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道辛看着前头的路,指了指崔都头,又指了指安远寺,然后双手打了个圈,再然后朝水流湍急的缺口处指了指。
看的徐发是一脸的茫然,还是崔都头说:“师傅,您的意思是不是咱们这十二个人,和你们寺里头的和尚一起下到这缺口里头?”
道辛点了点头。
徐发直嚷嚷:“您倒是开口说句话会怎么样?”
道辛摇了摇头,然后拍了拍身边的小沙弥,指了指安远寺,那小沙弥便点头跑了。
徐发傻了,转头问蒋县令,“这又是啥意思?这小沙弥怎么就明白了?!”
“意思很明确啊,”蒋县令道:“让小沙弥去喊人来和崔都头一起干嘛。”
“哈?”徐发转头问崔都头:“崔头儿也明白了?!”
“明白啊。”崔都头点了点头。
他也不管徐发那要快要瞪出来的眼珠子,又问道辛:“咱们这些人一起下去,然后呢?”
道辛指了指地上的绳索,又指了指木桩,再指了指对岸,然后最后指了下车上的砂石包。
崔都头便点头说:“应该是这么干,咱们十二个人太少,但是您这里能再来个十个人便够了。”
怀疑自己真的出了点儿什么问题的徐发转头看向蒋县令,蒋县令解释道:”就是人都站水里,把木桩递到对岸打桩,跟这儿一样,防止这缺口越来越大,塌掉的路越来越多。“
道辛点了点头。
“你们......你们......“深受打击的徐发,几个你们之后也说不出更多的话来,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小沙弥很快带来了十个和尚,这十个和尚其实也是安远寺现在的全套人马了。
如今沛丰县萧条,来安远寺烧香的香客少了很多,挂单的和尚全走了,还有本寺的和尚见寺里实在养不活太多人,便也自己出去挂单去了。
所以这十个和尚里头高矮胖瘦都有,虽然体力值不一样,但是毅力都是很足的。
崔头儿见人都到齐了,便甩出了一根长绳索,让二十二个人抓着绳索下了水,壮的走前头,瘦的走后头,直到带头的走到了对面,崔都头和徐发便把一根根的木桩往下头送去。
众人这一忙活,便忙活到了天蒙蒙亮,总算是把两边还在不断扩大的缺口给稳住了。
可这光稳住也没用啊,他们带来的砂石全填在里头,也不过是让缺口不再扩大而已,修路还需要的材料,他们还得去再想想办法。
“行了,崔都头你辛苦点儿,在这儿等等,我一会儿让人把搭雨棚的东西给你送来,我先去县城再筹集点儿砖石来。”
这辈子没这么熬过的蒋县令,现在只想赶紧回城,然后把差事甩给向县丞,自己就想去洗个澡换身干净衣裳,再吃上八个肉包子。
真的,虽然他没怎么干活,可整整站了一夜,他只觉得自己饿的快死了。
还没等崔都头回应,耳边就响起徐发的惊叫:“哎呀!!来了来了!!我大哥他们来了!!”
这嗷唠一嗓子,差点儿没把崔都头给喊聋。
崔都头抬眼往前看,对,没错,除了徐达,不可能是别人了。
因为这会儿那赶车的男人,已经散乱了发髻,被雨淋透了的钢丝卷就像雨天里的步惊云一般耀眼。
人类的目光,不可能不被他吸引。
不过这造型,徐达也不是自己想搞成这样的。
实在是赶了一夜的路,造型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待徐达赶着的马车到了跟前,崔都头马上上前热情的给了徐达一个雨水夹杂着汗水的拥抱,“徐大人!!好久不见啊!!”
“叫啥徐大人!!崔头儿,现在怎么样了?”
徐达顾不上跟弟弟打招呼,便拉着崔都头说起了修路的事儿,一旁的蒋县令心中虽然不太舒服,但是这会儿既然徐达都来了,他就跟徐发说了句:”我去筹办下东西。“就想走了。
可没想到徐达车里头,还下来了个人,蒋县令一瞧,忙上前喊了声:“孟同知怎么来也?”
怎么来了?!命苦呗!
那徐达昨日收到了女儿爹娘被困的消息,便跑去府衙要人要物资,说是要带着人下去修路去,知府大人知道这徐达的脾气,这人女儿媳妇就是他的老命,再加上春丫如今已经是县主了,他也不敢怠慢,让他亲自去指挥修路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可不去个府城里头官员也说不过去,卢通判虽然是沛丰县出身,但是人家是个瘸子,所以这等“美差”只能落到了孟同知的头上。
“你们沛丰县这路,怎么说塌就塌,你这做县令的可难辞其咎啊。”
一路差点儿被颠死的孟同知,看到蒋县令就来气。明知道春丫在三元村,却不好好养护着去三元村的路,要不是他们沛丰这破路塌了,他这会儿还在妾侍香喷喷的被窝里睡觉呢!这蒋县令,做人未免也太不识趣!
“下官......这就去筹集物料,争取早点儿把这路修通。”
蒋县令见势不妙就想溜,可孟同知自己倒霉,怎么也要抓个垫背的,便喊住了蒋县令,“你别忙着走,咱们带了物料来的,不过还在后头,你这样,反正现在物料还没到,你先去别处查看查看,还有什么塌方险情没有,别到时候又坏了路!”
上峰说的话,蒋县令也不好违抗,只能带了两三人,去前头的路上查看,而道辛这会儿也带着和尚们要走,徐达说自己这会儿顾不上,等路修通了,一定带着春丫给道辛亲自道谢。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徐达他们带来的好几车物料和十多个人手便到了,郑夏和大牛也在里头。
这天一直不好,这些物料本就是府城里头准备好用来防洪的袋装砂石,东西一到,县城和府城的衙役们通力合作,要了不到小半日,便把这道路的缺口给填补好了。
--
作者有话说:
今天更完啦,明天见,晚安。
第715章 又来一波壮汉
沛丰县来的差役此时已经累到脱力,不过徐达这会儿也没什么心思敷衍他们,只跟崔都头说了声改日一定专程去找了他们,请客喝大酒,便带了徐发他们要往前头赶。
孟同知虽然也熬了一夜,可好歹不用干活淋雨,听闻徐达要往三元村去,便说自己这事儿也办完了,自己便要打道回府。
可徐达想着前头的路不知道有没有损毁的,自然不肯放了人走,便说这会儿回府城,少不得得赶夜路,此地离三元村很近了,只要前头路没问题,不到半个时辰便能到家了,到家肯定好酒好菜招待好咯。
一听好酒好菜,徐达带来的一帮府城的民壮自然愿意跟着走,都干了一夜的体力活了,这会儿听到好酒好菜,哪儿有不馋的,孟同知虽然对吃喝没啥兴趣,乡下地方,能有啥好吃的?可想着回府城一路的确不好走,来的时候行夜路差点儿没给他颠死,便也只能点了头。
于是,徐达便带着一行人,满身是泥的往三元村去了。
好在今日雨势渐小,路上再没出什么大岔子,安安稳稳就到了三元村。
可到了村子里,徐达却觉出不对来了,他转头问眼袋恨不能掉到鼻翼的二弟:“这村里头咋都没人啊?”
“估计都到咱家收番薯去了,大哥你看看,这田里水都汪起来,那麦田肯定不行了,稻子估计也够呛,这会儿不指望番薯,还能指望啥,走,上立山。”
徐发挥鞭赶马,带着人就往立山去了。
到得立山脚下,徐达远远就看到一群人正在田里忙碌,他爹穿着个无袖的褂子,撑着把油纸伞站在石头上远远望着,很是一副地主老财的模样。
还没等徐达喊呢,徐老汉因为听到了马声儿已经转头朝徐达他们看了,看到大儿子来了,他还犹疑的喊了声:“老大?”
“欸!!”徐达答了一声。
“你怎么回来了?!”徐老汉冲着渐行渐近的徐达喊。
徐达倒是想解释,可这事儿说起来也太复杂了,于是他便跳下了马车,朝他爹喊:“一会儿回家说,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这儿还有人呢。“
“缺缺缺,来来来,赶紧的,那一亩,还有那一亩,另外还有那上头的一亩,我去看了,长的最好,赶紧的先收那三亩地。”
众壮丁觉得自己掉坑里了,虽然很不想干,可孟同知却在马车里装死。徐达是个横货,跟卢神经又好的很,反正没让孟同知干活,孟同知就不反对,他此时就想吃点儿汤汤水水暖暖胃。
“行!不过咱们一夜没吃东西了,家里头还有吃的不?”徐达倒也不好把人给压榨的太过,不管怎么样,得先让人先歇口气吧。
徐老汉说:“有,赶紧上你那山上的宅子去,你女儿正熬姜茶做番薯饼呢,赶紧去吃点儿了来干活。”
倒也不是 徐老汉变成了徐扒皮,他实在不知道这些人昨日抢修了一夜的路。
众人一听有吃的,赶了车就都呼啦啦的往山上跑。
正在烙饼子的春丫远远就听到马蹄声阵阵,整理着成堆成堆的番薯的蔡氏也急急忙忙的出来问春丫:“怎么了这是?!地动了吗?!”
“不是,好像是有马车来。”
祖孙俩人才说了两句话,就见徐达和徐发带着浩浩荡荡十多个民壮进来了。
“爹?!你怎么来了?!”春丫很是稀奇的问徐达。
“先弄点儿吃的,一会儿吃了还得给你爷抢收番薯去,这事儿可真是一言难尽。”
徐达回来见爹娘和春丫都好好的,反正起码比他好,他便放心了,这人一放心啊,提着的一口气也就散了,说着话,徐达便想一屁股坐到秋分递过来的小凳子上,没想却蹲不下来,秋分只能赶忙换了长条凳上,徐达这才坐了下来,屁股一接触到凳子,他就觉得自己整个人跟灌了铅一般的沉重。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