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冯喜问他什么意思,徐达便说:“不知道皇上,对......赚钱这等俗事有没有兴趣?”
傻孩子!!赚钱怎么能是俗事呢?!
皇上那是新皇上,在潜邸的时候倒是没觉得穷,可自从当了皇上,打仗,赈灾,养后宫,补老皇上那时候的亏空,哪样不要钱?!真有这种好事儿报给皇上,恐怕他冯喜在不在皇上身边,皇上都会惦记他呢!!
“咳咳,虽是俗事,但是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情,皇上总是能广纳建议的。咱皇上可是明君呢。”冯喜说完,还向皇城 的方向做了一揖。
徐达便把这事儿,跟冯公公细细说了。冯喜想着,既然有司徒家跟王家在前头顶着,万一有啥事儿,皇上只要在后头暗暗撑一把就行,前头的锅有人顶着就行。
他觉得这事儿,靠谱啊!!
棉纺业,多来钱啊,他们又有机器又有人,这送来的钱,皇上没有不赚的道理啊!!
徐达看着冯喜喜形于色的表情,就觉得这事儿能办,便应和道:“那肯定的,要不然皇上也不会办咱这神兵营啊,皇上可是好皇上,咱们做臣子的,的确应该多为皇上分忧解难,冯公公您说是不是?”
“我天,您可别提啥臣子了,您那书背的怎么样了?大哥,我叫您一声大哥,您可千万得考出来啊,不然我可怎么回去跟皇上交代啊?!”万一这货要是真没过,难道跟皇上交代,您选了位傻子吗?
徐达翻了个白眼,说:“行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又蔫头耷脑的找他的关小先生去了。
所以当春丫和张氏到神兵营的时候,就听闻徐达正跟关慕青念书呢,张氏总算感到了一丝安慰。
而春丫最关心的还是织布机的事儿,这改好的飞梭织布机昨日已经试用过了,所以今日跟司徒夫人说的一个时辰能织六尺布倒不存在任何忽悠人的成分,不过春丫就是觉得弹簧改个硬质些的材质也许更好些,所以今天又重新调整了,现在这纺纱织布的机器,都算是在试运行中,修修改改很正常。
“方师傅,怎么样,改了个弹簧,是不是更好用些?”春丫走进徐达的工作室,问方师傅。
方师傅据实以答:“现在感觉差别不大,但是这个应该比纯铁的耐用些。现在这飞梭槽大小正好,我刚才又试过了,一个时辰七尺,没问题。”
“方师傅,您说,咱们把这织布机再......”春丫话还没说完,方木匠突然捂着肚子道:“啊呀啊呀,肚子疼肚子疼,春丫姑娘,你坐会儿,我去个茅房就来。”说完就飞快的跑了。
张氏坐在门口的小凳子,笑春丫道:“你看你,到哪儿都够吓人。人家师傅吓得都遁了。”
“人家可能真的想拉屎呢,对了,铁匠师傅咱那小滚轮......欸?人呢?刚刚不还在呢吗?!”春丫懊恼不已,这些人,怎么就没点儿进取心呢?!
看的张氏乐的不行。
此时,正巧王寻出门办事回来了,春丫跟他招了招手。
王寻既然已经知道张氏老看他不是为了给春丫找对象,所以也无所谓张氏看不看他了,什么司徒家小姐的事儿,他根本没放心上,开啥玩笑呢,他?司徒小姐?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完全不存在任何可能,不用当回事儿。
所以他坦然的跟张氏打了招呼,这才问春丫:“找我啥事儿?”
“寻哥,你这是干嘛去了?”春丫笑问,她得好好了解了解王寻,不然下次再给司徒小姐编故事,拿啥编啊?!
“去玉清宫了。”王寻据实以答。
春丫倒是没想到,王寻还信道教,划重点,记下来,顺口说了句:“福寿无量天尊。”
“没想到王寻你还信道教啊?”一旁的张氏说。
却没想到王寻摇头说:“不是我要去啊,是徐叔让我去找位吕道长。”
“找道长?这楼里闹妖怪了?”春丫歪头问。
“噗,”张氏忍不住笑了出来,“那我看不需要找道长,你走了就成。”
春丫忍不住说了一声,幼稚!!便不理这两位了,自个儿跑去书房找徐达去了。
不过关慕青的课还未上完,春丫也不打扰他们,静静的坐在檐廊的栏杆上等着。
找道士~道士能干嘛?驱魔?算命?卜卦?看风水?这些徐达好像都不需要啊,很神秘嘛!
还能干嘛?对了,还能搓重金属超标的丸子。
重金属超标的丸子......哦!!明白了,她爹这是准备攒西洋铳了?!可能得改里头的火药!
艾玛艾玛,太聪明了,好崇拜自己怎么办?
虽然春丫很自恋,但是她倒是没猜错。
既然纺织机和织布机都已经基本完成了,那西洋铳就被徐达提上了日程。
徐达找吕道长倒也不仅仅是为了火药,而是得知道,现在这些人手里到底掌握了点啥技术和化工品,到时候也好有的放矢。
徐达跟最熟悉这扬州城的俩衙役打听过,按照衙役的说法,这吕道长虽然道术一般,却最擅长搓丸子,所以徐达才让王寻去找的人。不过可惜,吕道长去法会了,人不在,所以王寻只留了个口信便回来了。
--
作者有话说:
今日更完啦,哈哈哈,今天又晚了一点点。不过虽然更新会迟到,但是不会不来!!咱们明天见啦!!
第432章 生产力大飞跃
两天之后,徐达他们定下了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最终版本。
纺纱机最后增加到了十个纱锭,早上从辰时初到戌时末分两班做工,一台机器一天大概就能纺纱70斤,这差不多比之前的产量,翻了整整十倍。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也非常喜人,以前一台织布机,熟练工一天织布也就五六尺,现在一台机器,就单单按照七个时辰两班倒的工时算,一天就能织差不多四五十尺布,那就是一天一台机器就能出一匹多布。
关键是这飞梭织布机因为飞梭是拉了引绳就可以自己来回穿梭的,不需要人工穿梭,所以布匹的幅宽,也可以从四尺直接放宽到六尺。
不过按照做衣服的习惯,最终徐达他们定下的幅宽还是四尺。
纺纱织布的事儿已经差不多定了,而徐达也已经来了扬州城十来日了,虽说有关小先生这秀才日日辅导,但是张氏还是觉得这儿的事多,太能让徐达分心了。
这徐达日日跟冯喜吵吵个不停就算了,前天又招了衙门的人回来吃饭,昨日又搭上个吕道长。
那道长瘦的跟个麻杆似的,白发白须,看着能有个八九十,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人才50多。
这人也不吃饭,到点儿就吃自己搓的丸子,说得道成仙全靠这玩意儿了。
张氏对他意见有点大,她最烦这种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非要作死之人。可奈何徐达非拉着人家问怎么练的丹药,怎么提纯的仙水,春丫还凑热闹般的非让人教她看风水。
春丫有个道玄师傅教她翻墙就够让张氏头疼的了,万一一个不好,再弄个道长做师傅,再教她遁个地啥的,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再说他们来了十来日,关静那边针灸也断了好些日子了,再不回去,她怕耽误关静的治疗,那多对不起关慕青这些天来没日没夜的盯着徐达。
要说关慕青这小伙子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几乎是随时随地都盯着徐达,徐达想逃也跑不过他,简直了,回家得给人家小先生炖个参补一补。
于是她决定,举家回沛丰,让徐达好好备考。
张氏既然决定了,便让徐达去跟冯公公请了假,冯公公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他想的跟张氏想的也差不多,这神兵营里头如今都是些什么人啊?
道士,木匠,铁匠,参将,每天不是这个找徐达,就是那个找徐达,这人虽说请了个年轻的先生跟着他,可冯喜到底还是觉得不妥。
反正纺纱机跟织布机都已经改好了,那徐达的的确确应该回去好好准备科举了。
冯公公似乎都忘记了,皇上是让他来复刻西洋铳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徐达这回必须要考过!!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冯喜这会儿突然有点生吴尚书的气了,怎么回事嘛,为什么做官一定要考学?不考学,没风险,不是挺好?非要考什么童生试,也不知道那神经兮兮的卢县令,放水能放多少?
按照冯喜对徐达这些日子的观察,这放水放的不是洪水,估计这人也有点儿悬。
思虑再三,冯喜暗暗做了个决定。
临走前,张氏还不忘去司徒府跟司徒夫人道了声别,至于春丫挖的那天坑,司徒夫人还未下定决心,因为这事儿牵扯比较大,她还没想好怎么跟老爷开口,她让张氏再给她点时间想想。
其实想不想的,皇上那头若同意了,他们司徒家不干也得干,可她一连好几天都找不到机会跟老爷开口。
这些日子,不是老爷回来晚了,就是歇到姨娘那里去了,又加上她一直没打定主意怎么说,所以事情就拖了下来。
今日张氏来道别,司徒夫人下定决心,这事儿无论如何得跟老爷先通上气。
下定决心的司徒夫人让卞妈妈守在了二门外,等老爷归家了,让老爷来一趟正院,她有话要说。
还好今日司徒知府下衙早,得知夫人找他有事要说,便跟卞妈妈说自己知道了,一会儿陪老夫人吃了晚饭就回正院。
老夫人这几天不知道在闹什么,说自己身体不适,让各院自己在院里吃,不用到她那里吃晚食,所以司徒知府这日是特地早早下衙,去看他的老母亲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