿太可惜,若是男子,定能位列朝堂,而今看来,我还真是小看了你了,而你身为女子,倒也没错,反而太好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