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于是御史的弹劾,就像雪花片一样,飞向了皇帝的书案,然后,又莫名消失在了皇帝的书案上,皇帝只当全然没发生过这事儿。
御史都懵圈了,自己都怀疑自己,昨日到底是真的递了奏章还是在梦里递的奏章。
不过皇帝的视而不见,并不能打消御史们名留青史的念头,有胆大的御史转醒过来,便当朝怒斥吴首辅,说他简直跟那叛贼霍首辅是一丘之貉,请皇上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这种暗度陈仓之辈蒙蔽了圣听。
皇帝却四两拨千斤的问:”那御史台如今是对吴首辅的内人做生意不满,还是对兵部花了同样的钱,朕的将士们却得了双倍的冬衣不满?“
御史台有位御史中丞,叫耿秋山,素来以人如其名著称,见皇上问,他也不犯怵,他常说所谓忠君,就是敢正义直言,于是梗着脖子说:“御史台自然是对吴首辅敢涉军需之事不满,不对,并不是臣等不满,而是吴首辅此举,有违国法律例!”
皇帝听闻此言,也没说话,却翻起了自己的手掌,不知道在看什么,翻看了自己的龙爪几次之后,才说道:“那吴首辅,你对耿御史的弹劾,有何辩解吗?”
御史大夫名唐衍,听皇帝这么说,便知耿秋山今日的弹劾定不会有什么结果了。对御史台的弹劾,皇帝不是先问责首辅,而是百无聊赖的玩了一会儿手!!!再让吴首辅自己解释,这不是明摆着两人之间是互相通气的吗?!
果然吴首辅异常冷静的解释道:“回皇上,这斓云记本不是贱内所开,她只是把娘家带来的嫁妆庄子租给了斓云记,这才闹了误会。”
“瞧瞧,都是误会!行了,御史台你们以后这个问题就不用纠结了,商户织了便宜的布匹,本也是好事,吴爱卿的事儿也说清了,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不必再说了。“
皇帝挥了手,便要下朝,耿秋山还待要说什么,却被上峰给一把揪住了,他小声道:“行了,皇上明摆着不想管此事,此时正是北境抗敌的紧要关头,你别节外生枝。”
耿秋山看着吴首辅的微笑,就觉得这货肯定有问题,可每次说到这事儿,皇上便每每维护,御史台三番五次的弹劾这货都没弹劾成功,这货到底给皇上下了什么迷魂汤!!!
迷魂汤,倒也是没有,只是一起赚钱罢了。
其实吴首辅一直也觉得很奇怪,户部的银两,也是皇上的银两,皇上这左手倒腾到右手,到底是图啥?!
要说皇帝喜欢吴首辅呢,这人小聪明有一点儿,可关键时刻却不能事事参透,左手带了镣铐,右手却是可以放飞自我的,那自然是把钱放在右手里更自由嘛!
如此这般,春丫居然也就这么成了皇商......的股东之一。
第742章 忙忙叨叨的徐家人
不过这布料衣裳,哪怕算是军需,但也不算是主要军需。主要的军需,到底还是枪炮弹药。
所以徐达每日除了跟吕道长改进火药的配方,还跟人口贩子似的,到处去搜罗了一批擅长搓丸子和提炼黑暗料理的道士和擅长做各种工具机关的工匠。
照徐达的说法,工匠做活好不好另说,主要这些工匠都有基本的物理常识,一些后世的基础理论传达给他们之后,有些聪明的工匠还真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徐达虽然不算聪明,但是从春丫那儿批发点儿物理公式,再转达给神兵营里头的匠人这种事儿,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偶有记错的,倒也给他自导自演的,什么突然灵光一闪啊,走路被果子砸了啊之类的戏码,增添了点儿可信度。
按照北境来的军报所言,鞑子擅长骑射,大干的防线却很是开阔,徐达的火炮虽然已经送去很多,却远远不能遍及整个防线。而鞑子擅长奇兵突围,往往火炮才移动到战斗地点架设好,鞑子就早奇袭一波跑了。辽阔平坦的前方防线,敌军要大举进攻虽然不易,可要防住敌军小队骑兵的偷袭,那也很难!
所以徐达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赶紧改进火炮,他的想法就是得把火炮改成火箭筒,扛着就能跑,自制土枪的射程,杀伤力和数量也都远远不够,这玩意儿也得多来点儿。因为要办的事儿实在太多,故而徐达每日恨不能一个人当三个用,回家这种事儿,也已经直接改成了家里人来神兵营探视他了。
当然咯,徐家不止徐达一个人忙,其余众人也都很忙。
徐老汉忙着在老家给祖宗修坟,徐发徐智一面要忙着秋收,一面还要忙着种树。
李氏和周氏也已经商量好了,既然如今也不缺水了,那月月安的工坊还得办起来,反正办织布厂得等到明年,先办个造纸工坊还不容易吗?当时她们哪怕小打小闹,一月也有二三十两的收入,再说他们也问过大嫂了,大嫂也说这事儿可以办,以后这月月安,可以在仁济堂里头寄卖。
所以妯娌俩一合计,这树还是得种。种树的地方,她们就选在了后山。
于是徐老汉便出面,把后山给包租了下来,答应每年出给村里二十两银子,用来给村里头请先生,凡是村里适龄的孩子,不论男女,可以免费去念书。二十两银子请的先生,那质量就算很不错的了。
虽然以前村民都爱去后山那儿摘点野菜砍点柴,但是大水之后,那后山就塌了一半,也没人再敢上去了,村民们觉得一座没价值的山,换孩子们免费读书,那简直就是血赚啊!!
不同意那都是傻子!还有人暗自嘀咕,这徐家倒是奇怪啊,倒贴赔本的事儿他们没讲,徐家怎么的还会主动要求呢?!
怕徐家想明白了后悔,徐大山以最快的速度拟了契,还特地花了点儿铜钱去县衙里头盖了红戳,这才放下了心。
而徐老汉在拿到这契约的第一时间,便让老三去徐达那儿请了吕道长来,顺便顺了点儿吕道长做废了,正愁没地儿销毁的炸药,在后山一圈拉了红绳,设了炸点,直接把另半座山也给炸平了。
村里头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老徐家原想的就是平了这山头,给他们做林场啊!!
好嘛!!这村子里的荒地全成了他们徐家的庄子,山头又都成了徐家的林场,有眼红者说,这三元村干脆改成徐家村算了!!
徐大山听闻此言,忙说:”好呀,再好不过了,你们老叶家同意,咱们老徐家也没道理反对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一声笑,笑的很是放肆,可徐大山却浑然不觉,虽然村里头的产业大多都是徐老汉家的,但是他徐大山只觉与有荣焉,他这辈子,就没活的如此畅快过。
他徐大山对徐老汉家,羡慕嫉妒是肯定的,想从徐老汉那儿抠点儿刮点儿,那也是有的,但是恨那是绝对不会的。他只觉他们姓徐的,如今在三元村独霸一方就算了,连他们沛丰县县主,那也姓徐,他们徐氏一族,这是搭上了顺风车,马上就要跑起来了啊!他怎么可能不畅快?
秋收后的三元村,虽然除了番薯别的粮食几乎绝收,众人依旧消瘦,大部分人家里穷的每日都只能吃那“放屁”瓜,但是却没有哪户人家病死饿死的,这在饥荒年代,简直堪称奇迹。
只要徐家在,众人就觉得心里踏实。
所以大伙儿连给徐家扒拉老祖宗的时候,那种敬畏心,都是由内而外的。
怕把人家老祖宗给扒拉坏了,扒到最后,都是徐大山带着众人徒手扒拉的。
徐老汉感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还是蔡氏的一声:“徐大山!!过了啊!我家的祖宗你哭个屁?”才让徐老汉冷静了下来,心中暗道,好你个徐大山!!演技可真是一日比一日好了啊!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便过的尤其快。
转眼就到了十月,徐家人忙的都忘了王寻要成亲这事儿。还是王寻来找张兰和徐达,说让他们给他坐镇家中,徐家众人才终于想了王寻这人还得成亲这事儿!
因为王寻本就父母双亡,没什么亲戚,朋友大多都是靠不住的军中粗汉,王宗源夫妇又都不在扬州城,所以他这才来央了张兰和徐达,三日之后的婚礼,请两人一定要帮他坐镇家中。
“可我答应了司徒夫人做全福人啊。“张兰这才又想起了这茬。
王寻一听如此,立刻换上了一张欲哭无泪的脸,跟张兰商量道:”张大夫能不能......给若梅梳了头,然后赶到我家去帮我招呼招呼?“
一旁的春丫差点儿笑出鼻涕泡,她问王寻:“这事儿还有兼职的吗?!”
王寻塌肩无奈道:”我也实在是没办法了,你们也知道,我打小孤苦伶仃,王将军又不在,我实在是.......”这话说着说着,便感觉像要掉出泪来。
“不对啊,你这不是跟着周将军日夜操练呢吗?照理跟周将军关系也不错啊,你可以请......”张兰话还没说完,王寻便连忙摆手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您不知道周将军素来爱热闹,又很不拘小节,这可真是不敢让他坐镇,别说坐镇了,周将军来做客,我还得请了人来盯着呢!”
说到这里,春丫却突然想起了道玄来了,幽幽的说了句:“不知道我师父怎么样了,我都想我师父了。”
王寻连忙接上:“我也想王将军了,要是我家将军在,我就没有那么孤苦无依了.....”说着说着,又要猛男垂泪,张兰也是怕了这位大哥拙劣的演技了,只能挥手道:“行了行了,我跟你走一趟,我再去喊声虞夫人,缺什么少什么,此时再补还来得及。”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