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受宠的妃子,在威胁到朝堂稳定的时候,都会成为牺牲品。好在事情不是坏到不可挽回,只是又得浪费一些功夫部署了。
经过这件事请之后。太子。二皇子,以及宫里的皇后,徐嫔都安分下来。
等到静怡在进宫的时候。皇太后拉着静怡公主的手道:“静怡啊,你是皇家公主,心里要向着皇家的同时,也要顾着婆家。是非曲直,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静怡公主点头道:“皇祖母,孙女知道。现在事情落寞了,祖父,父亲都去庄子上看望婆婆和舅姥爷。弟弟妹妹了。”
“呀?”皇太后讶然,“你和五郎怎么不跟着去?”
“皇祖母年龄大了,五郎让我经常进宫陪陪皇祖母。”静怡公主笑道。心里却非常难过,看着皇祖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想着多陪陪皇祖母。至于婆家的人,以后来日方长,会有很多时间相处的。
皇太后伸手摸摸静怡公主白里透红的脸蛋,欣慰道:“哎,你这孩子,一家人出游,你和五郎不能落下,去吧,我这老婆子一天两天死不了!”
“皇祖母!”静怡公主见皇太后把死字挂在嘴边,“您好好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操心了。”
有孙女陪伴,皇太后当然高兴。从这天气,静怡公主隔一天进一次宫,伺候皇太后,每次都是等到太后用过午膳午睡过后才出宫。杜五郎早早在宫门口等着,然后小夫妻两个去逛逛,看到好吃的,好玩的都买一些回家。
“夫君,你真好!”今日两人在外面逛了好长时间,买了首饰和吃食,到了马车里,静怡公主趴在杜五郎的怀里称赞说道。
不是杜五郎买的东西有多好,而是一颗真诚有耐心的心,让静怡公主感动。
杜五郎捏捏静怡公主的鼻子说道:“静怡也很好,你喜欢逛逛,以后我就京城陪你逛逛。上午,母亲送信过来,感谢你之前进宫为小九儿说话。现在外面流言慢慢少了,估计再过半个月祖父,他们就回来了。”
“夫君,我们没出去踏青,你是不是很失望?”静怡公主放不下皇太后,所以一直没有出去玩,之前他们可是说好的。
杜五郎不在意道:“咱们还年轻,以后时间长着呢,太后上了年纪,身体欠安,你在身边伺候,应该的,为夫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别想这么多,好好陪陪太后,多多吃饭,保重身体,为夫就十分高兴了。”
听到丈夫的话,静怡公主很是高兴,心安理得每天都进宫陪皇太后。
晋武帝知道太后喜欢静怡这丫头,静怡公主每天进来陪陪她老人家,非常贴心,经常赏赐晋武帝。
然,静怡公主和杜五郎妇唱夫随恩爱的场面,更是让很多人世家贵女红了眼。
哪个驸马都没有杜五郎这么贴心,成亲两个月,从来没脸红过一次。
杜五郎和静怡公主虽然不能去郊外庄子上踏青,但王府里和公主府里都有几棵桃花树,他们夫妻二人亲自采了桃花做了桃花酿,放到酒窖里,半月之后,拿出来喝了,特别美味。
可能是自己做的,味道特别好,带了一些给太后尝尝,得到太后的赏赐。
京城里的流言虽然平息了,大家也知道那些流言是无中生有,可是众人只要想起杜九,就会想起那些流言。那些流言仿佛粘在了杜九妹的身上,永远去不掉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世族大家,还是平民百姓,都这么重视清誉的原因。
以往去广陵王提亲的人络绎不绝,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一来是受到哪些流言的影响,不愿意有这样的儿媳妇;二来,有些人是想攀附广陵王,可一想到这杜九已经进入太子和二皇子的势力漩涡中,他们不敢去提亲,担心碍了那些贵人的眼。
以前有人来提亲,杨氏发愁;可现在没人来提亲,杨氏更加发愁,每次看到小九儿,都唉声叹气的。
反倒是杜九,跟个没事人是的,平日里酿酿酒,学学萧,日子过得美着呢!
“咱们小九儿整日笑嘻嘻的是个没心没肺的,以后就知道哭了。”杨氏叹息说道,接过杜大山递过来的一小块点心。
杜九妹的事情,让杨氏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有点魔怔了。
第五百零二章 一语点醒魔怔人
杜大山见妻子总是这样,也有点心烦,不是为小九儿愁,是为了杨氏愁道:“你啊,就瞎操心。这有什么啊,天底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少找,两条腿的男人还找不到啊!咱们小九儿那么好,绝对会找到如意郎君的。你整日见到小九儿就唉声叹气的,小九儿都不知道如何跟你相处了。你看看,以前一天来你这好几遍,现在倒好,一天就早上露个面,早饭不吃就走了。”
杨氏一愣,想想也是,小九儿跟其他人有说有笑的,可每次看到她,没说几句就跑走了。可能是她的唠叨,让小九儿厌烦了。
“夫君,我是不是很烦人啊?”杨氏知道小九儿一向跟她亲,这么一向,觉得自己貌似做错了。
“我看了都觉得烦,更别说小九儿。那些流言本就是污蔑,不是我们小九儿的错。你不安慰她就算了,还整日在边上说小九儿可怜啊,以后找不到婆家啊……谁听了不烦!”杜大山无奈道,“好了,今天我也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的话,以后你绝对不能再说了,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外面的人的嘴巴咱们管不了,自家人的嘴巴难道还管不了啊!”
杨氏整日唉声叹气,广陵王,风清扬早就看不下去了,只不过看在几个孩子的份上,没有跟她计较。再者,想到杨氏本没什么见识,所以才任由她说。
杨氏想想也是,点头道:“好了,我不说了,就当什么也不知道。反正咱们王府有钱,小九儿一辈子不出家。她有两个哥哥,有咱们分给她的家产,照样可以过得好,一辈子衣食无忧。”
“对,就应该这么想!”杜大山高兴道,“心胸开阔一些,你整日都说好人有好报。咱们小九儿这么好。将来也能会很好的。”
“夫君说得对。”杨氏附和,想通了之后,压在心里的大石头好像搬走了一样。浑身轻松。
杜大山,心胸宽阔,跟个没事人似的,整日带着孩子们漫山遍野地游玩。当然了,少不了他们都很喜欢的酿酒。
今年的桃花酿。整整一千坛,够他们一家喝得了。在杜大山的带领下,他们还用一起奇奇怪怪的东西酿酒,算是尝试!
流言已经被制止了。表面上广陵王已经停止攻击,但私下里和风清扬,杜大山商量重新部署。在下一轮的争斗中占得先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现在家里不光有广陵王。还有风清扬,杜大山在听到他们商量的时候,学到了很多东西。杜大山不得不一次次在心里感慨,前世他也活了六七十岁,根本就没法和家里的这两个老狐狸相比。
怪不得以前说,华夏国,最聪明的人都去搞政治了,这话同样适用在大晋朝。
广陵王有武力,但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武力可以解决的,只有通过谋略,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事情已经落幕,广陵王一家人从新回到了京城。现在杨氏想开了,流言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对广陵王府造成影响。
继王妃于氏,小于氏,杜元儿还是很开心,从求亲的人消失不见了,可以推断,这辈子杜九的婚事绝对不顺,找不到好人家。一直被杜九压一头的杜元儿,神清气爽,意气风发啊!
广陵王一行人从庄子上回来,继王妃于氏,小于氏,杜元儿,甚至杜良都出来迎接了,但却不见杜俊的踪影。
杜九妹心中有数,那杜俊想必一定在刘琳儿那儿吧。春试,杜俊中了举,虽然名次不是很好,但终归是中了举,小于氏到处宣扬,想不知道都难,等到秋日,参加秋闱,参加进士科考。
因为杜九的事情,继王妃于氏心情大好,看向杜九妹时,那眼神慈爱的,就好像她是杜九妹的亲祖母一样,让杜九妹非常不适,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哎呀,我们小九儿可怜啊……”小于氏张口就说杜九,拿着帕子擦擦眼角根本就不存在的眼泪。
广陵王眼角扫了一眼小于氏,杨氏如此,他已经很厌烦,但毕竟是给杜家生育有功的儿媳妇,他不能说,可小于氏如此,他一点不给面子。
“再说这样的话,全部滚出去!”广陵王冷声道,扫视了小于氏,杜元儿,杜良,以及站在最中间的继王妃于氏,一点不留情面。
继王妃于氏被广陵王气得面色铁青,在广陵王从她身边走过之后,身子一软,幸亏小于氏眼疾手快,扶住了继王妃于氏。
小于氏也因为广陵王的态度,吓得再也不敢说风凉话了。
杜良缩着脑袋,看向小于氏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王爷最忌讳这些,最疼爱小九儿,她还这么说,找不自在。现在被人当面撵滚蛋,脸上好看了。
杜良没有回家,直接去外面找“志同道合”的有人喝酒去了,王府的是是非非,他不想掺和,也不敢掺和,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苦乐多!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