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古代农家日常 (坐酌泠泠水)


  大家顿时紧张起来。
  这位大太监念出来的顺序,应该就是殿试时成绩高低的排序。虽说最后状元榜眼的还要皇帝最后定夺,但十人里你如果排在后五位,再如何也不可能中状元、榜眼、探花,除非……
  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朝杜锦宁和齐慕远瞅了一眼。
  自古探花都是年轻且长得好的。如果杜锦宁或齐慕远排在后五名,没准皇帝见他们颜值高,就把他们其中一个拎上来,做了探花。如此一来,他们辛辛苦苦用真本事考得的名次就要往后推了,这实在是让他们不甘心。
  要知道,钦定御批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这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俗称“朝考”。最后二甲和三甲的进士,要综合殿试和朝考的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也就是说,前三名的一甲,跟后面的二甲、三甲,区别是很大的。
  如果杜锦宁和齐慕远凭着年轻与颜值,就从末位提到前面来,做了探花,这些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科举考试、只差一脚就能光宗耀祖的新科进士们,肯定是十分不服气的。
  但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不服气也得憋着,这就让大家对这两个小年轻十分没有好感。f


第655章 作者大大你好
  至于杜锦宁和齐慕远会不会凭真本事获取一甲,他们根本就没往那里想。
  虽说会试的时候杜锦宁得了第一,齐慕远是第三,但这些人都觉得,这两人肯定是家里有背景,直接在会试时做了点手脚,把本排在后面的两人往前推了几步。那位姓钟的进士刚才跟杜锦宁交谈,一来是想攀点交情,二来就是想打探一下两人的底细,想知道两人到底是什么背景。只不过被杜锦宁不冷不热地挡了回来,碰了一个软钉子。
  但这些人坚信,殿试是皇帝亲导,这是做不了手脚的,杜锦宁和齐慕远两家的手伸得再长,也不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手脚。因此大家都打算冷眼看着这两人排在十人队伍的后面。
  可排在后面也挡不住人家要凭颜值冲到探花位置上来,这就让人十分郁闷了。
  大太监没理会这些人各自的小心思,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便念了起来:“杜锦宁。”念完这个名字,他便停住了,目光在人群里扫视着,等着那个叫杜锦宁的人站出来排在前头。
  除了杜锦宁和齐慕远,一群人都瞪大了眼睛,张着嘴望着大太监,那表情就仿佛见了鬼似的。
  大太监见状,不明所以地皱了皱眉。
  杜锦宁和齐慕远来得早,本就坐在屋子的最里面。刚刚大太监进门时这些人又都往前围了上去。他俩不愿意跟这些人挤,便落在了后面。
  此时听到自己的名字,她诧异地看了齐慕远一眼。
  齐慕远朝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把她往前推了一把。
  杜锦宁这才答应一声:“我在这里。”说着也不急着往前挤,等大家转过身给她让出一条路来,她才走上前去,站到了大太监前面。
  大太监看到一个皮肤粉嫩、眼睛黝黑、唇红齿白,比鲁国长公主长得还好看的书生站到自己面前,也不由跟其他人一样张大了嘴巴。
  他是宫里的老人了。只要不是改朝换代,宫里的老皇帝死,新皇帝登基,他们这些做太监的生活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依然会在宫里生活,干自己最在行最熟悉的那摊子事儿。
  以前的新科进士晋见皇上的事都归他管。那些人无不都是三四十岁的老男人。现在乍一见杜锦宁年轻漂亮的模样,大太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结结巴巴地道:“你、你就是杜锦宁。”
  “正是。杜锦宁见过公公。”杜锦宁抬腕拱了拱手,举止彬彬有礼,气度非凡。
  这一下大太监回过神来了。
  他在宫里生活了二三十年,见过的身份尊贵、卓然不凡的年轻公子多了去了,最不敢以外表和年纪来看轻对方。
  他恭恭敬敬地回了一礼,十分和气地道:“一会儿还请杜相公跟着咱家,进到殿里后看到咱家的示意,你就停住脚步。待其他人站好后,依着咱家的号令,大家一起朝皇上行礼。”
  “是,劳烦公公。”杜锦宁应道。
  大太监又环视了屋里一圈,提高音量道:“各位相公可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应道。
  大太监这才点点头,将手里的纸拿起来,照着上面的名字念道:“齐慕远。”
  这名字一出,大家又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转头看齐慕远从后面一步一步地走上来,站到杜锦宁身边,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念头:“这两人到底是什么背景?为何殿试也能得第一、第二名?”
  如果说,第一个听到自己的名字,杜锦宁很是吃惊。那么第二个名字是齐慕远,就是杜锦宁意料之中的事了。
  她满怀同情地看了齐慕远一眼,趁着大太监不断念名字,其他人因自己的名次或喜不自胜或失望沮丧,专注力都不在他们这里时,她凑近齐慕远耳边轻声道:“一会儿尽展才能。”
  齐慕远本身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又比其他人多得齐伯昆的指点,对于朝堂与权谋,他也是极了解的。昨晚劝祖父那番话,虽然出自私心,但从权谋上来说,他说的是极对的,是舍弃小利而为齐家牟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哪怕齐伯昆听到齐慕远说喜欢杜锦宁,对杜锦宁的观感一下子差到了极点,今天早朝退朝后,还是到赵晤跟前,站在皇权的角度上表达了对寒门进士的期许,获取了赵晤更大的赞许与愧疚。
  此时杜锦宁简简单单一句话,他就明白这话里蕴含的深层意思了。
  他朝杜锦宁点了点头。
  两人再不多言,等大太监把名字念完整好了队,便鱼贯着跟在大太监身后朝大殿走去。
  进了殿,杜锦宁眼观鼻、鼻观心,看到走在她前面的大太监停住了脚步,随后又做了个手势,她便停了下来,转向了赵晤所在的方向。
  “新科进士杜锦宁等人,向圣皇晋见。”大太监尖利的嗓音响起。
  杜锦宁便跪下,跟大家一起朝赵晤磕头行礼。
  “平身。”
  待大家站起身来,赵晤这才开口道:“谁是杜锦宁?”嘴里问着话,目光却落在了杜锦宁身上。
  杜锦宁出列,朝赵晤长揖施了一礼:“草民杜锦宁,见过圣上。”
  赵晤的嘴角勾起一个幅度。
  昨儿晚上,他把杜锦宁的《种田记》看了一遍,看得那叫一个废寝忘食,连晚饭都没好生吃。看到断章的地方,想到竟然看不到后面的情节了,就抓心挠肺地想半夜把杜锦宁抓来问个究竟。而且看完那几本话本他就后悔了,思索着要不要将状元之名给杜锦宁,理由都是现成的,六元及第,哪个时代能出这样的大才子?他一登上皇位就出现了六元及第,这是昌明盛世的预兆,是国之祥瑞。
  可思及母后的话,他的头脑又冷静了下来。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才华与忠心,你要哪一个?
  作为皇帝,最看重的自然是忠心。没有忠心,你才华越高,祸害就越大。历朝历代推翻前朝,建立政权的,哪一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
  他如果选择杜锦宁做状元,虽说理由充分,但难免让跟随他夺天下的臣子失望。
  可没想到,今天下了早朝后,在小朝会上齐伯昆竟然主动提出要多提拔寒门学子。


第656章 殿前忽悠
  小朝会其实就是三四个赵晤信任的大臣,每次下了朝后留下来,跟他一起讨论一下不能当着大臣们的面处理的事情。而这三四个大臣,都跟齐伯昆一样是在赵晤做皇子时就跟着他的,都有从龙之功。
  齐伯昆要送一份人情给赵晤,这些臣子自家又没有子孙有资格争那状元之名,自然乐得个顺水人情,纷纷附和齐伯昆的提议。
  赵晤当时那叫一个开心啊,终于可以封他最喜欢的作者大大做状元了。他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好好提拔齐伯昆最看重的孙子,以补偿齐伯昆的这番好意。
  殿试后的面圣,实际上就是再一次确认这些进士是否有真材实学的一个过场。尤其是一甲三位,皇帝通常是问得最多的。
  此时面对杜锦宁,赵晤有一肚子的话要问她。
  比如话本里所写的再生稻、双季稻和绿肥等问题,以及话本的后续情节;比如杜锦宁在策问里所说的农业问题、航海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
  因为一直沉浸在话本的情节里,赵晤最想问的还是农业问题。航海与国际贸易不过是锦上添花,有也可,没有对于大宋也没多大影响。
  可农业不同啊,那是国之根本。如果农业发展得好了,所有的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做土匪或想造反的人就少了,北边的游牧民族也不敢对大宋轻举妄动。如此一来,就国泰民安了。
  做皇帝的,不就是希望盛世太平、国泰民安吗?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