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舅道:“我且试试,我若不成,还有三郎、六郎,这两个孩子为人处事都是极好的,有他们帮忙劝说,定会有用。”
瑞华堂,莫三舅与莫氏长谈一次。
陈蘅还当莫三舅是因她被算计的事气恼。
三舅是为她出气呢,还是在宽慰母亲?
自她听侍女禀报后,陈蘅就兴奋、激动得在花厅不是走,就是在坐。走不了三个来回,她必坐,坐不到二寸香,她必起身踱步。
慕容慬瞧得心塞,“你以为莫三郎主会替你出气?”
陈蘅反问道:“三舅与我娘感情最好,而且我三舅最护短,最得我外祖看重。我大舅虽是莫氏的家主,可打理族中事务一直是我三舅。”
前世时,就因为三舅的好人缘,得莫氏族老们信任,大舅行事霸道,又不讲道理,外祖父临终前还是让三舅做了莫氏宗主。
否则,不曾入仕,三舅凭什么做宗主?
那是莫氏的人认为,三舅比大舅更适合做宗主。
事实证明,三舅在打理族务,培养子弟,人情事故上比大舅更优秀。
慕容慬笑了两声,“你是聪明还是痴傻?莫三郎主会插手陈氏的内务?”
但凡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从小就被教养着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尤其像莫氏这样的大族,嫡支嫡长房的子弟更是重中之重的培养。就连他都知道,别人家的事不好插手,虽然陈氏是莫氏的姻亲,也不能成为莫三舅插手的理由,最多莫三舅就给莫氏出出主意。
陈蘅坐回椅子,有些丧气地道:“我在紧张什么呢?三舅的主意虽多,可他也不会干出被指摘的事。”
果真是她想多了?
她只记得前世,在她唯一的女儿柔柔逝后,她偷偷地走了莫太后留下的耳目往莫家递了一封信,不久之后,江南士族纷纷上折弹劾陈淑妃行事张狂,手段毒辣,将嫡公主的凤血换给傻皇子,更有大半的朝臣立时一边倒。
“陈氏阿蘅,我若再不除掉你,你外祖莫氏就能置我于死地,就算他们想陛下废我,我也要先杀你而后快……”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议
“(续上章)就算他们想陛下废我,我也要先杀你而后快……”
在灵魂离体的那刻,她听到陈茉如此说,大抵也因为听说三舅去瑞华堂找母亲,她就无法控抑地激动、兴奋,似在期待三舅出手。
陈蘅再也无法安静,“杜鹃,去瑞华堂。”
慕容慬无奈摇头,“你连这点耐性都没有?”
“听我三舅说话也是好的,得他教诲,必受益无穷。”
陈蘅丢下一句话,带着杜鹃等几个丫头飞野似地离去。
得莫三郎主教悔受益无穷?
慕容慬笑,在她心里,莫三郎主的地位不弱。
陈蘅进入瑞华堂花厅时,莫氏与莫三舅停止了说话。
她嘻嘻一笑,福身行礼,“三舅,我阿耶是不是入宫找太后诉委屈了?”
莫氏恼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那是你父亲。”
以她两辈子的了解,陈安确实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性子懦弱了些,但对他们兄妹还是极疼爱的,只是有些容易摇摆,但原则性的东西他不会改,比如让他去害人,他万不会去,再比如让他抛妻弃子,他也做不出来。
陈蘅弱弱地垂下眼帘,佯装乖巧地坐在一边。
莫氏道:“陈朝湘是左仆射的堂弟,是一个高祖,亦是嫡子嫡孙。年轻时候,才华和声名远在左仆射之上,只是他父亲不如曾祖英明,是个不大拧得清的,行事性子倒与仆射大人有几分相似,极宠爱妾、庶子……”
“这些年,左仆射虽是宗主,可真正在颖川郡祖籍打理族务、族产的是他,他膝下有三个嫡子,个个还算出息。二十几年前,嫡长子入仕,在蜀郡做县令,五六年前,蜀郡闹匪贼,他带兵剿贼中了埋伏,伤了左腿,致仕回了颖川,襄助湘族叔打理族务。”
陈氏三房的陈大郎主回乡不久,蜀郡等地就有太守自称是前魏后人,在巴蜀之地建立了“西魏”。
莫三舅看看陈蘅。
陈蘅微微一笑,一副“我只听,不说话”的模样。
莫三舅道:“陈朝湘与荣国府是最亲近,西府庶子当不得妹婿扶持,扶持陈朝湘这一脉倒亦可以。”
“我与夫君商议之后,写信回颖川,让湘族叔从他那脉里挑两个能干的子弟入仕。”
魏晋尚未开科考,入仕者多是靠引荐,故而士族权势极大,入朝为官的十个里头有九个都是士族子弟,盘根错节,多有姻亲。
莫三舅道:“你是宗妇,是颖川陈氏未来的家主夫人,一家人、一个人建不起一个大士族。”
“三兄所言甚是。”
陈安对颖川祖籍的族人没有什么印象,他活了四十岁,回颖川的次数只得几次:第一次,是陈留太主薨,他十二岁,扶生母灵柩回颖川安葬,彼时他得封荣国公。
陈留临终之时,曾言道“我是大晋的公主,亦是陈氏的妇人,逝后当回颖川陈氏祖坟。”
因这话,老太夫人梁氏感动不已,她就怕陈留葬入皇陵,只要陈留葬在颖川,于陈氏就有余荫。
陈留立有赫赫战功,最终都落到了陈安父子身上,在陈留死后,晋德帝对陈氏多有封赏。
陈安回颖川祖籍第二次,是祖母梁氏仙逝,那年他十五,刚守完母孝,又要守祖孝,他虽在太后身边长大,但老太公、老太夫人最是疼他,为敬孝心,他再次陪着祖母回返祖籍。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北双璧(四更)
(续上章)但老太公、老太夫人最是疼他,为敬孝心,他再次陪着祖母回返祖籍。
老太爷回到颖川后,身子就垮了,缠绵病榻,临终前叮嘱几位族老,不许陈朝刚娶继室,更不允他将柳氏扶正,总之一句话,他不许任何女人压在陈安头上。
颖川陈氏暗斗不少,可就这个要求,族老们却一致表示同意。
陈安第三次回颖川,是他迎娶莫氏为妻后,回乡祭祖,焚香告先祖,将莫氏的名字记入族谱。
莫三舅又道:“西府的人不识好歹,你亦不必放在心上,对付这种人,你只需做一点:不管不问不扶持,视作陌路。也有一点,若他们求上门来,不能心软动摇。”
西府陈宏一再谋害荣国府,不就是仗着他是陈朝刚最宠爱的儿子,可若没有陈安,他想上进,难如登天。
莫氏道:“上回入宫,与姑母大人提到三兄与子侄们要入都城的事,姑母能见到三兄与三郎、六郎定然欢喜。”
莫三舅道:“来的时候,我曾提议让恒之同往,被叔父给拒了,恐影响他读书学问。”
“叔父恐是担心恒之走了二兄的老路。”
陈蘅竖起耳朵,听得很入迷。
她的二舅,据说年轻时候是江南出名的才子、名士,学问一等一的好,反而是成亲之后,慢慢泯然于众。听说性子古怪得很,清高、自负,“天下唯我学问最好”,入仕之后,若非家族护着,莫家又出了一个太后,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
大舅行事霸道、张扬,但有一个好处,就是从不做过分的事,他的霸道只对弟弟们、妻儿,也只对他的属下。
莫恒之……
陈蘅的舅家表兄太多,她只知道莫家出了这么个很有才华的人物,却不知道是哪个舅舅的儿子,她还是第一次听母亲听到这个人。
“恒之除了参加几个世家公子的诗会,旁的宴会一概婉拒。”
“有三叔父督促,恒之他日定有成就。”
兄妹二人说着莫恒之,时不时观察陈蘅的表情,这女郎只是听,甚至还隐隐有些好奇。
莫氏抿嘴一笑,与莫三舅使了个眼色。
莫三舅继续道:“恒之的人品才学皆佳,姑母一定会喜欢这孩子,只现下年纪尚纪,还不能入仕为官。”
“不世出的贵公子,一旦入仕定会惊艳天下。”
莫恒之的声名早就传动天下,有南北双璧之称,南则是指江南莫恒之,北则是瑯琊王氏的王灼,被称为翩翩公子,温润如玉,两个才貌双侍,人品贵重,有在场美玉公子之称。
陈蘅越听越觉得奇怪,她微微凝眉,似有疑容。
三舅和母亲为什么一个劲儿地夸莫恒之,听他们的话,是她外叔公的孙儿,那个她两世加起来都未见过的莫恒之是她的表兄。
莫恒之……
江南慕恒之、广陵莫恒之……
王、谢两族的长兄都颇是欣赏、敬重的佳公子。
莫氏笑道:“蘅儿,恒之书画一绝,在江南一字难求。”
陈蘅忙道:“三舅可有带恒之表兄的墨宝,我观瞻一番。”
莫三舅明白莫氏的意思,既然两家要促成莫恒之与陈蘅的婚事,更是希望陈蘅能喜欢莫恒之。以莫三舅对莫恒之的了晓,陈蘅无论是容貌还是出身,能配得莫恒之,也能满足莫恒之早前说的条件。
“我这里没有,不过你三表兄处有他的字画,回头我让你三表兄送给你。”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讨文书
“我这里没有,不过你三表兄处有他的字画,回头我让你三表兄送给你。”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