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公主喜嫁 完结+番外 (越人歌)


  当然他们没听错,一个人或许会耳误,总不能一群人一起耳误了吧?
  至于写错,那更不会了。写圣旨又不是蒙童写大字,错一个半个的不足为奇,这可是要命的啊!哪怕不要命,降职罚俸甚至杖责下狱都有可能,哪怕他们把自家亲爹讣闻上的名字写错也不能把圣旨写错啊。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袁若锦姑娘不应该才是中选的那个吗?她落水之后,福玉公主还曾经打发人登门探望过,送了一份儿厚礼过去。
  谁都知道福玉公主经常替曹皇后办事分忧,这袁姑娘落水,福玉公主送礼,摆明了就是袁大姑娘中选了,福玉公主是替曹皇后看望未来的儿媳妇啊。
  而她妹妹袁若秋,以及一位张姑娘,明明是陷害袁若锦落水的罪魁祸首啊。
  这怎么好人落了选,坏心眼儿的倒中选了?
  豆羹想到李尚宫说“这事儿没完”,是不是李尚宫当初就预见到了今天这一出?
  豆羹当然知道自己没耳误,写圣旨的人也没手误,当然皇上、皇后娘娘和四皇子殿下肯定不会糊涂到一起挑错人。
  那也就是说,前几天的事儿必定有内情,事实真相肯定不是外面纷传的那些。
  豆羹极力回想袁家那位袁若秋姑娘的模样,但是他当时离得远,看得不真切。依稀记得个子不如她姐姐高,虽然脸庞也是鹅蛋脸,但是看着人要瘦些。之后姑娘们都在一处,豆羹就没多注意过她了。
  刘琰听到消息的时候反而没多意外。
  银杏可是意外死了,心里象揣着猫一样,抓挠得难受。
  难受也得受着。
  她可不想再被训斥,被责罚了。
  李尚宫早就把道理给她讲明白了,当奴婢就别好奇,知道的多了未必是件好事,话说多了更不是一件好事。
  刘琰和刘雨一起去宜兰殿请安说话。
  儿媳妇终于定下来了,这可值得恭喜啊。
  曹皇后面带微笑,先问刘雨晚上睡的怎么样,赵太医开的药有没有按时吃,又问刘琰:“程先生夸你最近画画有长进了,字也写的认真。”
  刘琰就笑:“不提程先生,母后,我就是想问问,怎么最后选的不是袁大姑娘,而是她妹妹?”
  曹皇后让人给她们一人端了一碗羹汤:“这个啊,你们四哥本来性子就够安静的,象个小老头儿一样,应该给他娶个活泼些的媳妇,不然两个人你稳重,我更稳重,坐在一起哪有话说?”
  刘琰坐到曹皇后身边儿去:“哎呀母后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这袁若秋姑娘,是你看中的?还是小哥看中的?那个落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一旁英罗笑着说:“瞧公主这话问的,一串一串的,倒是让人先答哪一个?”
  刘雨在一旁也是满脸的好奇。
  “那就说最要紧的一个。”刘琰笑嘻嘻的:“袁若秋是小哥自己看中的吗?”
  曹皇后戳了一下她的脑门:“就你机灵。”
  没错,这才是最要紧的关键啊。
  “你小哥是个端方持重的人,可不会做什么轻薄越礼之事。”曹皇后先定下调子,然后才肯定了刘琰的猜测:“你小哥和袁姑娘连话都没说过,就是袁家有个儿子托门路跟着到宫学来念书,你小哥帮过他,后来他为了表示谢意,送了两本古籍,你小哥也是个爱书的人,知道这两本书可比一盒金子值钱,没收,他说那是他二姐给准备的,原是她二姐生母的陪嫁。”
  “怎么他们还不是一个娘生的?”
  英罗在一旁解释:“袁大姑娘的母亲是原配,二姑娘母亲是继室,袁家这位公子的母亲是妾室,他们家还有两个庶出的姑娘,一家兄弟姐妹五个,都不同母。”
  这可真是……光听就知道袁家这情形清静不了。
  “所以小哥是从袁姑娘弟弟口中知道她的啊?”
  英罗接着说:“事情都过去好几个月了,袁大姑娘在公主府游湖那天特意跟四皇子道谢,这谢也真是有诚意啊。”
  曹皇后问刘琰:“你好象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袁大姑娘?”
  “我就是觉得……她既然是个恪守礼仪规范的人,就不该那时候去找小哥说话,她知道会有很多人看见,就算这事儿有个再光明坦荡的理由,别人依旧会议论纷纷,诸多揣测。为了她自己和小哥的名声她都不该这么做。”
  刘雨附和了一句:“正是这个理儿,若是一个直率的不拘小节的人做这事,倒说得通,她做就说不通了。”
  刘琰说:“而且吧,我以前听说袁家的一点事,就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后来有事就抛到一边了,这几天再想,还是觉得有哪儿不对。”
  曹皇后问:“你什么时候打听袁家的事了?”
  刘琰摆摆手:“那不要紧。我听说袁二姑娘她生母因为生病,好几年都自己住在庄子上养病,袁二姑娘孝顺,一直跟在母亲身边伺候她。”
  英罗说:“这个奴婢也听说了。”
  “我后来才想到,袁二姑娘那会儿才几岁啊?袁家人就那么放心她们娘俩住在庄子上?一个病的起不来身,一个才几岁大都未必能懂事儿,只靠下人那靠得住吗?而且一住就是好几年,直到她母亲去世她才回袁家的。”
  曹皇后与英罗相视一笑。
  曹皇后是欣慰,英罗是真心替曹皇后和四公主高兴。
  没有人提醒,公主自己就能想通这一点,这说明公主是真懂事了啊,以后别人想蒙骗她可没那么容易了。
  刘雨想了想,慢慢的说:“可见袁家没他们标榜的那么治家有方,和睦温厚。”
  既然袁家这名声不过是刷了一层金粉,只是面子光,那袁大姑娘照管教导弟弟妹妹,格外友爱手足这就也值得存疑了。
  “还有就是那天落水的事情之后,听说袁家二姑娘是幕后指使?袁家还说要把她送回乡下,我觉得这也不对头。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他们这种书香世宦人家最要面子,姐妹相残这传出去这有多难看?袁家应该捂着盖着,怎么能这时候就把人往乡下送?再说,袁二姑娘这年纪,送回乡下老家她怎么寻婆家嫁人,终身大事怎么办?袁家人是不是也忒大义灭亲了?袁大姑娘真那么性情宽厚,一心爱护弟弟妹妹,就应该会劝阻家人啊。”


第三百五十二章 无畏
  英罗由衷的夸了句:“公主聪慧。”
  刘琰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可算不上聪明,这世上也不缺聪明人,肯定也有别人看穿袁家这点儿事,但是与己无干,人家犯不着多管闲事。”
  传好名声收益是很大的,但风险也不小。就象那开门做买卖的,几十年诚信把招牌树起来了,但是卖一次假货,那招牌就砸了,前面的功劳全白搭。
  更何况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装一时容易,装十年几十年可就难了。袁家才上京,京城的人对他们不是很了解,天长日久,就算没有四皇子要成亲这档子事儿,袁家的真正情形也总会被人看出来。
  英罗把宫中命人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二位公主。英罗很会说话,一段其实不怎么出奇的掌故被她说得抑扬顿挫,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全在里头了。
  袁家的事说白了很简单。
  袁家老太太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镇文,老二镇武,老三镇海。不过这个镇海不到十岁就溺水死了,女儿自然也早就嫁了人。袁镇文头次成亲娶的是他老师的女儿,两家既有恩义交情,两人也是青梅竹马,婚后第三年添了袁若锦,之后又过了两年,袁镇文的这位原配就过世了。隔了一年,他当时的上司撮合,又续娶了一位妻室,就是袁若秋的母亲。
  那会儿袁家后宅上上下下都是袁家老二袁镇武的妻子王氏把持,王氏还是袁家老太太娘家亲戚,这亲上加亲关系自不必说,别看这家是袁镇文支撑,但袁镇文的继室进门之后没少被婆婆和妯娌挤兑欺负,她好不容易怀上孩子却小产了,宫中派出的人还问到了当时给这位夫人接生的稳婆,还有当时去过袁家的一个郎中,说这小产是劳累过度所致。
  听听,劳累过度。袁家也是官宦人家,一用不着媳妇儿下田二用不着她舂米,怎么劳累的人都小产了?
  袁镇文当时还没有儿子,为这事也跟母亲和弟弟吵过,第二年袁若秋出世,但是她母亲的身体慢慢不好了,一直吃着药,后来挪出去静养,袁若秋一直跟着她母亲。
  “那袁家管家掌事的一直是袁老太太和袁若秋的婶子?”
  “对。后来袁若锦长大了,她可是个厉害角色,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劝动了她父亲,袁家的不少事情慢慢就到了她的手上了。袁大姑娘这个人治家有方,既恪守规矩,又十分俭朴,弟弟妹妹都被她管束教导着……”
  英罗说起管束教导这几个字,口气带着讽刺。
  想来袁大姑娘不但自己守规矩,更要从严要求弟弟妹妹,不但自己简朴,说不得要求他们更简朴。
  不必英罗再说,想来袁若锦、袁若清他们的日子不太好过。袁若清应该还好点儿,他毕竟是袁镇文唯一的儿子,袁镇文还能给托人进宫学念书,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至于其他姑娘,她们可没有这个自由,也没人给撑腰,那处境可想而知。当然,袁家这几个孩子不至于象刘芳当年那样,在自己家里还要忍受饥寒,甚至毒打。可是高门大户里折腾人的手段多着呢,不挨打不挨冻,说不定吃的苦还要多。刘琰上次听人说,有一家老太太折腾儿媳妇,也不打不骂,也给饭吃,就让她和自己一起跪着念经,跪个两三天,人就小产了,这就是杀人不用刀。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