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哪样,他们都不敢应下赖五的话,抢皇位,不要搞笑了,只要和这个沾上一点就能被灭族啊,这赖五也忒会危言耸听和借题发挥了,不过是抢了贫民的几亩地罢了。
皇上冷哼一声,终于开口了,“平阳侯倒是没说错,朕的确赐给他马鞭,说过他上可打昏君,下可杀昏官恶霸。”
赖五吓了一跳,那不过是他胡诌的,只希望皇上为他圆一下而已,没想到皇上转眼给他的马鞭赋予那么大的权利。
文武百官也吓了一跳,他们丝毫不怀疑皇上的话,只是吃惊于皇上竟然这么信任赖五。
那些跟着皇上出生入死出来的武将心中更是复杂,他们好像比赖五还早跟着皇上吧……
“平阳侯性耿直,平生又最恨贪官污吏及恶霸,朕信他能用此鞭护持百姓,加之他受过流民之苦,对昏聩之君更是深恶痛绝,胆量也不俗,所以朕以此托着。”皇上冷眼看着下面,淡淡的道:“只是朕没想到,这马鞭不过赏下去三年就用上了……”
底下的文武百官打了一个寒颤,都没敢再说话,现在攻歼赖五的唯一论点也失去了,下面就只能等待皇上的清算了。
果然,皇上很是生气的道:“朕怜悯百姓无田地之苦,伤怀百姓流亡之境遇,才将公田赋于民,假于民,你们倒好,家中良田美妾无数,却还争抢百姓活命之物,当官是为百姓,为社稷,结果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品德都扔给狗吃了!”说着忍不住怒气将手边放着的东西全都扫下。
下面的文武百官顿时跪了一片,“臣等有罪!”
“你们是有罪,不仅你们有罪,朕也有罪,京城赋田之策不过才刚刚开始就有一个李家,焉知底下没有张家刘家,京兆尹,朕命你即刻开始彻查,你若是真的连三岁小儿都比不上,朕就要想想,你是如何坐上这京兆尹之位的。”
冷寒的语气听得京兆尹的心一颤一颤的,他知道,若是得罪那些人,他是没法活命了,但皇上的意思很明显,若是不得罪那些人,就是得罪皇上他老人家,他却不是要他的命,而是要他全家甚至全族的命。
欺君之罪,皇帝说大就大,皇帝说小就小。
小的不过是训斥他一番,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他自己送命,但遇到不好的情况,皇帝心情不好,那就是全家的命都搭进去,再坏一些的,就是三族全灭……
京兆尹权衡利弊之后果断的选择了投靠皇帝,以他一人之命换来全家安宁,倒也值了。
矛盾就此转移开,现在全京城目光都放在了赋田之策上,虽然如此,皇帝还是让赖五低调做人,先关禁闭几天,过后再说,给赖五加爵国公的圣旨又暂时按了下来。
皇帝要换一个监督的将领,只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至少现在皇帝点名的人没过多久不是摔断了腿,就是突然病重。
皇帝固然可怕,也固然需要效忠,但世家地主豪强的势力根深蒂固上千年,前朝及前前朝努力了五百多年也只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让科举制成为朝廷选材的制度。
但就是这样,每年通过科举出头的士子中,八成还是来自于世家地主与豪强,来自于贫民的只有二成。
而这二成人中,能在朝堂中存活下来的又是少之又少。
因为教育资源的差异,因为跑官的资源与人脉问题,贫困学子一直斗不过他们,所以皇上虽然打压世家豪强,却也倚仗他们。
当今圣上之所以能统领底下的几十万兵马,靠的不就是辽东那一片的地主豪强捐钱捐物吗?不然光靠朱有德那点钱连兵的吃饭都解决不了,更别说兵士的饷银了。
这个道理,连最笨的赖五都知道。
赖五见皇帝为难,最后还是他跳出来道:“皇上,得罪一次是得罪,得罪两次也是得罪,不如就将此事交给我,只要我立身正,他们又能将我怎么样?”
皇帝将京兆尹拉出来,就是给赖五挡箭来着,当初进京的时候赖五拉的仇恨值已经太高了,因此他拒绝道:“总有想要巴结朕的人。”
总有一些人会想要借他出身,皇帝已经看出几个在观望的人。
军师却沉吟道:“有那样想法的人只怕没有赖五的魄力,皇上,不如给赖五一张金牌,就让他去吧,此是我们的第一战,无论如何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皇上沉思起来。
军师所说的金牌自然不是真的金牌,皇宫里没有那种东西,只不过是个代表。代表以后赖五只要不是谋反,都可以免他及其家人一死。
这东西,即使是皇亲国戚也未必能得到。
皇上沉思了片刻,就拿出一张绢布,拿出玉玺盖上了递给赖五,“你好生保管吧。”
赖五心中激动,跪在地上接过,磕头道:“皇上,臣必定不辜负您所托。”
京兆尹很快就将事情查清楚,加上又有赖五搜出来的东西,一时间京中落网的官员不少,加上不知死活在京中强占百姓赋田的地主豪强还真不止李家一家,赖五一点也不客气的带着人将那些人家全都抄了,人直接下了大狱……
一时间,京城的秩序好了不少,人们走在街上都小心翼翼起来,但普通百姓的眼里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兴奋和幸灾乐祸,都在暗地里拍手称庆和歌颂当今皇上。
而世家地主豪强等则收敛起来,眼里带着一些愁绪,却碍于赖五的那句“今儿抢皇上的田地,明儿抢皇上的皇位”不敢多说。
但人心却也蠢蠢欲动起来。
皇帝知道,他才登基四年,根基还不稳,甚至叛乱也刚刚才平定,天下还没有完全归到他的统治之下,不说其他,越族地区的百族就没有上京来朝拜,甚至都没用贺文前来认同,北边匈奴的几个部落也都不是吃素的……
所以他很小心翼翼,现在还不能将那些地主豪强得罪太狠,这些人有钱有势有人,还有武器,一旦反起来也很麻烦。
朱有德一直是一个傲气的人,此时受压制,心里自然不会舒服,因此他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直接打压那些真正的豪强,却可以剪掉他们的羽翼,一边还叫人敲锣打鼓的宣扬那些被抄人家的恶行,让百姓人人痛之恶之,断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的道路。
赖五带人抄家,将那些人家的田地归为公田,或是并入皇庄,直接赋于民耕种,京兆尹因为有赖五跟着,也是兢兢业业,一时间,京城的赋田政策快速且有序的开展着。
而国库倒有了一些钱,没办法,抄的那几家外面看着不怎么样,但内里是真的很奢侈,虽然现银没多少,但其中米粮及各种奢侈品却数不胜数,米粮留着,奢侈品大部分被卖出去,皇帝很是赚了一笔。
没想到抄家这么来钱,皇帝想着,要不干脆下一站还派赖五出去。
派别人他实在是不怎么放心,那些金银珠宝,只怕那些人见了就迈不动腿,也就只有赖五会全部给他带回来再从他这里拿,换了别人,只怕是他只能得到别人挑剩下的……
☆、301.第301章 牵连
一连三月,赖五都在不断的抄家,从京城抄到了河北,再到山东,然后是山西等地,一直以为很快会停下来的政治地震终于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照这个速度,皇上该抄多少人家?
这已经触及到了部分豪族的底线,不少人家都开始私底下动作起来。
而皇上的又一道旨意颁布全国,今年的乡试录取的名额将要增加三分之一,根据比例在各地方增加名额。
此诏书一颁布,天下的读书人大半欣喜,小半忧伤。
欣喜是觉得自己考中的可能性更大了,忧伤是部分觉得肯定会中的考生觉得扩大的名额会拉低他们的品质。
朝中的臣子也提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但皇上很坚决,虽然增加了名额,但太差的也不会录取,因朝中地方官缺失严重,现在朝中急剧需要人才。
几个大臣私底下嘀咕,原来您也知道地方官缺失严重啊,那怎么还抄家抄得这么狠,那些官员眨也不眨的就下狱流放。
不过碍于皇帝的威势,大家还是没公开说出来。
李登才早早的就准备好了会试,现在正积极的与几位同窗一起论学,等入冬就与同窗一起进京赶考。
而此时,赋田之策也进行到了江南,被派到这一块来监督的却是苏定。
苏定原在吏部干活,还担任皇上的秘书,可在内廷行走,这次却被按了一个钦差的名头派到江南来了。
鉴于苏定的决心,还有现在越来越多的豪族反抗,皇帝决定给苏家一个机会,更给苏定一个机会——让苏定成为靶子。
是站在风雨飘摇的皇帝这边,还是站在日渐愤怒,权势滔天的地主豪强这边,以后苏家的发展,全在苏定一人之念。
苏定是一个不轻易下决定,一旦下定决心就是撞了南墙也绝对不回头的主,在这点上,苏定和李石出奇的相似。
在京中的时候,他就给皇上表达了忠心,此时更不可能因为这一钦差的身份而发生改变。
可这一点只有苏定知道,还有一个李石隐隐猜到一些,皇上与众多人都将视线从赖五的身上移开,放到了苏定身上。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