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被杜轩逗趣的模样逗笑了,觉得这还真聪明。
“那你会被什么诗句啊?”广陵王问道,没有启蒙,他也是随便问问。
杜轩想了想,道:“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啊?”广陵王一愣,这是什么诗句啊,跟顺口溜一样。
杜大山再一次爆笑:“哈哈,这首诗写得好,没有提到写雪的,可不管谁听,都知道是写雪的。”
风清扬皱皱眉,然后恍然大悟,雪在世人眼里都是高洁的存在,没想到还可以这样描写。
广陵王也想明白了,捏捏杜轩的小肉脸,道:“小满儿真棒,这首诗是谁教你的?”
杜轩很有义气地只想杜九妹道:“九姐姐教的。”
杜九妹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早知道不教这小子了!
“呵呵,顺口溜,顺口溜。”杜九妹牵强的解释,“不是我作的,是我在广陵府无意中听到一个打油的货郎说的!”
风清扬鼓掌道:“打油的货郎?顺口溜?呵呵,那这种浅显易懂,但又无比贴切顺口的诗句,就叫做打油诗吧?”
杜大山,杜九妹一愣,天哪,打油诗的命名还是原来的名字!这是巧合呢?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风清扬见杜大山,杜九妹如此表情,还以为他们反对,疑问道:“你们觉得不行吗?”
杜大山,杜九妹相视一看,重重点头道:“行,绝对行!”
“好,稍后我也去琢磨几首有趣的打油诗。”风清扬来了兴致,对于一个新的文体,他有点迫不及待研究了。
经过这一次的考验,杜九妹的表现,大大出乎杨氏的预料,舅舅和公爹都说好,那就很好了。不过同时也坚定了要让女儿继续写诗背诗的想法,时间长了,积累多了,总会可以得到很多好处的。
第五百四十章 厌恶的人
杜九妹每次写好诗句,都去找风清扬鉴定,没有人写,她就说自己的。不过到目前位置,杜九妹就发现《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和前世一样,其他的诗句,都没有在这个界面出现。
这对准备以后经常抄袭的杜九妹来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杜九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次都被娘亲要求作诗,弄得头晕脑胀。最后自己做不出来,就做了没有骨气的抄袭者。反正现在除了杜九妹心情不太好之外,其他人都很高兴。每十天一次的作业汇报,成了家里聚会的日子。
每次杜九妹弄出来的打油诗,或者一些比较别致的诗句,风清扬,广陵王都会热烈讨论。只有杜大山,则是会抱着肚子哈哈大笑。
生活啊,就是这么无奈!但同时有那么充实!
不过相对而来,得到的奖励也很多,零用钱也比以前多了。出府更是比以前容易,只要跟杨氏上报一声,带足侍卫就好,根本就不问女儿要去哪里。
杨氏以及其他长辈给予杜七妹,杜九妹百分信任。
杜七妹没空,忙着给李瑞煲汤补身体。
杜五郎,静怡公主进宫去了,杜八郎跟着风清扬去访友了,至于小满儿,这是被广陵王抱走了,说要亲自教导调皮捣蛋的小满儿。如此算下来,整个府里也就杜九妹一个闲人。
杜九妹前几日收到阮灏君的信,这几日写了回信,便决定出去逛逛安乐玉器店。若是有好东西,就买回来。
自从上次阮灏君当面跟她表白之后,杜九妹没放在心里。可阮灏君放在心上了。以前不敢说的情话,跟不要钱似的,写了整整好几张。
杜九妹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耐着心思看望。被人追求的感觉是不错,只是这写信的人年纪太小,让她心里不自在。可是反过来想想,若是一个跟她前世年纪相当的三十多岁大叔给她写信或者表白。那杜九妹更接受无能。毕竟这个身体只不过才十三岁,还是个小姑娘呢!
心理上成熟,生理上稚嫩!好矛盾!
这些矛盾。杜九妹解决不了,只有藏起来埋在心里,等以后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好方法。
到了东市。杜九妹下了马车,沿途逛逛。大部分东西。杜九妹只是看看,并不缺,可就是觉得好玩。看到喜欢的,直接买了回去。
前面有一家糕点铺子。杜九妹经过,居然闻到了熟悉的鸡蛋糕味道。
杜九妹停下来,进了铺子。准备买点回去,可一抬头看到了糕点铺子掌柜子杜大海。顿时跟吃了苍蝇屎一样,吐又吐不出来,恶心死了。
杜大海也是一愣,旋即满脸堆笑,道:“哎呀,这不是小九儿吗?”要不是四妹拦着,不让他去王府打秋风,他早就去王府拜访了。
今日杜九妹找上门来,杜大海也不能把人往外撵,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亲戚。
杜九妹就比以前长高一点,五官没有大变,故而一下子就被杜大海认出来了。
杜九妹在嬷嬷们的教导之下,懂得了这个时代的生存之道,这杜大海虽然讨厌,但毕竟是父亲杜大山名义上养父的长子。按道理书说,也是她的长辈。对方笑脸相迎打招呼,她若是假装不认识,或者态度不好,倒显得她没有教养一般。
“原来是大伯父啊,您是什么时候来京城的?也不给我们送个信。”杜九妹皮笑肉不笑道,“哎呀,大伯父真厉害,铺子都开到京城了。”
杜九妹从恒八叔那里得知,这杜大海一家在城南开了一家铺子,没成想在东市也开了一家。
“呵呵,我们也才来没多久,还没安顿好,也不好去王府打扰。”杜大海也没想到今天会见到杜九妹,之前女儿说了,暂时不要和广陵王府对上,免得弄巧成拙!
那徐家虽然厉害,但女儿毕竟只是徐家二老爷的宠妾。在徐家或许还能有几分脸面,可是在外面,女儿就管不着了。若是惹上了如日中天的王府,肯定会给女儿惹麻烦。
杜大海不想给女儿惹麻烦,但更不想回晋县乡下老家了。见惯了京城的繁华富贵,哪里还稀罕晋县的那点产业啊。
这次杜大海带着妻子和大儿子来到京城,至于晋县的酒楼,则是给了杜二郎经营。现在有女儿和徐家做靠山,杜大海要在京城创出一片天地。冲着他和杜大山是养兄弟的份上,在京城也没人敢欺负他。
“哦,原来如此!”杜九妹笑道,看看身边有不少人来买东西,“大伯生意好,小九儿就不打扰大伯做生意了。”
杜大海笑笑,道:“铺子没啥好东西,带些糕点回去尝尝。”说着给店小二使了个眼色,让他包点心。
就算点心没有毒,杜九妹也不会吃的,更不会拿,摆手快走道:“不用了大伯,您先忙,改日再来拜访!”
看着杜九妹快步离开,杜大海满脸笑容消失不见,哼,等着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广陵王府就能一直权势滔天吗?最好杜大山一家不出事儿,一出事儿,落到他手里,整死他们一家子。
杜大海就是这样一个势利小人,情势比人强,就欺负人;形势比人弱,就伏低做小,脊背弯到地上。说得好听点,叫能屈能伸;说得不好听的,那就死不要脸。
“掌柜子,您要的点心。”店小二按照掌柜子的眼色包了点心,可不见了那位姑娘,不知道给谁,便给了掌柜子。
杜大海心里有事儿,看到点心,眼睛一亮道:“你把这点心送给刚才那姑娘,她朝里面走了,你在后面跟着,她身边的人若是发现你了,你就说送点心的,没发现你,你就一直跟着,看看那姑娘去了什么铺子?买了什么?”
店小二很机灵,掌柜子这是让他打探消息呢,抱着点心道:“是,掌柜子!”
虽然被杜大海影响了逛街的兴致,但还没到安乐玉器店,等她把信送过去,就打道回府。
第五百四十一章 训斥
店小二跟的不近不远,倒也没被发现。一路上杜九妹并没有去逛其他的店铺,也省的店小二记铺子名了。直到杜九妹到了安乐玉器店,店小二才被发现。
不过事先准备好了说辞,杜九妹见人都把点心送来了,顺手给了店小二一两银子赏钱,又给了二两银子作为点心的钱。
店小二得了赏钱,完成了差事,便回到糕点铺子。
“打探到什么了?”杜大海问道,见店小二眉飞色舞的样子,想必是得了赏钱。
店小二赶紧把三两银子拿出来道:“回掌柜子,那姑娘一路上没进其他铺子,只去了安乐玉器店,之后就发现了我,给我二两银子说是糕点的钱,还给了小的一两银子赏钱。”
杜大海见状,接过二两银子道:“既然是给你的赏钱,那就是你的。”
若是以前,杜大海绝对舍不得,可是现在虽然心疼一两银子,但也知道新店开张,若是店小二不用心,生意也会受到影响。按照京城的规矩,这些赏钱都属于店小二,他若是要过来,就显得他太小气了,势必会影响店小二和其他人。
京城有京城的规矩,杜大海觉得自己是赚大钱的,没必要锱铢必较,让店小二心里不舒坦,
“谢谢掌柜子!”店小二借过钱,这可是一个月的工钱啊,若是一个月能有这么几次打赏,不用一年,他就能攒够娶媳妇的钱。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