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紫重能见到她们母女二人,还真的是高兴。
唐纤楠笑着道:“紫重姐,我刚刚见了,他们几个男人又去了兵营,不知道去干什么了。我趁着郭授时也跟着去了,就赶紧过来找你聊会儿天,坐一坐。”
顾紫重一猜,准是这样。
她叹息一声,埋怨道:“唉,我当是怎么回事呢。怪不得子善哥出门那么快。前些日子我回娘家,子善哥要死要活的,非要拉着我回家。现在我回来了,他又不理我了。”
唐纤楠“嗯”了一声,想了想,道:“我感觉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北面长城以里,九边的人少了一多半。”
不会吧?
顾紫重虽然对那些打仗的事不怎么感兴趣,可是一提到北面的事,她还是必须要关心一下的。
毕竟这关系子善哥的前途和未来。
唐纤楠道:“这可并非是市井相传的,我也是从郭授时的嘴里打听到的。最近一段时间,瓦刺人在长城之外和明军打了一仗。咱们大明中原以至于江南地区,今年秋天都有一个好收成。所以他们胡人分外的眼红。前些日子鞑靼人说了不南下,可是……”
这些胡人好不讲信用。
唐纤楠道:“依我看,这就是鞑靼人和瓦刺人联合起来干的。反正北元还在,咱们大明刚建国那会儿,元末的皇亲国戚不是往蒙古草原跑了吗?现在他们对中原还是蠢蠢欲动的。”
唉……
顾紫重把手中的针线放下了,心情不宁。
唐纤楠还问呢:“我记得好像嫂嫂身子有些不适。”
顾紫重又想到了嫂子,道:“嗯,是,嫂子她这个人身子骨弱,刚生了保由,却是一病不起了。哥哥都没有法子。现在哥哥带着嫂子去京城看病了。”
这烦心的事说来就来,打了顾紫重一个措手不及。
唐纤楠道:“不过也不用着急,毕竟九边的人都是朝廷最为信任的人。现在九边缺少兵源,还是要从京城调兵的。咱们这里说实在话,离京城太远,不需要调兵。”
顾紫重没有没有回答。
突然清儿啼哭了起来,顾紫重赶紧俯下身子去,把清儿抱了起来,对着唐纤楠:“你看,小宝贝是不是越长越漂亮了?”
紫重姐真会夸自己的孩子。
不过还真别说,清儿越长越清秀了。
唐纤楠拍着手,笑道:“侄儿越来越漂亮。我这个做姨娘的,岂不是也跟着骄傲吗?”
她们两个人有说有笑的,缝补起来。
顾紫重在屋子里缝补的都是兵营里将士的衣服。
唐纤楠也跟着动起手来:“紫重姐,您可别看我在江南也算是一个大家闺秀,可是伯父却不让我闲着。我姨娘也给我请了三个刺绣的师傅呢。我跟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学,虽然绣不成鸳鸯吧。可是这缝补衣服的活我还是可以干的。”
顾紫重本来心情不怎么样,可是被她这么一说,倒是想捂着嘴大笑了起来,道:“你还真别说,你的刺绣功夫和我相比,简直不堪一击。”
唐纤楠好生气,没有见过人家这样子打击她的。
也就是紫重姐了。
唐纤楠低沉脑袋,一声不吭,默默地缝补起来。
崔姨娘进来,还让两个仆人帮着看着两个孩子。
瞧她们两位贵人低头正缝补着呢,崔姨娘便笑道:“郡主啊,不是老身说您。您这手艺还差了点。”
可不是差了点,简直就是太差了。
不过对于顾紫重来说,能把口子给缝补起来,把东西填进去就已经很不错了。
她冲着崔姨娘挤弄眼神,道:“您就别再打击我了。我知道我的手艺不太好,而且像我这样的,最多也就是穿个针什么的。”
崔姨娘不再说这个,只是转向别的话题:“善堂那边也跟着忙活了起来。而且里面很多的婆婆和孩子也都跟着活动了起来。我们管家就教育他们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不能像乞丐一样,成天乞讨啊。”
这话说得是。
崔姨娘道:“郡主和唐姑娘要是绣得累了,就把手中的针线活给放下来,别干了。这些粗活由他们下人去干好了。”
这怎么可以呢?
顾紫重有点不乐意:“这些就算是粗活,可我也得运动运动。总不能说我整天在家里待着吧?”
她可不想被养得白白胖胖的,然后就没了郡主的优雅了。
那样的话子善哥一定会讨厌她的。
作为女子,她可不想那样。
☆、第六百八十九章 朱家兄弟
一想到自己肥胖得不像个样子,顾紫重实在是不忍想象。
崔姨娘实在是拿郡主没有办法。
还真的没有想到,郡主这个样子,可爱了许多。
她可不像在承德那边严肃了。
作为一个郡主,有说有笑的,真的挺好。
崔姨娘让人抱着孩子出门散步去了。
屋子里就留下顾紫重和唐纤楠两个人。
唐纤楠看了看自己缝补的东西,实在不成个样子,自己都把自己给逗笑了:“郡主,咱们两个只给自己的夫婿缝补好就好了。其他的就让善堂的人来做吧。”
顾紫重也看不下去了,毕竟她心神不宁,想缝补也缝补不好。
干脆把手里的针线活给放下来,她起身到门口,望着北面的天空,道:“也不知道哥哥和李囡玉到了哪里了。”
对了,保由呢,他没有跟着一起去吗?
顾紫重不放心,把凤鸣唤了过来,问了问凤鸣。
凤鸣说保由在顾夫人那里呢。
顾紫重这下子放心多了,回了房来,踏踏实实地喝了口水。
等到了晚上,他们兄弟五个才都回来。
朱王爷把他们几个叫到了一起,还摆了一桌子的酒席。
朱子琴倒是头一次过来,所以说有点害羞。
朱王爷尤其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好。
毕竟武清侯的孩子,就相当于朱王爷他的孩子了。
朱王爷和武清侯还是很有交情的。
顾紫重坐到了子善哥的身旁。
朱常禧笑道:“咱们这里的一万人,已经操练得差不多了。等朝廷的衣服发过来,他们穿上,也是明军了。”
又培养了一批士兵,瞧把子善哥高兴的那个样子。
朱王爷笑道:“你可别高兴得太早了,这些人马究竟去往哪里,谁都不知道呢。”
这话说得是。
朱常禧不得不承认,不过毕竟今年战事不多,所以说就朝廷就不给要兵源了。
朱子琴道:“伯父,我可是听说北面九边那边,少了许多的人马。朝廷缺兵马,却银两。所以说,我们几个看情况,其实还是要去的。”
这傻小子,别的事情没有惦记,一心惦记着打仗了。
朱王爷笑道:“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知道娶个媳妇,生个孩子什么的。过个安稳的日子不好吗?”
朱子琴可不这么想。
按照他的想法,贵为世子爷,他不是想要什么女人就要什么女人吗?
所以说娶媳妇的事不必担心,不用考虑。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能够建立功勋,然后便能够回家去炫耀,在哥哥面前也能站得住脚了。
在场的其他四个兄弟都明白这个道理。
只不过大家都不说话而已。
现在这个年头,想建功立业真难。
毕竟现在不比开国的时候了,没什么仗可打。
朱常禧他们几个或许就是遗传了洪武帝的基因了吧,这手不碰兵器,就痒痒得难受。
家里的人还一直说这事呢。
朱王爷就想着要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不想其他的事。所以听闻朱子琴说这话,高低高兴不起来。
顾紫重明白他们的心思,赶紧在中间插话道:“公公大人,他们几个都是有他们的想法。咱们有咱们的想法,毕竟立场不同,所以想法不同嘛。”
这话说得也对。
朱王爷只好叹息,紫重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他脸上不至于太难看。
端起酒杯来,朱王爷喝了一杯酒,然后笑着道:“唉,你们年轻人的心思,我们真的是不懂了。子善啊,我教授你功夫,并不是想让你成为绝世武将的。上一次不该带你去打鞑子兵。打了一次,你就上瘾了。”
朱王爷其实也是武将出身,不过他倒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要常年在外征战的。
他就是想带着子善出去闯一闯的,没想到激发了子善的斗志了。
既然他们想跑,就让他们跑吧。
朱王爷也不再说话。
朱子琴道:“哥,伯父,九边缺人,也缺将领。我一心想着要带着我自己的人马过去支援一下。瓦刺人不是那种讲道理的人,倘若他们打过来了,咱们还真的没有办法。”
他这么一说,朱常禧心里都痒痒。
一旁的唐纤楠道:“还是看情况吧。现在京城挺乱的。”
郭授时冲她瞪了一眼。
唐纤楠也不去理会他,反正江南诸地都是唐纤楠的家乡。
这个郭授时说白了,就是一个倒插门而已。
所以唐纤楠把话一说,他们兄弟几个都是沉思了良久,才做出回答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