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金推] (华卿晴)


  吴王、楚王二人很有默契的。
  一个饮了毒,然后,自尽了。
  一个吞了金,同样的自尽了。
  一个死在了书房里,一个死在了寝屋中。
  总之,死相挺可怜。
  可在正统帝得了消息后。
  正统帝就一个想法,这两人怎么死的这般快?
  在正统帝的印象里。
  不管是吴王,还是楚王,可都是软杮子。
  这二人一直贪图了享乐。
  料不到,这二人到了关键的时候,倒成了硬骨头。
  正统帝得知道消息。
  除了生气,还是生气。
  俗话说,人死债消。
  这二人在正统帝的眼中,死得太轻松。
  可在旁人看来。
  特别是勋贵、朝臣,以及藩镇的藩王看来,一定是死的可怜。
  这如何不让正统帝心口堵得紧?
  “李善,让人看紧了郑王。朕不想再得了消息,郑王也自尽了?”
  正统帝的目光看着李公公,很不善啊。
  李公公也无奈。
  这有心寻死,哪有寻不到机会的?
  可现在君王有令,李公公只能承了差事,道:“奴才领命。”
  而且李公公不傻。
  也明白眼下的情况,随着吴王、楚王的死。
  这真的对正统帝不利。
  民间的舆论,很容易被人煽动了,那去同情了弱者。
  毕竟,吴王死了,楚王也死了。
  这二人死得轻松,留的难题给了正统帝。
  “去办事。”
  正统帝挥挥手,让李公公退下。
  “诺。”
  李公公告退。
  同一时间。
  知道了吴王、楚王的死讯。
  被禁闭在郑王府上的郑王,那是一个人待了书房中,他在无声的冷笑。


第74章
  “七弟、八弟, 一路走好。”
  郑王最后落了这么一句话。
  吴王、楚王走得一点不好。
  这二位会最后自尽,以勉自己再落得更惨的境地。
  这里面的事情未必不是郑王这一位三哥在撺掇。
  现在吴王、楚王是殁了。
  却也是给郑王留了一线生机。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麦, 尚可春。兄弟手足不相容。”
  郑王轻轻呢喃了这等话。
  声音很轻,轻的不可闻。
  郑王说了话后, 轻轻合了眼帘子。
  他似乎在沉思,更似乎像是养神。
  乾清宫。
  正统帝没歇息。
  正统帝哪有什么心思歇息。
  这一个冬,就是过的不太平。
  特别是吴王、楚王之死。
  这二人一死,京都里就流言四起。
  暗卫更禀了秘报上来。
  正统帝看了一遍,差点没气得想杀人。
  “谁传的流言?不管是谁, 其心可诛。”
  正统帝看着京都的流言, 这真真是在毁了他的令名。
  上面赫然写了京都新的流言。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麦, 尚可春, 兄弟手足不相容。
  这说的谁?
  这还用说吗?
  这当然是指了正统帝本人。
  这在打的就是天子的脸面。
  正统帝很生气。
  可这流言传开了, 还不够明显吗?
  这背后有人在动了小动作。
  越是如此,正统帝越是没有缓合的心思。
  就藩的藩王们在看着。
  正统帝的心中, 这些人都是潜在威胁。
  特别是已经露了行迹, 将要行不轨之事。
  流言怎么办?
  直接封?
  这肯定封不了。
  天下悠悠,哪堵得了民众之口。
  能做的,就是有更大的热点是转移了大家的视线。
  没了热点怎么办?
  那自然是制造了新事件。
  正统帝唤了李善。
  这一位大伴心腹。
  “朕近日圈一些卷宗。你跟绣衣卫那边合计一下, 落实人证物证。”
  正统帝吩咐的明白,说道:“这等着御史台先动手弹劾,后面一定要钉死这些贪官,总之,朕要这些贪官污吏之辈的事情大行天下。”
  “最好这些贪官的背后, 暗中给一些流言,道是指明了是朕的几位皇兄指使。”
  正统帝不介意了抹黑皇家的体面。
  正统帝就是要体现了,他要大义灭亲。
  他是天子嘛,以天下臣民为重。
  总之,光是王爷们祭旗那哪够?
  还得一批养肥的肥猪一起祭旗。
  猪给养肥了,当然就是要吃掉的。
  赵州离承天府太近。
  承天府又是护了京都的州治。
  这宰了一批养肥的肥猪,那揽了银钱。
  正统帝要做的就是为赵王可能的造反做准备。
  一旦赵王起事。
  朝廷要镇压了,哪可能不花了大把的银子?
  军动出队,这都是钱。
  “奴才领旨。”
  李公公得了皇帝给的名单,这全明白了。
  帝王行事。
  这自然是一举多雕。
  正统八年,腊月。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
  明明将要新年了。
  可这等月份里,京都气氛就是不同。
  若说前面的天家兄弟闹矛盾。
  那么,是人为的流言。
  普通的百姓就是瞧一下天家的热闹。
  那么,等着吴王、楚王死,是一个转折的话。
  在朝堂上起风波,一波的官员被弹劾贪污受贿时。
  更多的聪明人已经意识到,这真正的大风波来了。
  这肯定要卷落了进去很多人。
  怕是最后都要人人滚滚的落地。
  皇城后宫。
  永寿宫。
  玉荣听着小桂子禀了外面的消息。
  这真是听了跟传奇里的故事一样。
  “这是出了青天大老爷啊。”
  玉荣捂嘴笑了。
  其时,哪有什么青天大老爷?
  这不过是卷进了天家的弑君案里,这不,这牵连开始了。
  玉荣这般认为的。
  风波特别的大。
  就小桂子念了的名单,这都一串子了。
  这些人查了贪污。
  这老百姓最恨的,自然就是贪官。
  至于那些乡绅地方们,肯定也恨的。
  要说为什么?
  那恨的方向,肯定跟普通的老百姓不同。
  普通的百姓,在承平年间,想做官的话没那么容易。
  不管是科举,还是求学的门路都不容易。
  这个时代想脱产念书?
  这没钱,可不能的。
  光有钱,还不行。
  这还得有身份。
  那就是祖上往上查,三代都得清白人家。
  这行商的,贱籍的,都不行。
  总归,这除了身份外。
  还得有钱外。
  还得有读书的天份,真是一个读书种子。
  想一想,一个人口可能三四万的县里,三年就出了四、五个名额的秀才。
  这还是平均的数。
  可能一些文风鼎盛的地方。
  一年县里一下子占足了七、八个的名额。有些文风不行的,三年一次就是陪跑。
  这就是秀才,看着功名的起步。
  这都如此难。
  秀才,能有什么好处?
  除了免徭役,见县官不跪,可以向县官递了贴子,自称学生外。
  无外乎,就是秀才踏上了功名路的起始。
  当然,最是第一等的禀生,还可能得朝廷给的进学补助银子。
  也不多,就是混一个人的温饱。
  秀才之上,举人更难。
  举人是一州之地,三年才出了那么几十人。
  一州之地,数百万的人口。这何其难也?
  这里面基本上没寒家子弟多少事儿。
  除非天才,不然,很容易就给涮下去。
  为何?
  求学难。
  这等书籍珍贵,学问不外传的时代里。
  想通过了科举,想过了乡试,真是拼了底蕴和天份。
  这很多的隐形门坎,就是一种筛选。
  可这种筛选,还是留有余地。
  不管出身寒微。
  只要有天份,还是可能鱼跃龙门,一朝农舍郎,一朝天子臣。
  那么,普通老百姓恨贪官。
  那是觉得贪官,吃的是民脂民膏。
  这是切肤之痛恨。
  至于乡绅们嘛?
  可能就是恨了,为何能坐上了官位不是自己。
  至于贪不贪?
  如何不贪。
  不过是贪的多与寡。
  以及有没有被发现罢了。
  就是清官老爷再清名?
  那清官老爷的亲人呢?清官老爷的家族之人呢?
  这可是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
  家族之中,出了一位官老爷,那是要一起享福的。
  “可不嘛。茶馆里,都在说了青天大老爷的好话。老百姓人人都叫好。”
  小桂子也是附合了话。
  “嗯,本宫都想不到啊。这一回,本宫的父亲也是沾了光。”
  玉荣是真没想到。
  这一回倒台的人多了。
  她的父亲耿老爷沾了光彩,然后,官位升了一位。
  四品官位升一级,这自然就变成了从三品的官爷。
  这于耿府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耿府里欢喜。
  玉荣自然也是面上有光。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