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细细地回味,说到荣国公府的嫡长孙,素妍倒有些印象,昨儿程奶奶就带了那孩子来府上玩耍,“荣国公府那边,我倒能帮着说上话,只不晓得程小勇夫妇是甚意思,那孩子我也瞧过,无论是年岁和模样,瞧着倒是极不错的,孩子也聪慧、机警。”
张双双听素妍说这话,立时笑道:“我家绮姐儿回头还得请姑姑帮忙挑个好的呢。”
素妍正想反驳几句。张双双又道:“说起来也怪,但凡有女儿的,除了姑姑那时候例外,可不早早的都订了亲么?”
九公主慢吞吞道:“这有何奇怪的,一来,早订好早省心,还能让两个孩子早早培养感情,青梅竹马,这多好呀。二来,当今皇上年轻气盛,三年一次选秀……”
都是大门大户,但凡有些私心的,谁愿意把自家宝贝样儿的孩子送到宫里去,要是订了亲,朝廷有规矩,订过亲的小姐是不能做秀女的。
张双双立时回过味来,“我家绮姐儿也得赶早订亲才好。”
她可不想让她女儿入宫为妃,入宫的女子那么多,真正得宠的就那三两个,其他的都得守活寡。
不行!
她说什么也不乐意。
九公主见大家都似赶趟一般,她是公主,是当今皇帝的姑母,总不能让她女儿入宫吧?虽然玄玉还不到一岁,可想到她的父皇,五十岁时,不还选了十五六岁的秀女入宫么?
不成!
九公主若有所思,“我家玄玉在十岁前也得订户好人家才行。”
张双双打上闻雅云那边的主意了,她和闻雅云打小就相识的,要是真把绮姐儿许了她的儿子,两家是好上加好,就算宇文轶做不了平王府世子,将来也是一个候爷,还能得二三县封地,可不是极好的么。
九公主没想寻大富大贵、公候之家的男子,就想如自己这般,寻个不会纳妾娶小的,这么一想,就忆起虞家来,“去岁不是说虞家大奶奶有喜了么?生了个甚?”
虞氏轻叹一声,面露遗憾地道:“早产了,没满月就夭折。顺姑至今都还伤心着,虞宅上下,更没人敢提这事。倒是听说虞二奶奶怀上了。”
唐木兰,早前是说给张昌兴的,张昌兴瞧着旁人,吵闹着要退亲,而今唐木兰嫁了虞正豪,听说夫妻二人的感情却是极好的。
张双双想到虞家的事,又问:“盼儿可寻上好人家了?今年十八了呢。”
沈氏使了个眼色,让张双双休提此事。
虞氏道:“建章现下也没法子,以往瞧着是个知事的,与家里闹腾起来,竟住到祈家了,说是早早地就与那个祈粟私订终身了。刚去祈家不久,就赶上城里闹瘟疫,这人在祈家一住就是几月。正月十四解禁行令,玉梅遣了下人去接。
玉梅是后娘,又不敢多说。只让顺姑劝了几句,顺姑险些被她的话给气死。柔儿便是个性子好的,劝了她姐几句,姐妹俩居然还吵了一架。几天前。韩媒婆上府串门,说是两家已经订下婚期了,二月初十就成亲。如今正忙着准备嫁妆呢。建章两口子也想好了。照着六千两银子给置备,在祈家附近买了一百亩地。就花了三千两银子,我瞅着也得添置箱笼。”
沈氏心想,是不是老太太念着添箱笼的事。
对于虞家人来说,江府就是他们家最大的靠山与最亲的亲戚。
唐家也是姻亲,可到底两家不算太熟。
正絮叨着,大丫头禀道:“老太太,韩媒婆来窜门了。”
韩氏倒常往江家跑。有时候也听听各家的消息。
虞氏道:“你们几个且去忙,我与她再闲聊几句。”
说的是曹玉娥、张双双与九公主等人,三位奶奶起身告退。
出得院门,曹玉娥一脸好奇地道:“听祖母的意思。话没说完呢。”
张双双低声道:“说是盼儿怀上了。”
九公主一脸错愕,脑海里掠过那位秀气、温婉的女子,居然能干出这等事。
张双双扫过众人,“你们没想到的事还多着呢。听韩媒婆说,年前。盼儿自作主张,就在乡下与祈粟订了亲,还请了祈家的亲戚去吃订亲酒。虞老爷险些没被她给气死,如今这也是没了法子,才同意了这门亲事。”
女儿一招生米成熟饭。闹得娘家人很没面子,不同意也得同意了,除了祈粟,盼儿还能许谁呢,只得由了她去。
几人正碰上韩氏,打了招呼,各位寒喧几句,韩氏进了如意堂的院门。
见素妍也在,韩氏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虞氏赐了座儿。
沈氏打趣道:“你今儿又去哪家做大媒?”
韩氏接过丫头递来的茶水,顾不得礼仪,大饮了两口,“是顺姑收到虞家二奶奶的信,托我帮忙给唐家大姐儿说门相当的亲事,男方也是一早就说好的。”
她又取了糕点,狼吞虎咽地吃着,“男方家住在城外乡下,家里倒还能说得过去,有父母姐妹,是这次三榜的同进士曲明,与虞二爷在皇城书院是同窗好友,人也长得精神,人在德州任州判一职。
唐大小姐也是乐意的,唐太太也同意了,偏这曲家太太有些支支吾吾的,半日不给个准话。后来一听说是当朝大官的女儿,又与虞二爷的内子是姐妹,这才应了。昨儿去的城外,合了八字,倒还算得配,订了二月初五两家交换庚帖,再领了曲太太去唐家相看。刚从唐家回来,瞧着唐家人倒也欢喜。
这不唐太太又让我帮她家长子寻门亲事呢?我认识的各家,要么出身太高,要么就没合适年纪的小姐,想到大太太这儿打听一些消息呢。”
沈氏笑了。
韩氏为了给人说媒,可没少向她打听消息。
“唐太太都是怎么说的?”
“唐太太说,只要是六品或以上官员的嫡女就行,相貌过得去,首先得贤惠能干,她身子不好,等着娶过门打理府邸呢。”
虞氏回头对沈氏道:“瞧她着急的样子,你帮她想想看,可有合适的人家?”
沈氏移着步子,将几家熟络的人家都想了个遍,伸着手指,倒也用心,一会想到一个,“不成那家女儿太小,听说才十三呢,唐公子都快二十了。”
唐家在皇城认识的人不多,想给唐公子寻门好亲,当真是为难了。
沈氏又想到一个,“二媳妇的庶妹倒是好的,但是庶出。”
曹玉娥娘家有庶妹,沈氏见过两回,瞧着也是个得体的。
嫡庶有别,但凡是嫡母给自己所生的儿女挑婚事,尤其看中这嫡庶之分。
想着,沈氏突地叫了一声,“李家!三奶奶娘家叔父的女儿,我隐约听李二奶奶说过,三房的嫡长女送到皇城来了,他父母想让她在皇城寻门好亲事,听说这姑娘也是个能干的。”
虞氏微微点头,“这倒使得,李家大姐儿嫁到徐家为媳,也是个贤惠。二姐儿李碧菡打小与妍儿投缘,也是能干的。我们府里的三奶奶碧菱,更是个百里挑一的。”
对李家的小姐,虞氏婆媳都颇有好感。
☆、764 两姓之好
韩氏有了消息,连连道谢。她因是后来才作了官媒的,对皇城各家各户的事还不如沈氏知晓得清楚,每次没主意了,就寻沈氏打算。
沈氏道:“你且别忙,李家四姐儿的眼光高着呢,听说容貌倒是极好的,女红又好,八月到的皇城,早前说过几起,都没瞧上。我再与你多想一个。”
李家因为有个李碧菱做了平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便有些不一样,李家的大爷和老爷虽被贬谪外任。可李家是皇城人氏,根基在这儿,那也是寻常人比不了的。
过了一阵儿,沈氏道:“胡家的五姐儿倒也不错,是个懂事能干的。”
虞氏的脸色有些挂不住,小心地看着素妍。
对于胡家,早前原还是不错的,因为胡香灵算计素妍的事说开后,两家人就日渐疏远了,素妍更是不再与胡家的几位小姐来往,见了面,也是客套地应付几句。
但素妍觉得,一码归一码,伤害自己,害人的是胡香灵,与胡香兰也没多大的关系,道:“五姐儿确实不错,只是胡香灵任意胡为了些,胡五姐儿有十五了吧?”
沈氏道:“比你小一岁多,今年得有十六了。”眨着眼睛,来回踱步,“别急,我再与你好好想想。”将她脑海里认识的人都细细地想了一遍。
虞氏身边的田嬷嬷笑道,“前几日,二奶奶不是说她舅家的表妹来京了么?原是年前要随她父母回京复命的,因着皇城瘟疫的事给耽搁,而今住在曹家别苑里,等着吏部任职的文书呢。”
说的是曹玉娥舅舅家的小姐。
沈氏连连道:“对,对,还有朱小姐,她父亲早前在福州做知州,在任上做了六年,业绩甚好。原是秋天要回来的,路上给耽搁,一近皇城,又遇上瘟疫,正月十五才入的城。”
可众人对这朱小姐是否贤惠。相貌如何当真也不了解。
虞氏道:“韩媒婆。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先去李家、朱家试试,要是不成。再去我们对门街的胡家。”
韩氏谢了虞氏与沈氏,去找了曹玉娥,问了朱家住的地方,这才乐呵呵地离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