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他有铜矿和银矿在手,又有江岁安利用土豆回收上来的大量铜钱,同时还有民众一比一换回去的铜钱,可以重铸,对于徐镇长来说,这波不亏。
江岁安不由佩服徐镇长的深谋远虑,让于成多多跟徐镇长学习。
于成欣然点头同意,其实徐镇长不过比于成大十岁,但是眼光和决策力远在于成之上,就连齐老先生都说,徐镇长这个人非常聪明,心术智谋极其高明。
跟着徐镇长之后,于成学到了很多东西,眼光和眼界都开阔了许多,看事情的格局也广阔了许多。
于是,镇上平静而顺利的从白米交易,过渡到了以铜钱交易。
坊市更加生机勃勃,因为铜钱比白米在交易和流通上更为方便,保存起来也更加方便,大大的减轻了商人们交易的难度。
不过也有人十分不高兴,比如买下了同喜客栈的李家。
李家来的时候,虽然也是一路逃过来的,可是家丁人数众多,甚至还有一只完整的护卫队。护卫队中也有能人异士,不亚于整个东风镇的差役队。
这些人护送的财物,并非金银,大多是粮食和各种蔬菜水果,还有药材之类的。
李家的家主,原以为凭借这些粮食药材和蔬菜水果,能够在东风镇继续奢华的生活。可是没想到才来不久,徐镇长便推行了铜钱令,这让李家的家主十分不高兴,要见徐镇长。
徐镇长倒也不怕,亲自见了之后,利索地说了自己要推行铜钱令的目的。零一读书网
李家的家主恐吓威胁,徐镇长不为所动,态度虽然谦卑,却也十分坚决。
铜钱令必定要推行,若是李家家主觉得吃了亏,便把自家的东西卖出去,换成铜钱便是,其他的没得商量。
据说徐镇长离开之后,李家家主发了好大一通火,可这仍然没能够阻止铜钱令的推行。
虽然李家后来抢着时间,把粮食蔬菜水果甚至药材都卖出去一部分,可比起原先的收益,还是减少了三成。
铜钱令推行之后,江岁安卖土豆的价格降了下来。
本来新旧铜钱比就是二比一,她已经多收了一倍,所以换成新铜钱之后,改为只收一半价。二来土豆在镇上多了起来,不再是稀罕物,所以价格稍降了一点。
只是土豆的价格虽然降了下来,但是江岁安后种的五亩土豆全部收获,等于产量上了,而且灵泉因为推行土豆的功劳,每日不仅足够浇灌土豆,还能够浇灌药材。
江岁安把寺庙后的十亩地全部都种上了,每日刚好把灵泉水用完。
有了钱之后,江岁安寻思改善一下生活环境,和于成商量,要不要将寺庙改造成住宅。
于成立马点头,巴不得马上就改,尤其要求把家里的房子造的少一点。
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之前寺庙里的厢房多。于成找药材的时候,总是记不住药材的特征,经常把药材和杂草弄混了,以至于经常带回许多杂草来。
而且加入差役队之后,于成的应酬变多了起来,虽然于成答应过不再喝酒,可是为了人情还是得喝,所以于成有好几次都是醉着回来。
这两件事,江岁安跟他说了好几次,于成虽然嘴上说想改,行动上总是慢一拍,让江岁安很生气。
所以这一个多月以来,于成都没有能够进江岁安的房间,一直都被罚在厢房里。
这让于成萌生了一个想法,若家中只有一间屋,以后他在犯了错,江岁安总不至于让他睡屋外吧。
江岁安当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暗笑他想的美。
要改建寺庙的话,江岁安准备按照之前在冬瓜村住的时候盖的那栋大院子,房间只多不少。
以后于成再犯错,就让他去跟毛驴睡一间屋,看他还长不长记性。
虽然打算改造屋子,但是江岁安并没有马上动手,并不是因为缺钱或者是缺人,镇上有不少工匠,并不逊于原来帮江岁安盖房子的方家村的人,之所以没有立即动工,是因为中秋节到了,要先过节。
江岁安突发奇想。准备做些土豆月饼,她和做土豆粉、土豆饼一样,把土豆磨成细粉,然后像面粉一样和面。
可是让江岁安没有想到的是,她整整尝试了一天,都没有办法用土豆粉做成土豆月饼,要么就是熟过头变烂了,要么旧书做不熟,成了生的土豆饼。
这让江岁安很郁闷,无奈只好放弃了做土豆月饼的想法。
第三十三章 灯市冲突(一)
虽然没做出土豆月饼,但并不影响中秋节的快乐氛围。
酉时刚过没等多久,天快擦黑的时候,于成回来了。
“中秋节嘛,徐镇长让我们回家过节。”
“所有差役都回家的话,万一发生点什么乱子怎么办”
江岁安想起仍旧没有被抓到的李月儿,心有担忧。
“不是所有差役都能回,没成亲的得值一天的班。”
于成想起差役队那些单身娃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嘴角勾起,笑容得意。
江岁安慢悠悠地说:“你我也没成亲,你该回去值班了。”
于成脸上的笑顿时垮了,可怜兮兮地看着江岁安。
“岁安,别让我去值班嘛,我想成亲,你愿意嫁给我吗”
江岁安左右看看,因为打算改建,屋里的东西都移到了外头,院子里乱糟糟的,天色也慢慢黑了下去,将一切笼罩在阴影中。
无论是环境和时间,都不是接受求婚的好时间。
于是,江岁安笑着摇头:“今天不愿意。”
于成委屈地问为什么,样子比岁岁和平安他们讨要食物的时候更可怜。
江岁安指指周围,“你觉得此时此刻此地,适合求婚吗”
于成恍然大悟,怪自己粗心,江岁安抿唇笑,眼睛弯弯像月牙。
于成心里一动,问江岁安:“咱们晚上一起去坊市看灯会好吗”
“好啊。”江岁安欣然点头,在于成高兴的时候,她又道:“小草跟我念叨了好几天了,我早已经答应她了。”
原来不是单独跟他去啊,于成叹气,看样子今天肯定求婚不成了。
“你回来的正好,晚饭你来做,菜单我都写好了,食材也买好了。”
江岁安不客气地把做饭的任务交给于成,于成以为江岁安累了,不想做饭,立马点头。
但于成去做饭后,江岁安并没有休息,也进了灶房。
“你去休息吧,做饭的事都交给我,没问题的。”于成连连保证。
江岁安促狭地道:“其实我不累,中午我炖了一大锅排骨,红烧了一只大公鸡,还炸了土豆条。一会儿呢,你好好做饭,我呢,就和小花、小草姐妹,还有岁岁平安他们,啃啃排骨吃吃鸡,吃吃土豆条当零嘴,晚上吃好晚饭再去看灯,想想都很舒服吧。”
于成的眼睛瞪得老大,所以,啃排骨没有他的份,吃鸡没有他的份,土豆条没有他的份,而烧饭干活则是他的份,他是混的连狗不如了吗
江岁安看着于成垂头丧气的样子,不再逗他。
“放心吧,你的那份我会留给你的,好好做饭哪,我们的晚饭都指着你呢。”
听了这话,于成顿时高兴起来,眨眼就把刚才的委屈抛诸脑后了。
灶上的大锅里烧了十来斤排骨,江岁安打开锅盖,猪肉和大料的香气浓郁无比,酱红色的排骨多得快要溢出锅。
江岁安装了一海碗给于成,剩下的全都端到院子里,招呼钱小花和钱小草来吃。
岁岁和平安领着狗子们蹲坐在钱小花和钱小草面前,圆溜溜的大眼睛一会儿瞄向大锅,一会儿瞄向钱小花和钱小草。
小花和小草端了碗,吃得满嘴流油,没有注意到狗子们。
“嗯哼哼哼”狗子们的喉咙里发出焦急乞求的声调,张开嘴,口水直流。
“别急别急。”钱小花和钱小草把啃得差不多的骨头丢给狗子们,狗子们“咔嚓咔嚓”两口,将骨头咬得渣都不剩,帮江岁安省了打扫残渣的功夫。
排骨烧得多,江岁安把红烧鸡和土豆条端上桌的时候,两个孩子连上头一层都还没吃完呢。
江岁安并不担心,这会儿吃饱了一会儿吃不下晚饭。也不知道是因为在长身体,还是因为天气变冷了,两个孩子的饭量翻了好几倍,江岁安的胃口也好得出奇。
之前那段时间家里收成不好,两个孩子其实每天都吃不饱,但都很懂事的什么也没说。还是江岁安这两天发现她们肚子经常咕咕叫,以为她们生病了,要带她们去看大夫,两个孩子才不好意思地说了吃不饱。
所以现在江岁安做饭和烧菜都烧得多多的,原来的一口灶也变成了三口灶。她今儿看到坊市上的排骨便宜,往常一百五十文一斤,今儿才一百三十文一斤,她就买了十来斤回来,让孩子们吃个过瘾。
江岁安和钱小花、钱小草姐妹坐在院子里,吃着喷香的排骨,啃着喷香的烧鸡,再来点土豆条,顺便逗逗狗子,身后灶房里于成勤快地烧饭,饭菜的香味一阵一阵往鼻子里钻,感觉悠闲满足又闲适。
“江姐姐,咱们晚上去看灯对不对”钱小草生怕江岁安忘了,连忙提醒。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