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太太平平地禅位,这大魏的皇位本就该是人家的,抢了来还不好好坐,如此昏庸不堪的君王——
趁早滚蛋。
“大将军,对方两军联合,已经朝长安城杀来了。”
“好,那就……开始吧。”
南边大军朝长安进攻,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的城池几乎都没有抵抗。
如何抵抗?
商相爷和清平郡王在,他们都认定了那位是真的太子殿下,再抵抗,岂非等同谋反?
这个罪名,无人敢当。
而与此同时,北边的一路兵马也飞快南下,攻破一城毫不恋战,迅速南下朝长安城逼来。
因为动作过于迅猛,等朝中之人回过神的时候,对方就差两座城池就要攻到长安了!
“匈奴南下,他们竟然趁着我大魏内忧之时南下!快请岳大将军出征啊!”
匈奴的事一直是岳家军管的,朝中让岳连铮出征对抗匈奴,岳连铮借着守孝之名拒开府门,假装毫不知情。
有人到岳家军去见金卫吾等副将,得到的也是穆棱两可的答案。
明白了。
岳家军不想去抗击匈奴了。
可他们不肯抗击匈奴,到时候匈奴人攻进长安,难道他们能讨什么便宜?
早已尘封许久的流言,忽又在城中纷扬而起。
关于岳连铮消失一年忽然从匈奴回来,还提回了乌极可汗人头的故事,越发被人议论纷纷。
岳连铮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岳家军不肯出征,又恰恰证明了这个说法。
“大将军,外头的流言传得难听,咱们就这么不管不问么?”
岳连铮近来越发喜欢待在祠堂里,给先人烧纸,也时常和灵牌说话。
神情越发冷漠,也越发不爱和活人说话。
也难怪,将军府里也没有什么活人了,除了下人之外,只有岳连铮和那群姬妾。
明川郡主和古氏都在郡主府,平日很少回来,只是偶尔会派下人来问候一声,算是尽了叔嫂的情谊。
余下便像彻底断绝了关系似的。
“你该知道,等匈奴的大军攻到长安城下的时候,流言会更加难听。现在就受不了了,到时候怎么办?”
或许应该说,到那个时候便不是流言了,而是彻彻底底的事实。
等那一日,他便再无颜面到祠堂来,给父母、兄弟,列祖列宗烧纸。
还是趁着现在,多烧一点是一点。
金卫吾被他说的哑口无言,顿了顿,心中万分纠结。
这些日子,底下的将士问他大将军为何不肯出征,他都不知如何回答。
要怎么告诉他,匈奴大军正是他们一向崇敬的大将军招来的?
他们的大将军,和他们想象之中,并不一样。
“我岳家军不镇守北境,匈奴势不可挡。我料定朝中派不出旁人了,也没有足够的军力可以派遣。你近日多留心相府的动向,一举一动都要来通报我。”
“是,大将军。”
金卫吾亲自派人盯着相府的动向,他武功高强,自以为万全无虞。
谁知道,这一切都没逃过三叔的眼睛。
“大公子,近日将军府派来的探子越来越多了,咱们要不要做点什么?”
“不必,他们也打探不出什么来,你照管好内宅便是。现在最伤脑筋的是,匈奴大军无人能阻。”
这数十年来,在大魏几乎有一条默认的规矩,匈奴的战事都交给岳家军处置。
岳家军从未输过。
正因如此,朝中根本没有别的军队熟悉匈奴大军的作战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陌生。
现在岳家军不肯出面,任何一支军队也都不敢出面。
何况,长安城中的兵力捉襟见肘,一旦派出,就等同于把长安拱手送给岳连铮了。
原来他打的是这个主意。
川蜀的大军虽说势如破竹,可到达长安还有一段时间,远远没有匈奴大军快。
等魏勤和清平郡王他们回来,长安已经被岳连铮借着匈奴人占领了,那就太危险了。
长安城中的威胁太多,相府和清平郡王府的家眷都在。
好个岳连铮,他竟然不惜暴露自己和匈奴勾结的事实,可见是破釜沉舟。
退无可退。
不仅是他,商不换,商相爷,清平郡王,魏勤,廷哥儿……
所有人,都无处可退。
他们现在能做的,唯有在匈奴大军到来之前,做好足够的应对准备。
“派人给清平郡王传个信,他军中那三万岳家军和岳连铮的联系,必须紧密监控。我知道以他的威信,那三万岳家军未必敢叛变。可岳连铮的手段,不容低估。”
三叔道:“岳家军素来以军纪严明,万众一心著称。何况几代大将军都是岳家嫡系,他们的军心凝聚力确实不能小觑。我这就派人去告诉清平郡王!”
朝局混乱,民心不稳,这个时候,也只有三叔手下那些江湖人士,能够在乱世之中安然出行了。
“辛苦三叔了,但愿都是我多心,不会发生那些事。”
“岳家军不管,大公子打算管么?还是任由匈奴南下?”
管,长安就会失去先机,岳连铮得来不费工夫。
不管,朝中大臣那里说不过去,百姓也会白白受铁蹄践踏。
沉吟许久,商不换缓缓道:“自然要管,内忧外患皆不可放松。不过,不是用你以为的那种管法。”
三叔诧异。
他怎么知道自己以为的,是什么管法?
不对,应该说,不那么管的话,还能怎么管?
商不换微微一笑,从书案上拿起刚写好的信件,吹了吹上头的墨迹。
“我何必与匈奴蛮人来比,谁的拳头更硬些呢?”
第444章 岳家军谋反
“大汗,长安传来书信了!”
一路南下的匈奴大军,片刻不停,再攻破一座城池就能抵达长安。
一切和想象的一样,没了岳家军,大魏北境的防线松散如棉,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扰。
这种轻松,难免让人产生些原本没有的念头,让人想入非非。
这些日子,已经不是一个人和匈奴可汗提及假戏真做,他都没有给予回应。
不回应,不代表他心里没有这么想过。
正当这个时候,长安城的书信传来了。
“岳大将军又有什么新的安排么?”
“大汗,不是岳大将军送来的信,是朝廷里的商大人。”
大汗目光一凛,“就是那个和岳连铮有宿仇的商大人,商相爷家的大公子?这位也是个人物,要不是岳连铮和我匈奴早有往来,两年前那一战,只怕岳连铮真的会死在他的设计下。”
“是啊,汉人的文官最毒了,动动嘴皮子比咱们的刀剑还厉害。说起来,那个时候多亏我们收留了岳连铮,还让他拿了乌极可汗的人头回去邀功。”
大汗一笑,“我们是互惠互利,若不帮他拿走乌极可汗的人头,这个汗位又哪里轮得到我呢?”
众人心照不宣,回想起昔年旧事,对这位商大公子越发好奇。
“把信拿来!”
他倒要看看,商不换给他写信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还是想劝他率军回匈奴去不成?
那封信打开,里面不过寥寥一句话。
“昔日乌极可汗何等敬重岳大将军,何等处处配合,今在何处矣?”
他是如何知道岳连铮与乌极可汗之事?!
“大汗,你怎么了?”
大帐之中,众人明眼可见他双手颤抖,信中明明只有一行字,怎会让他如此惊惧?
这可一点都不像草原儿郎。
“信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没什么!”
匈奴可汗急着收起了信,胸口一片翻涌。
他不想让部下看到他的犹豫和恐惧。
乌极可汗今在何处,身首异处,人头被岳连铮带回了大魏,成为他的战利品。
商不换这是想告诉他,他现在百般配合岳连铮,将来也逃不过被岳连铮斩首的命运么?
不,绝不!
他不是乌极可汗,乌极可汗自大愚蠢,和岳连铮合作多年毫无戒心。
若非如此,岳连铮怎能轻易要了他的性命?
自己不一样。
他是看着岳连铮如何勾结乌极,再利用乌极,最后亲手杀了乌极。
他怎么可能让自己走上同样的道路?
可现在……
望着长安城的方向,他有一丝犹豫,部下假戏真做的劝言又出现在脑中。
既然岳连铮不可信,他们索性直接攻入长安,占了大魏江山可好?
可长安不但有岳连铮,还有这位商大公子,委实难办!
……
“大公子,您那封信简简单单的,真的能劝住匈奴人吗?”
三叔对此没有信心,照他说,商不换一向口齿伶俐舌灿莲花,不写个三大张信,太辜负他的才华了。
“当然劝不住。”
商不换淡定自若,三叔差点跳起来,“知道劝不住您还不多写点?这下糟了,难道我们就等着匈奴人来和岳连铮合围吗?”
“多写点就更劝不住了,匈奴人和咱们汉人不同,他们读我们的字本来就有些吃力。再长篇大论的不会引起他们的好感,倒不如言简意赅。”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