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长公主趁着这个空隙告诉他:“既然如此,我便让白先生径直去福建了,他办事还是可靠的。”
楚景行点头答应,倒是没有因为之前白先生失败了而迁怒他对他有什么意见。
等到这些都交代完了,长安长公主才又旧事重提,说起了这回的事:“那这次镇南王的事,不会再出什么差错了吧?”
出差错的可不止是她们这边的人,楚景行那边对付沈琛和卫安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意外。
提起这个,楚景行的面色便变得有些微妙:“若真是有什么差错,也不会是什么大事。”
跟他即将要做的事比起来,这回的事真不是什么大事。
他咳嗽了一声看向身边的属下,沉声吩咐:“盯着沈琛跟卫安,时刻注意他们的动静。”
长安长公主更是对他的动作和打算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的看向他,不知道他究竟葫芦里是卖的什么药:“卫安跟沈琛都不是省油的灯,你让那个赵二来行刺庄容,林三少又已经抓了他审问,岂不是给了他们线索?他们怎么可能善罢甘休?肯定是会去深查的,要是查到了董思源那里……”
楚景行便得意的笑了:“就是要他们去查董思源啊!”
他脸上的笑显得志得意满而势在必得:“只有他们查到董思源头上了,才会惹到萧家,也让萧家人彻底看清楚,我父王是个什么态度,代表了我父王态度的沈琛对他们又是什么态度。他们萧家捞的也够多了,这回要是被查出来,那可是大罪。连镇南王尚且会被投放大狱,且连丹书铁券都献出来也保不住性命,何况是他们萧家的人?他们到时候才会知道,我的作用和重要性。”
这完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一是帮了萧家一个大忙,给萧家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替罪羊,二是成功的拖住了卫安跟沈琛。
如果顺利的话,甚至根本就不必等沈琛跟卫安动身去福建,直接在保定,就可以把这两个人给处置干净了。
而一旦处置了卫安跟沈琛,余下的卫家和楚景吾根本就不足为虑。
至于郑王,他都已经挖好了坑在前面等着他了,他自求多福尚且来不及,分不出精神来管卫安了。
虽然楚景行并没有明说,可是她靠着猜测也能把楚景行的目的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见他这么笃定,她也并不好再过问太多,只是把话题转移到了袁洪文身上:“他那里你也放心,萧家的亲事是必定要成的。”
成不成,现在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他把这回萧家的事漂亮的解决,萧家照样要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到时候根本就不必袁洪文的亲事来维系什么关系。
他不甚在意的点了点头,回了府便让仙容县主先行歇下,自己去了书房,拉开了旁边的书柜,从暗门里进了密道,来到了一处暗室,轻敲了十三下门,才冷静的道:“怎么样了?”
从书柜后头露出半张脸的少年很是嘲讽的皱了皱眉头,转而又笑起来:“跟你预料的差不多,林三少出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赵二的根底被他一下子就查出来了。人家现在已经把赵二的命根子都带来京城了。”
楚景行的目的就是这个,他就是想林三少告诉沈琛卫安这件事的蹊跷和关键都在保定,都在董思源身上,而后让沈琛跟卫安去保定。
他嗯了一声,施施然的走到少年对面坐下,看着少年翻书,也不大在意他的无礼,只是问:“那你跟董思源知会了没有?”
少年半响才从书册里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和讶异:“通知什么?告诉他,卫安跟沈琛要去查他了,让他做好准备?”
他紧跟着便笑起来,清俊的面容染上几分戏谑:“难不成你不知道他的个性?他要是知道沈琛跟卫安的身份,有那个胆子动手?”
董思源这个人最是欺软怕硬,也极为狡猾,从来就不肯死心塌地的依附谁,就算是对萧家,他也是随时准备好了后路的。
这样一个人,要他背上杀害皇亲国戚的罪名,他还真没那个胆子。
见楚景行皱眉,少年便知道他回过味来了,讥诮的笑了一声:“还不如什么都不告诉他,他要是以为去查他的只是普通人,你猜他会不会下死手?一旦下了死手,就算是后来发现了他们的身份,他也回不了头了。”
回不了头,才没有所谓的留后路一说了,不是吗?
------------
第672章 措施
楚景行眉间的戾气一闪而过,很快便换上了一副温和的面容,看着少年笑了笑又坐下来,好整以暇的道:“你倒是把人摸的挺准的。”
他顿了顿,带着些嘲笑喊了一声他的名字:“萧明宇,你跟我这样亲近,萧家大房的人知道了,会不会把你逐出家门?”
“这可真说不定。”萧明宇眼神明亮,半点儿不像是开玩笑的回头来看他,松开了皱着的眉头,终于把手里一直捧着的书给放下了:“我大伯可是被王爷吓破胆了,王爷都直接跟他说了,日后若是他再帮你做事,往后是不要想在他那里得到支持的,这样的话都说了,你说萧家会是个什么态度?”
他啧了一声笑起来:“说起来,你可真得感谢我,要不是我,你可就真的断了手脚了,还想做现在这许多事,还想操控薛长史他们?”
这说的是实话,楚景行对他倒是比对自己亲弟弟还多几分耐心,竟也没生气,只是翘了二郎腿,露出不在人前露出的随意一面嗯了一声:“对,你说的都对,谁叫你是老师的爱徒呢,老师说你是少年天才,这可是极难得的评语。你十一岁中童生,十四岁下场,当时是老师让人压了压你的名次,让你落了举,就是为了多历练你,老师有多重视你,可想而知了。”
夏首辅跟萧家联姻,大部分原因也是冲着萧家出了这么个天才而去的。
毕竟这个人一看便知道不凡。
当年楚景行能结交上他,也费了不少功夫。
萧明宇喝了杯茶施施然朝他摇头:“你每次这样夸我的时候,便是又有事了。说罢,这回又是什么事?”
楚景行也不废话,端起杯子跟他做了个碰杯的动作,举起杯子一饮而尽,而后才抬起头开门见山的说:“该开始了。要用一用你的人脉了。”
萧明宇嗯了一声,半点儿也没有意外,只是问他:“什么时候?”
“就这几天。”楚景行转着手里的杯子,目光仍旧放在杯身上,过了片刻又道:“不如这封奏折,便由你亲自执笔。”
他笑了笑说:“务必写的用心一些,那群文官们是最容易被挑唆,最容易风闻奏事的。你一旦写的好了,自然而然的会有无数人附庸。到时候,圣上总该要做选择的。”
萧明宇并没有为难,沉思片刻便答应下来:“老师那里,如何说?”
“这么多年了,老师应当知道,上头那个,是不适合当皇帝的。”楚景行目光不变,态度依旧淡淡:“他心知肚明,不管换了谁做皇帝,他这个首辅的地位都不会变。可一旦上头那个是被赶下去的,他又没来得及提早表态,那怎么办?”
他是个聪明人,是不会让自己落入那样的境地的。
所以就算是不会帮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也是肯定能做到的。
何况夏松怎么会不知道,隆庆帝身体不好,而偏偏他的孩子们都实在太小,且现在两宫便争斗不休,偏偏隆庆帝还在这两宫之间摇摆不定,又不肯早日定下储位。
要是他们能催促着隆庆帝早日下定决心,说不定夏松还要推波助澜一把呢。
萧明宇并没有耽误,当天晚上便跟萧家的几个谋士一起,把写好的奏折摆在了楚景行面前:“你瞧瞧写的如何,若是可以,便就这样送上去了。”
楚景行将奏章摊开手来一瞧,便看见了这封绝对能掀起巨大风浪的奏章的面貌,他越看眉头便越是紧蹙,到最后又渐渐松开,伸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妙!”
他小心的把奏折合起来,想了想道:“人选呢?送上去的人选选好了吗?”
他顿了顿,没等萧明宇他们说话便径直道:“不如就让冯远来写?”
冯氏族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倒是还有几个旁支的,隆庆帝待他们很是宽容。
而且他们身份天然便特殊,要是他们来写,这奏折的分量又会不同。
就算是激怒了隆庆帝,那也是好的,至少影响力更大。
可是萧明宇却想也不想的便摇头拒绝了,面不改色的道:“不好,不必用这样当噱头。既然是当一件正经事来做,那就务必正经才好。就让郑源来做。”
郑源?
楚景行想了想,才想起了这个郑源是何等人物。
郑源是个出了名的死心眼,当年为了明家的事,一连上了十七封奏折,替明家伸冤。
而他又是个特殊的,其他的替明家说话的,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影响,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的老臣有,被牵连了的年轻朝臣也有。
可只有郑源,半点儿是没受影响的,被打了棍子以后照样去当他的官,隆庆帝虽然不升他的官,可是也不怎么他。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