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徐老汉想着自己在三元村累死累活,到府城却被儿子打了一巴掌,越想越气,拎起长凳就要揍儿子。
可徐达也不是徐智那种任人捶打之人,更何况他这回的确是冤枉了,怪只怪春丫的走位实在是太让人捉摸不透,于是他逃到了院子里一圈圈的跑,徐老汉就在后头一圈圈的追。
春丫石头和关慕青就站在堂屋门口这么看着,徐发喊道:“你们也不去劝劝?!”
“二叔怎么不去?”春丫问道。
“我爹正在气头上,谁劝谁挨揍。你也是,没事接什么水啊,看,闹出误会来了吧。”
春丫回头说石头:“哥,你倒个水咋这么慢,看,我爹倒霉了吧?”
“没开水了,现烧的啊。”石头也觉得自己很冤枉。
“徐爷爷身体倒是不错。”关慕青倒是觉得,锻炼锻炼,也不是件坏事儿。
几人站在门旁观战,几个小的也放下了功课在房门口探头探脑,只文氏一人在那里劝:“姑爷别跑了!!亲家!!快把板凳放下!!”
可她的声音,完全被徐达的告饶和徐老汉的怒吼给淹没了。
不过这场面没持续多久,张氏便回来了,开门就见院子里你追我赶的父子两人,她怒喊一声:“闹什么呢!!!”
父子两人才瞬间停下了脚步,观战的几人赶紧上去把徐达和徐老汉团团围住,石头一把拿下徐老汉手里的板凳,春丫把徐老汉往凳子上一按,徐老汉好歹算是安静了下来。
眼见女儿回来了,文氏也放心了,叹了口气,又回去默默包她的一两银子的饺子去了。
孩子们也赶紧缩回了脑袋,做他们的功课去了。
“徐达!!你几岁了还跟爹闹,看把爹喘的!!”张氏说完,转向春丫,“你快点给你爷爷倒杯水来。石头去帮郑夏提水。”
“她二叔,怎么回事,你跟我说说。”
张氏一回家,大伙儿便都老实了,徐老汉其实扛了个长凳追儿子早累了,可徐达个兔崽子不停下来叫他怎么停?停下来,没面子!还好儿媳回家了,不然他可能会跑死在儿子家的院子里。
被点名的徐发原原本本的说了这事儿,倒水回来的春丫表示自己只是想托一把爷爷的下巴,徐达表示自己只是想拍春丫的手,没想到这娃关键时刻撤了,这完完全全就是误会。
“是误会你不早说?!看把爹跑的!!”张氏一边给徐老汉顺着气,一边责怪徐达。
“我错了,爹,我错了!!您要不然打我一巴掌吧,主要您抄起长凳就来,我也是吓着了。”徐达这人别的优点没什么,就是不要面子,认错起来溜的很。
徐老汉坐了半响才喘匀了气,说了一声滚,便拉着春丫进了堂屋。
被这兔崽子一耽误,皇上御笔还没看呢!!
“行了,我帮娘去包饺子,徐达,走你跟我一起去,别再去你爹那里晃悠,一会儿又找骂。你说你也是,没事打你闺女干嘛,不打她不是什么事儿都没了吗?”张氏一边拉着徐达进灶间,一边嘀嘀咕咕的数落这个30多岁的孩子。
待到开饭的时候,徐老汉已经不下八遍的问了春丫,这字真的不能让他带回三元村里去吗?
“真不行爷爷,这字留在扬州恐怕还有用,等咱们用完了,您带回去爱怎么显摆怎么显摆。”春丫这般回答。
关慕青在旁边默默点头,只道这丫头平日里疯的很,想事却是明白。这字留在扬州,若是到时候开了铺子有人来冲撞,把皇帝御笔给抬出来就是,能有胆毁了这幅字的人家,估计扬州池浅,也容不下这么大的鱼。
“那行,那咱可说好了,这字你们用完了,可得放到咱们老宅去。”
春丫自是点头不已。
第474章 布纺查看
吃饭的时候,徐达借着关慕青带来的一坛好酒,敬了自己爹好几杯,左哄右劝,好歹是把徐老汉给哄高兴了,父子俩冰释前嫌,双双喝高,外带着个徐发,三人搂着脖子称兄道弟。
待饭毕,张氏忙着安顿徐家那几个宝货,她让春丫送送关慕青。
“关小哥,你这副字还是得给咱们裱个结实点儿的框,不用急,再见啊,常来坐啊。”春丫说完,就推着关慕青往外走。
这人也真是,饺子也吃了,酒也喝了,还在他们家看啥笑话,他都不用做功课的吗?!
“知道了知道了,别推别推。对了,十斤让我问你,什么时候去找她比射箭。”关慕青只是觉得这徐家有趣,想多坐一会儿,却被春丫赶了人。
春丫皱眉道:“十斤什么时候学坏的?是不是你教她的?她这不是找我比试,而是存心想嘲笑我吧?!”
十斤心思纯,想的少,干饭的时候只想干饭,射箭的时候只想射箭,所以手稳心更稳,准头很足,跟关慕青比也不会输的。
不像春丫,射箭的时候会想着自己是不是姿势够帅气,什么时候能换一石的弓,十斤是不是又射了十环,想多了往往力气就松懈了,错过了放箭的时机,所以准度一直比不上十斤,故而十斤很爱和她比试。
关慕青自然答不是,十斤只是单纯的想跟她切磋切磋而已,于是春丫便说后日再去,明日有事。关慕青这才牵了自己的马,带着春丫给的任务走了。
次日一早,张氏起了个大早,带着郑夏出门去拍了粮店的门,买了不少米面油让徐老汉带走。
宿醉的徐老汉头痛欲裂之际,还不忘把昨日喝剩下的小半坛子酒给自己捎上。
徐老汉来的时候带了鸡啊肉啊,走的时候换成了米啊面啊,看孩子们该入学的也都入学了,家里吃喝也不愁,问张氏钱缺不缺,张氏只说马上就能开始赚钱了,他也就不再操心他们,毕竟,大儿子这人不靠谱,但是大媳妇还是靠的住的,他个老菜瓜,就回家安安心心帮他们守着那山头得了。
临走前,他还跟文氏说:”亲家母,你家那头你别担心,我每月还让我三儿子给送五升粮去,你也不用不好意思,也不是单给你们家,我家闺女和二媳妇娘家都有。不过说好了啊,等老天爷下了雨,咱家也就不管你们这些了。
我家老太婆让我给你带句话,你大孙女的事儿她心里有谱了,等你什么时候回去,她跟你细细说。”
“诶诶,好好好,谢谢亲家啊,要不我这会儿跟你们走吧。”文氏心里也是很记挂这大孙女的事儿,这娃都已经十七了,再不说定人家,恐误了终生。
......
“娘,过些日子便是端午了,咱们让老宅的人都来扬州过节吧,您也别急在一时。”张氏赶忙拉住文氏,如今家里为啥一个个的,都跟春丫似的?说干就要马上干,都没点儿起承转合的吗?!
文氏这才觉得自己也是唐突了,忙跟徐老汉道告了声罪。
待徐老汉走后,徐家又开始各忙各的了。
张氏要去仁济堂,还得送小的们,春丫跟郑夏预约了,等他送了张氏回来,他们得去趟五圣庙。大忙人郑夏无有不应。
一路上张氏还跟郑夏说:“郑夏,你若忙不过来就跟我说......“
“太太,我忙的过来的!!我若哪里做错漏了,还请太太教训,我一定改。”郑夏立刻表态,他还以为自己是不是漏干了张氏嘱托的什么事儿。
“呃......不是,你没错漏,我就是觉得你一天天也挺忙.......”张氏是想要不给春丫石头再买个小马,可想着家里马和骡都有,再要买马,可能得叠起来停了,就一直有些犹豫。
“不忙!!太太,我一点儿也不忙!!”郑夏认真的回答。
艾玛,算了,这孩子也是个实心眼儿,不忙就不忙吧,放心,春丫会让你忙起来的。张氏只得回了句那行,你自己别累着了,便不再多说。
郑夏送完了张氏他们,又回头来接了春丫石头和玉娘,几人往五圣庙而去。
到得沈氏布庄,沈祥平正好在铺子里忙活,见春丫和石头来了,心下便觉得昨日谈的那买卖,应是没跑了。
“沈老板,忙着呢?”春丫跟沈祥平打了个招呼,她为了方便,今日依旧是男孩打扮。
“呵呵,不忙不忙。来来来,有什么事儿,咱们里头说。”沈祥平说着就要把人往里带。
石头却说:“沈老板不忙,咱们谈到现在的买卖,实地还没去看过,今日要不然咱们就去实地看看。”
沈祥平看了玉娘一眼,就见玉娘朝他点了点头,便道:“要的要的,那此刻就去?”
春丫兄妹皆点了头,说自家马车在外等着,这就走吧。
郑夏偶尔会去西城外接送徐达,这一路也算熟悉,车行约莫小半个时辰,便到了沈家的织布坊。
织布坊里原也有个管事,还是沈老爷子在的时候就聘下的,去年因年事已高,腿脚都不灵便了,只得辞工回去养老去了。
可一时沈祥平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管理,就自己管着,越管越觉得力不从心,于是平日里就让这里的一个干了二十来年的织娘管着,自己则三四天来一次。
里头管事的织娘夫家姓姚,大家都叫她姚婶子,长的五大三粗,有些粗犷,春丫几人到的时候,正遇姚婶子在里头作坊里头数落人。
第475章 对与错
沈祥平正要上前说话,却被春丫拦下了,她悄声说:“别忙,听听他们吵什么,我别的不喜欢,光爱听吵架。”
沈玉娘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汪大家的,你这不行啊,这布根本不平整,也不均匀,这匹布只能当次品,你要不然就自己掏钱买了,放在这里也是算不了你工钱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